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5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docx

天津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必考大题

天津财经大学N年不变的几道微观经济学试题

辨析题:

1、价格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定是同方向变化的。

2、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会面临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4、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降低售价会是总收益增加。

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需求的变动而不是需求量的变动。

6、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其短期供给曲线。

7、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

8、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边际成本也下降。

9、完全竞争厂商对面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10、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11、若厂商的生产函数是Q=2L^*K^,则该厂商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1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13、如果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则说明厂商经营是没有利润的。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这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始终是递减的。

分析题

1、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型?

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3、吉芬商品与劣质商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4、为什么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

5、为什么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并解释相应的TR曲线、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6、使用图形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TC,TVC,TFC,AC,AVC,AFC,MC)

7、市属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实现的过程和长期均衡实现的条件。

8、试用叙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MRS(XY)>PX/PY,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

为什么?

9、钻石的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极其便宜。

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10、试述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供给曲线的原因。

11、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何区别?

并解释。

12、说明厂商长期生产中,实现既定成本下产出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并画图解释。

13、什么叫做价格歧视?

并说明垄断厂商能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14、什么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并写出正常拼合劣等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范围。

15、服装店老板使用打折促销的方法晶莹,而饭店老板却不是用这种方法。

请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老分析其中的原因。

16、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长途电话公司都采用不同时间段,不同收费标准的做法。

电话公司宣传说这是将实惠带给消费者,那么电话公司这么做是赔本生意么?

请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老分析。

(请注意各国的电话公司都是垄断经营的)

17、说明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的盈亏平衡点与停止生产点的情况。

18、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9、简答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义。

20、什么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并写出替代品呵护部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范围。

21、在现实世界中,农业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加,甚至还有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

请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天津财大会计专业考研试题

跨考教育2011-07-2605:

57:

03

  宏微观:

(100分)(顺序有变化)

  1用序数效用论的收入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20分)

  2叙述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关于分配理论的内容和原理(20分)

  3垄断产生的原理及针对垄断的措施(20分)

  4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20分)

  5GDP的算法的种类和内容(20分)

  

  

  会计部分(50分)

  1复试记账法的内容,记账原则,试算平衡的内容(10分)

  2错账更正的内容和使用范围(10分)

  3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0分)

  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10分)

  5业务题(10个会计分录,略)(10分)

专业:

会计学科目:

810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经济学部分(100分)

1请利用图形,分析说明序数效用论是如何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20分)

2简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并说明两者是如何衡量分配状况的。

(20分)

3简述垄断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20分)

4收入变动和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有何影响,并请简要解释。

(20分)

5GDP的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如何统计GDP的?

(20分)

二专业课部分(50分)

1简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

(10分)

2简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

(10分)

3简述错账的更正方法有哪些及其适用范围。

(10分)

4简述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10分)

5会计分录题(涉及10个会计分录,较简单)(略)(10分)

专业:

会计学科目:

810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经济学部分(每题各20分)

1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如果企业处于MRTSLK>W/K或MRTSLK(LK是MRTS的下脚标)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及实现条件

3请说明GDPNDPNIPIDPI这五个总量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

4何谓一级价格歧视?

请说明垄断厂商一级价格歧视下的总收益函数边际收益函数和利润最大化条件

5何谓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二专业课部分

1错账更正方法有哪些?

各自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12)

2简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算公式(12)

3简述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16)

4简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组成(10)

招收专业:

会计学考试科目:

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经济学部分(100分)

1、何谓需求的收入弹性?

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何谓正常品、劣等品?

何谓必需品、奢侈品?

(15分)

2、请利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比较说明吉芬商品与劣等商品的异同。

(15分)

3、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市场?

(15分)

4、何谓公共品?

公共品生产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15分)

5、请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5分)

6、某生产者的生产函数为Q=,已知PL=10,PK=25。

K的投入量为4,且短期内固定不变。

请求:

(1)短期总成本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函数、短期边际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不变成本函数;

(2)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为40,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多少产品及其利润?

(25分)

二、专业课部分(50分)

1、什么是对账?

对账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

(16分

1、问答题

1、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13分)

2、什么是经济分析中的道德风险?

举例说明现实经济中的道德风险。

(13分)

3、位于IS曲线以外的点是如何表示产品市场非均衡状态的?

