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743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版新版.docx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学习资料专题

2019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2.以下对哲学与世界观的相互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哲学和世界观都是科学知识

C.世界观能够指导哲学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

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5.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

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

B.忽视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对人的反作用

C.体现了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7.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主观能动性D.可知性

8.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②日出东方③新陈代谢④水往低处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2016年9月,“天眼”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这台望远镜是科学工作者遵循了自然科学规律,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成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造福人类。

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创造物质B.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C.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D.只要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就可以改变规律

10.有人训练黑猩猩学会了从水龙头中取水灭火。

此后做了一次试验:

在河的一侧点火,水龙头在河的对岸,黑猩猩提着小桶趟过小河到对面,从水龙头中灌满水赶回去灭火,却不知道河水也可以灭火。

这说明(  )

A.人们训练黑猩猩的方法不科学B.意识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C.动物的意识级别低于人的意识级别D.动物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人不同

11.《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养生有这样的记载: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12.2015入冬以来,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灾害天气,民众自发加入抗灾行动。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3.“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C.物质是静止的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14.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对地球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这启示人们(  )

①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要善于根据物种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新的生态平衡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6.目前,科学家们只能确定人体约10%的基因所传达的信息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还有约90%的基因功能有待探明,最终揭开基因与疾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待时日。

这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1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  )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去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8.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永生难忘。

每当闲暇的时候,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忆那些难忘的往事。

这些生活回忆(  )

①依然离不开人脑这一思维器官 ②是大脑对人们往事的美好憧憬

③是对人们过往生活的思维创造 ④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物质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测被证实。

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们认识的器官

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过程来说的

④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意思是不知道靠近水边梅花会先开,怀疑是经历冬天树上落的雪没有消融,下列与这句诗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22.过去,腐乳普遍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物,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好东西。

经研究发现,腐乳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及健胃功效,发酵后产生的大量维生素B12,可以有效减缓大脑老化,预防老年痴呆。

但也有人指出:

腐乳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同时又会挥发大量盐基氮和硫化氢等,不宜多吃!

这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事物处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④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终极真理的过程。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3.迷信的人认为,“风水”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之第三要点,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风水好的话,可以令一个人做起事来有事半功倍之效;风水不好,会影响人的财运、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

这一观点(  )

A.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B.违背了联系的多样性

C.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4.“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经过改造,探测灵敏度比之前提高了10倍。

利用这一观测设施美国科学家成功探测到引力波,完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印证了(  )

①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困难与挫折的

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础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20年磨一剑”,从1995年开始酝酿,历经20载磨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终于落地,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它的出台过程突出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要树立创新意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材料一 玩网络游戏也是有好处的。

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适度玩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放松一下,做到劳逸结合;还可以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游戏需要不同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玩游戏本身就是培养的过程。

但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上瘾,很难戒除。

很多未成年人因玩游戏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致使道德品质下滑,恶性事件频发。

还有很多商家在网络上进行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

材料二 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网络玩家必须实名注册,并对游戏的相关基本概念、市场主体、经营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做了系统的规定。

进一步要求网游运营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的伤害。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8分)

27.材料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9分)

材料二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

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9分)

28.“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等。

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12分)

2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依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12分)

1.解答A符合题意,材料中“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表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不合题意,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哲学的产生,而不是哲学的作用;C说法错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解答A说法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说法错误,哲学和世界观都不是科学知识,哲学和世界观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说法错误,世界观不能够指导哲学;D符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本题选D.

3.解答①符合题意,“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说明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说法错误,哲学是从各种特殊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一般规律;③说法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这说明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故本题选B.

4.解答A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唯物主义;B不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不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把上帝看作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不合题意,“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认为运动是人的概念在运动,属于唯心主义;故本题选A.

5.解答A符合题意,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

6.解答A.表述错误,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B.表述错误,物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概况和总结;C.表述错误,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况;D.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本题选D

7.解答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解答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称之为规律的.

①不合题意,“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属于规律;②符合题意,“日出东方”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属于现象;③不合题意,“新陈代谢”是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属于规律;④符合题意,“水往低处流”属于现象.故本题选D

9.解答A说法错误,物质是客观的,不可以被创造;B符合题意,“天眼”望远镜是科学工作者遵循了自然科学规律,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成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造福人类,说明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C说法错误,物质并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变.故本题选B.

10.解答A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具有能动性,而不是在讲训练黑猩猩的方法科学不科学;B正确,材料主旨说明了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具有能动性,黑猩猩的活动是动物本能的活动,意识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C错误,动物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D错误,“动物思考问题的方法”,说法错误,因为意识活动、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动物的活动只是其本能的活动;故答案为B

11.解答A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D符合题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材料中强调了气血通畅,即运动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

12.解答“天灾不由人”,是说天灾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抗灾不由天”,认识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这一说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ABD不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

C.

13.解答A.符合题意,“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事物要保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才能无病无痛,即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C.表述错误,物质是运动的;D.表述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故本题选A

14.解答①说法错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但并不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符合题意,“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说明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③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对地球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强调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创造出新的生态平衡规律.故本题选C.

15.解答A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错误,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C正确,“没有写到枪炮”、“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是因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故答案为C

16解答A符合题意,”科学家们只能确定人体约10%的基因所传达的信息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还有约90%的基因功能有待探明,最终揭开基因与疾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待时日“说明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B、C、D三个题肢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

17.解答B符合题意,“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俗话说明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成长的园地,强调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A、C、D三个题肢选项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B.

18.解答①符合题意,生活回忆属于人的意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是人脑,故入选;

②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故排除;③说法错误,“这些生活回忆”不是一种思维创造,而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排除;④符合题意,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生活回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反映,故入选;故本题选B.

19.解答①②符合题意,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③④不合题意,物质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故本题选A.

20.解答①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方向不是由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的;②符合题意,“借助LIGO探测器,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体现了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们认识的器官;③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④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测被证实”体现了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故本题选D

21解答由材料可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体现的哲理是: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不合题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体现的哲理是: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符合题意,“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的哲理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不合题意,“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体现绝对运动;D不合题意,“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的意思是:

寒梅是最让人遗恨的,它虽然早占春意,却也早凋,于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总被视为过时的花卉,体现的是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主体差异性)、不能以时间的早晚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故本题选B.

22.解答①说法错误,认识除了属于“一定时期”,还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对于腐乳的认识说明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同时说明事物处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④说法错误,并非所有的认识都要经历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终极真理的过程.故本题选B.

23.解答D符合题意,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的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A、B、C三个题肢选项本身无误但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故本题选D.

24.解答①说法错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总是要经历困难与挫折;②④符合题意,“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改造与应用说明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同时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③说法错误,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发展,但不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本题选D.

25.解答A符合题意,“从1995年开始酝酿,历经20载磨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终于落地”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新旧事物;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强调树立创新意识.故本题选A.

26.(8分)

【解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是从网络游戏现状出发制定的.(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对网络游戏的方方面面做出系统的规定,有利于规范文化市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的伤害.(4分)(如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27.(9分)

【一】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3分)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3分)

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3分)

(如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二】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现的人口结构性矛盾的新问题,推动了我国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和完善。

(3分)

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人口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对我国生育政策的认识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逐步完善,追求对生育政策的真理性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分)

(如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28.(12分)

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分)

②要根据沿线各国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