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677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docx

11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

刘玄重:

健康从“心”开始

“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多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想的最多的就是要珍惜和维护每个人的健康。

     对于许多事情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唯独对生命和健康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失败了,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很多灾难给予我们启蒙式的震撼,我们是不是都是每一次天灾人祸的幸存者呢?

在许多灾难面前,我们经常反思,人类是不是自我膨胀的“灾民”呢?

许多时候我们也在想,我们是不是物化生活方式的“灾民”,是不是在灾区重建的同时,也要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呢?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这个概念提出了补充,健康是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

就是大家不是为了健康而活着,健康是社会和每个个人的资源,这个资源是稀缺的,是不可再生的。

我们大概可以说,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适量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心理平衡是健康的保障,饮食安全是健康的底线。

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方式问题。

     什么是生活方式呢?

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怎么活着;说得粗浅一点,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还有性和休闲娱乐,以及每个人的脾气禀性、劳动工作、人际交往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生活方式。

     我们经常用一些演艺界的明星,这些出镜率高的公众人物来说明一些问题。

大家看这几位很熟悉吧,小品演员高秀敏,46岁,死于什么病呢?

急性心肌梗死。

马季先生死于冠心病。

侯耀文先生住在 北京玫瑰园的豪宅里,59岁时因急性心肌梗死英年早逝,留下百万千万财产,撒手人寰。

     我们的左邻右舍、父母兄弟、亲朋同事中,不少人患有肥胖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还有一些恶性肿瘤。

我们会发现,这些病在几十年前是很少的。

那时候听说谁是糖尿病呢?

当时我们老百姓饭都吃不太饱,哪有那么多糖从小便里尿掉啊。

现在为什么跑出来这么多病呢?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医学上把上面说的几种病叫做“代谢综合征”。

肥胖症与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常常是互为因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海洋上的冰山,多个冰山的水下部分是连成一体的,它们的共同生化纽带是所谓“胰岛素抵抗”,也就是现在医学上称之为的“代谢综合征”。

    肥胖症者易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以及心脑血管病。

祖国医学有“中年发福,内藏病机”的论述。

当今人所共知的是“肥胖是祸,不是福”。

而且有的人祸不单行,他血压高了,血脂还高了,肥胖了,血糖还高了,这种“三高”、“四高”的人太多了,既然是代谢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沿着人类发展的足迹去追本溯源。

     这张图是从美国《循环》杂志拷贝下来的,你看站着那位很瘦弱的人,相当于几十年前我们国家的普通百姓,他们还没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又要艰苦劳作,那时候他得什么病呢?

各种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

想想看,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是不是有不少人脸和腿都肿了?

那是营养不良性水肿啊。

而旁边躺着那位,你看他肚子大,胡子拉碴的,那个腹围肯定不是怀孕了,一肚子油啊,当然这样的人就容易得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这就是生活方式变了,疾病谱就变了。

他不是营养不良,他是营养不平衡。

可以说,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容易得什么疾病。

     我们国家的现状如何呢?

有人说我们是“活的太短,老的太快”,参加工作这么一晃,头发鬓角都白了,再一晃该退休了。

“病的太早”,30多岁高血压,40多岁血脂紊乱,50岁心脏病,60岁脑卒中;“死的太慢”,病病恹恹地又活了一二十年。

     我们总说“小日本”,但是日本人的健康寿命比我们要长。

健康寿命是指从出生到得大病的年龄。

我们中国人带重病生存的时间太长了,这是我们最致命的问题。

北京市最新统计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过80岁了,活的已经不算太短了,但是病的太早,早早就得了大病,带重病生存的时间太长。

这确实是个人的痛苦,是家庭的包袱,更是社会的负担。

     我们的医疗体系不堪重负,据说中央投入了4000亿,全国那么多人,4000亿够不够治病的?

