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585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docx

最新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

最新2019全国版高考地理复习全套习题一套

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

[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7—8]我国沿海某地区2000—2015年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如下表所示。

2000年至2010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大体相当。

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人口(万人)    200020102015

总人口502533514

户籍人口413442453

城市人口219312365

1.推测表中所示时期内,该地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2.2010年以后,该地区最可能出现了(  )

A.经济负增长B.逆城市化现象

C.产业结构调整D.环境容量缩小

[2017海南地理卷,1—2,6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4.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5—6题。

5.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A.1965年B.1980年

C.2015年D.2045年

6.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考点2 人口问题

[2014福建文综卷,5—6,8分]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7—8题。

7.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8.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2017湖北襄阳期末,1—2]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每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近30年(  )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10.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⑤跨国婚姻有所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4—5]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11—12题。

11.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1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负担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考点3 人口迁移

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②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6海南地理卷,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北京 上海

广州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考点4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6上海地理卷,19,2分]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乙省丙省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4

耕地面积

(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是人口增长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因此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属于原始型或现代型,根据我国人口实际可确定为后者。

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C 通过表格可知,2010年以后,该地区城市人口增多,因此,城市化进程加快。

经济实力仍可能在上升。

由于总人口减少,故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最可能是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和人口从当地迁出。

3.C 读图可知,该国2000年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8%,计算可得2000年该国人口数量约为10.8亿;2000年,人口数量超过10亿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而我国2000年的人口数量为129533万人(来源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故选项C正确。

4.B 由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属于传统型,选项A错误;从2000年到2050年,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选项B正确;印度的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约10.8亿增加到2050年的约16.2亿,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该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将增加,故选项C错误;印度的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约10.8亿增加到2050年的约16.2亿,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故选项D错误。

5.C 由图可知,2015年以前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零,2015年以后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2015年以前劳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达到高峰,2015年以后劳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6.D 由图可知,当前劳动人口增长速度较慢,劳动人口出现负增长,可推测该区域目前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7.D 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

8.B 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迁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故老年人口增多不会使得人口迁移加剧;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

9.B 读图,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于100,说明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低于男婴,A错。

图中总人口性别比小于出生人口性别比,说明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B对。

由于计划生育,妇女生育率降低,C错。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趋于不合理,D错。

10.B 出生人口性别比高,未来“剩男”现象明显增加;女性少男性多,女性择偶标准会提高;男性因找不到适龄女性作为结婚对象,结婚年龄推后,“老夫少妻”现象增加;部分男性因在国内找不到对象,会从国外找对象;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会引发社会问题。

11.D 读图可知,该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小,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大,说明该村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主,应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A、B错;欠发达地区一般医疗卫生条件差,C错;该村大量劳动力迁出到就业机会较多、收入较高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D对。

12.B 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村劳动力迁出比例大,会使当地劳动力短缺,养老服务难以保障,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当地就业压力小,①③对,②错。

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④对。

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加强了与外界联系,从外部获得了资源,提高了该村的环境人口容量,⑤错。

13.B 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市的增加人数≤0,即人口数量没有增加;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有所增加;中部地区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西部的甘肃、四川、贵州和重庆人口数量均有减少,占我国人口数量减少省级行政区的多数。

14.D 人口数量增加,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也可能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中西部众多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也都有增加,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人口减少的地区主要是人口迁出多于人口迁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

15.【解析】 第

(1)问,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即可。

(2)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迁移距离、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等。

结合设问中相关地区的地理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若认为应该限制,应从人口迁入对迁入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若认为不应该限制,应从人口迁入对迁入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8分)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6分)或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6分)

16.C 由题干可知,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丙省的水资源总量远小于其他省份,丁省的耕地面积略小于其他省份;就单位耕地面积对应的水资源量而言,丙省远小于其他省份,故丙省人口容量可能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