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047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法

一、手工操作法

(I)熬制膏药前的准备工作

(一)器材

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cI=的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二)药品

1.植物油:

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

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的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

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很好的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质量,造成损失。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

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致挥发或失效,应将其妥为保存。

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

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的关系。

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象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于干裂,故应采用含有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

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

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

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

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

故事先要作鉴定工作,或作适当加工。

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

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

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有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药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

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

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一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

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两种:

1.大火:

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Pb04)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

因此,大火(武火)能加速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

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

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

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的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

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

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

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的“老”或“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

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判别老嫩的方法详后),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

如果膏药熬的“太嫩”,可以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

但千万不可加入生油,如加人生油则会使膏药的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房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以防着火。

(七)熬药处应注意环境卫生。

用具和药物要消毒或作适当处理。

药物上的泥土在使用前要加工,经过洗涤、过滤、水飞、焙或筛等处理。

(八)对工人的保健工作要特别注意,有条件的可在炉旁设置通风装备,或在露天建炉,最好不要在不通风的房内建炉,以防烟毒,有损健康。

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石棉手套,穿工作衣,以防油沸腾时或下丹搅动时烧伤;要戴保护眼镜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疾病。

(Ⅲ)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一)用油煎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

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熬煎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仔细检查后(漳丹和细料除外)分批入油中煎炸。

一般按煎透的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

另外,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息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

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人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人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反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这一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

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

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5~30分钟。

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度左右。

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和时间。

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

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入细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

将滤过后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

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

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

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

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

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熬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将熬成时要举大火。

炼油约3~5分钟(此时油的温度一般在300度~360度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

熬油时,还可以从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

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

这个时间很短,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

下丹时间,一般约为5~10分钟。

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是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以210克为宜;但也有因丹不纯而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

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

此时必须不住搅动或酌情少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

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

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丹染的颜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

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

此时应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

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

这时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是否适中的方法:

(1)滴水成珠:

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即表示膏药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

(2)可将膏油滴冷水中,待稍冷拿出用手扯之成细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则太嫩,应再熬;如扯之丝粗细不匀或脆断者表示已经过火,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

(3)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像豆腐渣似的,则系过老;适中的火候,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和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也有浸泡3~5小时者),并每日换新水数次,以除去火毒。

8.将已拔除火毒的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

另外,也有在膏成后搅至无烟趁温加入细料者,其原则是无挥发性的药料先掺入,具有挥发性的香窜药料后掺入,并且迅速搅拌,力求均匀和加速散热。

但因后法掺料时温度太高,会使某些香料和易挥发性药物损耗,有影响膏药的成分和治疗效果的缺点。

(Ⅳ)膏药的最后处理

(一)膏药熬成后,要拔除火毒。

其方法,是把膏药趁热倾入冷水中,浸泡3~7天或更长时间,并每天更换新水。

这一过程是制作膏药最后的一环。

如果熬成的膏药,不拔火毒就贴敷,不但影响膏药疗效,反而会因所谓“火毒”加重病情,使伤部溃烂。

所谓:

“火毒”是油和漳丹(Pb304)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或强烈刺激作用的铅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用水浸泡,将其除去。

如不把这些混在膏药内的毒物除去,则贴敷之后就会刺激、侵蚀皮肤和肌肉组织,轻则发痒难忍,重则发生水泡、化脓、溃烂,或造成感染使伤势恶化,必须加以注意。

(二)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在潮湿处或太阳下曝晒,也不能久经风吹。

否则,会使药物走失,使某些药物分解和挥发变质而失去膏药应有的效能,从而降低疗效。

所以,应把膏药放在敷有滑石粉或石膏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罐口。

这样,可贮藏相当长的时间也不会变质。

如果是运往远方或即时就用的膏药,用油布、油纸包装即可。

因为膏药是经过高温处理过的,不易发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变质。

但是这种方法,只便于远距离运送而不宜长期保存。

(V)膏药的摊涂

(一)膏药被子的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摊涂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

圆形直径,一般在一寸到七寸之间;椭圆一般横径为三寸,纵径为七寸。

但摊贴也可临时按照需要,按疮的形状和贴敷部位,适当改换膏药的形状摊涂。

(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

1.皮革被子:

一般使用狗皮,除去皮上的肉和毛,用皮硝鞣制柔软备用,也有用羊皮代替的。

2.布纸被子:

在布面上糊一至二层有很大韧性的鞣纸,以防止膏药渗过弄脏衣物。

3.纸被子:

纸被子的制作是多式多样的,使用材料是白关纸、臼油、木制夹板带绳(其大小与16开纸同)。

操作方法,是将四开的白关纸在臼油中浸透,再微微暖干。

油同纸的比例,油应是纸重的1.33倍。

例如,纸重300克,则油需要400毫升,浸透油的白关纸,揭开铺平,再取数好的四开纸四张作一叠,每纸一叠,夹入浸过的油纸一张。

取200~400叠,用木板紧紧夹好固定,置烈日下晒一整天。

每隔一小时换一面,使四面受太阳光照射均匀,到晚上急行解开,使热气很快散去,收藏备用。

否则,纸的色泽容易发黄或纸面胶结粘在一块。

所以在制造时,应择炎热的夏天进行。

4.三种被子的使用情况:

一般要求保温和贴敷时问长的膏药,可采用皮革被子,因它的传热能力小,保温能力强,又经久耐用。

但它也有缺点,如果是硝皮处理不当,贴敷时间一长,就会腐烂发臭,又不经济。

现在,大都用布被子代替。

如果是小型膏药,贴敷时问短,一般采用纸被子。

(三)膏药被子准备好后,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最好使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

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使受热均匀,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

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或树脂之类的药物,搅拌均匀,进行摊涂。

(四)把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的膏药,用摊膏药的棍挑起,大型的将被子放在案上,左手转动被子,右手持蘸有膏药的木棍,先固定于被子中央,然后放手轻轻压紧,使膏药很均匀的摊开。

小型可左手持膏药被子并捻动,右手摊涂,最后称准分量即可折合(图5,6,7,8,9,10所示)。

图9小型膏药的摊涂法图10膏药的折合

(五)用膏药时,可将折合的膏药放在小火上烘软,如有因病情临时需要加入药物时,可将药物研细,均匀的撒在表面,再折合使药粉混入膏药内,贴于患处部位即可。

如果是贴敷脓量很大的脓疡,可在膏药表面加一叠纱布,或在膏药被子中央剪一小孔。

贴敷时,孔与疮口对应以便排脓。

(Ⅵ)检查膏药老、嫩和去“火毒”的方法

(一)检查膏药的老、嫩方法:

可取少量样品滴于水中,数秒钟后取出,如试之沾手,撕之细丝不断表示过嫩,如撕之即断表示过老,如膏不粘手,稀稠适当,即表示膏药已成。

(二)去“火毒”的方法:

油丹化合制成的膏药若直接使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性,轻则出现红斑,皮肤过敏搔痒,重则发泡溃疡,这种产生刺激的因素俗称为“火毒”。

可将炼成的基质稍冷后放入小锅中,再缓缓倾入冷水,并用木棍搅动,使基质在水中成带状以去“火毒”,待基质冷却凝结,即可取出反复捏压,去净内部水分,制成团块,可供摊涂。

亦可将基质冷凝后从锅中倒出,放人冷水中浸泡较长时间,或将基质留于锅内置于潮湿阴凉之处,贮放一段时间以去“火毒”。

二、机械操作法

(I)药材粗料的提取

(一)将粗料药材切碎或捣碎后,装入铁丝笼内,送入炼油器(见图11)锅1中,固定锅盖,应用离心泵将植物油由进油管18送入器内,然后以直火加热提取,开始时火力可稍大,当器内油的温度达200~220~C1~-,即可停火。

以防器内油沫上

图11膏药提取与炼油器简图

1.炼油锅2.植物油3.铁丝笼(盛药材)4.14.17.阀门5.炉膛6.锅盖手柄7.排气管8.连管接头9.接鼓风机排气管10.鼓风机11.接鼓风机进气管12.喷水头13.水洗器15.离心泵16.-~:

fL18.进油管19.热电偶温度计管20.铰链21.取样管22.铜壳长尾温度计管

溢导致着火,直至药渣熬透(即药材的外部呈深褐而内部焦黄)为止,但不得炭化变黑。

不同性质的药材,可分别熬炼,如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可先熬炼,植物花、叶、果、皮不耐热的药材宜在以后加入。

待油的温度适当降低后可将药渣连笼移出,便于炼油。

残余的烟气由鼓风机10沿排气管排出室外。

水面积聚的少量浮油可由阀4放出。

洗气用水反复使用后,可由阀17排出。

膏药处方中挥发性药物、矿物类、树脂类,以及其他较贵重的药物,如麝香、冰片、樟脑、轻粉、雄黄、殊砂、血竭、乳香、没药、丁香、沉香、肉桂等,应先研成细粉,在摊涂前于70℃左右时加入熔化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按规定重量摊涂于被子材料上。

(二)炼油

1.炼油为熬制膏药过程中的重要关键,使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增稠,适合制膏要求。

