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962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docx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完整

 

课程

名称

中文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英文

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ofAutomobile

待分配课程编号

S002208

课程适用学位级别

博士

硕士

总学时

36

学分

2

实践环节

用机小时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开课院(系)

机械系

开课学期

考试方式

研究报告

课程负责人

教师

姓名

孙蓓蓓

职称

副教授

e-mail

bbsun@

网页地址

授课语言

汉语

课件地址

适用学科范围

一级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汽车工程

实验(案例)个数

2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振动理论

教学用书

教材名称

教材编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版次

主要教材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陈南等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年2月

1

主要参考书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涵盖汽车整车、各分总成及部件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掌握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汽车动态优化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特别是对实例的掌握,培养工程应用的能力;使专业研究生具有运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解决汽车的动力学设计问题,为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大纲(含章节目录):

1绪论

1.1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意义

1.2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发展

1.3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研究内容

2.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分析与控制

2.1发动机振动分析

2.2发动机隔振设计

2.3发动机气门振动

3.汽车传动及底盘系统振动

3.1汽车传动系统振动

3.2汽车底盘系统振动

3.3制动时汽车的振动

4.汽车平顺性建模与分析

4.1平顺性定义

4.2道路路面的统计描述

4.3平顺性分析

4.4人体反应评价

5.汽车发动机及动力总成噪声

5.1发动机噪声源分析与控制

5.2传动系噪声

5.3进、排气噪声

6.汽车底盘系统噪声

6.1轮胎噪声

6.2制动噪声

6.3噪声的传递

7.汽车车身及整车噪声

7.1车身结构噪声及其控制

7.2车内噪声

7.3整车噪声

8.汽车动态优化设计

8.1优化设计基本概念及数学基础

8.2优化设计方法

8.3汽车动态优化设计实例

CourseTitle

inChinese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inEnglish

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ofAutomobile

CourseNumber

S002208

TypeofDegreeSuitable

Doctorandmasterdegree

TotalHours

36

ClassHours

36

Credit

2

PracticeorExperiments

Computer-usingHours

Department

MechanicalEngineering

Semester

Spring

FormofExam

ResearchReport

Chief

Lecturer

Name

SunBeibei

ProfessionalTitle

AssociateProf.

E-mail

bbsun@

PersonalWebsite

CourseLanguage

Chinese

TeachingMaterialWebsite

ClassofDiscipline

Class1

TitleofDiscipline

MechanicalEngineering

AutomobileEngineering

NumberofExperiments

PreliminaryCourses

Highermathematics,LinearalgebraVibrationtheory,

TeachingReferenceBooks

BookTitle

Author

PublishingHouse

YearofPublication

EditionNumber

MainTextbook

Automobilevibrationandnoisecontrol

ChenNan

Thepeople’stransportationpublishingcompany

Feb.2005

1

MainReferenceBooks

I.TeachingGoalsandRequirements:

Thegoalofthiscourseistoletthestudentsknowthegoalandthemaincontentsof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ofAutomobile,aswellasthedevelopmentofit.Firstly,thestudentsshouldmasterthe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methods.Secondly,thestudentsshouldmasterthedynamicoptimizationtheoryandmethods.Themostimportantistoletthemknowhowtoapplytheknowledgeintotheengineering.

II.TeachingSyllabus(chapters,includingsections)

1Introduction

1.1Thesignificanceofthe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ofAutomobile