反正我作为一个医生,心里没数,心存疑虑啊。

这件事,咱们过几年回过头再看吧,咱们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的。

所以对大家来说,不管您现在有病没病,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预防疾病。

希望大家都健康长寿,长寿固然好,健康长寿才是最可贵的。

     那么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

应该是“生得好”,出生在一个高寿家族,身体基因都特别好,怎么吃都不胖,鸡鸭鱼肉满嘴流油,但是血脂正常啊,血压正常,心脑血管正常……说实在的,这种高寿家族,自己无法选择。

我们还是正视现实,走好眼前的路吧。

     第二是“活的长”。

每个人都希望长命百岁,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可能最后的寿命突破100岁,人的生命极限甚至可能是120岁,150岁,甚至有人说是175岁。

第三条最重要的是要“病的晚”。

要我说,最好是99岁零11个半月都身体倍儿棒,都能去爬长城,最后那两个星期,卧床不起,然后告别人世,那就太成功了。

有人说,在3分钟内死了多好啊,多痛快啊!

那还是有点遗憾,3分钟就死了,还没来得及跟亲人说上几句话呢。

最好是得卧床一两个星期,不长不短,跟亲人告告别,有些什么话嘱咐嘱咐,儿女也尽可能地尽点孝心,这是最理想的。

     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现在开始,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这张图是从猿到人的一个示意图,大家看农耕时期、工业时期的人,最后是现代人。

我们现在从上班一直到下班,就是坐在那儿,几乎都在敲电脑。

您看看那位,他当然不是在“裸聊”,而是在工作,但是您想想,他这种生活方式,吃的多,动的少,吃动不平衡,他有没有脂肪肝?

血脂高不高啊?

他整天面对电脑,“电脑眼”、“电脑手”这些都不说,他整天窝在那儿,他会不会有颈椎病、腰疼病啊?

     现在许多人,远离平衡饮食,吃的过偏过饱,运动越来越少,舒适较少跑跳,身体越来越娇,温室难以壮苗,心态时常不好,五脏六腑皆摇。

     不说别的,现在北京人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是越来越差了。

大家想一想,一两个月前我们还开着暖气呢,这两天我们就开始开空调了,我们稍微热一点受不了,稍微冷一点也受不了,我们的汗腺功能在减退,我们的免疫功能也在减退。

     更要命的是心态时常不好。

心态是由我们的中枢神经,也就是大脑决定的。

每天都在想什么、琢磨什么、思考什么?

中医有句话说得好: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态不好,五脏六腑都好不了。

有些国人的饮食越来越西化,有的人不承认说我们吃的都是中餐,大家看一看中餐吧,我从中央到地方,去了很多单位讲课,可以说物质极大丰富,食堂有几十种菜,任你划卡,海鲜鸡鸭鱼肉各色菜肴,还有各种饮料。

我们吃的那个水煮鱼,说实在的,简直就是油煮鱼,每道菜都是过油的,吃得是高脂肪、高能量、高胆固醇的食物,旁边还有“可乐”,高糖饮料。

这“四高”就是西方的饮食方式。

中餐也可以“西化”。

    烟民、酒民队伍日益壮大。

中国有3.4亿烟民,烟草的消费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两倍。

喝酒更凶,20年前就说,我们中国人每年喝掉的烈性白酒相当于一个西湖。

    还有就是静态的生活方式日趋泛化,大家上班都不动,最多是眼睛动动,手动动,用手指头敲键盘。

心理失衡也日益凸显。

    我觉得健康应该从“心”开始。

     第一层意思是要重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北京人最后大约有45%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这是第一大类疾病。

第二层意思是维持心理动态平衡,这更重要,心态好,身体就好,健康从应该“心”开始。

    国家卫生部去年(2008年)发表了第三号公告,就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一共有66条。

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官方文告,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健康作为重要的目标,健康就是生产力。

有的老同志说:

“我都退休了,我还有什么生产力?