油去渣后可继续加热熬炼。

炼油程度应老嫩合适。

一般可由取样管21沾取炼油少许,滴于冷水中,以能聚结成珠而不分散为度。

如油熬炼过“老”则膏药基质硬,粘着力小,贴于皮肤时容易脱离;如过“嫩”则膏药基质软,贴于皮肤容易移动,且粘着力强,不易剥离。

炼油时,应仔细掌握。

若油炼制过“老”,可加入适量熟嫩油调节;若油炼制过“嫩”,下丹后可继续熬炼调节。

2.炼油时,油内温度可高达320℃左右,此时易发生大量刺激性浓烟,应掌握调节火候,注意油的温度升高,以免引起着火。

3.炼油时,亦有将提取与炼油结合进行的,即:

提取时,油的温度达到220~C后停火,在提取器内继续热浸和炼油。

由于油的温度自然降低缓慢,一般约经4~5小时左右,炼油亦可达到“滴水成珠”程度。

油炼好后,可由阀门放油,经细筛滤过,输入贮油槽中备用。

(三)下丹

1.下丹时,可用离心泵将炼油由贮油槽经阀门8送人下丹锅l(见图12)中,启动搅拌器2,不断搅拌,将黄丹由加料斗5经送杆4徐徐加入锅中,使丹与油在高温下充分化合,勿使丹聚为颗粒,沉于锅底或浮于油面,以免影响膏药质量。

2.黄丹与植物油之间的比例,一般500毫升植物油用丹150克。

210克,冬季可少用些,夏季则多用些。

如丹量过多,则膏药过老;丹量少,则膏药过嫩。

3.丹与油化合时的温度,因各地设备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温度高时(约320~C左右),化合反应迅速;温度低时,化合反应缓慢,可根据设备条件与生产工艺方法灵活掌握。

4.油、丹化合过程中反应剧烈,有大量刺激性有害浓烟发生,应将排气管9与7相接的连管接头8处的闸板打开,使烟气经水洗器处理后排出。

5.油、丹化合后,丹的颜色即消失,合成物由褐色变为褐黑色。

摊涂膏药方法:

将已去“火毒”的基质加热熔化,加入需要的细料药物搅拌均匀,即成膏药,然后将基质药料保持适宜的温度(约70℃左右),按定量摊涂于被子材料上。

然后在膏药被子外面印上膏药名称与生产单位,最后将膏药折迭放置纸盒中贮于阴凉、干燥处(由于我国南北两地气温不同应注意保存)。

图12霄药下丹锅简图

1.下丹锅2.搅拌器3.下泡沫罩4.送料杆5.加料斗6.上泡沫罩7.观察窗8.10.阀门9.排气管(与图11中8连接,通水洗器)11.炉膛

(四)膏药生产联合装置(图13):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生产工艺,采取下列步骤:

1.操作时将植物油置于炼油桶中,药材装于钢丝笼内吊入桶内;油熬炼后,将笼吊出去渣。

2.把炼好的油放入沉淀池澄清,池中上部清油液由输送

图13大量生产黑膏药生产流程

1.沉淀池2.输送3.炼油桶4.预热锅5、11.观察孔6.磅秤7.贮油桶8.称量桶9.14.废气排出管10.下丹锅12.配料桶13.洗水池

泵输送入贮油桶。

3.再分次用磅秤称过,放入预热锅中预热,预热后放入下丹锅中再下丹,炼成膏药基质后,放入配料桶中配药料。

4.炼油、下丹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有害气体,通过废气排出管送入洗气池中,经水洗后排出桐油的制法先将桐油放在大型铁锅内,用温火烧开三次,即将黄丹、黄蜡粉末倒铁锅内,迅速搅拌均匀(事先准备冷水一瓷盆),把桐油、黄丹、黄蜡粉熬得有特异的香气而成黑色,用筷子沾一点熬成的基质,滴在冷水瓷盆内成圆珠形,即谓滴水成珠,放在纸上没有油迹,油不浸纸就算火候适度。

若火候过度,则不沾皮肤易掉。

火候过小,贴上皮肤易脏衣服,特别注意火候及黄丹含量调配。

软膏的制法

(I)软膏的基质

1.油脂类:

猪脂、植物油(麻油、香油)。

2.类脂:

羊毛脂(羊毛蜡状物)、蜂蜡(白、黄蜡)。

3.牛、羊、鸭等动物的脂肪,也可作软膏用。

(Ⅱ)制作方法

中药软膏制法,除用制备好的中药的细粉,水煎液、流浸膏、浸膏提纯物外,也有用植物油加热提取有效成分后去渣,再用某类油脂混合搅匀后使用。

存贮中,应加入适量防腐剂。

膏滋的制法

(I)简述

内服煎膏称膏滋作为内服的一类膏状煎出剂型,用水煎煮药材后滤渣,将药水蒸发浓缩成糊状加蜂蜜、冰糖或庶糖调制而成。

膏滋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有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这种膏滋制作简单,可依据患者病情开方临时配制。

