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026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docx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

篇一: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

“我要杀了你!

”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篇二: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

“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篇三: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

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

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

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

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篇四: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

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

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

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

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

 

篇五:

父母失和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风雨中,有些痛……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则

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

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

“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

没过几分钟,还是这个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同时转发过来一个短信:

“爸爸妈妈我现在很难受,你们也不肯接我的电话,我的心情你们应该知道。

可以说我的心理发生问题。

我现在不想转学了因为我想到了自杀,很恐怖吧?

我最后求你们今天来接我,我等到下午放学你们还不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

”----这是今天凌晨学生发给她父母的。

班主任:

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回去?

在这之前,班主任就曾和我聊起过这个学生,这是一个外地经选拔考来杭州就读的初一学生。

作为新生报到就读不到一个月,就想转学回家乡的学校就读。

当时,班主任非常耐心地找她谈心,她告诉班主任,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

班主任老师细细地和她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她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面对挑战。

事实上,她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中上,就适应水平来看,亦是适应得不错的那一类。

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认为自己很不适合在这所众望所归的学校就读。

家长也曾悄悄地安排她去看过校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反馈是,她挺能聊的,反应,思维各方面都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是她仍旧执着地要转学。

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之前的一周,她还请过三天病假,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她是很在乎学习的学生,在家休息期间很认真地打电话来学校问作业及上课情况。

只是一回到学校,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只说想家,但就她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看,她不像是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学生。

昨天是周日,学生按规定回校的日子。

父母将她送到学校后,她就一连打了许多电话回家,只说要回家。

后来她父母为了让她安心在校学习,就“狠下心”不再接她的电话。

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

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约定,马上安排一至两名平时与她关系较好的女生一直“陪伴”她,中午安排她来心理辅导室面谈,同时,请家长立即赶往学校,并将此事上报学校领导。

在辅导室里

中午,为了防止意外,班主任派了一位与她较为“谈得来”的同学陪她来到了辅导室。

“我就是易楚。

”她进了辅导室对我说。

聪明的女孩一定已经猜到我请她来辅导室的原因了。

所以我亦坦诚相待,对她说,“请坐。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与林老师来聊一聊。

老师也请你相信,我只是希望能与你有一次沟通,希望能帮助你更快乐一点,不管你以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成长。

愿意与我聊吗?

她点点头。

短发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

是什么让她如此不安?

因为是同性,所以我以大姐姐的姿态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问道:

“看你情绪不太好,说说你的烦恼好吗?

“老师,我在这里学习感觉压力很大。

我希望能够转学,换一个环境,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我在杭外一点自信也没有,上个月班委竞选,我也没有任何优势。

”她低着头说到道,“每次回到家,我的心情就彻底地好了,但是一到周日,想到下午要回学校,我就开始紧张得难受,我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

说到这里,基本上与班主任提供的情况比较一致。

既然她一再地提到不喜欢现在的学校环境,我就与她讨论起她对这所学校的期望。

希望以此帮助她,也为整个心理辅导理出一点头绪来。

她首先告诉我,当时是她自己选择这所学校,然后来报考并考上的。

她当时对这所学校的期望:

一是觉得这里比较注重英语教学,希望自己的英语能学得比较好;二是这里的学生是在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会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三是这所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得到锻炼,各方面都有进步。

应该说,她的期望是比较合理的,并且从中也看出这孩子的心理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与理性。

我就请她继续针对这三点来说说她所感受到的现实。

她说,事实上,现在的同学很“爱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爱学习,(就这一点,我又请她评价一下现在的同学与她原先想象中的标准比较,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还是不符合的方面多,她的回答是:

那还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说到英语方面的学习,她还是满意的,她觉得这里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愉快,肯定比其他学校要好;但她立即又说,可我没法在这里安心学习,心态一直调整不好,我不能适应独立生活,我太难受了,我都害怕这里了!

“那我们就不妨假设一下,你的心愿立即就能实现,你马上就可以转学,去你想去的任何一所你所希望的当地的中学。

然后我们来综合比较一下,哪所学校对你更适合,就用你的期望作为评价的标准,好吗?

”她点点头,我立即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张表格,请她来打分。

如下:

现在学校得分理想中的当地学校得分

英语107.5

同学氛围1010

能力锻炼108

心态1013

总分4038.5

为了让她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价,我采用了请她将现在的学校都评为10分,然后以此为标准,相应地给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进行打分的方法。

前三项下来,她对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评分,除了同学氛围一项持平外,其他两项居然都是低于现在学校的。

于是我又加上一项她在前面的谈话中一再提到的“心态”,这一次,她给理想中的学校打了个高分,高出现在学校三分。

我又问她:

“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的项目我们没有列入的了吗?

