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763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docx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

  这是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供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

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经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

在设计活动前,我仔细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现活动很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单(分两步走:

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

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

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

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

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

(请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

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

(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

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

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

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

  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装有白酒,醋,水,酱油等的杯子。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出题。

  师: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会辨味。

(鼻子)你们知道谜语里说的是什么么?

  现在我要和你们变一个魔术,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

(教师这时喷香水)。

好啦,现在请小朋友们睁开你的眼睛。

咦?

  师:

  

(1)你闻到什么气味?

你是怎么闻出来的?

  

(2)你的鼻子在哪里?

请指一指。

  (3)幼儿说说自己鼻子的形状和用处。

  2、闻气味瓶,感知鼻子的用处。

  

(1)师:

桌子上有很多的杯子,下面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每个人挑一个杯子里的液体闻闻。

然后告诉老师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幼儿回答···

  

(2)幼儿再次闻气味。

老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注意不让瓶子紧贴鼻子,也可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进人鼻子。

  师:

刚才小朋友都闻出味道了,那现在老师再请你们闻一次,闻过之后告诉我你闻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幼回答···

  小结:

我们的鼻子用处可大了,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活动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上科学公开课,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上,开课之前问了很多老师,她们也给予了我一些帮助与意见。

活动前,我找到了酱油、醋、白酒、水等液体,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

引起了幼儿的注意。

一些好奇的幼儿忍不住问:

“老师,这是什么?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注意力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在幼儿的好奇心中,教学活动开始了。

首先,我给他们猜了一个谜语,他们果然兴趣很高,都纷纷猜了起来,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鼻子。

通过洒香水闻香水环节,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鼻子有闻气味的功能。

  但是从小鼻子闻一闻的结果来看,幼儿对一些液体的味道不够了解,特别是白酒,很多幼儿都不能分辨出来,这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

像一些醋,酱油,白酒,水,大部分幼儿很快的就分辨出来,因为这些液体都是厨房里的,小朋友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相对的,印象也就深。

在闻味道的环节中,还教会了他们如果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

通过闻一闻,说一说,让幼儿明白每一种物体都有独特的味道,还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等等。

但因为这毕竟还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还较缺乏,对于一些其他的气味还不能很好的形容。

以后会加强他们的词汇量。

  闻过气味之后,又与小朋友同讨论鼻子的用处,很多小朋友能说出,呼吸,闻味道这些作用。

通过本节活动让幼儿同时感受保护自身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身器官的方法,养成保护好鼻子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表格、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带领幼儿悄悄去看一位小客人,幼儿自由坐落。

  2、请个别幼儿摸摸、猜猜,然后请出小白兔。

  二、观察梳理活动:

  1、幼儿自由观察抚摸了解外形。

  幼儿自由讲述兔子的外部特征:

红眼睛、长耳朵、三瓣嘴、毛、尾、腿

  2、幼儿自由喂食。

  师:

请你试一试小兔到底喜欢吃什么;幼儿从食物中自由选择食物进行喂食。

  3、同完成表格记录,得出结论;

  小结:

长在泥土里的叫植物,吃植物的那些动物一般都是很温顺的,还有什么动物也吃草?

只要我们不去欺负它们,它就不会伤害我们,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4、教师绘画小结;

  师:

我们给小兔画张像吧!

  5、师生同学习抱小兔。

  三、延伸活动:

  我们给小兔子找个家吧,看看哪个地方最适合做小兔的家,我们一起来打扮它吧!

  活动反思

  一、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

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

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

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以情感引导为主线。

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

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

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

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

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

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

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

什么是垃圾?

(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

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

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

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

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

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

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

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

废纸怎样变成新纸?

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

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

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

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

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

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

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

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

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

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

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并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废旧垃圾的可再利用的价值。

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并且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比较单一,以后值得注意。

  活动目标:

  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

  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难点:

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

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

水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

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

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

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

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

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

发现色彩的变化

  1.通过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许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

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

又变成什么颜色了?

怎么变得?

  小结:

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用变出的颜色进行涂鸦画。

  2.引导玩配色游戏感知更多的颜色变化。

  活动反思:

  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变魔术”真的很神奇,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孩子们都觉得非常有趣。

整个活动中,都以围绕“变魔术”来开展。

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不断尝试和自由探索开玩具汽车的方法。

  2、注意观察开汽车时的现象,产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乐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带1辆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小汽车。

  

(1)教师:

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是什么玩具汽车?

(引导幼儿大声清楚地介绍玩具车的名称,以丰富幼儿对汽车玩具的认识。

  

(2)在幼儿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简单归类,使同种类型的玩具车在一起同时介绍,这样既节省活动时间,也保证每人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2、自由探索开玩具汽车的办法。

  

(1)教师:

请小朋友玩一玩自己的玩具车,你是用什么方法使它开动起来的?

(幼儿自由玩自己的汽车玩具,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开动玩具车的方法。

  

(2)教师:

你的玩具车是用什么方法开起来的?

(鼓励幼儿边介绍自己的玩法边操作,且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

  3、自由探索开不同玩具汽车的方法。

  

(1)教师:

找个朋友,交换你们的小汽车,玩一玩,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开?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玩,探索开小车的不同方法。

  

(2)教师:

你觉得哪种车好开?