”别忘了,你们老人家一旦得了大病,病倒了,您的子女、机关工会不断地派人去探视、陪住,花钱不说了,还要损失多少生产力呀,对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对“健康66条”真正做到“我知道,我相信,我会做,我行动”,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行动起来。

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使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的降下来。

     今天,我大体上跟大家说说三个“三角”。

     第一,掌握“寿命三角”。

    我们的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长短,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一般占15%,环境因素占25%,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占到60%。

医疗条件占8%。

北京有48家大型“三甲”医院。

得了病,只要来得及救治,全能去治,关节坏了,去换一个人工关节,肾坏了,肾移植,心脏的冠状动脉堵了,搭个桥,甚至心脏移植现在都做的不错了,北京的医疗条件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气侯因素占7%。

北京气侯差一点,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在不断改善。

由此可以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寿命的长短,大约八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二,了解自己,认识“血脂三角”。

我们每年都有体检,体检报告有一个生化检查的化验单,有的人老说自己血脂高,但是究竟哪一项高,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血脂是比较复杂的。

一般可以看3项:

第一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高了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项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如果这一项低了,也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

第三项甘油三脂,过高也会协助胆固醇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有很多不是学医的人说,你说了那么多,什么3.36毫摩尔、1.15毫摩尔、1.69毫摩尔,我们弄不明白!

其实,大家可以不用记那些数值和术语,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得出的这个数值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它低于3是好的,优良的,您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低。

3到5是中度危险的,大于5是重度危险的。

      我们可以在化验单上再看这个图,横坐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越高越不好,所以有人把它叫“坏”胆固醇,纵坐标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好”胆固醇,两者一相除,如果落在绿颜色区,表明您的血脂谱不错,显示生命之树常绿。

如果落在黄颜色区,那就是黄牌警告了;如果落在红色区域内,严重红牌警告,提示您的血脂严重紊乱,应该马上找医生了。

     有人说,这还得做除法,仍然麻烦。

医生现在推荐一个健康的“手机号码”,便于大家记忆。

大家如果把它记住,对自己的各方面参数是否合适,大约就心中有数了。

     这个“手机号码”是140643212624。

140,大家都知道,血压的收缩压到了140毫米汞柱,就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了;6,空腹血糖到6,就应该找大夫了;“4321”呢?

“4321”指的是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接近4,您的血脂胆固醇已经过高了,不管您多么年轻,不管您有没有症状,反正接近4就是高胆固醇血症,这个应该找大夫治疗了。

3是什么呢?

如果您还年轻,身体不错,3就可以了;如果您已经有心脑血管病,已经有心绞痛,或者小的脑梗死,心脏冠状动脉里都放了支架,甚至都做了搭桥手术了,您就应该降到2左右。

那么1呢,就是高密度脂肪胆固醇,应该不低于1.15,我们不记那么清楚,如果到1,就应该找大夫咨询了。

什么是“2624”?

男同胞的腹围不要大于2尺6,女同胞的腹围到2尺4就算肥胖了。

我们记这么一个简单的“手机号码”就行了,细节的问题可以和大夫交流沟通。

     第三,顺应自然,构筑“健康三角”。

     这个三角我们总结为:

“稳住心、管住嘴、勤动腿;构健康,铁三角,不可摧。

”总结起来就是“心嘴腿三角”。

     管住嘴,不单是饮食。

烟、酒也都是从嘴里进去的嘛。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

我们经常说:

“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号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说的。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咱们老祖宗说的。

     大家看去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共分为5层。

顶层就是油和盐,每天每个成人需要吃油25克到30克,食盐6克。

我们北京人呢?

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依次下来,最底层是主食和水。

按这个饮食宝塔去做,可以避免大多数慢性疾病,可以吃得科学,吃出健康。

我们总结一下:

“管好油瓶子,限制盐罐子,扩大粮袋子,丰富菜篮子,勤端水杯子,迈开大步子”。

     不少人的早点、午饭都在单位食堂吃,晚上回家,那个掌勺的人就决定着全家人的健康了,您的油瓶子,您的盐罐子,管好了吗?

