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696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docx

操作系统的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术语解释

操作系统引论中的名词术语

1.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input/output)指在外围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或者说它们是脱离主机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

2.联机输入输出(on—lineinput/output)指在主机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工作方式,称为联机输入输出。

3.批处理技术(batchprocessingtechnic)指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对一批作业自动进行处理而不需人工干预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旨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4.多道程序设计(multiprograming)指在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个作业,并使它们同时运行的一种程序设计技术。

在单处理机环境下,仅在宏观上这些作业在同时运行,而在微观上它们是在交替执行。

即每一时刻只有一个作业在执行,其余作业或处于阻塞状态,或处于就绪状态。

5.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作业管理。

6.系统吞吐量(systemthroughput)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作业数目。

7.作业周转时间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并退出系统所经历的时间。

8.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ingoperatingsystem)指允许若干个联机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为实现人-机交互,系统把处理机时间分割成若干时间片后,轮流为每个终端分配一个时间片运行其作业。

即让每,个终端作业运行一个时间片后,便暂停其运行而把CPU再分配给下一个终端作业,也运行一个时间片。

这样,在不长的时间(2—3秒)内,将会使每个终端作业都能执行一次,从而使所有终端的用户请求,都能获得及时响应。

8.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peartingsystem)指系统对特定输入做出反应的速度,足以控制发出实时信号的对象的一种操作系统。

换言之,是指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使它们协调一致地运行的一种操作系统。

9.并行(paralled)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进行,例如,在具有中断的计算机系统中,CPU可以和IO设备并行执行。

10.并发(concurrence)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运行,而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在交替地执行。

11.资源共享(resource—sharing)指多个并发进程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被共享的资源可以是诸如CPU、内存、磁盘和打印机等硬件资源;也可以是软件资源,如文件和数据。

12.虚拟。

(virtual)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映射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前者是实的,实际存在的;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

例如,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虽然只有一个cPU,但通过分时使用后给用户的感觉是每道程序都有一个cPu在为之服务。

亦即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把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

13.异步(asynchronism)指一组事件在多次出现时,它们出现的时间和次序没有一定规律。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异步是指每道程序均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14.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指通过数据通信系统,把分散的计算机和终端设备联接起来,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peratingsystem)用于管理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协调各主机上任务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网络接口的软件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是用户(或用户程序)与各主机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

用户只有通过该接口才能取得网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16.模块化(modularization)把.一个系统从功能上分解为若干个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彼此间又有一定联系的组成部分,这种组成部分被称为模块。

17.内聚性(cohesion)指每个模块内部的各部分间相联系的紧密程度。

内聚性愈高,模块的独立性愈强。

‘18.耦合度(coupling)指各模块间的联系方式和相互影响的程度,用于衡量模块的独立程度。

19.分层结构(layeredarchitecture)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可以包含若干个模块,各层之间具有单向依赖关系,即高层中的模块依赖于低层,而低层中的模块不依赖于高层。

进程管理中的名词术语

1.进程(process)进程可以定义为“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J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

进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和结构特征。

2.内核(kernel)内核是基于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并常驻内存。

它为系统对进程和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内核通常包括中断处理、时钟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和调度原语,以及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操作等。

3.原子操作(atomicoperating)所谓原子操作是指在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即原子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在单处理机中,操作的“原子”性;可通过屏蔽中断来实现。

4.原语(primitive)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

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5.临界资源(criticalresource)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如打印机、磁带机等许多物理设备以及变量、队列等软资源等。

对于临界资源应采取互斥方式实现共享。

6.进程控制块PCB(processcontrolblock)这是为使多个程序能并发执行而为每个程序所配置的一个数据结构,其中存放了用于描述该进程情况和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如进程标识符、进程状态、处理机状态信息、内存起始地址等。

系统可根据PCB而感知相应进程的存在。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7.临界区(criticalsection)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被称为临界区。

为实现各进程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应保证诸进程在各自进入自己的临界区时互斥。

8.整型信号量(integersemaphore)用于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的一种特殊的整型量,除了初始化外,它仅能通过两个标准化的原子操作P(s)和v(S)被访问。

P、v操作可描述为

P(S):

whi1eS≤0doskip;

S:

=S-1;

V(S):

S:

=S+1;

