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837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docx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波特尔、.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概论(2学时)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

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热能及其利用(学时)

0-2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学时)

0-3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学时)

0-4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学时)

3.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特别注意:

本课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用例应尽量采用较新的事实和数据。

7.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方法的比较

作业:

(短文,一、二页即可)网络文献综述——能源利用与工程热力学

8.师生互动设计

讲授中提问并启发讨论:

✍✍✍从本课程教材的四大部分的标题看,对于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猜想”)?

✍✍✍知道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吗?

第三、第零定律呢?

✍✍✍请举例并比较:

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

✍✍✍你认为你(本专业的学生)将来会“干什么”?

9.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绪论

0-1热能及其利用

★视频片段:

人类用能历史

能源——为人类生产与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

自然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燃料化学能等

可见:

从自然能源中获取能量的主要形式是热能(仅风能、水能、潮汐能是机械能形式—指流体的动能和位能)

热能利用的两种基本方式:

——直接利用[举例和请学生举例]

——间接利用[举例和请学生举例]

0-2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

18世纪中叶,蒸气机出现,开始热→功(机械能)研究;

第一类永动机不成功,总结出LawI;

焦耳实验,有了热—功当量概念,开始形成热力学;

第二类永动机不成功,总结出LawII;

1912年,研究低温现象,LawIII(“0K达不到”);

加上Law0(关于热平衡概念,温度概念及温标建立)

四个基本定律,构成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生产发展,热力学形成已一百多年,作为经典热力学,已很成熟。

分支:

理论热力学,工程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热力学,非平衡热力学,生物热力学…甚至用热力学理论于社会学/经济学方面。

0-3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图1

★视频片段:

蒸汽发电厂

★热机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0-4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与物质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热运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

—热运动无时无处不在,人类利用热能历史悠久(直接,或转换为其它形式)。

—热能为一方,其它所有非热能形式能量为另一方(机、声、光、电、磁等),可相互转换。

转换前后数量相等(LawI:

能量转换与守恒)。

但机械能等可100%地、无代价地转换为热能,反之则不然(LawII:

热过程之方向性)。

[例:

汽车排尾气;现代火电厂热效率仅40+%]

二、研究内容

1.热能与其它能量间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主要LawI、II,此乃本课程主要内容。

2.工质的热力性质——能量的利用/转换,需通过工作物质即工质及热力设备来完成。

3.提高热力设备效率的途径——从工程实际应用来说,此为最终目的。

**请学生对照教材的四大部分的标题,体会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前三大部分):

①热力学基本定律;②工质热力性质;③(热力设备中的)热力过程及循环;④化学热力学基础。

三、研究方法

可有二种研究方法——微观的和宏观的。

工程热力学用宏观的研究方法。

优点——可靠:

以大量观察/实验所得经验定律为依据,故只要推论无误,则结论亦可靠。

而经验定律是大量经验(观察/实验)之归纳总结,其可靠性体现在至今未有反例。

缺点——①不能说明其所以然(何以“守恒”?

何以有“方向性”?

);②应用有局限:

上不能推广至茫茫宇宙,下不能深入至物质内部个别分子/原子的表现——看不到,去不了,无经验。

统计热力学则恰可弥补其缺点——可说明“所以然”。

但也有缺点:

与物质结构模型有关,而模型是近似的。

[例:

判断人的健康:

可宏观—体温等;也可微观—化验等]

四、课程与本专业的关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技术,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热力学是本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另二门同类课程:

流体力学、传热学)

五、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

法定计量单位——以SI为基础。

SI与公制/英制间的换算,也需有所了解/应用。

六、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建议在学习中

掌握几个“基本”:

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基本应用。

抓好几个环节:

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习题/小结。

第一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4学时)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热力系的定义;平衡状态的概念、平衡条件;

掌握基本状态参数的定义、计量及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准平衡过程的定义,理解提出准平衡过程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2.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1热力系(学时)

1-2热力系的描述(学时)

1-3基本状态参数(学时)

1-4状态方程,状态参数坐标图(1学时)

1-5热力过程及循环(学时)

3.重点难点

热力系统;状态及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特性;可测的基本参数;热平衡及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和循环;准平衡过程;状态量和过程量;尺度量和强度量。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概念和认识:

各种实际的正/逆热力循环(动力循环、制冷循环)及其作用。

从教材的“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及问题讨论”中选择一题进行讨论和引导。

5.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ppt幻灯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

复习《绪论》中关于热力学研究方法的内容,说明热力学状态参数是宏观参数;重点说明准平衡过程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7.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

教材的课后自检题(选一、二题在课堂上讨论)

习题:

教材习题第一章2~6,12,15(可变)

8.师生互动设计

提问并启发讨论:

✍✍✍观察过某个热力系统的状态变化吗?

✍✍✍留意过系统状态变化伴随有系统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吗?