利用IS曲线说明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

(14

二、论述题

4、说明厂商均衡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用图示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过程及其条件(20分)

5、请结合图形说明,在价格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量对LM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0)

会计学原理部分:

一、简答题(共50分)

1.说明企业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各自内容及其关系(10分)

2.会计科目按用途如何分类?

(10分)

3.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0分)

4.试说明“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的使用(10分)

5.会计报表的汇总和合并有何区别(10分)

二、论述题(共20分,任选一题)

1.试述会计事项处理标准的各自内容,并举例说明

2.试述存货的计价方法,并说明不同计价方法的区别

专业:

会计学科目:

810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学部分:

一、问答题

1、用图形说明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动关系。

(13分)

2、什么是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读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3分)、3、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可变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如何?

请画图分析。

(14分)

2、论述题

1、对比分析完全竞争与垄断模型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有画图分析),并简要说明该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0分)

2、什么是自动均衡的价格机制?

举例分析货币市场中的宏观总量是如何实现自动均衡的。

(20分)

会计学原理部分:

一、简答题(共40分)(以下题目任选四题)

1.试述企业资金运动(10分)

2.会计科目按用途如何分类?

各类科目的主要用途如何?

(10分)

3.何为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如何分类?

(10分)

4.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各包含哪些内容?

(10分)

5.如何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

遇到未达款项应如何处理?

(10分)

二、论述题

1.简述谨慎性一般会计原则,试举例说明之(15分)

2.试述会计帐薄的平行登记(15分)

专业:

会计学科目:

810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

1、为什么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请简要解释其原因。

(13分)

2、什么是市场的逆向选择?

请举例说明解决逆向选择的基本方法。

(13分)

3、位于IS曲线左右俩边的各点表示什么?

这些IS曲线以外的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IS曲线移动的?

(14

二、论述题

1、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推导并说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20分)2、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日本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大的课题。

请问,是不是有可能拨入财政资金?

怎样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

温总理回答:

“为了降低金融不良资产,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大努力,包括剥离14000亿的不良资产,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以处置。

但是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如果按四级分类口径,还高达%。

过去5年,我们曾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同时,剥离了14000亿的不良资产。

”请根据以上温总理说明的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1、用经济学的原理说明银行可能遇到的风险是什么?

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2、用经济学的原理说明要解决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问题,应该做的重要工作有哪些?

(10分)

会计学原理部分:

一、简答题1.说明会计系统的要素(10分)

2.说明货币计价及其要求(10分)

3.分别说明结算类的三类会计科目(10分)

4.利润的计算包括哪些内容,各如何进行(10分)

5.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0分)

二、论述题1.概述借贷复式记账法(20分)其他专业考的西方经济学

1、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2阶段?

(15分)

2、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的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

并请解释之。

(20分)3、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投资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均为线性函数,其中,自主消费为100,边际消费倾向为,自主投资为150,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为6,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为4,实际货币供给量为150。

(单位:

亿美元,%)请求解:

(1)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于一般均衡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水平。

(25分)

房设备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图4(a)中的PO]达到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5.请结合图形说明,在价格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量对LM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0分)答:

在价格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分析货币供给量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刺激经济中的投资。

最终经济中的总收入将增加。

如图5所示,LM0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LM1,利率水平由r0下降到r1,收入水平由Y0增加到Y1。

与此相对应,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由AD0增加到AD1。

图5扩张性货币政策对LM曲线和AD曲线的影响因此,增加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总需求AD向右上方移动。

货币供给的增加,增加了经济中的总需求。

会计原理三、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6.说明企业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各自内容及其间关系。

答:

(1)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资金筹就是从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工作。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二:

一是争取投资人投资;二是向银行及其他单位举债。

投资人的投资形成企业的资本,从银行及其他单位取得的借款构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资金的使用是指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得经济回报。

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等。

企业购进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的耗用、工资和其他费用的支付、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经济业务,分别引起原材料的减少、货币资金的减少和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等,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并最后生产出产成品。

将产品销售出去,则获得经济回报。

(3)从企业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内容可以看出,资金筹集是基础,它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获得其他生产要素的资金;而资金使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中资金的耗用,最后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出去,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用于偿还资金筹集时的负债以及对投资者进行回报。

7.会计科目如何按用途分类?

