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478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组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了  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基础知识掌  握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表达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团结爱国情感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30年以来————————————→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年以来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开国大典1、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教师过渡: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

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2、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

他起了什么作用?

[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

  4、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

  A、根据第5页“自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

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

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B、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

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

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

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C、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

“夏历”→帝王“谥号”→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5、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教师指出: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6、组织学生完成第4页“练一练”应选A。

7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过渡:

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

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

教师总结:

  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

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

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

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预习之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

填充图册第2——3页。

2、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一、开国大典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

  二、西藏和平解放教学后记:

  

  第2课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  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讨论探索学习英雄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热爱祖国自觉拥军加强国防我们学习的榜样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

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更不高兴了。

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

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

无动于衷?

任人欺负?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4、根据第9页“动脑筋”: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应选C

  2、根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

B、他们谁说得对?

  C、为什么?

·教师指出: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

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

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板书设计

  一、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二、战斗英雄黄继光与邱少云教学后记: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基础知了  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识掌  握整理资料形成概念讨论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爱国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辩证唯物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

  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课后总结

  本课时主要承继了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通过土地改革再次完成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

应选C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颁布原因、时间、采取的措施、完成的时间二、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基础知识掌  握“一五”的主要任务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爱党情感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建国初期的任务建立人民政权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

如何赶上去?

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和平解放西藏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满足农民需要土地改革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什么机构颁布的?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

教学后记: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了  解基础知识掌  握阅读资料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能力训练过程联系理解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方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爱党情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唯物史观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

“私”指什么?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3、根据21页“动脑筋”:

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

这些缺点是什么?

课堂总结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才真正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却在探索中曲折中缓慢地前进。

信息反馈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

应选C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一、农业与手工业合作化二、公私合营

  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教学后记: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目标

  了  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基础知识掌  握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辨别图片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唯物史观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楷模教学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5、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教师指出:

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根据25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

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7、根据26页“动脑筋”:

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8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

  9、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教师指出:

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

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两小题。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

  A.、领导正确:

“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

  B.、干群积极:

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

  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3、指导学生完成《填图册》第7页3、4两题。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

应选B。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

《填图册》第9页剩余的题目。

教学后记: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目标

  了  解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表及里、去阅读资料概括表达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联系综合“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基础知识掌  握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造成的危害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爱党情感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教学重点“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从“三大改造”以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

动乱和灾难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

  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

他们是谁?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2、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

3、其结局怎样?

  4、“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

  5、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小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33页“练一练”:

应选C。

2、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第10页各题。

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组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了  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基础知识掌  握阅读资料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表达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团结爱国情感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30年以来————————————→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年以来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开国大典1、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教师过渡: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

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2、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

他起了什么作用?

[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

  4、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

  A、根据第5页“自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

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

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B、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

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