✍✍✍思考过状态变化与能量交换间的联系吗?

✍✍✍用过压力计、温度计吗?

了解温度的概念吗?

✍✍✍对照热力学Law0,讨论:

是否所有事物都有“若A=B且A=C则必有B=C的规律”?

[例:

ABC三个班足球或歌咏比赛。

引导得出结论:

状态量才有此规律]

✍✍✍请学生举例:

尺度量,强度量

✍✍✍请学生举例:

热力过程、热力循环

✍✍✍如爆炸这样的过程,能不能作准平衡过程处理?

为什么?

9.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1热力系—热力学分析的对象

★.ppt图示:

热力系统概念

外界(环境)——除热力系以外的外部世界,但一般仅指与热力系有关(有相互作用:

W功/Q热/m质交换)的部份。

界面(边界)——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亦可是假想的。

分析:

1.热力系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状态——热力状态)

怎样描述?

如何变?

变的规律?

2.热力系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质交换)——交换了什么?

谁给谁?

数量?

3.以上二方面的联系——状态变化乃因与外界有作用,反之与外界作用必导致系统改变状态。

则其间关系如何?

能否通过了解热力系的状态变化,而得知其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分类:

与外界作用情况:

开口系,封闭系

热力系内部情况:

平衡/非平衡系,均匀(单相)/非均匀,单元/多元,…

特殊:

绝热系,独立系;热源(冷源),功源;…

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系统,可方便分析。

1-2热力系的描述(描述——说明该热力系的性质)

一、热力系的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教案

状态(热力(学)状态)——热力系在某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参数。

虽然微观上是与物质微粒热运动——(气体)分子疏密、运动剧烈程度——有关的量,但(记得!

)热力学中只用宏观量:

p,V,T,U,…。

有时也引入一些外部参数作为状参如系统整体的速度、高度等。

平衡状态(概念、定义)

★.ppt图示:

气缸的热、力平衡

**提示学生不要只背定义,而应着重注意3点:

(1)热/力平衡,条件是温/力差消失;

(2)热力系的平衡,意味着所有的不平衡势差已消失;平衡/非平衡热力系,其各状态参数有/无确定值。

(3)提出“平衡状态”概念的意义,在于易研究(可用确定的参数值描述之,进而可分析/计算之)。

虽然实际工程问题中的热力系很少是平衡状态的——毋宁说正是利用了不平衡(即平衡被破坏,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来实现能量交换的——但一定条件下,可视实际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各点为接近平衡态。

有误差可修正。

二、状态参数的特性

★.ppt图示:

系统的尺度量和强度量;“微团”

状态参数可分为二大类。

尺度量——与系统所含物质数量(m,n)有关的量,具可加性(m,n,U,S,…)

强度量——与系统所含物质数量无关,在“点”上定义的量,无可加性(p,T,…)

(“点”——含足够分子的微团,非几何上的点)

比参数——尺度量对m(或n)的微商,具强度量性质

比体积

均匀系

比热力学能

状态一定,则状态值一定,即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确定状态参数的函数是状态函数(或谓点函数)。

状态参数ξ的数学特征:

与积分路径(状态变化途径)无关。

状态函数的微分是全微分。

1-3基本状态参数

基本参数(5个):

p(从力学引入),V(几何),T(热力学Law0导出),U(LawI),S(LawII)。

其中p、V、T是可测的。

一、密度ρ,比体积v

二、压力

★.ppt图示:

弹簧管/U形管压力计;压力测量

1.压力的测量

2.压力的单位及换算

三、温度

1.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何为冷/热?

不确切。

微观:

“分子运动剧热程度的度量”。

热力学:

(宏观!

)温度概念由“热平衡”概念引出。

热平衡——若二物体热接触时,各自状态均不发生变化,则称此二物体处于热平衡。

★.ppt图示:

Law0

大量实验、观察表明,关于热平衡,可有如下的经验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若A-B,A-C分别处于热平衡,则B-C必处于热平衡

Law0指出:

热力系(B,C)间是否处于热平衡,仅确定于B,C各自的状态,而与其它(A是否真存在;B、C是否真热接触等)无关。

推理:

既然热平衡与否只确定于热力系的状态,则可用一状态参数来描述这一性质(即“若与其他热力系热接触,是否可处于热平衡”的性质)。

换言之,物系间处于热平衡,则彼此的某一宏观性质必是相同的,描述此宏观性质的参数即温度。

**初步认识热力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从基本定律出发,经一系列推理演绎,得到结论,并加以应用。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温度是表征物体间热平衡性质的状态参数。

处于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值;未处于热平衡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温度值。

2.温度标尺

Law0不仅引出了温度的概念,还提供了温度测量和建立温标(温度计)的理论基础。

★.ppt图示:

各种温度计:

液体/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等,理想气体温度计

(定容)理想气体温标:

T=ap

规定以水的三相点(TriplePoint)为基准点:

Ttp=K(开尔文)

∵Ttp=aptp∴a=ptp

于是测p即可得任意点的温度T=p/ptpK

可见上述方法建立的温标是人为的,称“经验温标”。

于是产生问题:

“标准温度计”何在?

