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090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青团团史1.docx

中国共青团团史1

1919年1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美、法等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

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决定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转上给日本。

图为“巴黎和会”开会情形。

 

为反对“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北京爱国学生三千余人,在1919年5月4日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示威学生愤怒冲向赵家楼

   

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全国的响应。

图为重庆川东救国会学生举行游行,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中各地学生、青年团体散发的部分传单

   

图为“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

商人也举行罢市,参加了运动。

“五四”运动逐步发展成为以青年为先锋队,有广大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泛的革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统一了对全国学生运动的领导。

图为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图为《新青年》杂志及主要创刊人。

   

   “五四”运动前后,各地的先进分子,包括许多先进青年,组织革命团体,出版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多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新青年》是在青年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陈独秀(中)和李大钊(右)是《新青年》主要创办者,也是早期中国青年运动的倡导者。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青年,在湖南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次年7月,毛泽东又主编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湘江评论》周刊,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

   

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成立进步青年的组织——觉悟社。

图为部分社员在天津的合影。

前排左五为邓颖超。

后排左三为马骏、左五为郭隆贞、左七为周恩来。

   

 1918年6月,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发起组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进步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

次年1月,该会正式成立。

   

大批进步青年为寻求革命真理纷纷赴欧洲勤工俭学。

图为1920年7月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城的合影。

三排左二为李维汉,立者右一为向警予,后排左二为蔡母葛健豪,左四为蔡和森,左五为蔡畅。

   

图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张文亮的日记,记载了毛泽东在湖南建团的情况。

   

   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建立共产党,同时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任书记。

同年10月至12月,北京、湖南、武汉相继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毛泽东任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1921年,在上海成立团的临时中央局,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正式中央机关之前,代行中央职权。

1922年1月,临时团中央创办机关报《先驱》。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青年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进入新的阶段。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

图为大会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

   

 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上左为施存统(书记),右为张太雷,下左为高君宇,中为蔡和森,右为俞秀松。

   

1922年6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该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2年8月,旅欧党团组织创办《少年》月刊

   

图为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职员合影。

前面站立者右起第二人为刘少奇。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立即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1922年9月,青年共产党员李立三、刘少奇等受党组织委托,领导和组织了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

在这次罢工中,青年团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图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二七”大惨案宣言》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组织工会自由举行大罢工。

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造成“二七”惨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二七”大惨案宣言》,揭露了军阀吴佩孚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罪行,号召中国人民和青年团结起来,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1922年,青年团员彭湃最早在广东海丰县,1923年,刘东轩等在湖南衡山的白果地区先后开展农民运动。

左上为彭湃,左下为他经常向农民进行宣传的地方。

右为岳北农工会旧址。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仁静

   

1923年10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

它同已经停刊的《先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青年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先后起了重大作用。

   

图为黄埔军校中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合影。

前排左五为周逸群。

   

   根据党的“三大”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决议,许多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他们同共产党员一起在帮助改组和重建国民党各级组织,促进国民党的革命化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贯彻党的“四大”精神,动员全团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并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图为“五卅”运动中上海学生的游行队伍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反对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

英帝国主义巡捕镇压游行群众,上海大学学生、共青团上海地委组织主任何秉彝、共青团员、同济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尹景伊、南洋附中学生陈虞钦等13人被打死,制造了震动全国的“五卅”惨案。

6月1日,上海工人总罢工,学生总罢课,商人总罢市,抗议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

各地的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

左:

“五卅”运动中,天津学生乘车讲演。

右:

武汉学生游行示威的报道。

   

香港工人和广州工人游行大罢工,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

这次大罢工使繁荣的香港变成“死港”、“臭港”,严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图为省港罢工中的劳动童子团。

   

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日军炮击大沽口。

群众游行队伍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遭到卫队镇压,造成“三一八”惨案。

图为示威群众与反动军警相峙的情形。

   

图为刘和珍和杨得群及纪念文章。

   

   “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左)和学生杨得群(中)。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她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图为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在进行军训。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团组织选派了许多优秀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政治、妇女等讲习班,接受革命的训练,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成为以后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1926年至1927年初,在党的领导下,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广大青年农民积极参加农民武装,成为农村大革命的先锋。

图为江西青年农民梭镖队。

   

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援北伐战争。

图为北伐工农运输队。

   

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

上海广大青年站在起义斗争的最前列。

图为上海工人纠察队。

   

1927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

出席大会代表60人,代表着5万多名团员。

大会明确规定了团的性质和使命。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图为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狱中的合影 

  

   

广州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和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因为秘密工作需要,伪装夫妻进行革命活动。

广州起义后,由于叛徒告密,两人同时被捕。

他们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1928年2月,两人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

就义时陈铁军从容不迫地做了最后一次讲演:

“为了掩护革命工作,以前我们是假称夫妻的。

其实是再纯不过的同志关系。

现在,当我们把青春的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同志们,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1928年10月22日,团中央机关刊物《无产青年》改名为《列宁青年》正式出版。

   

左图为“五大”通过的青年团章程。

右图为关向应。

   

   1928年7月1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贯彻了党的“六大”决议精神,确定了团的基本任务是把更广大的劳动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发动他们参加革命斗争,帮助党准备群众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发动政权,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斗争。

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关向应任团中央书记。

妇女赤卫队员在操练

   

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十二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为了向青年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各革命根据地的共青团组织相继创办了刊物。