1.2ThedevelopmentoftheDynamicModelingandAnalysisofAutomobile

1.3Thecontentsandarrangementofthecourse

2.Vibrationanalysisandcontrolofengine

2.1Vibrationanalysisofengine

2.2Vibrationisolationdesignofengine

2.2Vibrationofengineairvalve

3.Vibrationoftransmissionandchassissystem

3.1Vibrationoftransmissionsystem

3.2Vibrationofchassissystem

3.3Automobilevibrationwhenbraking

4.Automobileridecomfort

4.1Thedefinitionofridecomfort

4.2Roadsurfacestatisticdepict

4.3Theanalysisofridecomfort

4.4Evaluationofvibrationwithrespecttohumanresponse

5.Noiseofengine

5.1Noisesourceanalysisandcontrolofengine

5.2Noiseoftransmissionsystem

5.3Noiseofadmissionandexhaust

6.Noiseofchassissystem

6.1Noiseoftyre

6.2Brakingnoise

6.3Noisetransmission

7.Bodynoise

7.1Noisecontrolofbody

7.2Interiornoise

7.3Wholebodynoise

8.Exampleofautomobiledynamicoptimizationdesign

8.1Theconceptofoptimizationdesignandthemathfoundation

8.2Optimizationmethods

8.3Exampleofautomobiledynamicoptimizationdesign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王雪玲

摘要: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起步于1995年,至今已经经历了15年左右的时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逐步暴露出来的风险曾一度被禁止。

近年来由于汽车市场的兴起,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又开始逐渐升温。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已经由汽车消费信贷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汽车金融体系,汽车金融公司成为汽车消费信贷及其他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我国还处在汽车金融的初级阶段-汽车消费信贷阶段,并且大多数的汽车信贷由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它还未为我国民众所普遍接受,并且其业务范围目前受到较大限制,所以他还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

国外的汽车消费信贷及汽车金融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它们相比,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还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现状与问题汽车信贷风险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汽车消费信贷…………………………………………………………3

第一节信贷方式………………………………………………………3

第二节信贷要求………………………………………………………3

第三章我国汽车业和汽车消费发展现状……………………………………3

第一节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及趋势…………………………………3

第二节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4

第三节汽车业发展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4

第四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5

第五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对策…………………………………………8

第六章商业银行汽车信贷中的风险…………………………………………10

第一节受信者偿债能力风险………………………………………10

第二节受信者信用风险……………………………………………10

第三节汽车价格下降带来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11

第四节市场利率变化带来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11

第五节汽车经销商的恶意行为使得信用风险增加…………………12

第七章结束语……………………………………………………………………12

第八章致谢………………………………………………………………………12

第九章参考文献………………………………………………………………13

一、引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000万辆,比去年增长四成左右,可见我国汽车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这是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不断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在欧美国家,首先是由于汽车信贷的发展而大大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继房地产金融之后第二大个人金融服务项目,发展的相当成熟。

以消费信贷形式购车占汽车销售的比例,在美国已经达到80%-85.5%,德国为71.5%,台湾为50-60.5%,日本为50.5%,而我国仅为10%左右。

二、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是指对申请购买部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司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

1、信贷方式

汽车消费信贷一般有3种方式,已车供车贷款,申请者如不愿或不能采取房屋抵押、有价证券质押的形式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并向保险公司购买履约保险,收到保险公司出具的履约保证保险承保确认书,便可到银行申请的消费贷款;住房抵押汽车消费贷款已出契证的自由产权住房作抵押,提交有关申请材料,交齐首期款并办妥房产抵押登记手续,便可获得的汽车消费贷款;有价证券质押汽车消费贷款以银行开具的定期本、外币存单和银行承销的国库券或其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可以申请的汽车消费贷款。

2、信贷要求

信贷要求编辑汽车消费信贷的具体要求是:

是个人:

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的中国公民;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能保证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在贷款银行开立储蓄存款户,并存入不少于规定数额的购车首期款;能为购车贷款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担保措施;愿意接受贷款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法人:

具有偿还贷款能力;能为购车贷款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担保措施;在贷款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存入不低于规定数额的购车首期款;愿意接受贷款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我国汽车业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1、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起步于建国初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它的发展也逐步走向完善。

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在2001年11月13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入世后,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机遇,而更多的却是挑战。

因为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还不足以同外国知名汽车名牌相抗衡,它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结合,骨干和配套企业相结合,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制造体系。