”她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

我将表格放在她面前,说:

“从这个评价结果看起来,综合而论,是否还是现在的学校对你更适合些呢?

她低头不语。

只低声说了一句:

“林老师,我还是想转学。

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突然想起什么,说:

“对了,老师,上一回我还做了一份我们当地中学的考卷,做完我给自己评了分,结果只有96分,但我一位小学同学,以前成绩与我不相上下,这张考卷,她可是考了98分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那边的教育质量好,能出好成绩!

”她的情绪似乎突然振奋了一下,为这个新找到的“理由”。

我笑着请她思考三点:

第一,这份卷子是当地中学出的,是否意味着可能与他们平时的教学风格较为一致,而可能与我们这里的教学风格就不一致,你在完成这份卷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中考,高考这样一些重大的考试,一定就按当地中学的风格出卷吗?

第三,这份卷子你和你的小学同学相差2分,是否就一定说明你现在不如她了呢?

她似乎有些失望没能用这个例子“说服”我。

这一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觉到来自她内心的心理防御,而以她的智力水平,足以将她的内心世界掩饰得相当周密。

于是,我试着通过“房树人测验”来了解她。

我递过一张A4纸和一支2B铅笔,请她在上面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包括房子,树和人三个因素就可以了,房子,树,和人的数量,大小等都不限。

她没有太多犹豫,立即在纸的中央画了两座紧紧相邻的房子,三颗树,一个人。

在房树人的测验中,画两座房子的并不多见,我想,这或许就是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吧,于是,我问她,“你画了两座房子,是怎么考虑的?

她说:

“我没有考虑过,就是想画两座。

”----这两所房子应该就是她内心的投射了。

于是我继续深入:

“那这两所房子分别是谁住的呢?

”她脱口而出:

“左边的妈妈住,右边的爸爸住。

“那么你住哪儿呢?

她想了一想,指着左边的房子,说“这儿。

”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她的家庭出了问题,导致她想转学的根本原因或许也在此。

于是,我请她在画上添上她的爸爸妈妈,她毫不犹豫地就将妈妈和爸爸一左一右地画在画中人的两边。

“那中间的是你吗?

“是啊”,她说。

她的家庭真如她画的三个人那么快乐,和谐吗?

或许这只是她希望别人所认为的情况?

画中的三个人只是一种掩饰而已?

这时,画上的三颗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觉得画中的这三颗树是否有点像你们一家三口呢?

”她没有否认。

“如果是的话,哪颗树代表你?

哪颗树代表你妈妈,哪颗树代表你爸爸呢?

她立即指着左边的两颗树说:

“这是我和妈妈,”又指着右边的树说:

“这是爸爸。

”这和刚才她对于房子的“安排”完全一致。

在这幅图当中应该就装着促使她转学的深层心理动机。

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了。

我将她送至教室。

她父亲已经打电话给学校,正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了。

父亲来了,妈妈没来

不一会儿,父亲就到了学校,同来的还有孩子的舅舅和舅妈。

在孩子产生自杀意向的时候母亲居然没来,只是请她的哥嫂作为“代表”,似乎。

当老师问及此事,三位家长都显示出回避的态度。

这似乎也在暗示着父母关系可能确实存在问题,或许正好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的猜测。

父亲显得比较镇定也比较健谈。

他说到,“孩子是开学二周后提出转学的要求的。

当时主要表现为比较恋家,同时也已经经历了一次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测试,考试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也有可能是没有像小学时那样数一数二而心情不愉快吧。

我就一直在安抚她,同时也请班主任关注她。

但国庆节之后,她还是一再地坚持,所以我们当时带着她找了校外的心理医生。

但心理医生认为她反应快,谈吐流畅,没什么问题。

于是又在她的要求与我的安抚下过了一个月,每个周末,我都让她回家。

但到了上周她的转学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就同意她回家休息,直到她自己愿意回学校为止。

结果休息了三天,她担心学习会因此落下,就要求回学校,但一进校园就又反悔了。

好容易在学校挨了两天,到了周末,回家那两天是好好地,但周日一回到学校,就。

听了父亲的介绍,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父亲在介绍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母亲对于此事的反应,当我向父亲提出这一点时,父亲只说孩子与他关系比较好,学习上的事都是他管的,孩子母亲只管她的生活。