答:

(1)所谓会计科目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哪些核算指标,也就是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会计科目(账户)按用途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等9类。

(2)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

(3)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包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4)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等。

(5)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

(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中进行分摊或预提的账户,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7)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和“物资采购”。

(8)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主要是“本年利润”。

(9)调整账户是用以调整有关账户的原始数额而设置的账户,包括“累计折旧”和“利润分配”。

(10)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并按一定标准在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的账户,指“制造费用”。

8.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答:

(1)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

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

通常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其中一方用以记录数额的增加,另一方用以记录数额的减少。

(2)借贷记账法下,习惯上在资产类账户中,其借方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贷方登记本期减少数;一般而言,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之和总会大于其本期减少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资本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

习惯在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其贷方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借方登记本期减少数;一般来说,其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数之和,总会大于本期减少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贷方。

(3)借贷记账法下,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性质相似,结构基本相同。

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较少或转销数,一般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有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表示为资产额。

损益类账户,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损失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性

质相似,结构基本相同,即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或转销数。

期末时,本期收入增加数减去本期收入减少数后的差额,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期末没有余额。

费用、损失类账户与收入类账户相反,期末也没有余额。

9.试说明“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的使用。

答:

(1)企业实现的利润总和,是计算交纳所得税,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

因此,企业必须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利润总额的形成情况。

企业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进行合算。

“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的收入类账户的贷方余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的支出类账户的借方余额。

结转后,将收入同支出进行对比,如果收入大于支出,“本年利润”账户有贷方余额,即为本期利润净额;如果收入大于支出,“本年利润”账户有借方余额,即为本期亏损额。

(2)为了核算企业年度内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结存余额,应设置“利润分配”账户。

该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利润的各种分配数或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待弥补亏损数;贷方登记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净利润已经弥补亏损数。

年末若有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若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弥补亏损。

“利润分配”账户应根据利润分配的内容以及年终利润结算的需要,设置有关明细账户。

10.会计报表的汇总与合并有何区别?

答:

合并会计报表不同于汇总会计报表。

汇总会计报表主要是指由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对其各项目进行加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

(1)编制目的不同。

汇总会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有关行政部门或国家掌握了解整个行业或整个部门所属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的需要;而合并会计报表则主要是满足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2)确定编报范围的依据不同。

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隶属关系作为确定的依据,即以企业是否归其管理,是否是其下属企业为确定编报范围的依据,凡属于其下属企业,在财务上归其管理,则包括在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之内;合并会计报表则是以母公司对另一企业的控制关系作为确定编报范围(即合并范围)的依据,凡是通过投资关系或协议能够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的企业则属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

(3)采用的编制方法不同。

汇总会计报表主要采用简单加总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必须采用抵销内部投资、内部交易、内部债权债务等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

四、论述题(共20分,任选1题。

)11.试述会计事项处理标准的各自内容,并举例说明。

答:

(1)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种,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在会计种通常称为会计事项。

会计事项有四种类型:

①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②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③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④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

(2)处理标准:

凡资产的增加和权益的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凡权益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

在借贷记账法下,一笔会计事项发生以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一个记借方,一个记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3)举例说明:

第一种类型:

获得外部固定资产投资,价值5000元。

借:

固定资产5000贷:

实收资本5000第二种类型:

用现金偿还借款利息2000元。

借:

财务费用2000贷:

现金2000第三种类型:

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

借:

现金1000贷:

银行存款1000第四种类型:

期末结转本年收入40000元。

借:

主营业务收入40000贷:

本年利润4000012.试述存货的计价方法,并说明不同计价方法的区别。

答:

(1)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

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余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的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2)后进先出法是指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假设条件,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后进先出法也可以随时结转存货的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高,利润偏低。

(3)加权成本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购入存货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并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和月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加权平均法相对简便,但只有在月末才能获得存货的相关信息,所以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以后,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出存货计价基础的方法。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由于每次购入货物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存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5)个别计价法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都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计算的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最为准确,也最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价格不稳定,收发业务量大的情况下,其核算的工作量较大。

(6)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通过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对存货情况进行计价。

计划成本法既简便合理,又比较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