9.记录型信号量(recordsemaphore)用于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的一种特殊的记录,它包含两个数据项;

(1)信号量的值value,它仅能通过P(s)和v(s)被访问;

(2)进程链表L。

记录型信号量可描述为

typesemaphore=record

value:

integer

L:

=listofprocess

end

10.进程互斥(processmutualexclusion)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对临界资源进行访问。

为此,必须使诸进程互斥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

11.进程同步(processsynchronous)指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例如,对于共享一个缓冲区的输入进程和计算进程,当输入进程末将数据送入缓冲区时,计算进程不能开动计算;同样,若计算进程未从缓冲区中取走数据时,输入进程不能再启动下一次的输入。

进程互斥也可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进程同步。

12.进程通信(processcommunication)指相关进程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换。

例如,在相互合作的输入进程、计算进程和打印进程之间,需由输入进程把数据传送给计算进程,计算进程又把计算结果送打印进程。

因而进程同步也可被看作是一种进程通信,但由于它每次所交换的信息量较少,且效率较低,故称为低级进程通信。

13.高级进程通信(advancedprocesscommunication)指进程问可直接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组通信命令(或原语)来传送大量数据的通信方式。

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操作系统隐藏了通信的实现细节,从而简化了通信程序的编制,且每次所传送信息量可以很大,有着较高的效率。

在高级进程通信方式中,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通常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

14.进程调度(processscheduling)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内核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

调度算法有优先权高者优先调度、轮转法及多级反馈队列法等。

15.高级调度(highlevelscheduling)高级调度又称为作业调度,它用于确定把后备队列上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之建立进程,分配其所需的资源,然后将它挂在就绪队列上。

16.低级调度(lowlevelscheduling)即进程调度,见14。

17.中级调度(intermediate1evelscheduling)又称进程对换。

核心按一定的调度算法,将内存中处于等待状态的某些进程调至外存对换区,来腾空这部分内存,以便将外存对换区上已具备执行条件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准备执行,引入中级调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内存紧张问题,常被用于分时系统中。

18.非剥夺调度(non-preemptivescheduling)调度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便一直让它执行,直至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莱事件而阻塞时,才又把处理机分配给另一进程。

这种调度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但系统性能不够理想。

19.剥夺调度(preemptivescheduling)当一个进程正在执行时,调度程序基于某种原则,剥夺已分配给该进程的处理机,将它分配给其他进程并使之执行。

剥夺的原则有:

(1)优先权原则;

(2)短进程优先原则;(3)时间片原则等。

20.死锁(deadlock)多个进程因竞争共享资源而造成的于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产生死锁的原因可归结为:

(1)竞争资源;

(2)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21、可再入代码:

又称“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

为使各个进程所执行的代码完全相同,绝对不允许可再入代码有任何改变。

可再入程序是一种不允许任何进程对其进行修改的程序。

22、工作集:

在某段时间间隔内,进程实际要访问的页面的集合。

23、快表:

又称“联想存储器”。

在分页系统中,由于页表是存放在内存中的,因此CPU要存取一个数据时要访问两次内存。

这样将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降低约1/2。

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找能力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以存放当前访问的页表项。

这样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就是快表。

24、线程:

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被操作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资源,只拥有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记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

但线程可与同属于一个进程的所有进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消另一个线程。

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可以并发执行。

作业管理中的名词术语

1.作业(job)由用户提交给系统处理的一个计算任务,称为作业。

它包括用户程序、数据,以及对程序运行进行控制和处理的有关信息。

一般,可把作业分成批处理型作业和终端型作业两类。

2.作业控制语言JCL(jobcontrollanguage)系统提供给用户用于书写作业说明书的语言,称为作业控制语言。

3.作业说明书(jobdescription)。

对于批处理型作业,由于用户无法直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控制,因而只能利用系统处供的JCL(语言),把作业的运行步骤、出现各种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等信息,写成一份作业说明书后,连同作业一起交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运行该作业时进行控制的依据。

4。

脱机作业(off—linejob)不需用户干预,仅由系统根据作业说明书控制其运行的作业,通常又称为批处理型作业。

5.联机作业(on—linejob)指由用户从终端打入键盘命令,直接控制其运行的作业,通常又称为终端型作业。

6.程序接口(programinterface)指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

用户程序可通过该接口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该接口主要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7.系统调用(systemcall)所谓系统调用是指系统为用户程序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子程序。