这个回答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尤其与孩子在房树人图画中的“心理投射”是不符合的。

另一个问题,孩子父亲的介绍有一点与班主任介绍的有较大出入。

班主任介绍前一天孩子回到学校后不断地给家长发消息,家长后来就关了手机,以至于孩子今天早上发出了“最后通牒”,而家长否认说,孩子总共只发了四个短信,只是最后一个电话打来时他们没听见而已。

我向孩子父亲和舅舅、舅妈指出,从行为来推测,孩子要求转学回家的愿望是如此地强烈,如果仅仅是学习压力,一二次考试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难以引起如此强烈而又持续的反应。

何况她的学习成绩在老师那里是受到充分肯定的。

同时,整整两个月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又对她付出过这么多的关注,而没有丝毫的改善却反而越来越严重,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她不想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压力只是一种借口,一种掩饰?

完全有可能她在心理医生那里,也进行了同样的掩饰。

父亲立即予以否认,说,“不可能,我们家易楚是个很单纯的孩子,不可能有其他想法的。

”但他再没能说出什么来证明这一点。

而舅舅与舅妈在一边则专注地望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拿出易楚画的“房树人”,提出我的分析: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一生中心理成长最快速的时期,快速得可能让家长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他们开始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关心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家庭等等许多方面。

有些事可能家长觉得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也用不着‘管’,但事实上可能孩子会非常在意,其重视程度可能会超过她生活中任何其他事件。

我有意停顿了一下,给三位家长以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坚定地反驳了我:

“我们没有什么让孩子担心的事。

我进一步提出我的分析:

“请各位看这个房树人测验,在测验中,一般而言,房子代表着家,在这张画中,孩子将通常是一座完整的房子分为相邻的两座,而且明确地说,她和妈妈是住在左边的,爸爸住右边,可能意味着在孩子心目中的家庭缺乏完整性。

孩子将左边的两颗树喻为她和妈妈,右边单独的树喻为爸爸,这三颗树的排列方式亦证明了这一点。

我也请她将父母画入其中,她画倒是一个美满和谐的一家三口,但可能意味着这是她的期望也可能是一种掩饰。

父亲想了想,还是说,“没有吧,我们夫妻关系很好的。

”但语气似乎不怎么坚定。

舅舅与舅妈仍是不语。

这时,孩子放学的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致决定先由家长带孩子回家,稳定情绪,再作安排。

舅舅与舅妈提出,他们家在杭州,孩子来去方便,如果要去外面的医院看心理科也方便些,还是让孩子住在他们家,父亲同意了。

舅舅专程来校

两天后的早上,孩子的舅舅专程来到学校,要求与我再谈谈。

这一次,他是独自来的。

他告诉我,:

“那天,老师您在分析问题时,说到可能是家庭方面的问题,猛然提醒了我。

事实上,孩子他爹妈已经冷战很久了,我这做哥哥的一直想劝,但怎么也劝不了,也就只能随他们去,但孩子是无辜的。

这两天,孩子都在我家里,我没办法,只好直接敞开来和孩子谈了,孩子也终于承认,她一直要求转学回家,不是为学习压力,而是想回去劝爸爸妈妈不要分开,她担心,她在这儿学习,就‘管’不着他们了,她很担心他们离婚。

我们一直没想到,这上半年还是个小学生的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事。

她爸爸这两天使劲向她保证父母一定不会离婚,但她还是不同意回来。

老师您说这事怎么办呢?

我说:

“首先要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我。

您也别太担心,首先,我们及时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避免了在这样一件关系孩子生命的事件中陷入被动。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让大家很担心,但对于他们整个家庭,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许会让整个家庭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一起接受家庭心理治疗。

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孩子的父母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

孩子最终将为不和谐婚姻买单

大量的心理辅导统计结果显示,39%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婚姻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父母往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认为婚姻是父母两个人之间的事,无论如何,只要双方都爱着孩子就可以了。

事实上却忽略了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和谐的婚姻的最大的受害可能正是父母认为“不懂事”的孩子。

两天后,父亲带着易楚回到学校。

在进教室之前,父女之间又发生了半小时左右的争吵,从两人的身体语言上看得出,争执颇为激烈,我没有直接去介入,因为我认为,或许这争吵是目前他们所能找到的促进家庭沟通的最好形式,虽然并不完整。

之后,易楚一直在学校正常地学习,成绩仍是中上水平,老师对她挺满意;与同学玩得也挺开心。

至于她的家庭的问题的解决,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所做的,只是初步“扰动”了这个家庭,应当说,这是一个未完成的辅导,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至少让这个家庭透进了一阵清新的风。

