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717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变黑,加热铝片熔化摇摆而不滴落

B.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C.锈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铁锈消失,长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D.向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振荡后硝酸钾消失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利用所给实验材料(规格和数量不限),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主要实验器材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

稀释浓硫酸

B

烧杯、玻璃棒、滤纸、铁架台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C

玻璃棒、pH试纸、玻璃片、标准比色卡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D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

A.A

B.B

C.C

D.D

4.我国科学家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如右图。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D.属于化合反应

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用“化学”眼光分析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②气体受压体积缩小是因为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

③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

①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②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③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C、物质的分类

D、“低碳经济”的措施

①合成橡胶、塑料、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③纯碱、火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

A.A

B.B

C.C

D.D

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7.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向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变红

D.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序号

事实

解释

A

香味扑鼻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气体能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滴水中约有1.67×10-21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A.A

B.B

C.C

D.D

9.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10.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时,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B.

℃时,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时,将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可用做燃料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

C.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D.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1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13.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酸溶液里有

A.氢分子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水分子

14.某同学整理归纳得出的一些规律合理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B.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物质能发生热胀冷缩,是因粒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发生改变

15.取碳酸钾、碳酸镁和碳酸锌的固体混合物7.5g,加入到100g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蒸干溶液得到8.27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50%

B.44%

C.35%

D.12.9%

16.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物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条件相同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17.右图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于t℃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使KCl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60℃的KNO3饱和溶液210g降温至40℃,能析出46g晶体

D.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4%

18.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9.随着五月的到来,哈尔滨的天气逐渐转暖,节假日、双休日人们喜欢结伴到郊外去野炊。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炊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成,如果你准备去野炊,你选择______材料制成的炊具(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2)野炊使用明火不当,极易引起火灾。

有一种太阳能灶受到广大野炊爱好者的青睐。

用这种太阳能灶烧水十几分钟就可把一壶水烧开,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

(3)太阳能灶反光材料可以用镀铝玻璃镜片。

镜片中所用材料金属铝在工业上可以用铝土矿石炼制。

其原理是在通电的条件下,铝土矿石中主要成分发生分解制得金属铝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

(4)野炊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垃圾不可随意丢弃。

大量废弃塑料带来了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量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

(2)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

(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_____c(填“>”“<”或“=”)

(5)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1.下图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完成以下内容:

(1)

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若要使接近饱和的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填“升温”或“降温”)的方法。

(3)若

中含有少量的

时,可采取_____的方法提纯

(4)在

时,将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2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碱的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图1中的反应①,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都变_______色。

(2)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②的发生,反应后“

”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_。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反应,你不可能选择的是____________。

ABa(OH)2+CaCO3  BNaOH+NH4Cl CCa(OH)2+CuSO4 DKOH+NaCl

(4)为了验证图1中的反应④,小明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

Ⅰ.向Ca(OH)2溶液和NaOH溶液中分别吹气(如图3、4),从图4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但图3实验无明显现象。

Ⅱ.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杂质,为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软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从图5中选择的气体发生、除杂及收集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字母)

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和CO2发生了反应:

小明向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NaOH溶液(如图6),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得出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结论。

但同组同学小李质疑该实验并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CO2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小明再向瓶内加_______(试剂名称),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确定氢氧化钠与CO2发生了反应。

2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图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用图B干燥

,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导管口进入。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按图C的操作称量氯化钠时,称量完毕发现砝码生锈严重,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图D所示,由①处的白磷燃烧,②处的红磷不能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5)用图E装置可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

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仍可产生“喷泉”现象。

A

     B

     C

      D

四、计算题

25.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填空题

1、

2、

3、

4、

三、实验题

1、

2、

四、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