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767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docx

初中英语复习课地基本模式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依据课标和考纲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通过复习、巩固基本知识,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能力。

具体表现为着重解决本节课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2、系统性原则。

针对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做到内容上不遗漏,要求上不降低,灵活进行归类整合,形成稳定清晰的知识结构。

3、基础性原则。

紧扣教材,降低起点,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上。

有效的控制进度,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以低中档题为主,同时兼顾尖子生培养。

4、主体性原则。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和自我构建。

即:

多反思,多交流,多总结。

5、启发性原则。

立足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思路,精心设计,巧妙点拨。

具体表现为:

引导学生挖掘相关信息,以“一”带“面”,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来开阔学生的思路。

6、及时性原则。

针对每一个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掌握程度更要及时反馈评价。

二、基本步骤

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复习检查(7分钟)、合作探究(8分钟)、梳理剖析(15分钟)、巩固提升(6分钟)、总结反思(4分钟)。

1、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1)按照考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习题以学案的形式呈现。

2)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课前自我完成学习任务。

2、复习检查(7分钟)。

1)通过翻译句子进行句型操练和写作能力的强化。

具体表现为运用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短语和语法现象进行复习巩固。

有时也可以进行范文背诵。

例如,句型复习和演练:

(1)我突然想到我的微机可能是被病毒袭击了。

(2)由于大批的森林被砍伐,每年大量的土壤被冲走。

(3)他停了下来,好象是想看一看是否走对了方向。

(4)Havingbeenseparatedfromothercontinentsformillionsofyears,Australiahasmanyplantsandanimalsnotfoundinanyothercountryintheworld.

(5)Havingtheanswersreadywillbeofgreathelpwhenyouprepareforajobinterview.

2)听写检查本节课学案中涉及的基本词汇短语或句型,以达到检查作业、反馈自主复习效果和灵活拓展的小专题,易错点。

另外,强调书面规范等各种学习细节的落实。

以下就是第四模块的基础词汇的听写和检查。

campaigninhabitantscaryatmosphererecyclecomplainenvironmentchemicaldustgarbagemajorurgentcitizenstrengthrecycleforecastevidencecycle

3、合作探究(8分钟)

1)针对自己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欠清晰的疑点,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

2)对合作学习后难以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3)同时汇报小组内所认为的重点和本模块的难点。

以下就是讨论过后呈现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疑点和易错点。

process用法理解不清晰,易混progress;mass用法总结不全面;frighten相关同根词词组记忆不清;一周后aweekaway;inaweek;inaweek’stime;afteraweek;aweeklater不得不干(?

)butdosth(掌握不熟)。

4、梳理剖析(15分钟)

1)学生口头上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表现为自我展示明确的知识专题。

2)教师结合讨论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类和输理。

3)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消除疑点。

即:

前引后联,力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下就是学生口头汇报后,师生之间互动的梳理内容。

方法是反复强化,练透、练好。

(1)beinprocess在进展中(beinprogress)

(2).intheprocessofdoingsth在干某事的进程(3).大量的amassof,massesof群众themasses(4).吓唬某人(不)干某事frightensbtodo/intodoing/nottodo/outofdoing吓走某人frightensbaway害怕某人或某物befrightenedof/frightensbtodeath使某人吓的半死

sbbefrightenedthat…Itisfrighteningthatclause/todo….

明确信息,反复操练,避免眼高手(5)can’tbutdo/can’thelpbutdo/can’tchoosebutdo/can’tdobutdo/candonothingbutdo/havenochoicebuttodo

5、巩固提升(6分钟)

1)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情况,及时点评,灵活的对有关重点进行强化。

3)根据本模块的话题要进行相应的范文背诵。

6、总结反思(4分钟)

1)简要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归纳整理,完善知识体系。

2)整理错题本,做好题型总结和重点记录。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基本要求: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达标为主线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导、学、讲、练、测”五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一、导:

目标导学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复习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操作程序

(1)导课:

根据教学需要导入,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但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出示学习目标(方式可以灵活掌握)。

二、学:

学习探究

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程序

1.引导自学

先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2.合作探究

采取同桌、组内、组间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操作程序

(1)同桌互探。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

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讲解。

(2)组内互探。

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

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3)组间互探。

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间交流,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板演等方式进行。

三、讲:

精讲点拨

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精讲进行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操作程序

(1)释疑解惑

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并逐一进行解答。

(2)典例精讲

通过典例精讲要启迪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通理通法。

(3)点拨提升

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

教师主要进行六种讲解:

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四、练:

强化训练

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分层达标活动。

程序:

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适当进行拓展训练。

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⑴出示、完成训练题、拓展题

(2)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死记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五、测:

达标检测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

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注:

“导、学、讲、练、测”是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也可使用)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学生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这五个环节,根据需要可灵活运用,但必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和思想。

我们提倡灵活运用模式,但不是要求死套模式,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四部八环节”模式的应用  

文登四中葛美娜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而复习课则是以查漏补缺、矫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复习课的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适时点拔,反馈矫正,寓教于乐。

而传统的的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一般为:

出示目标——基础知识梳理(一般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老师有侧重点的进行点拨形成知识网络)——考点精析(一般是把本节的重要考点列出来然后辅以典型例题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耗时太多而且收效颇微,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四部八环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绩效,最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将这种模式具体介绍如下:

  

一、基本模式  

          引、导  

    学、测  

    议、教  

    查、练  

                      出示目标  

复习指导  

        自主复习  

自我检测  

        合作探究  

讲解提高  

    自查反馈  

当堂训练  

    基本模式为“四步八环节”,其组织过程如下图:

  

  

  

  

二、主要内容  

1.引、导:

结合学情和考试说明制定详细具体的复习目标,然后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学、测:

学生结合提供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方法进行自主复习,自我检验复习的效果。

  

3.议、教:

展示复习成果并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讲解,最终使某些重要知识得到提升或者系统化。

  

4.查、练:

引导学生自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的目标达成情况,填写自查反馈表;并当堂进行达标检测来进一步检验知识内容的目标达成情况。

  

三、具体操作  

(一)出示目标,复习指导  

课上老师通过多媒体或其它方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准确地、明确地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在学生明确了复习目标之后,教师围绕目标提出复习自学的内容,并向学生明确自学的要求和自学的时间,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复习方法指导。

时间大约2分钟。

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简单的任务,可减轻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

这样做的意义是1.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来学习和探究。

2.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主学习更有效。

4.坚持自学方法指导,可使学生积累自学方法,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指导能够顺利完成自学内容。

  

(二)自主复习,自我检测  

学生在明确了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复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中“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对学习中能高效完成好自学任务或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适当的鼓励。

但要注意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学生完成自我检测练习题。

时间大约15分钟。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主学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检测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自学效果。

这样做的意义是学生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应用。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探究,讲解提高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对复习的成果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然后教师统计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提升。

时间大约是15分钟。

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

1.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要留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的时间。

2.防止小组交流时的“话语霸权”,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研讨。

3.要充分引领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问题坚持三不要:

不要讽刺学生、不要中途打断、不要急于订正。

5.教师要适当适时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讨论中,避免细节上纠缠,避免在一些无所谓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投影的方式快速展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7.教师讲解要做到以下三个点:

一是要提倡“三讲”、“三不讲”。

好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经过自己讨论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二是管得住自己的“嘴”,控制讲解时间。

只有讲的用时少了,才能有条件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

三是要明确讲的要求。

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只对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升,对规律进行总结,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提升。

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并由学生研讨探究解决,真正做到生教生,生生互学,师生互教。

这样做的意义是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给其他学生讲解,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自查反馈,当堂训练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填写自查反馈表;教师当堂分发当堂训练题,学生作答。

时间为10-15分钟。

设计的目的是然学生通过填写自查反馈表和完成当堂训练题目,了解自己本节课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且也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这样做的意义一是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达标情况。

二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

三是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新审视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四步八环节”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程序。

实际上,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与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表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只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和练的过程,学生必然会学,也必然学得好。

  

  

附教学案例:

  