说实在的,你怎么做,全家就怎么吃,这是很重要的。

     北京人主要的饮食问题有“四多”——油多了,盐多了,糖多了,肉多了,还有“四少”——粮少了、菜少了、水少了、动少了。

有人说,粮怎么能少啊?

大家去饭店吃饭,前几盘鸡鸭鱼肉,再上几盘蔬菜,最后上主食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吃不动了,粮食吃的很少。

这是很不科学的。

     有人说,你忽悠了半天,这不是“三多”“三少”嘛?

我再把它补充上。

     不少人想的太多,琢磨事的人不太多,琢磨人的人太多。

上班琢磨领导,琢磨下属,再看看周围,接着琢磨左邻右舍,这一天到晚想的太多了。

这就是“四多”中补充的一多。

      动的太少,整天坐着当然动的少。

加上这“一少”,就是“四少”了。

对养生来说,应该是身要动,心要静,心静能够防百病。

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误区,管住嘴。

     我们老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到现在来说,已经基本上过时了。

饮食的第一个阶段是吃饱求生存,北京大概有两三百万农民工,应该让他们吃饱,因为吃饱求生存是人们的生存底线。

饮食的第二阶段是:

好吃求口味。

不少中国人现在都在第二个阶段。

有的退休的老同志说,“吃遍北京老字号”,这当然也是一个生活的乐趣。

饮食的第三阶段是“吃得科学,吃出健康”,这应该是最高阶段。

    我们中国人在全世界饮食文化中,绝对是第一流的,孙中山都说过,中华民族各项都落人之后,唯独吃在世界领先。

我们讲究色、香、味、形、器和餐饮的环境,看我们饭店的拼盘都能雕出各种花样,外国人从来不讲究,各种菜切一切,调上一些沙拉酱,哪有雕个萝卜花、雕龙、雕凤啊。

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很讲究的。

     首先说吃饭要吃饱吃好。

在待人待己上,我们的标准总是“要吃饱吃好”,这多少带有短缺经济的痕迹。

其实,人的饥饱感的中枢在大脑。

当腹中空虚时,胃壁上的神经末梢将冲动上传到位于大脑的摄食中枢。

摄食中枢兴奋了,就要产生饥饿感,而开始进食活动。

     当进食到一定程度,从口腔咀嚼、胃囊充盈乃至血糖浓度升高感受到的刺激,上传到大脑的饱食中枢。

饱食中枢兴奋了,就产生饱腹感,从而停止进食,你就饱了,不想吃了。

     人们通常都有腹中空空但毫无食欲的经历。

例如,遭受巨大不幸打击时,可以几天都不想进食。

相反,面对美味佳肴的极度诱惑,尽管已经酒足饭饱,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再吃一些。

一个最典型的实例就是“自助餐”。

人们往往会有一种“不吃白不吃”或者“怕不够本”的心理。

其实,过度饱食是“吃了不白吃”,超额的能量、胆固醇等油脂和食盐,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是极大的。

这种投资只会产生负效应,就是“花钱买罪受”、“花钱买病生”。

     所以,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少吃自助餐。

中午吃自助餐的时候,很少有人说“我吃半饱就打住。

”如果顿顿都吃饱,吃撑,肯定能量入超,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起来,存在皮下就是肥胖,存在血液中就是高脂血,存在肝脏呢?