它与一般的函数调用不同,系统调用是通过中断方式转向相应于程序的,它工作在核心态(即特权方式),而一般函数的调用,仍仅是在用户态下的地址转移。

8.命令接口(commandinterface)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该接口直接或间接控制作业的运行,包括直接键入或在作业说明书中发出的一组命令。

也就是用户接口,又可分成联机用户接口与脱机用户接口两种。

9.联机用户接口(on-lineuserinterface)这是终端型作业的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打入键盘命令控制作业的运行。

该接口由,组键盘命令、终端处理程序和命令处理程序构成。

10.脱机用户接口(off-lineuserinterface)这是批处理型作业的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把利用作业控制语言书写的作业说明书(连同作业一起)交给系统,委托系统去控制作业的运行。

该接口由作业控制语言和作业命令解释程序构成,

11.命令处理程序(commandprocessor)又称为命令解释程序,它专门用于读入命令、识别命令,并转至相应处理程序的程序。

12.输出重定向(outputredirect)指将系统由原规定的输出信息送到标准输出设备上,改成把输出信息送到指定文件或设备上。

13.输入重定向(1nputredirect)把原来规定的从标准输入设备输入数据,改成从指定文件或设备上取得输入数据。

存储器管理中的名词术语

1.地址空间(addressspace)指用户程序使用的全部地址。

地址空间中的每个地址单元编号称为逻辑地址(logicaladdress),由于通常逻辑地址都是相对于程序的起始地址的.故又称为相对地址(relativeaddress).

2.存储空间(storagespace)指内存中存储数据的物理单元的集合。

这些物理单元的集合称为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或绝对地址(absoluteaddress).

3.地址映射(addressmapping)通常,程序所使用的逻辑地址与其在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相一致,程序运行时,需把逻辑地址变换为相应的物理地址,这种转换称为地址映射:

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其地址映射机构不同。

4.静态存储分配(staticmemoryallocation)作业所需的内存空间是在作业装入时分配的,在其整个运行期间,它一直占用,且不能再申请新的内存空间,也不允许在内存中“移动”。

5.动态存储分配(dynamicmemoryallocation)这是一种更为灵活而有效的存储分配方式。

它允许运行中的进程继续申请附加的存储空间,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将程序或数据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以及从主存调至外存对换区或反之。

6.重定位(relocation)作业的地址空间与存储空间不一致时,所进行的地址调整以便作业能够执行的过程称为重定位。

重定位的实质是地址变换,即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主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7.静态重定位(staticrelocation)在作业装入时根据目标程序装入内存的位置来对目标程序中的地址进行修改(变换),使之能正确运行。

在完成装入后,在作业执行期间不再进行地址修改,因此也不允许作业在内存中移动。

静态重定位的优点是地址变换由软件实现,不需硬件地址变换机构,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改善内存的利用率。

8。

动态重定位(dynamicrelocation)指把用户程序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的过程,是在程序执行每条指令时,由地址变换机构硬件自动完成的。

动态重定位的优点是灵活,有利于提高主存的利用率及对程序段的共享。

9.首次适应算法(firstfitalgorithm)在该算法中,把主存中所有空闲区按其物理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

在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从低址空闲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后,从中划出与请求的大小相等的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余下的空闲区仍留在空闲区表或链中。

10.下次适应算法(nextfitalgorithm)该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的变型,在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是从上次所分配的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的大小相等的一块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

在该算法中应采取循环查找方式,即若最后一个空闲区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再从第一个空闲区开始查找,故又称为循环适应算法。

11.最佳适应算法(bestfitalgorithm)“最佳”的含义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主存空间时,总是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以免由于“大材小用”而浪费主存。

为了加速查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区按其大小以递增次序的排列。

12.页面(page)在分页式系统中,把作业的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区域,例如一个区为1KB,称这样的每个区为页面或简称页。

页的大小通常在512字节至4K字节范围。

相应地,也需将主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物理块,并使块与页的大小相同,这样,在将用户程序装入内存时,刚好一块中放一页。

13.页面映射表(pagemaptable)简称页表。

其中列出了作业的逻辑地址与其在主存中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页表中包含若干个表目,表目的自然序号对应于用户程序中的页号,表目中的最基本内容是该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

