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35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ocx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一、科龙简介

“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A股,总股本达88200.6563万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过02年的1系列股权转让,公司原单1大股东容声集团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广东格林柯尔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2004年10月14日,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信宏所持有的公司57,436,439股法人股(占股权比例5.79%);此次股权转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目增加至262,212,194股(占股权比例26.43%)。

证券简称:

科龙电器

公司名称: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刘从梦

总经理:

汤业国

注册资本:

99200.6563万元

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二、案件回顾

2001年:

科龙财务报表出现问题:

中报显示收入27.9亿元,净利润1975万元,而年报却出现净亏损15.56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

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安达信因安然事件颠覆后,其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入普华永道,然而,普华永道对格林柯尔和科龙这两个”烫手山芋”采取了请辞之举。

随即,德勤走马上任,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

2002年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

由于科龙在2000年和2001年都是巨亏,2002年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公布盈利,按照当时证监会的规定就可以免于退市,并脱掉ST的帽子。

然而在科龙当年的净利润是通过高达3.5亿元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转回实现的。

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条件之一:

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而根据证监会的调查报告,科龙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而且科龙电器2003年年报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包括少记借款受到现金30.255亿元,少记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和多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97亿元。

2004年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主要是因为未能确认两家客户达5.7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确定是否应对销售退回计提准备。

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亏损6400万元。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随后德勤宣布不再担任科龙的审计机构。

但它此前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及2002年和2004年年报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没有撤回,也没有要求公司进行财报重述。

既然科龙被证实有重大错报事实,德勤显然难以免责。

而且顾雏军先后挪用、侵占科龙资金34.85亿元,德勤竟然也没有查觉,在巨额资金被占用时,会非常明显表现为货币资金、预付账款等科目存在异常,而事实上,科龙在这两个科目上确实存在严重问题。

2005年底,证监会对德勤的调查基本完成,基本认定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2006年1月,另1家同属“4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对科龙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调查期内涉及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共达75.5亿元。

而德勤为科龙审计的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均未提及科龙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动。

三、存在问题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1.德勤对科龙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德勤对科龙电器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直接按照科龙电器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

在未对产成品进行有效测试和充分抽样盘点的情况下,德勤通过上述审计程序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并予以确认,其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均不合理。

2.德勤在存货抽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确定的抽盘范围不适当,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德勤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实施抽样盘点程序时,未能确定充分有效的抽样盘点范围,导致其未能发现科龙电器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

存货监盘也是1项重要的审计程序,如果进行账实相符核查,科龙虚增的主营业务利润其实并不难发现。

3.德勤在对应收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过程中执行的程序不充分,函证方法不当;收入的确认应该以货物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为标准,1般来说仅以”出库开票”确认收入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

德勤对科龙电器2003年度审计时,就存货已出库未开票项目向4家客户所发的询证函中,客户仅对询证函的首页盖章确认,但该首页没有对后附明细列表进行金额或数量的综述。

因此,调查人员认为该类询证函的回函结果不能满足发函的目的。

如果1项销售行为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就不应确认为收入。

未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必然导致利润虚增。

科龙销售收入确认问题,体现出德勤未能恰当地解释和应用会计准则,同时这也说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对较敏感的“销售退回”这1块,德勤也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致使科龙通过关联交易利用销售退回大做文章,转移资产,虚增利润,这也是德勤所不能回避的错误。

德勤审计科龙电器分公司时,没有对各年未进行现场审计的分公司执行其他必要审计程序,无法有效确认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真实性及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真实性。

4.德勤事务所未就科龙电器2003年度确认对合肥维希的销售收入30,484万元事项对其出具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进行更正或相关处理。

另外,其2004年度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金额错误。

5.德勤事务所对科龙电器内部票据贴现未能适当关注,未发现科龙电器2003年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问题。

在执行审计程序等方面,德勤的确出现了严重纰漏,对科龙电器的审计并没有尽职。

证监会委托毕马威所作的调查显示:

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电器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共计75.5亿元。

而这些在德勤3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

原因:

1.经济动因:

企业追求利润,德勤从普华永道手中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是商业利益驱使。

2.法律环境动因:

中国制度宽松,对待4大的超国民待遇,造成违规成本极低

违反的质量控制准则:

1、对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德勤接受该业务时并没有考虑公司管理层的信用状况、资产真实状况,从而不能很好的规避该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

2、职业道德规范(德勤对于科龙电器现金流量状况、资产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的计提方面没有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不谨慎的态度,职业操守?