就是脂肪肝啊,没得说。

     早在宋代时,温革就说过:

“饱生众疾”,苏东坡也说: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民谚中说:

“要得身体安,三分饥与寒”,讲的都是饭吃七八分正好的道理。

希望大家吃饭的时候,真正应该只吃七八分饱,给胃留点余地,还有一点点饿,就不吃了。

这不是我凭空乱说的。

动物实验也证明了,饱与不饱,感觉在大脑。

在实验室里,给食管造瘘的狗喂食,狗吃到一定程度便停止进食,尽管它一点食物都没下咽到胃。

这是因为口腔咀嚼感受到的刺激,上传到饱食中枢,它感到自己吃饱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决温饱的“饱”,那是指摄入的能量与机体的需要平衡。

长期吃不饱,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羸弱。

而通常我们所谓的“吃饱吃好”,实际上都是过饱了,摄入的能量过多了,消耗不了啦,便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过多的脂肪堆积在皮下,大腹便便,就是肥胖症;出现在血液中,就是高脂血症,浸润在内脏便导致脂肪肝、脂肪心等等。

吃的太饱的人,老的时候容易得痴呆,这已经是医学得出的结论。

     另外有的人说:

“我饿怎么办啊?

”还有人硬要说:

“我喝凉水都长肉。

”这类问题很复杂,但希望大家不管吃什么,都要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好处无限。

这是我编的顺口溜:

“控制饭量吃得少,肚子不胀脑袋饱;唾液分泌助消化,杀菌抗癌又健脑。

     脂肪代谢紊乱与先天遗传有关,而导致肥胖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吃得过多、运动太少。

判断肥胖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体重指数”(简称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正常范围是18.5~23.9。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体重指数为22时,患病的风险最小,预期寿命最高。

我们中国人等于或高于24为超重;等于或高于28为肥胖。

     还有一个简易计算公式为:

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体重超过标准值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体重在标准值的90%~110%以内上下波动是允许的。

实际上,男女老幼略胖略瘦与身材适中的人,构成人类体型的多样性,人人都像模特那样的身材,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试想,如果人人高矮胖瘦都一样,我们人类社会也太过于单调乏味了。

     有人认为,胖与瘦仅仅是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好,而丰乳肥臀本来就象征着旺盛的生殖能力。

这种话在一两千年的汉、唐时代说,是没错的,因为那时营养不良是健康的主要矛盾,绝大多数人身体羸弱,致使人们以胖为美。

我国历朝历代的仕女图,例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美女,个个都是满月脸,脸圆圆的,而且身材丰满肥腴。

     时至今日,我国成人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已达1.6亿,并且还正在以5年增长1倍的速度迅速递增。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人们的胖与瘦已不仅仅是健美问题,而是更重要的健康问题了。

大概就在近一二十年,“发福”已经不再是恭维人的褒义词了,甚至反而带点贬义的味道。

肥胖不仅与贪吃、懒惰和嗜睡沾边,还不幸成为低经济阶层的标志。

欧美的“蓝领”阶层中,肥胖症者较白领阶层多,穷人胖,富人瘦,更重要的是蓝领阶层的人患各种慢性病的也多。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胖起来了,而肥胖则是困扰现代人的流行病,当今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已经超过百种,可以说“一胖百病缠”。

有人称肥胖是“现代文明病”的“领头羊”,其实,应称其为“现代不文明病”。

    “腰带长,寿命短”,很形象地点明了中心型肥胖的危害。

现代医学研究更证实了过饱饮食的危害。

美国科学家麦卡用小白鼠做动物实验,他给一组100只小白鼠投以充足饲料,自由进食,而吃得过饱的小白鼠平均寿命仅900天;另一组100只小白鼠,只投60%的饲料,结果吃得不饱的小白鼠,平均寿命为1300天,而且身体状况良好,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论是适当限制能量摄入,有助于延缓衰老,这就是著名的“麦卡效应”。

     此后,美国学者罗斯用猴子做同样的试验,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吃得过饱的猴子,较易发生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平均寿命也短;控制食量的猴子身体大多强健,平均寿命也长。

仅吃七分饱的猴子,新陈代谢率下降,体温也相对较低,血液中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而促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血压也较低,同时机体利用胰岛素控制糖代谢的能力有所提高。

    