热力学温标:

由热力学理论(LawII)可推论出存在一种与具体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

其分度方法及基准点与理想气体温标一致:

T=p/ptpK(第三章讨论)。

工程上常用的经验温标——摄氏温标:

定义ttp=℃,而分度方法与热力学温标一致,即t=T-℃。

可知水的冰点t0=0℃,水的汽点tb=100℃。

1-4状态方程,状态参数坐标图

状态一定(达平衡状态),则系统所有状参均确定(有可知值)。

但(同一问题的三种问法):

是否必须确定所有状参才能确定系统状态?

各状参间有无依赖关系?

系统所有状参中独立参数有几个?

一、状态公理(针对纯物质—无化学反应的系统)

推想:

一种形式的能量交换,对应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势;而限制一种形式的能量交换,则对应着一种不平衡势的消失,此时就有一个描述该种平衡的状态参数不再变化而有确定值。

状态公理:

决定热力系平衡状态的独立参数个数,应等于系统与外界可以交换的能量形式的总数。

简单可压缩系n=1(容积变化功),∴N=1+1=2(“简单”系:

仅1种准静功)

故对于简单可压系,诸参数中仅2个独立,其余依其而变。

即若此2个参数确定,系统状态即确定,于是其余所有参数必确定。

状态公理指出状态参数间应存在依变关系(函数关系)。

描写这种关系的关系式即状态方程。

二、纯物质的状态方程

对于简单系,原则上可任选2个独立参数ξ1,ξ2,而其余任一参数ξ可表示为

广义地,u=u(T,v),s=s(T,p),…也是状态方程,但一般(窄义地)称由可测量p,v,T组成的函数关系式f(p,v,T)=0为状态方程。

[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gT或pVm=RT

状态方程反映了系统状态变化时各状态参数间的制约关系(不是随意乱变)。

三、状态参数坐标图

★.ppt图示:

状态参数坐标图

简单可压系(工程上常见、常用)独立变量2个,故可用以构成一直角坐标系,其中一点表一状态(平衡态)。

注意:

(1)非平衡态,由于状态不确定,故无法在图上表示;

(2)利用坐标图,可直观表示状态(1、2点及1-2线);

(3)状态参数坐标图可方便分析计算(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

1-6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ppt图示:

热力过程(坐标图),准平衡过程(活塞气缸:

移重物)

一、热力过程——与外界相互作用下,热力系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

注意:

(1)过程是外界作用而破坏系统平衡的结果。

(2)过程的效果:

系统内部——状态发生了变化;

边界上——与外界交换了Q/W。

[例]:

对于已有设备、工况,如何计算Q/W?

给定Q/W,如何设计设备和工艺(过程)?

给定工质状态变化,如何设计过程来实现?

实际过程总是以平衡的破坏为前提,为非平衡过程(虚线表示),分析/计算不方便。

故引入一概念:

准平衡过程——…

系统状态始终距平衡点不远的过程(实线表示)。

理想过程。

实际过程当过程不平衡势→0时的极限。

准平衡过程概念带来方便——可用内部参数(的变化)来表示Q/W,例如由于Δp=p–psurr=0,故可用p而不必用外力psurr来计算(按物理学“功”定义)。

好在大多工程中的热力过程,可作准平衡处理,或当误差大时再修正之。

[例]p波,在气体中以声速传播,而活塞移动速度一般≯100m/s,这样,新的外力变化传播而到达之前,系统已均为p,达到新的平衡态。

二、热力循环——封闭的热力过程。

热力过程之特例。

★.ppt图示:

正、逆热力循环的坐标图、示意图(热源,冷源,W,Q1,Q2)

常见的工质循环:

(1)热机循环热→功(正循环)

[例]蒸汽发电站,汽车发动机(顺便提示:

必须有Q2放热——LawII)

循环作功:

循环的经济性指标:

热效率

(收益/代价)

(2)制冷循环耗功将热从高温→低温(逆循环)

[例]空调机:

制冷机,热泵

循环耗功:

(此时W值为负)

循环的经济性指标:

制冷系数ε=W/Q2供暖系数ε'=W/Q1

过程

循环

系统内

状态发生变化Δξ=+dξ=ξ2?

ξ1

状态未变∮dξ=0

边界上

交换了能量W=+δW,Q=+δQ

交换了能量(注意∮δW?

0,∮δQ?

0)

目的(一般而言)

使工质改变状态

实现能量转换

实例

制氧,烧水蒸汽

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

概念复习:

比较状态量和过程量

**热工科技人员主要任务之一即改善循环,提高经济性,使ηt,ε,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