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茶9354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7233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十大名茶9354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名茶93541.docx

《十大名茶935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名茶9354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大名茶93541.docx

十大名茶93541

安溪铁观音

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间(1725一1735年)。

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

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

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

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

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

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

历史传说

  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

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

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

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

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

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

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

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

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

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8]

鉴别方法

  产于福建安溪县。

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祁门红茶

简介

祁门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

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

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

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

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

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

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

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

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历史渊源

  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以前,祁门生产绿茶,品质好,制法似六安绿茶,称为“安绿”。

公元1875年,黔县人余千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在至德县(今至东县)尧渡街设立茶庄,仿照“闽红”制法试制红茶。

1876年,余从至德来到祁门,并在西路历口、闪里设立茶庄,扩大生产收购。

继而在南路贵溪一带,也有人试制红茶成功。

当时上海“同合荣”茶栈也在祁门贷出资金。

由于茶价高、销路好,人们纷纷相应改制,逐渐形成了“祁门红茶”。

对祁红的创制与发展,祁门胡元龙亦是有贡献的。

据1916年《农商公报》第二期记载:

“安徽改制红茶,权舆于祁建。

而祁建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又名胡仰儒)。

胡元龙为祁门南乡之贵溪人,于前清咸丰年间,即在贵溪开辟荒山五千余亩,兴植茶树。

光绪元、二年之间,因绿茶销场不旺,特考察制造红茶之法,首先筹集奖金六万元,建设日顺茶厂,改制红茶,亲往各乡教导园户,至今40余年,孜孜孜不倦。

  由于祁门自然环境优越,茶叶品质好,并逐年提高制茶技艺,其内质香气独树一帜,竟与当时国内著名的“闽红”、“宁红”齐名。

“祁红”产区逐渐扩大,除原来祁门、至德县外、毗邻的贵池、浮梁县也相继改制红茶,产量逐年增大,至1911年前后,生产购销量旺时产达6万担以上。

后因国内军阀混战,两次世界大战的破环与影响,我国红茶生产开始衰落,但“祁红”一直保持较好的产销形势。

1939年,祁门县最高年产达4.9万担,占当时全国红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至1949年,下降为9618担,1956年发展至3.3万担,1983年仅出口即达5.7万担。

鉴别方法

祁门红茶的茶颜色为棕红色,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西湖龙井

简介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

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

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

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清明前所采茶芽,称为明前茶。

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属龙井茶之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

  过去的龙井茶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掌火十分讲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说法。

现在,一般采用电锅,既清洁卫生,又容易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

炒制时,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历史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龙井山中有个荒凉的小村,村中有个老妇,住在破茅屋里,靠采摘屋后所种的十八棵茶树的嫩叶为生。

她为人心善,常煮茶水在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一天村中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头,在门口喝茶时看见她屋角弃置一个破石臼,认出它是宝贝,便要购买。

婆婆道:

“破旧石臼,是无用之物,喜欢,搬去就是。

  老者自己搬不动大石臼,便下山找人来搬,不想老太太善心又起,见他要石臼,便将石臼洗刷一净,把臼中腐土,埋在屋后十八棵茶树下。

老者带了下人回来,只见石臼已洗干净,大惊失色,石臼也不要了,叹息下山而去。

原来石臼并非宝物,它里面堆积的腐土才是无价之宝。

老妇屋后的十八棵茶树,自得腐土为肥后,生长茂盛起来;而用这些树的嫩芽所制的茶叶,好有奇特的清香,为诸茶之冠。

这些树便是龙井茶的始祖。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

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

“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

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

“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

  另一个有关龙井茶的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

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

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

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

“此茶何名?

产于何地?

”和尚回答说:

“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

”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

此时乾隆龙心大悦。

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位。

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1]

鉴别方法

  西湖龙井茶的感官品质主要通过“干看外形、湿看内质”来评定,具体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来品评。

  外形特征:

干看茶叶外形,以鉴别茶叶身骨的轻重和制工的优劣,内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泽、净度等。

一般西湖龙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翠绿鲜活为佳品。

反之,外形松散粗糙、身骨轻飘、筋脉显露、色泽枯黄,表明质量低次。

  香气特征:

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汽挥发出来的气味,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组成的。

高级西湖龙井茶带有鲜纯的嫩香,香气清醇持久。

  滋味特征:

西湖龙井茶滋味以鲜醇甘爽为好。

滋味往往与香气关系密切,香气好的茶叶滋味通常较鲜爽,香气差的茶叶则通常有苦涩味或粗青感。

  汤色特征:

汤色是茶叶里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显现出来的色泽,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浊度。

西湖龙井茶的汤色以清澈明亮为好,汤色深黄为次。

  叶底特征:

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

主要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

西湖龙井茶好的叶底要求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

差的叶底暗淡、粗老、单薄。

  选购西湖龙井茶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用途、经济实力和喜好等,然后通过以下程序进行感官辨别。

  一摸:

判别茶叶的干燥程度。

随意挑选一片干茶,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捻,如即成粉末,则干燥度足够;若为小颗粒,则干燥度不足,或者茶叶已吸潮。

干燥度不足的茶叶比较难储存,同时香气也不高。

  二看:

看干茶是否符合龙井茶的基本特征,包括外形、色泽、匀净度等。

  三嗅:

闻干茶香气的高低和香型,并辨别是否有烟、焦、酸、馊、霉等劣变气味和各种夹杂着的不良气味。

  四尝:

当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泽、香气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开汤品尝。

一般取3克龙井茶置于杯碗中,冲如沸水150毫升。

5分钟后先嗅香气,再看汤色,细尝滋味,后评叶底。

这个环节更为重要。

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

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

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

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

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

杀青--炒揉--搓团焙干。

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

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驰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

历史传说

  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

  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树上发出来的。

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怀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

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

”,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

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

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

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

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

“吓煞人香。

”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鉴别方法

  有专家提醒,颜色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颜色越绿并不意味着茶叶品质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看外观色泽:

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

  2.看茶汤色泽:

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

  专家补充,如果是着色的碧螺春,它的绒毛多是绿色的,是被染绿了的效果。

而真的碧螺春应是满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绒毛。

 

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区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

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

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

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

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

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一50度。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

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

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

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

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历史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

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

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

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

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

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

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

“朕念您献茶有功,升您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

”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2]

鉴别方法

  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庐山云雾茶

简介

国著名绿茶之一。

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

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

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

唐朝时,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

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

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

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

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

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由于庐山云雾茶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现在,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尤其是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庐山的中外游客,都买些庐山云雾茶,以便馈赠亲友。

1959年,朱德同志到庐山品尝此茶时,欣然作诗称颂: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4]

鉴别方法

  庐山云雾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久负盛名。

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

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

 

六安瓜片

简介

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

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

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历史传说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

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

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

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

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

祝家常以土产孝敬。

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

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

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获得袁的赞赏。

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

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

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

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鉴别方法

  六安瓜片的选购常识。

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

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

望色:

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

闻香:

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

嚼味:

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

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

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

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

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

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

片刻后,即可品鉴。

步骤如下:

首先闻其香。

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

次是望其色。

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

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

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

再是品其味。

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

四是观其形。

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