     过度饱食还可以使人体内的自由基产生过多。

适量的自由基,对机体是有益的,而过量的自由基,则是使人体细胞老化的元凶。

而我们的脑组织,因富含脂质,会首当其冲受到自由基的攻击,这也是摄入能量超负荷导致我们身心疾病的原因之一。

     饱食还可以诱发人体内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增加,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脑组织的小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缺血,促使大脑早衰。

有人统计,在日本30%~40%的老年痴呆症者,年轻时食量偏大。

     饱食还会使人体内脂肪、蛋白质、醣类等积聚过多,导致我们身体内的细胞膜增厚,使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加速衰老。

     单纯告诉大家注意不要发胖,并不能阻止肥胖病的流行,应当让大家知道,肥胖贯穿着多种危险因子。

应从食物选购、储存、烹饪就开始,还包括吃饭的时间、地点、点菜、陪伴、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目的是可以保证总能量摄取减少,最终得以维持理想体重以及合适的腹围。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慢食,每口饭咀嚼几十下、每顿饭花上半小时,可以给我们的饱食中枢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大脑的“饱感”通常需要超过20分钟时间),来做出自觉停止进食的决定。

     美国人的最新研究结论是:

“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实际就是“自找别扭”,减慢进食速度。

带来的好处是锻炼右脑,延缓大脑衰老。

可行性如何呢?

有兴趣的人不妨试一试。

充分的咀嚼,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有助于消化,附带的好处是颜面血液循环改善,可能导致的美容效果。

     有人说,羊肉串里面有很多致癌物质。

但它好吃啊,谁能抵挡那种诱惑?

而慢食的最大优点是唾液中含有多种酶,例如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和免疫球蛋白,当它们与食物充分混合后,可以将许多病原体杀死,并将约90%的有害致癌物,包括亚硝胺、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杂环胺、多环芳烃等灭活,并可有效解除食物中的某些有害添加剂的毒性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人体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此外,咀嚼肌的反复运动、口舌对食物的不断搅拌,对大脑神经细胞是一种良性刺激。

坚持慢食有利于健脑,对老年人则有防止大脑早衰的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定时让精神和躯体放松至关重要。

进食时,尤其没有必要争先恐后、匆匆忙忙。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快餐店里播放的是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客观效果是促使人们能“快卖、快吃、快走”。

商家的主观动机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如是为了效率和盈利,本是无可厚非的,但顾客的根本利益,却在不知不觉的匆匆进食中无形之中失去了。

     其实,现在世界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提倡慢食了,所谓慢食的6个“M”——Meeting(择友)、Menu(菜单)、Meal(食品)、Manner(礼俗)、Mood(气氛)、Music(音乐)。

试想,如果我们和家人、至爱亲朋一起,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饮食,在愉悦而彬彬有礼的氛围中,欣赏着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细细品尝美味佳肴,该是多麽温馨、惬意;对老年人来说,悠闲而慢慢地享用美食,更是休闲生活的一大乐趣。

由此,我们可以说:

用“心”吃饭,吃出健康;放松心情,浪漫地吃;放缓速度,慢慢地吃;快吃吃出危险,慢吃吃出安全。

     不管您吃什么,减缓速度非常重要。

我有一位病人说:

“我体重180斤,怎么都降不下来,血压降不下来,血脂也降不下来。

”我大概对100多位病人尝试过,就是你把每顿饭从现在10分钟改成30分钟,坚持一年两年,平均体重减了10斤左右,而长远的多重好处,可以说是无限的。

超重肥胖的同志们可以试一试。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顺其自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想吃什么,说明我的体内缺什么了。

这话有点道理,我们过去经常下乡,到农村去,比如到一个边远地区,一个星期都没吃到荤腥了,吃一碗红烧肉特别香。

但是让你连续吃5顿红绕肉,你再看见它就腻了。

久食生厌,有道理。

但是,我们的机体对胆固醇没有厌恶的机制。

我们中国人对油几乎没有厌恶。

有人说:

“我不爱吃炸油饼,我就爱吃窝窝头”,那是你自己说的。

多数人都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