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396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5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0页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0页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2

1.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乙)墨子言曰:

“今也天下之士君子①,皆欲富贵而恶贫贱。

然汝何为而得富贵而辟②贫贱?

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

又曰: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③劝以教人。

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节选自《墨子》)

【注释】①士君子:

上层统治者。

②辟:

通“避”。

③有道者:

有知识、有见识的人。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讲信修睦(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

③莫若为贤(________)

④有力者疾以助人(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

(3)甲文的儒家“大道”和乙文墨子提到的“为贤之道”,都包含着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请结合甲乙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解析:

(1)培养;归宿;贤人;赶快、快速

(2)①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窃作乱无人去做。

②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

(3)人们没有私心,互爱互助,财物不分彼此,乐于为社会做贡献,这样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分析】

(1)①修:

在现代汉语中多指“修理、维修”,在古义中指“培养”;②归:

现在汉语中是“回”的意思,古义指“归宿”;③贤:

古今含义基本一致,指“有道德的,有才干的”;④疾:

现代汉语中多指“病”,古义中翻译为“赶快、快速”。

(2)注意各句中的关键词:

①是故:

因此;②今:

现在。

(3)甲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表明了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心,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写出了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其据为己有;乙文中“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③劝以教人。

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写出了人们互帮互助,没有私心,礼法有度,人们衣食无忧。

由此可以看出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人们安居乐业,毫无私心,互帮互助的生活状况,以此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培养;归宿;贤人;赶快、快速

⑵①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窃作乱无人去做。

②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

⑶人们没有私心,互爱互助,财物不分彼此,乐于为社会做贡献,这样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构建和谐社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分析理解找准文章的共同点,注意理解文章是基础。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文)参考译文:

墨子说:

“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

最好是做贤人。

那做贤人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说:

”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有道的人勉力教人。

如此,饿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就可以得到治理。

如果饿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可以得到治理,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注】①黔敖:

齐国的一个富人。

②蒙袂辑屦:

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

③贸贸然:

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这种精神?

请举出一例。

解析:

(1)不食嗟来之食

(2)给……吃;道歉

(3)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

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解析】【分析】

(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拟:

不食嗟来之食;

(2)①以待饿者而食之:

用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

食:

给……吃;②从而谢焉:

便向饿汉赔礼道歉。

歉:

道歉。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语有:

唯、斯。

译文:

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

联系文章的主题:

骨气。

可以联想到“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故答案为:

⑴不食嗟来之食

⑵给……吃;道歉

⑶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⑷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

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生要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考生要理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平时的积累。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

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

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作答)

解析:

(1)甘美;勉励;喜欢,喜爱;放弃,舍弃

(2)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①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②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4)【甲】教学相长也。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解析】【分析】

(1)如“旨”:

甘美。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好”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喜欢,喜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译为:

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三个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故”:

因此,所以。

“困”:

困惑的地方。

“好”:

喜欢。

还有“非真能好学者也”否定的判断句的翻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甲】文的中心论点可直接提取“教学相长也”作为答案;【乙】文的中心论点可直接提取“君子之学必好问”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

⑴甘美;勉励;喜欢,喜爱;放弃,舍弃;

⑵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⑶①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②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⑷【甲】教学相长也。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点评】⑴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

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

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

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乙】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怒而飞                 怒:

________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________

③《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这篇短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野马”“尘埃”的运动靠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解析:

(1)振奋;气息;记载

(2)①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将迁往南海②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这篇短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4)“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想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怒”:

振奋。

“志”:

记载。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

这。

“南冥”:

南海。

“野马”:

山野中的雾气。

还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断句的翻译。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几句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境界的向往之情。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尘埃”必须依靠气息才能运动,说明再小的事物也有所凭借,进而说明万物均“有所恃(待)”。

不管是渺小的“野马”“尘埃”,还是巨大无比的“鲲鹏”,均“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有所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庄子认为,“有所待”是造成人生不能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即获得逍遥游的境界。

故答案为:

⑴振奋;气息;记载;

⑵①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将迁往南海②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⑶这篇短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⑷“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想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

稍长,使之牧。

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

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

知必有变,尽力追之。

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枣棍弃于地。

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

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

是牛也有人心焉。

又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

惟路逢白马,必立而注视,鞭策不肯前。

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衔勒不能止。

后与原主谈及,原主曰:

“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

”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注】①薮(sǒu):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②触:

抵、顶,③李盛庭:

人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画出三处)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志怪者也         志:

________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________

③牛或嗅儿顶       或:

________

④鞭策不肯前       策:

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焉”字与“是牛也有人心焉”中的“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C. 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D. 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

(5)读完【乙】文,你有何感悟?

答案:

B

解析:

(1)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2)记载;气息,这里指风;有时;鞭打、鞭策(用马鞭驱赶)

(3)B

(4)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②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

(5)牛马这些兽类都如此重情重义,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

高官的农民家里养一头牛,他儿子小时候,天天和牛玩耍,攀牛角,拉牛尾,牛都不乱动。

故句子划分为: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志:

记载。

息:

气息,这里指风。

或:

有时。

词类活用词,策名词作动词,鞭打。

(3)A项,语气词,啊。

B项,与例句都是: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的意思。

C项,语气助词。

放在句末。

没有具体意义。

D项,语气助词。

放在句末。

没有具体意义。

故选B。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其,指代大鹏鸟。

下:

往下。

视:

看。

亦:

也。

是:

这样。

时时:

经常。

觅:

寻找。

(5)本题根据“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牛马都有人心,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启示人们要像牛马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故答案为:

⑴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⑵记载;气息,这里指风;有时;鞭打、鞭策(用马鞭驱赶);

⑶ B;

⑷①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②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

⑸牛马这些兽类都如此重情重义,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⑸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

“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高官的农民家里养一头牛,他儿子小时候,天天和牛玩耍,攀牛角,拉牛尾,牛都不乱动。

有时这头牛嗅嗅孩子的头,舐孩子的手,孩子也不怕。

孩子长大了一些,家里便叫孩子去放牛。

孩子出门,牛跟着出门;孩子回家,牛跟着回家;孩子走,牛就走;孩子停,牛就停;孩子睡下,牛就躺在旁边。

这样子有几年了,有一天,孩子去放牛。

忽然那头牛飞奔回家,牛头牛颈都沾满鲜血,又跳又叫,还用牛角撞门。

孩子的父亲出来看时,牛又回头向原路跑去。

孩子父亲知道一定出事了,就极力追赶。

到了野外,看见孩子脑袋破裂死了。

又有一个人横卧在路边,肚子开裂,肠子流出来,一根枣木棍丢在地上。

仔细一看,原来是三果庄的偷牛贼。

(三果庄是回民聚居的地方,是沧州的强盗窝。

)孩子父亲这才知道,孩子被强盗杀死,牛又把强盗顶死了。

这头牛,是有人的心肠的。

还有一个西北商人李盛庭,买来一匹马,十分驯良。

只是在路上碰到白马,一定站下来仔细看,鞭打也不肯前进。

或者远望见有白马,一定飞跑过去追上,硬拉马缰也控制不住。

后来和这匹马原来主人讲到这件事,原来的主人说:

“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

”这匹马,也是有人的心肠的。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