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310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docx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

【摘要】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改革是一项起步不久并且是一项举步维艰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并且范围很广。

本文将把幼儿园的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改革状况。

最后基于文献资料,说明自己的一点启示和对文献的简单总结。

【关键字】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教育改革

引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另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是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来抓起,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发展。

文献分析:

一、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改革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1]。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

(二)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清楚。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2]。

其次,是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问题、教育缺陷或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

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

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

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再次,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人力、物力、财力均不足。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改革措施

1、明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4]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2、确立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系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根据健康的三维观念,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可分为:

人体认识和保护、疾病的防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环境保护教育、饮食和营养教育、安全教育与意外伤害的预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教育[5]。

3、形成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一体化的大幼儿健康教育体系

大幼儿健康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6]。

首先,创设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健康教育功能,为培养幼儿的自主健康行为奠定基础。

这里面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精神环境。

其次,幼儿的健康教育要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协调统一的,差异仅仅是侧重点的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又是最可行的。

再次,健康教育最好是开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认为:

“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

”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第四,家庭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的参与是幼儿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社区、社会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

社区、社会健康教育是除了家庭、幼儿园之外的教育机构或团体开展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

这些机构或团体包括各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宣传和新闻部门、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各类社会团体等等。

4、形成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二、幼儿语言教育改革

(一)关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

80年代起,关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幼教界的重视。

较早论及这一命题的研究者强调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提出在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根据教育对象语言发展的规律,创造条件激发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1982年,南京师大教科所赵寄石的《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婴幼儿的语言教育》一文,即触及了这一实质问题,对当时的语言教改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中央教科所史慧中的《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1987)和《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纲要的修订提供依据》(1990)两文,也在探讨中国儿童语言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样的观点[7]。

(二)、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只提教育任务和教学要求,不提教育目标。

80年代以来,人们才开始探讨语言教育目标的问题。

受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说的启示,提出了由认识、情感态度和能力技能三种因素组合的目标内容。

比如,培养幼儿倾听行为能力,就要具体要求幼儿懂得倾听的重要性。

愿意主动地倾听,并且具有倾听的技能。

(三)、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自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起步以来,语言教育内容的问题便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这些年来的研究,获得了如下的进展:

1.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包括专门的语教内容和渗透的语教内容。

专门的语教内容,存在于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集中的语言学习机会之中,如学习语音、谈话和讲述、欣赏、阅读文学作品等。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则寓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如日常人际交往、游戏和认识周围环境等等活动中。

将语言教育分为这样两大块,就要求教师摆脱“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语言教育观念和方法,利用一切机会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的有利环境。

2.语言教育内容与幼儿语言经验的关系。

在研究中,人们逐步认识了“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语言经验是获得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也是语言教育的目的之一。

因此,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新的经验内容,让幼儿在与新的信息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增长语言能力。

3.语言教育内容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的问题。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他们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的知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语言教育内容就是向幼儿提供那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的环境。

实际上,纯而又纯的语言教育内容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专门的语教内容或渗透的语教内容,都存在着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的关系。

4.教师语言对幼儿获得语言经验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样本,而且还客观地指导着幼儿认识、表达周围环境的角度方式。

所以,教师语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从而对幼儿语言学习产生更好的影响,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8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工作者对语言教育原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了大量的革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应运而生[8]。

归纳起来,关于组织形式和方法问题,人们逐渐达成共识的有以下几点:

1.以活动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设置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

语言教育活动,不仅是落实语教目标、语教内容、语教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能够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产生好的语言教育效果。

2.注重语言教育活动的特殊组织规律。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活动目的的特殊性,活动内容的特殊性和活动形式的特殊性。

由此,使得语言教育活动有别于其他教育活动。

在研究语言教育活动时,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理清语言教育活动(包括不同类型语教活动)的特殊组织要求,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采用符合需要的活动形式。

3.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结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组织教育活动。

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同类型的活动又有各自独特的活动结构。

有关的实践研究表明,研究一定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结构,可以找出幼儿在这类活动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途径。

当一定的活动结构固定下来之后,教师可按照某种规律设计活动,并可针对具体教育内容、具体课程要求和具体教育对象的水平需求,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这样做对于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提高教育活动效果十分有利。