哪种车不太容易开?

(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指导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开车方法。

  4、介绍不同玩具车开动的方法。

  

(1)教师:

要想使玩具车开动起来,有不同的方法,有的用手推,有的要往后拉再松手,有的要用遥控器操纵……(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使用相同方法开动的玩具车进行简单归类,并作计数统计。

  

(2)教师: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开的玩具车,它都有什么?

(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的车辆都有轮子,并数一数玩具车有几个轮子。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开汽车》,活动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汽车,自由探索开玩具汽车的方法,并向大家介绍等环节来达到不断尝试和自由探索开玩具汽车的方法,产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等目的。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与情感的满足。

  但也就因为自主、开放的特点,在小班刚开学时实施有点困难。

由于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在玩的过程中,遗忘目的,使活动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或花较多的时间解决一个问题。

在开展《开汽车》活动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玩自己的玩具汽车,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开起来的。

由于汽车是自己带来的,因此介绍开动汽车的方法难不倒他们。

可当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相互交换玩汽车,探索开动同伴汽车的方法时,问题就逐一出现了。

有的幼儿不愿交换,仍然玩着自己的汽车;有的开心的玩着别人的车,而并没有探索更好的开动的方法。

当提问“你觉得哪种车好开?

哪种车不太容易开?

”时,不知幼儿是不理解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课堂氛围显得有些冷场。

于是,我只能找出几辆不同方法开动的汽车,一一演示,并让幼儿比较,最终得出结论。

  但是,归根结底来说,“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适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

只是对于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对实施“玩中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内容生活化

  新《纲要》强调: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尤其是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兴趣。

此活动选材是幼儿熟悉的玩具汽车,因此活动一开始便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俗话说:

成功的选材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2、开展游戏化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特点,以介绍自己的玩具汽车为切入点,从而让幼儿分两次操作自己与同伴的玩具汽车,最终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电动车、回力车、遥控车等的不同。

这时科学活动的目标已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学习游戏过程中,使孩子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3、渗透日常化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幼儿平日里的吃、喝、睡、玩中,随时都隐藏着科学现象和教育的动因,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惑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玩中学”的教学,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如散步、体锻、区域等。

结合此活动,我们可以将几种代表性的玩具汽车投放进科学区域中,让课堂上掌握得不够好的孩子,可以有机会在区域游戏时发现并掌握知识,缩短幼儿之间的差距。

  活动意图:

  很多孩子对有着相同颜色、不同花纹的一些动物皮毛特征还缺乏仔细判断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动物花花衣》。

旨在让幼儿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颜色的不同,引发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动物明显的特征。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用对应方法为小动物穿上花花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斑点狗、梅花鹿等对应图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比比

  了解不同的三栋房,幼儿找房子主人。

  1、这里有几栋房子?

  2、小动物的房子哪里不一样?

(颜色、大小不一样)

  3、房子里住着谁?

猜一猜。

  二、观察讨论

  猜出房子的主人,了解皮毛特征。

  1、房子里住着谁,猜一猜。

(露出斑马皮毛的部分)

  这是什么动物?

(斑马)

  小斑马身上的斑纹是什么样的?

(黑色和白色条纹的)看上去像马吗?

  2、喜欢汪汪叫,最爱肉骨头,爱穿斑点衣。

  它是什么小动物?

(斑点狗)

  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许多黑色的小圆点)像什么?

  3、出示梅花鹿的影子,猜动物

  身有一朵朵小花,它是谁呢?

(梅花鹿)

  它身上的图案为什么像梅花?

  三、找找贴贴

  加深对动物皮毛花纹的认识和了解。

  1、在不同的图文中找出小动物的花花衣。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物图案,将对应的图案贴在它们的身体上。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栋房子,颜色,大小不一样,根据颜色的不一,孩子进行了大胆地想象。

有的说住着斑点狗,有的住着梅花鹿,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孩子们在第二环节中能通过观察,去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有的幼儿看到斑马的皮毛说是斑点狗,说明孩子们对于动物的花纹并没有完全了解,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了花纹是有块状的,有条纹状的,让孩子去区分各种动物。

  最后环节中,孩子们能通过不同的图文找出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在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时,他们出现了抢的现象,可能在教具准备上不够充分,下次可以多找些动物供孩子们选择。

  设计说明:

  小脚丫是小朋友每天都在使用的身体的一部分。

睡觉前,总是有宝宝会把自己的袜子脱下来,对着小脚仔细的观察。

忍不住的还会呵呵呵的笑出声音来。

可见幼儿对小脚是非常感兴趣的。

那么教师就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小脚和自己的小脚之后,清楚自己小脚的形状和特点。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小脚丫夹物体的乐趣。

学会喜欢并爱护自己的小脚。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脚丫。

  2、让幼儿感受一下用脚夹东西的感觉。

  3、让幼儿练习在不同脚印拼摆的小路上行走,初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了解小脚的特点和功能。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小脚的特点和用途。

  活动难点:

  能够用小脚夹住物体,并且能了解一些关于穿袜子、穿鞋子与脚有关的动作。

  活动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