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025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所含思想类似于“仁者爱人”的是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存创新的性质

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

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3.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

A.倡导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

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

4.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

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5.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这说明

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

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6.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

“(他)所注重的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

’‘知识的来源在哪里?

’‘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

’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

”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

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

8.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9.书法是一种艺术。

一种字体,有人谓之:

“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它是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10.“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

全在于人的感觉。

”材料主要想说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可贵的理论认识

11.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D.用理性驱散黑暗

12.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

”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13.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14.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

A.唤醒中国民众救亡图存

B.让中国人甘于被压迫

C.激发中国人民的革命激情

D.为变法图强提供理论依据

15.慕作家在作品《华特》里的描述“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该作品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16.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

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

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

17.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

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竟争中被淘汰。

这反映了严复

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

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8.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19.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

“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20.《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

他是

A.达尔文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1.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

“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

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22.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23.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一论断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24.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阳明(1472—1529年)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

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

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1517年,路德(1483—1546年)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

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

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

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

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3所示的转化链:

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

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

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诚信的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希腊城邦公民德性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即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因子。

——李嘉莉等《西方的诚信观念》

材料二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主忠信”,孟子说“诚者人之道也。

”……东汉儒家经学汇编而成的《白虎通义》提出: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西方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与中国人道主义责任为主的伦理式诚信不同?

道义的责任,不能靠法律约束,故靠自我的道德自律?

当然也会存在道德声誉的压力,由此形成“礼治”传统;而契约责任靠的是法律约束,发生权利与义务的争议就要上法庭,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的雏形。

——刘文武《伦理式诚信与契约式诚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诚信精神的来源。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西诚信观对各自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就此谈谈你对诚信观念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B项是儒家荀子的思想;C是法家韩非的思想;D项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仁者爱人”是儒家孔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属于创新题。

【详解】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制,这是他思想保守的地方,故排除A。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突出“人”的作用,选D。

同样,材料不能得出B的结论,故排除。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没有被诸侯采纳,故C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

百家争鸣⑴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政治上表现为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经济上表现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社会需要大量劳动力,“人”的作用凸显。

正常变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

)②“士“阶层活跃,受重用。

③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⑵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③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B

【解析】

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D

【解析】

【详解】

“四民异业而同道”即古代的士农工商只是从事职业不同,他们道是相同的,结合所学可知,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D正确;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A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也没有史实证明王守仁的观点“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排除;C项“彻底”表述绝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四民异业而同道”,联系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解答即可。

5.C

【解析】

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故D项错误。

6.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评论的是王夫之,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强调“理在气中”,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等,故D项正确。

王守仁是明朝中期思想家,主张致良知,与材料不符,排除A。

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

7.A

【解析】

【详解】

西汉我国就有了植物纤维纸,而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满足了更多的纸张需求,故选A;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毕昇,转轮排字盘发明于元代王祯,时间不符,排除BCD。

8.C

【解析】

【详解】

《桃花源记》作于魏晋时期,陶渊明由于政治黑暗而向往田园生活,故A项错误。

陶渊明代表知识分子,并不代表市民阶层,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敢于反抗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使得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而明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故C项正确。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黑暗政治生活的不满,并不涉及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可知该书法是行书,C项正确。

草书的特点是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与材料“非真非草”不符,排除A。

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排除B。

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排除D。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如云行流水”、“非真非草”、“乃楷隶之捷也”等,结合行书的特点即可知道答案。

10.A

【解析】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强调人的个人感觉,强调人是评判一切的标准,这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符合,A正确;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中的观点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也有局限,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观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

全在于人的感觉。

”的理解掌握。

11.C

【解析】

【详解】

根据“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可知,希腊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生活,体现了重视人和人的价值,故C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政治,排除B;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驱散黑暗,不符合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故D正确。

12.A

【解析】

【详解】

材料“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反映出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没有改变妇女的地位,妇女仍处于从属地位,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地位问题,没有体现出文艺复兴对妇女精神世界的影响,故CD项排除。

【点睛】

“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是解题的关键。

13.C

【解析】

【详解】

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

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故C项正确。

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

14.A

【解析】

关于本题目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二是“近代中国社会”,第三“社会的深远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或者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问题问的是对于整个“社会”是“政经思”的合体所以不是单一的问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所以C、D错误;由于是进化论,强调的是“适者生存”的观点,所以在近代社会的腐朽落后、历经屈辱的历史背景下,应该是以“救亡”为主唤醒民智,所以选择A。

15.C

【解析】

材料描述是一种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故事,完全属于反传统的风格,是现代主义,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6.C

【解析】

康有为提及的公车上书,遭到现代史学家的质疑,说明历史的真实需要多方考证,方能还原历史,故C正确;回忆录属于二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故A错误;档案使用要和二手史料相互印证,故B错误;档案价值不一定高于回忆录,故D错误。

【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

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

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17.C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严复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而非其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弱肉强食的竞争而非科学救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竟争中被淘汰”可知要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严复的思想主张而非影响,且表述不切合史实,故D项错误。

18.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A。

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B。

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D。

19.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其实际上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排除A;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符合“1920年”,排除C;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0.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相对而言、强调的是时空观念的问题,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吻合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达尔文的成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牛顿的成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普朗克的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

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

21.C

【解析】

依据材料表明,刚开始“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新人类愿意使用网络购物”,即网购参与者较少,但其通过支付宝的研发,克服了其缺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使网购得到人们的认可,C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2.B

【解析】

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的目的相似,A错误。

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仍未跳出封建政权的范畴,从这一角度讲,民权主义对太平天国理论有所超越,B正确。

太平天国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但仍未废除私有制,从这一方面来看,并未超越太平天国,C错误。

D项包含前三项,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并不符合,排除。

23.D

【解析】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实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A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试产经济体制的目标,B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故D正确。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1979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

24.A

【解析】

【详解】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一些传统剧目重新编排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上映,故A项符合。

B只是表明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材料未体现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排除C。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左”的文艺路线逐渐清算,排除D。

25.

(1)思想主张:

王阳明:

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

路德:

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等。

(2)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城市的兴起和新的市民阶层的形成;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理论发展需要等。

意义:

都强调了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维,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缓解阶级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对后来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