(五)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虽然幼儿语言教育得到一系列改善,但问题仍然存在。

周兢曾经指出关于幼儿语言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其一,在整合课程的旗号下依然进行分科语言教育的问题;其二,在语言教育中依然有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的问题;其三,语言教育内容依然有和幼儿当前学习经验相脱离的问题;其四,语言教育过程依然有“重教轻学”的问题[7][9]。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

(一)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

要搞好儿童科学教育,首先要弄清楚,儿童也有其自己的科学,儿童的科学与成人的科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探索和求知,都是对未知世界寻求解释的过程,只不过儿童的科学有其独特性,它是有关具体事物的描述性经验,是建立在个人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带有主观色彩的知识,而非普遍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非集体认可的客观知识。

[10]儿童一直处于游戏的情景中,并在这个假想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

其次,“儿童的科学”应该成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在制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都应充分考虑其特点。

在目标方面,应该以儿童个性的全发展为宗旨,将获得知识与形成对知识的态度统一起来,不仅要形成儿童对科学的态度,还要使儿童形成对自然、对世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内容方面,应呈现给儿童具体的、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方法上,应让儿童自主、自由地探索,允许并鼓励儿童的想象,教师在儿童的水平上参与其学习与交流。

(二)当代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相应的对策

1、过分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习方法和智力技能的培养。

有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往往过分注重新颖性,但新鲜吸引人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幼儿。

对幼儿来说,需要的是初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探寻科学活动的过程,而非专业性术语的精确表述。

因此,随着科学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我们急需重新构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能够体现以人为中心,以“生态”和“科技”为载体的特征,具体包括认识自己与别人、自我保健、认识物质世界(环境、动植物等),自然科学现象以及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11]。

2、关于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探索活动的设置与指导的问题。

随着教育观的不断更新,教师普遍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与条件,这的确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表现,但由于教师还不能准确认识、把握“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时仍然会出现种种问题。

究其根源,仍是儿童观的问题。

注重幼儿操作过程的含义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充分观察和亲手操作实物,并相互交流讨论[12]。

但这些都不能离开教师以提问、提建议、适当解释、最后小结等形式的正确引导。

3、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忽视非正规性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很容易被老师接受。

而非正规性和偶发性科学活动则是一种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具备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观察指导幼儿的技能和对教育事业的爱心,而这些往往不是一般教师所能做到的。

如有些教师费心费力地用沙盘布置四季的风景,画出四季的挂图,让幼儿认识四季,却忽视季节变化的随机教育。

(三)今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拓展性

总结以前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状况,以后的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空间还很大。

首先,拓宽教学内容,提高社会针对性;其次,在方法上着眼于使幼儿学会学习;再次,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科技素养。

四、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改革

(一)目前国内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进展状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组织。

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际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对幼儿社会教育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

1.社会教育成为幼儿园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2.明确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3.认识到社会教育应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4.观照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由于起始的时间较晚,再加上社会教育的复杂性,所以,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社会教育简单化、表面化

我国目前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多是以灌输式的口吻提出来的,如“认识……”“懂得并遵守……”“使知道……”等,这就无形中把幼儿推到了被动的地位。

我们知道,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的,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是发生在幼儿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

幼儿不是被动的个体,而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规范的过程,而应是一种以幼儿主动的和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4]。

2.忽视对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因素所构成的心理结构,是人们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并在他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15],社会态度在社会教育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社会教育的整体性、随机性体现得不够

社会教育应是一个整体教育,存在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方方面面。

目前,我们的幼儿社会教育基本局限在幼儿园,对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整合得不够,各种教育资之间不能够协调地发挥作用。

4、幼儿社会教育某些目标及内容起点、要求偏高

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存在起点、要求偏高的问题,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的成效。

5、对幼儿个性品质的某些方面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虽然关注了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对幼儿个性品质的某些方面重视还不够,如对幼儿的自信心、自我判断力、自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责任心等重视的程度都不够。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改进策略

1.强化幼儿社会教育观念

目前,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发展人的社会性的重要性,并设置了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课程,但不少人从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从行动上也没有真正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同其他教育,如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相比,社会教育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或者说仅是作为影响因素。