3、业务执行(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值得怀疑,一些管理层比较简单的财务欺诈,德勤并没有发现,即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处理)

四、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2007年4月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了处罚德勤的听证会,证监会已经认定了德勤的“罪状”,意味着,德勤可能违反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法》以及《刑法》等法律法规,但直到现在仍未有明确的处罚结果。

虽然中国证监会最终将对德勤作出什么样的处罚至今还不得而知,但毕马威的调查报告显示,德勤的审计显失公允,没有尽职勤勉,违反了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造假。

2.民事责任

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是,注册会计师就应承担违约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第3109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210条、第2101条规定,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4102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德勤因科龙事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正是投资者要求民事赔偿的前置条件。

也就是说从目前看还不具备诉讼条件。

另1路径,依据上面提到的《注册会计师法》第4102条规定,投资者如能证明德勤违反该法规定,给自己造成损失的,也可以民事侵权为由,以德勤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

2006年4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科龙电器小股东诉德勤案”给出的不予受理的答复把投资者对德勤民事索赔诉讼热情浇灭了。

以上1切的责任分析都是建立在证监会对于德勤开出行政处罚的前提上,可惜我们在网络上仍然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此案的最终结果……

五、结论

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从对科龙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勤在本案件中不仅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多方面来看也并没有尽职谨慎。

在对科龙的3年年报中出现的重大错误让人不得不怀疑德勤是否涉嫌舞弊。

然而德勤却一再的以“审计固有的局限性”和证监会尚未公布的对德勤的处罚为借口处处为自己免责。

显然,德勤对科龙审计失败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和一定的法律责任。

这次的事件也说明了事务所应该重视审计风险的防范。

目前审计师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审计师们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事务所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法律也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在证券民事赔偿方面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

企业环境分析必备模型:

1.PEST:

分析宏观环境,考虑policy,economy,society,teconology四个方面

2.Porter'sdiamond:

分析特定国家地区环境,如新进入某国市场,考虑factorconditions,

demandconditions,supportingandrelatedindustry,firmstrategyandstructure四个因素

3.Marketsegmentation:

通常按地域、人口统计学、经济状况、心理、行为划分,也可按维

护客户成本等因素划分

4.4P:

分析市场组合,production,price,place,promotion

5.convergence:

分析所在市场环境,横轴分为供应商推动和消费者拉动两维度,纵轴为新

旧技术可并存和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两维度

6.Porter'sfiveforce:

分析所处竞争环境,newentrant,substitute,powerofsupplier,powerof

customer,rivalry五因素

7.lifecycle:

分析产品或企业所处地位,introduction,growth,maturity,decline四阶段

8.BCGmatrix波士顿矩阵:

分析产品或子公司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可结合财务信息计算和

lifecycle使用,分为problemchild,star,cashcow,dog四种

9.SWOT:

这个几乎适用于所有案例,但由于过于笼统,一般需要其他模型辅助

10.Valuechain:

分析企业竞争优势,首要活动分为inboundlogistics,operations,outbound

logistics,marketing,service,辅助活动包括infrastructure,HR,technology,procurement

11.stakeholdermapping:

分析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态度,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重点使用,分

为interest和power两个维度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12.赢得竞争三大策略:

cost-leadership,differentiation,focus。

三策略根据产品价格和质量

不同应用于不同市场。

13.Ansoff'smatrix:

针对新旧产品和市场采取不同战略,diversification(横纵向一体化,进军

全新领域),marketdevelopment(新细分市场,海外市场),productsdevelopment(改进现有

产品,为现有客户设计新产品),marketpenetration,consolidation,withdrawal

14.企业扩张方式(大小面包题必备):

自己逐步成长,并购,联营,战略联盟,连锁店

二面的准备:

1.这次主要攻案例分析,我在应届生的BBS上看了很多面经,把问题分了分类,现在写的东西主要是靠回忆,因

为当时面试后又飞回国外,所以笔记都遗失了,不过我会尽量写全的,如有不周,还请大家多多担待啊。

问题主要分几类:

a)增加国内\外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

b)增强团队合作,很多情况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

c)如何协助公司向整个团队传达不是很好的消息,比如团队解散,安排团队不愿意接受的任务等

d)危机管理

e)资源的合理分配,比如划分办公区域等

2.关于增加国内\外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方面案例的分析,可基于以下思路:

a)对于4C和4P要非常的熟悉,比如对于每条的理解都要比较深刻,不是说只知道定义就行了,那样的话,就

很难总结成自己的思路。

例如,对于cost&price的理解,我抛个砖头先,大家自己再挖玉啊,成本低固然是好事,但

是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削减成本,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关于定价,也不能只考虑成本,而要考虑到目标消费群体的

最高心理价位,这样在产品的成本和消费者的最高心理价位之间并且兼并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一个价位点。

在熟悉了4C和4P并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是对市场的分析,这里首先要对外部环境有个很好的分析,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行业分析研

究等。

这个对于分析进军国外市场尤其重要,大家仔细研究一下。

我在这里主要是起个总结的作用,因为工作很忙,

实在没有时间每个点展开来说,就请大家自己多做功课吧。

然后,同学们还可以在参考波特五力和SWOT模型再分析一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这对下面策略的确定,都有决定

性的意义。

接下来,是进行市场调研,其中市场调研的手段也有很多,凡是大家能自己能在网上找到的学习资料,我

在此就不重复了。

在调研中,所谓成也调研,败也调研,大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案例看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并且

多长的调研时间是合适的(再抛个砖啊,比如:

时间太短,可能调研结果太粗糙;可是太长成本比较高,更有可能

延误了商机),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啦。

调研过后,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就要开始进行市场定位了,这里也

有一些要考虑的,比如是不是需要市场细分,如何定位目标群体等。

再插一句,在所有环节中都要兼顾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这样在能不偏离轨道。

然后,在产品和产品

线的分析中,建议大家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非常简单明了。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还要有另外一条思考

的主线,就是在企业的角度,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到工厂,生产,包装(包装也很有讲究,有兴趣也可自己在深究

一下),运到卖场,然后销售(促销环节要自己做功课准备啊),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最后还要非常重视售后服务,

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还有,对于进入新市场和增加市场份额,渠道销售是重中之重,这里大概至少有5种方式,同学们在网上可以查的

到,每种方式的优缺点都要分析的很透彻,这样在运用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这次,我们该一起分析之前提到的b&c(b.增强团队合作,很多情况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c.如何协助公司向整个团

队传达不是很好的消息,比如团队解散,安排团队不愿意接受的任务等).

这两个问题一起来讨论,是因为思路差不多,都是沟通方面的问题。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在解决这

类问题的时候,正式和非正式沟通要合理搭配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对于存在文化差异的团队合作,第一个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相互了解,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来考虑问

题,这个不是简单的把自己假设成对方,而是要综合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地位、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各种因素

来考虑问题。

然后,要和整个团队达成一致的是,公司的目标和文化,大局的目标和文化,才是我们整个团队的

目标和文化,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团队的求同性,才能减小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同时,一些必要的沟通活动,也

是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和很好途径。

网上有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风俗习惯而制定的战略,都是很好

的参考思路,我们可以把这个思路缩小,用到我们案例中的团队建设上来。

还有,关于给团队传达不好的消息,比如把一个业绩很好的团队解散,如何大家理解同时还不减少个人工作的热情,

这是典型的综合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案例,具体的方式大家也可以查的到,每个都至少有3种方式,请大家自己去做功课啊。

有一个关键点要把握的就是,无论怎样,都要让要解散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以大局为重

的信念,而且当初组建团队和现在解散团队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最终的目标而安排的,并且公司一定要非常肯定这个

团队所做出的贡献,并给与奖励。

4.关于危机管理,请大家参考强生的危机管理经典实例。

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危机就是危险+机会,如何把危

机变成良机应该是大家思考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做出快速的反应,是消费者对公司考量的

关键,如果应对的好,可以巩固和加强企业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由于强生的案例处理的非常经典,我在