14.分段(segmentation)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作业的地址空间被分成若干个段,每个段可以定义一组逻辑信息,如主程序段、子程序段、数据段等。

对地址空间中的指令或数据进行访问时,需使用段名和段内地址。

换言之,在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使用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

15.虚拟存储器(virtualmemory)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

从用户观点看,虚拟存储器具有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容量。

这既方便了用户,又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16.置换策略(replacementstrategies)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

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

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17.最近最久未使用LRU(leastrecentlyused)算法该算法根据历史推算,选择在最近的将来、最久不会使用的页(段)换出内存。

为实现该算法,必须记录下每次对每页(段)的访问时间,故系统开销较大。

18.最近不用NRU(notrecentlyused)算法它是LRU的一种简化算法。

在页(段)表中增设一位页(段)的访问位,当某页被访问时,访问位被置1,否则为0(定期地置0)。

该算法选择其访问位为0的页(段)予以换出。

19.动态链接(dynamiclinking)指用户程序中的各程序段,不是在程序开始运行前就链接好,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发现要调用的程序段不在内存时才进行的链接。

20.装入时动态链接(load-timedynamiclinking)当要将应用程序读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找到所有要参考的相应模块(段),将它们装入内存,然后修改相应模块中的地址,使之相对于应用程序起址而编址。

相对于运行时所进行的链接而言,有时也称为静态链接。

21.运行时动态链接(run-timedynamiclinking)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需要调用尚未链接到应用程序上的某个模块时,由操作系统找到该模块并将它装入内存,然后将它链接到应用程序上。

称这种链接方式为运行时动态链接。

设备管理中的名词术语

1.块设备(blockdevice)是磁盘指对数据的存取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设备,典型的块设备是磁盘。

2.字符设备(characterdevice)对数据存取以字符为单位的设备,如终端、打印机等。

3.设备控制器(devicecontrolunit)专门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进行读写的设备。

它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

4.通道(channel)用于把设备控制器连接到中央处理机和主存的设备,它可建立独立的IO操作,以减少Cpu的干预。

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机,它通过执行相应的通道程序去完成对IO设备的控制。

5.字节多路通道(bytemultiplexorchannel)是用于连接多个速度较低的IO设备的通道。

这种通道可以有16、32、64,甚至更多的子通道。

每个子通道所连接的Io设备,是

以字节为单位,分时地与通道交换数据。

6.数组选择通道(blockselectorchannel)是用于连接多个速度较高的设备的通道。

其所连接的设备是以数组为单位与通道交换数据的。

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设备与通道交换数据。

7.数组多路通道(blockmultiplexorchanneI)是用于连接多个速度较高设备的通道。

其所连接的设备以数组为单位与通道交换数据。

它允许几个通道程序分时并行工作,相应地,几种高速设备也就能并行工作。

8.缓冲器(buffer)指在速度不相匹配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在两者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存储设备或内存区。

例如,在Io设备与cPU交换数据时,常使用在内存中开辟的单缓冲、双缓冲或缓冲池,来解决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9.单缓冲(singlebuffer)指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在其间只设置了一个缓冲区。

此时,两设备间通过该缓冲区所进行的信息交换只能交替地进行。

10.双缓冲(doublebuffer)指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在两设备间设置了两个缓冲区。

两设备间数据的交换可并行执行。

11.循环缓冲(circularbuffer)指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在两者间设置了多个大小相同的缓冲区,并将它们构成循环缓冲形式;即对缓冲区的使用是从第一个开始,依次使用,当用完最后一个缓冲区时,再从第一个缓冲区开始使用。

12.缓冲池(bufferpool)这是具有多个缓冲区的公用缓冲器,其中的各个缓冲区可供多个进程或设备共享。

为便于管理,通常把缓冲池中的缓冲区,按其性质的不同而构成若干个链表或队列,如空缓冲队列、输入缓冲队列等。

13.设备独立性(deviceindependence)指用户程序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

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14.设备分配程序(deviceallocator)在设备管理中,根据用户的IO请求、设备类型及系统的配置,按照一定算法对设备进行分配的程序。

15.虚拟设备(virtualdevice)又称逻辑设备;通过某种技术可将一台物理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