也希望这个危机事件于易楚而言,是一次家庭风雨中的成长,虽然,有些痛。

 

篇六: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一个好孩子的“烦恼”

来访者:

王某,女性,13岁,汉族,某中学一年级学生。

出生于本市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

幼小生长发育无异常,性格内向,多愁善感。

适龄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人际关系一般,朋友不多。

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家族精神病史,没有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病史。

此次来访以前未进行过咨询或治疗。

咨询前为其做了SAS评分总粗分80分;SDS评分总粗分43分。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近一个学期来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

来访者陈述:

这大半年来我一直很烦,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

这和我幸运地摇号进入了向往以久的民办中学那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个时候是非常兴奋的。

因为我本来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六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一大堆.我的父母从小对我要求就很严格,他们从不允许我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三名以外。

当然我也很争气,几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记得有一次因为我生病没有考到他们的要求,虽然父母没有责怪我,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内疚。

由于我一向的出色表现,成了老师的表扬的对象、亲戚们教育小孩的榜样。

为此我很得意,这种优越的感觉非常好。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各方面力求做的最好,包括能上一流的初中和高中。

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半。

于是我在刚进初中的时候就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和小学一样出色,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虽然我学习很认真,但在刚进校的摸底考中我只考了第九名。

这个结果和我的目标差距有点大。

父母虽然对我没有特别严厉的批评,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我的失望。

这件事,让我整整难过了一个多月。

之后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我觉得总不象小学时那么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了。

老师也不象小学时那么喜欢和关照我。

另外,由于我以前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不乏有大量的同学愿意和我交朋友,他们觉得和我成为朋友很光荣,这也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和领导欲。

在初中我也想交几个新朋友。

但是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很浅薄,就喜欢谈论影星、歌星,甚至还把这些人视为偶像,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所以我也不愿意和他们深交,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

有次我一个人在操场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个水龙头坏掉了在漏水,就突然在脑海里冒出“国家很多资源就这样被浪费,太可惜了,我好难过”的想法。

以后,只要一看到水龙头滴水,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虽然自己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无法控制不去想。

后来变成只要听到或看到一些很平常的事都会胡思乱想,控制不住。

比如,当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道题做不出,我就会不停地想“他为什么会做不出,做不出来考试就要考不合格,我真替他难过”。

看到公园里有个大人和小孩在玩,我就会想:

“那个大人会不会是个骗子啊,这些小朋友和他玩不是太危险了”。

当这些明知不必要的想法出现时,我拼命想克制住,但又控制不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并且有时在想的时候还经常头痛、胃痛。

为此我更加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包括学校。

就怕自己看到什么场景又要冒出什么怪想法了。

由于这种情况,使我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力集中,有时做作业时也会胡想,学习成绩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想到马上就要期中考了,我就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但是只要学习就会出现杂念,我现在一点都看不进书,我真的很着急。

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来访者身着校服,高高的个子,身材很清瘦。

她在走进咨询室时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表情显得很腼腆,眉头紧锁,见面后一直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直视咨询师。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其对答切题,思路清晰,而且有很强的倾诉欲,肢体活动比较多,经常变换坐姿。

来访者的妈妈反映来访者平时比较多愁善感,好思考,并且对自己要求很高,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甘于人后,是个完美主义者。

小学时一直很优秀,绝对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

刚进初中时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第一次的摸底考没有考到预定目标。

最近听说她好象不怎么喜欢和同学相处。

但她很善良,同学有困难她都会积极帮助。

初一下开始变得孤僻,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

学习成绩也退步很多,在家里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总有很多心事,但又不肯说。

最近还经常说头疼、胃疼。

去医院检查,都是正常的。

这次也是来访者主动要求她妈妈带她来咨询的。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的叙述表明引起她的一些不良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生物学因素。

来访者的年龄显示她刚刚处于青春期。

这个阶段生理发育提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

第二,社会因素。

进入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来访者不能很好的适应。

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失利,给她很大的影响。

并在同时人际交往也出现障碍。

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和身边的新同学相处,发现他们和自己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想法都很幼稚,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甚至有点看不起他们。

所以就把自己孤立起来,独来独往,但内心很孤独,很压抑。

第三,心理因素。

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敏感多疑,注意细节,做事追求完美,胆小谨慎,有强烈的道德感,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若实现不了会很自责。

这样的人格使来访者的认知上也产生了偏差,对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