此就不罗唆啦。

DTT的相对简易点具体流程是15分钟看case+30分钟discussion+15分钟prez+QA

case是关于一家公司新开发的一种叫teacherpet的教师辅助机器人,可以帮助同学提高成绩,但是它很贵,一般家庭

负担不起,从而引发了一些争论。

并且它在外形、操作和功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balabala....最后就是让我们针对产品

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还有就是对公众的这种反映做出建议。

总体来说内容非常detail也有很多只得关注的点,但

是我觉得没有必要都考虑到,挑几个重点的能表述清楚的来说就可以。

case是关于一个韩企业在中国也有在韩国也有,问要不要共享服务的,之前没见过估计是新的,

11号下午的是大小蛋糕,数据很多很杂,理好思路最重要大概就是讲了一个小面包作坊,由于需求量大,需要扩大规

模,但是老板TOD.LI没有那么多钱,就让自己的两个助手开始投资并拥有自己的股份,并且从银行贷款(有利息),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呢,需求量还是变大了,仍然需要扩大工厂的规模,但是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是要增加的,他们

的面包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包包装的,一种是大包包装的,价钱也不一样。

所以文章中给了不少的数据,来让我们决

定到底要不要去扩张呢,如果去扩张,是采用哪种扩张方式(是两种产品都增加规模还是增加其中一种的呢)?

个人一个想法,根本控制不了,或者说我的能力不足以去支持我的观点,所以在大家混乱的讨论中,将9个人分成了3

个小组,分别计算不同的部分,然后我们想着去综合一下每个部分的结果。

我们确定一组计算全部扩张后的营业额和

成本,一组计算先前的营业额和成本,另外一组计算分别扩产后的营业额和成本.

上星期五AC面,同组8人,问的是一个蛋糕案例,大概是说,有个BBCakecompany,来咨询的是老板Mr.Bao,另

有两个合伙人,Mr.Liu和Mr.Wu,这两个人是当初蛋糕公司还是小作坊时候的帮伙,现在做了VP,各享有一定的公

司股份,并享有分红。

蛋糕公司产两种蛋糕,大蛋糕和小蛋糕,小蛋糕100个一包,5元钱卖给便利店和学校,大蛋糕

200个一包,15块钱卖给大商场。

大小蛋糕今年的产量都是40million。

小蛋糕成本占今年销售额的40%,大蛋糕是5

元一包的成本。

Bao,Liu和Wu的工资占总Sales的23.8%。

市场需求量预计明年小蛋糕涨100%,大蛋糕涨50%。

在讨论是不是要扩展业务,如果全面扩展,需要五百万资金。

无论多大规模的扩展,成本都会增加,小蛋糕涨25%,

大蛋糕涨50%。

目前情况是,公司还欠银行贷款两百五十万,明年银行利率可能会下降但是不给分红。

另外一种方案

是,Liu和Wu各出一百万资金,另外今年的销售额里面可以拿出五十万来进行运作。

但是这样,三个股东的股份就相

同了(我们组分析这个是Bao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是这么分析的:

一、讨论是否应该扩张,根据两个标准:

一个是扩张后的成本是否小于利润,而是扩张后的利润

是否大于未扩张时的利润,如果二者都是肯定得回答,那么应该扩张。

这涉及到计算,我们就交给了两个会计专业的

同学;

二、讨论怎样扩张:

我们不赞成由其他两个合伙人出资,因为这样大boss不太同意;所以我们一部分从银

行贷款,一部分由两个合伙人出资;

三、关于创新的点子:

我们是想扩大蛋糕的花样,根据不同的客户群设定,这样也可以在不扩大产量的基

础上,有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也是一种扩张。

大致思路是这个,仅供参考哈

4C营销

以客户(Consumer)为中心进行营销,应关注并满足客户在成本(Cost)、便利

(Convenience)方面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Communication)。

简介

4C理论是取代4P步入现代的。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

越来越快,以4P理论来指导企业营

4C营销

销实践已经“过时”,4P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

到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

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

1、瞄准消费者需求(consumer'sneed)。

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

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

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

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

3、消费者的便利性(convenience)。

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

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

4、与消费者沟通(communication)。

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

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

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