最终形成了我国汽车工业七大骨干: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解放、金杯、奥迪、高尔夫、捷达)、东风汽车集团公司(东风、神龙富康)、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桑塔纳、通用别克)、重型汽车集团(黄河)、跃进汽车集团公司(跃进、依维柯)、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北京吉普、切诺基越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夏利)。

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及零部件厂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

但现在汽车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据统计,我国2000年的汽车总产量为200万辆,2003年的汽车产量为444.37万辆,同比增长83025%,但这200多万辆来自10多个厂家。

目前,我国经政府审批的汽车厂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但重复建设严重,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而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却远远偏离最佳规模。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三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加总,还比不上美国戴•克公司一家产量。

生产规模偏小导致了中国的汽车生产成本偏高,尽管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在轿车的生产方面,还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平台。

以2002年为例,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合资公司通过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的,属于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新汽车品种数量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5%。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大量零部件还需从海外进口。

2、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

3、汽车业发展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

汽车消费信贷是伴随着汽车业的发展及成熟而出现的,他的出现说明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需求较大,只有汽车业的汽车产量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汽车消费的信贷才可能出现。

如国汽车也得不到发展,而消费者的需求却是不断提高的,那只有部分能一次性付清全款的消费者能够买到车,这样的话汽车消费也没有它存在的意义。

消费信贷是社会生产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鼓励人们超前消费,更大程度得挖掘了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对开拓销售市场,促进生产和流通有积极作用。

汽车消费信贷的出现即可更大程度上挖掘潜在的消费能力,是汽车销量得到提高,同事汽车制造商也可以更快的回收成本的利润,并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最终推动汽车产业向良性循环发展。

第四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同样在进步。

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广泛发展为更多的一般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帮助,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有购车的计划,但是支付能力与理想车型的差距普遍存在,这种差距为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汽车价格过高、各种有关汽车的政策不明朗,加上大部分人的资金不足,造成了现在大部分家庭持币代购的现象非常严重。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完善各种汽车消费信贷条件,使广大人民家庭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汽车工业的更好发展,刺激国民消费,从而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新业务范围,分散风险,增加业务收入。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

而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则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见,在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汽车信贷的需求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个人消费贷款中仅次于住房消费贷款的第二大品种。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我国几大主要国有银行先后开展了汽车贷款业务。

200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了1998年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对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促进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之下,汽车消费贷款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为辅,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的格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2004年之后,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远远无法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相提并论。

这与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各种风险是分不开的。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

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

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

2021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

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

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

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

截至2021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

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

然而2021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4、信用信息无系统性目前我国已建立的信用体系仅具有行业性、地域性意义,规模小,数据库不统一,不规范,不能共享。

现阶段,除了北京、上海一些较发达的城市,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尚未建立征信系统,居民的信用资料分散在公安局、学校、工作单位、银行等机构,而往往这些机构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即使是开始建立征信系统的发达地区,他们的信用信息数量非常少,远远达不到成熟水平。

5、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最近20多年,信用评级机构经历了快速发展到竞争、整合的阶段,逐渐有几家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崭露头角,例如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资信评估、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等。

但是与国外的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相比,我国现有的任何一家相关机构都难以达到国际水平以在中国一些国外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度依然很高。

目前我国大概有几十家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从事债券评级和贷款信用评级,但普遍规模较小。

在国外信用调查是由专门机构来进行的,而中国目前由于没有这样的专门机构,所以在进行一些必要的信用调查时,就需要银行或信贷机构自己着手进行一些调查,这样无疑就降低了银行或其他信贷机构的工作效率。

6、缺少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目前我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债券和企业的评估指标,例如《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工业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等,但是还没有关于个人信用评级的指标方法,从而导致很多信用评估机构的信用评估结果可信度不高。

综上看来,我国信用体系严重不成熟,这就会导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受阻:

由于难以获得便利的个人信用报告、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

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

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

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7、法律制度不健全

美国和日本汽车消费信贷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政府和法律制度的支持。

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20]。

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