(Ⅱ)制作方法

1.熬煎浸出,内服膏滋采用煎沸滤渣。

先将药材粉碎后,加适量水高出药材为宜,以快火煎沸后,再降低火力,保持慢沸,煎渍8~10小时,及时搅拌,注意补充沸水以免烧焦。

然后倒出煎出液,再出药渣将余液与倒出的煎液合并。

余药渣再加水重复煎出二至三次,再煎时可缩短煎煮时问。

凡煎煮时遇液面泡沫可除去,以免药液溢出。

煎液不溶物要滤除,然后蒸发浓缩。

2.浓缩收膏:

收滤液煎煮蒸发浓缩成稠膏状。

以搅棒趁热沾取浓液滴干燥皮纸上,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

然后将成膏中加入规定量的蜂蜜、冰糖或庶糖等,不时搅动,使其均匀混合继续加热,煎沸。

用细筛滤过,滤液冷后,除去泡沫,装入消毒干燥玻璃瓶内,密封。

(Ⅲ)糖炼制注意事项

1.所用的糖均应经过炼制,除去水分杂质。

2.炼制时,庶糖加适当量的水,快火加热熬炼,并不断搅拌糖液成金黄色,泡发亮光微有青烟发生时为度。

说明水分已全部蒸散,故必须立即停火,防止炼焦。

3.各种糖类含水分性质不同,熬制时间长短不一样,要特别防止炼焦。

蜂蜜也可用糖代用。

蜂蜜在使用前也要熬制,趁热配用。

【[三.教你制作黑膏药]】

一、黑膏药的历史源源

    黑膏药又称铅膏药,由植物油、药料与铅丹化合而成。

黑膏药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应用时加热,使膏药微熔,主要供外贴,黑膏药属祖国医学外治法膏剂的一种,利用黑膏药贴治疾病,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1840年前后,毕生提倡外治法的清代医学家、《理渝骈文》之作者吴师机先生,使外治法发展成为专门学科。

吴先生是清代有继承、有发扬的医林杰出人士,也是使外治法成为专门学科的开派人,其传记已列入新编“清史”。

今年9月15日(农历8月6日)是吴先生逝世113周年,同年亦是吴先生诞生180周年。

目前,黑膏药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黑膏药治疗疾病的道理应用范围

    黑膏药治疗疾病的道理和内治法相同,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前题,只不过是给药途径不同罢了。

诚如吴师机所说: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所异者法耳”。

黑膏药治病的范围很广,可操阴阳之总,若仅用于痈、疮、疔、癣,显然是埋没其功。

表、里与半表半里及一切脏腑之病,皆可用黑膏药贴治,与汤剂无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谨守病机,辨证制方

     方药精当与否,是黑膏药疗效优劣的关键。

选定方药必须谨守病机病因、病位、征候、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机理,只有审因、明位、定性、求出疾病所属,才能有的放失,选定出有效的方药。

四、黑膏药的贴敷部位

    一般来说,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

古代医学家认为:

清上焦,贴心口(膻中穴)、肺腧、劳宫、内关。

清中焦,贴神阕。

清下焦贴涌泉、劳宫。

温上焦,贴丹田、关元。

补五脏各取其背腧;泻六腑,亦可取其背腧。

欲求阳者,贴关元、气海。

正如吴师机云:

“其脏腑病,则视其病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心腧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对”。

“若病在经,循其经而取之”。

五、黑膏药贴治疾病的优越性(与内服药比较)

    1、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则上下无犯,中病即止,治无贻患。

    2、贴敷膏药治病不经过脾胃,故不致伤害脾胃而影响水谷精微之输布,虽有攻伐,但不直接连及脏腑,作用缓慢,因此可避免五脏气血损伤及由此产生阴阳偏盛病变,因而对生机无害。

    3、衰老幼弱及不纳药者尤需。

有时病气与药气相格拒,药入于胃即吐,不能纳药,医者为之束手,而贴膏药不经脾胃,直达病所,则无此虑。

更有体弱、衰老、幼弱者不能服药,贴膏药力甚轻、作用徐缓、无副作用,尤非此法不可。

    4、贴膏药治病,简单易行、甚方便、药俭价廉。

用之得法,甚效立应,为医者不可不备此法。

           第一章  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本工艺系将油、丹按一定比例制成基质,再将粗药料用煮法提取、浓缩为稠膏或用油炸提取制作成药油,细料及需保持生药药性的药物压成细粉,摊膏时将稠膏和细粉以法兑入加热熔化(去尽水气)的基质中,搅匀去尽水气后摊膏。

“煮法提取制作工艺”保持了药物的全成份,减少了药材有效成份在高温熬炼时的分解损失,降低成本,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