因而,要强化社会教育观念,深刻把握社会教育的内涵,改变对社会教育忽视或误读的观念,把社会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2.拓展幼儿社会教育课程领域

从课程设计来看,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计划性和结果,因为这会导致课程设计的刻板性。

有效的教学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幼儿的内在动机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国急需改变过于死板的课程设计的状况,构建灵活的幼儿社会教育课程。

3.改进幼儿社会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适宜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活动展开,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虞永平说: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上课、游戏、劳动、生活、节日活动等,这些教育手段的利用,可以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16]

五、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

(一)艺术教育的概念

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17]。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首先要转变理念,应该换只眼睛看待艺术教育

1.愉悦的过程与完美的作品

很多时候,艺术活动过程常常游离于老师的视线之外,教师所关注的只是幼儿唱出来没有,画得好不好看。

这种忽略过程的艺术教育,不是好地艺术教育。

而且有实验表明“:

个体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其他活动一样来自活动的结果。

”[18]所以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着眼于艺术活动过程的愉悦性,而不是强调所完成作品的完美性。

要使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充满愉悦,首先,师幼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兴趣盎然;其次,还要吸引幼儿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并从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2.感受文化与掌握技能

以往的研究显示,有些幼儿教育者常常进入这样的误区:

重技能训练和模仿,轻幼儿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19]。

艺术活动中用肢解、抽离情境的方法来传授艺术技能,忽视幼儿整体的艺术感受,以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替代幼儿真切生动的体验表达。

而艺术所承载的不仅是创作技巧,更有她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的积淀。

因此幼教们要引导幼儿感受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艺术以社会大文化为背景,要通过优秀经典的外国艺术向幼儿介绍异域文化,通过民间、本土的艺术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也通过现代、时尚的艺术让幼儿感受流行文化。

3.亲身参与与旁观内省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参加、参与,而且要表现、展示,幼儿所作的不是注意听、注意看和坐在那里静静地想,也不仅仅是倾听、观察、同化、记忆、再现。

艺术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也不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更多的应该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在做中学、乐中学。

同时,幼儿只有创造性地自我表达,自信而自豪地自我欣赏,全身心地沉浸在创造音乐的音响和舞蹈动作中,愉快地或宣泄性地在画纸上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才被赋予切实的意义。

(三)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

1.由趋同教育转变为个性发展的教育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

今天的艺术教育者,期待的不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追求的是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独特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所以教师必须摒弃过去使用种种“手段”将幼儿纳入成人的预设轨道,并努力塑造标准化行为和反应的教育方式,而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使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更为多样化,更具灵活性,才能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2.艺术教育由传承性转变为创造性

一直以来,传统的艺术活动教育是一种传承性的教育,既包括幼儿对老师审美倾向的传承和沿袭,也包括老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延用[20]。

在那种承认权威、缺乏民主的氛围里,幼儿所做的只有记忆和再现,老师拿着“教材”原原本本地“教”给幼儿,这样的教育显然已不合时宜。

而今要通过艺术教育发现、发挥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潜力,也就是说要使教育行为富于创造性。

在这样的要求下,就要求幼教工作者探索新的方式对待各具特点的幼儿,用发展的态度看待幼儿的各种能力,大胆地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实践中,给教师自己,也给幼儿留下创造的空间,通过创造性地教育,使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艺术。

3.师幼关系走向对话和分享

对话,是一种沟通,它需要彼此接纳,彼此倾听[21]。

在对话的氛围中,体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过去总是教师提出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或是讨论,这样的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而且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

而在对话中,幼儿则不再是被动地听从指令,而是带着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直接与审美对象对话,与老师、同伴对话,在对话中分享经验。

幼儿分享老师的丰富经验,教师也可以分享幼儿的独特经验,幼儿还可以分享同伴的共同经验。

幼儿对审美对象也有独特的理解,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体验,在分享中激励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

启示:

目前在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方面,幼教工作者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

但是,我觉得以后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更应该关注农村的幼儿园,毕竟,农村的幼儿园数量在我国还是相当庞大的,而农村幼儿园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很复杂。

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更应该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上下功夫,对农村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改革进行进一步探究。

结论: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幼教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能谨遵《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的要求,从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来进行教育,相信我国的幼儿教育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