左图为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刊物《青年实话》,右图为共青团湘赣省委出版的《列宁青年》。

   

1932年9月4日,为庆祝国际青年节,中央革命根据地儿童团举行第一次大检阅。

邓颖超、张爱平等参加了检阅仪式。

   

1932年1月15日,苏区共青团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团中央负责人顾作霖主持会议。

   

 广大团员青年加紧生产,拥军优属,开展“共产主义礼拜六”义务劳动。

团员、少先队员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帮助红军家属生产。

图为“共产主义礼拜六”义务劳动大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进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

图为南京、上海学生群集南京国民党政府门前要求对日宣战。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青年指战员在长征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发挥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图为《战士报》第一八四期有关十七勇士强度大渡河的报道。

   

1933年5月20日,团中央响应党的号召,发布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8月1日,“少共国际师”宣布成立。

   

1935年5月29日,红一方面军第四团二十二名青年战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攀索夺取泸定桥。

左图为泸定桥全景。

右图为红军二十二勇士之一刘梓华。

   

红军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兄弟民族的拥护,一批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图为参加长征的部分彝族红军战士到达延安后的合影。

   

图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青年左翼作家。

上左为柔石,右为殷夫,下左为李求实,中为胡也频,右为冯铿。

   

   蒋介石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同时,对白区的进步文化也加强了“围剿”。

国民党政府查禁书刊,惨杀进步人士和文化工作者。

左图为郭纲琳写给哥哥的亲笔信。

右图为郭纲琳和她在狱中用铜元磨制的铜心。

   

   优秀的青年团干部郭纲琳,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无锡县委书记。

1934年在上海被捕。

在狱中坚持斗争,顽强不屈。

她哥哥企图以金钱买通国民党反动派,保她出狱,遭到拒绝。

她在信中说:

“我不能屈服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你。

”1937年7月,被害于南京雨花台。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为反对日本侵略华北和蒋介石对日的不抵抗政策,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图为示威学生同国民党军警搏斗。

   

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从而掀起了全国的抗日救国新高潮。

上图为上海学生在南京集会。

下图为天津学生示威游行。

 

  

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沿平汉路南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开始走上同工农结合的道路。

图为宣传团在河北省固安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6年12月9日,西安各校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群众两万多人,反对傀儡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又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图为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黄敬登上电车发表演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月15日,西北青救会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向全国青年发出通电,号召全国青年实行救国大联合,走上抗日前线,保卫国土。

   

在抗日的炮声中,北平、上海爱国青年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慰劳团、看护队等,广泛开展战地服务活动。

左图为北平学生代表在前线慰问中国守军,右图为上海儿童界救亡协会,组织儿童在街上募捐,支援前线。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救亡团体,深入群众,进行抗日宣传。

图为中国青年救亡协会无锡青年抗敌工作团,在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抗先地方部队。

图为中山大学抗日先锋队。

   

1937年10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创办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通称安吴训练班),为党培养了大批青年工作干部。

图为安吴训练班学员合影。

   

上: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深入工农群众,进行抗日宣传。

下:

青年学生在街头作抗日演说。

   

1938年3月,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在武汉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即中华全国学生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会议号召学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坚持抗战。

图为武汉青年救国团献给大会的贺幛。

   

全国广大爱国青年,冲破日军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长途跋涉,奔赴延安,进入革命学校学习。

   

1939年,抗日军政大学举行建校三周年纪念大会。

图为毛泽东(前左一)、刘少奇(前右二)、王稼祥(前左二)、陈云(前右四)等在主席台上检阅学生队伍。

   

1939年3月,西北青救会关于五四为中国青年节的提议,得到全国各青年团体的一致拥护。

 

  

党中央对在延安学习的青年,给予极大的关怀。

图为毛泽东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

 

  

中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受到世界进步学生团体的关注。

1938年,世界学联派代表团访问中国,在武汉受到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的欢迎。

图为周恩来在欢迎会上讲话。

   

1938年冬,朱德在山西长治向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指战员作报告

   

广东琼崖纵队女青年战士  

 

全国成千上万的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日武装部队。

图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冀中回民支队青年战士在操练 

  

 

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经常召开会议,交流青年工作经验。

图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青年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召开青年工作会议。

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

   

山东胶东青年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  

 

陕西兴县青年妇女抗日先锋队 

  

图为青抗先在开会。

   

   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坚持参加生产的半军事性的自卫武装组织——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

青抗先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和支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反对日本侵略军“扫荡”、“蚕食”、“清乡”的斗争中,青年民兵起了重要作用。

   

青年运输队运粮支援前线

   

抗日根据地青年离别家人去参军

   

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第五军八位青年女战士,在转移途中,行至牡丹江畔,遭敌包围。

她们英勇战斗,终因弹尽力竭,跳入滚滚江水中,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1939年4月16日,《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

   

上图为葛振林(右)和宋学义,下图为狼牙山三烈士纪念碑。

  

 

  

 1941年9月,八路军一个团被日军包围在河北易县狼牙山。

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留下一个班凭险据守。

这个班与敌苦战数日,最后剩下五名青年战士。

五勇士把敌人引至悬崖绝路,宁死不屈,砸枪跳崖。

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树丛挂住脱险。

根据地的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

图为晋察冀根据地青年开荒大队在开荒生产。

   

1942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图为青年战士在参加整风学习。

   

在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秘密的先进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中国青年民主抗日协会、新民主主义青年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