碳的多样性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掌握实验室中CO2、CO32-、HCO3—的相互转化  

3.会鉴别Na2CO3、NaHCO3  

4.知道Na2CO3与HCl反应的特点  

5、知道HCO3—盐与碱反应用量与产物的关系  

6、会对CO2和NaOH溶液反应产物进行确定和计算  

【复习指导】  

1、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可理解为分步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2、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如果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应以少量的反应物为准进行分析。

  

3、确定CO2与NaOH反应的产物时,应根据反应原理及反应物的用量关系,分段全面讨论产物的所有可能性,能有效地避免遗漏反应产物。

  

【复习内容】  

1、金刚石、石墨、C60三者为什么性质不同?

它们相互称为什么?

  

  

2、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HCO3—的物质的量如何变化?

  

  

3、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分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

  

  

4、如何区别Na2CO3和NaHCO3?

能否用Ca(OH)2来鉴别?

  

  

5、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是否与用量有关?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如何根据量的关系来判断CO2与NaOH反应产物?

  

m=n(NaOH)/n(CO2)  

成分  

  

  

  

  

  

  

  

  

【复习自测】  

1、近年来,科学家在氦的气氛中给石墨通电,使石墨挥发,在石墨挥发的黑烟中发现了C60,它的金属渗入物具有可贵的超导性质。

北京大学首先将C60渗锡,获超导转变温度为37K的好成绩。

下列关于C60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是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C.C60燃烧时可生成CO2  D.与石墨结构相同  

2、可以用来鉴别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钡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3、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而NaHCO3溶液不能与CO2反应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Na2CO3溶液可与CaCl2反应,NaHCO3溶液也可与CaCl2反应  

D、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石灰水,都产生白色沉淀  

4、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固体(NaHCO3)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有关化学方程式。

  

5、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  

A.NaOHB.Na2OC.Na2CO3D.NaHCO3  

6、现含有2molNa2CO3的溶液和含3molHCl的稀盐酸,①将Na2CO3溶液缓缓滴加到盐酸中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情况是()  

A.均为1.5molB.均为1molC.①>②D.①<②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石灰石中加稀硫酸CaCO3+2H+=Ca2++H2O+CO2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2++2HCO3—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少量烧碱溶液Ca2++HCO3—+OH-=CaCO3¯+H2O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足量烧碱溶液Ca2++HCO3—+OH-=CaCO3¯+H2O  

8、将2molCO2通入含有3molNaOH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

A.Na+、CO32-B.Na+、HCO3—C.Na+、HCO3—、CO32-D.Na+、OH-  

                                        选做题:

右图为向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产

生白色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请回答:

(1)OA段与AB段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A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

(2)A点处已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B点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将B点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看到的现象是。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2)1∶1

(1)Ca2+;HCO3—(4)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浑浊

【回顾反馈表】达成情况、掌握情况均填A、B、C,A表示良好,B表示一般,C表示较差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自测习题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  

达成情况  

题号  

掌握情况  

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  

  

会鉴别Na2CO3、NaHCO3  

  

2  

  

3  

  

掌握实验室中CO2、CO32-、HCO3-的相互转化  

  

4  

  

5  

  

知道Na2CO3与HCl反应的特点  

  

6  

  

知道HCO3-盐与碱反应量与产物的关系  

  

7  

  

会计算CO2和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确定和过程  

  

8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a2CO3、NaHCO3的鉴别]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石灰水既能与Na2CO3溶液反应,又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与足量盐酸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Na2CO3的质量要多  

1.2、在含有1molNa2CO3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含0.6molHCl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a2CO3与HCl反应的特点]  

A.1molB.0.5molC.0.3molD.0mol  

3、要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最好是将该气体通过()。

[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

A.NaHCO3悬浊液B.Na2CO3溶液C.饱和石灰水D.浓氨水

4、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小苏打,一份直接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先加热至恒重,再与稀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2、CO32-、HCO3-的相互转化]  

A.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一样多  

B.消耗同浓度的盐酸后者多  

C.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一样多(不包括加热生成的)  

D.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后者多。

(不包括加热生成的)  

5、有 1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