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81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纯手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25 太阳是大家的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

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结合自然知识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

一年级上册曾经学过《阳光》一课,教师也可以从已学课文导入。

2.本课要求认的字和写的字不多,“彤”字本音读第二声“tó

ng”,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tōng”。

“陪”字可以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学习新字。

写的字中,要注意“彤”字,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学生常常对这个字的左右比例掌握不好,容易把左边写得太大;

“霞”字同样需要注意上下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正确写法,联系“假”字书写。

3.课文是现代诗,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

诗歌的一般特点是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

教师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后,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第二节是写太阳一天的活动;

第三节是承上启下,回应第一节;

第四节是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对太阳的盼望。

理清结构层次并不是让学生归纳每节的意思,而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顺序。

诗歌的文辞很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

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略做讲解。

让学生了解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

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太阳来到不同的国家,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太阳在别的国家的情况,提问思考:

“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教师可以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如“欢乐的浪花”等,让学生领会到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才有这样的快乐。

文后的泡泡“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几句话……”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学完课文后,根据诗意说几句话。

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说,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课文,对表达流畅、说得到位的学生要表扬。

4.本课要求背诵,教师先要让学生熟读。

课文押了韵,读起来上口、有节奏感。

总的来说学生要读出快乐的语气,但各段又不完全一样。

如第二节是描述太阳一天的活动,要用比较舒缓的语气来读,第四节,要比其他几节读得稍轻一些,表现出睡梦中的盼望。

5.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这个题目旨在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既可以联系课文来谈,也可以联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第三题教师除了让学生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诗句外,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依照诗意再续写几句诗。

6.学生都有了解国外同龄人的愿望。

课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的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况,如果资料搜集得比较多,还可以办一个展览。

26 一面五星红旗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

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

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

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

“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竖起、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国旗的故事和资料,或者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资料。

也可以读读“资料袋”的内容。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中,要注意“摊”是前鼻音,“凝”是后鼻音,“竖”是翘舌音。

要从字形上来帮助学生区别其他易混的字,如,“摊”,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式同“滩”字区别,“竖”和“坚”要注意下半部分的不同,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巩固。

本课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复杂的要重点指导,如“窄”“漆”“鼻”“摔”,“窄”字可以联系“作”“昨”书写;

“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

“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

“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纟”。

3.本课要抓住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

这两个点是相互依存的:

“我”的爱国情意促成了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态度的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可以从学生了解的国旗知识和故事入手,也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平时参加升旗活动的感受。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事件大致经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

这些句子都说明“我”当时的处境非常困难,急需帮助。

这样描写为后面做了铺垫──在这样困难的处境下,“我”的爱国行为更加难能可贵。

(2)面包店老板先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了?

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思考题二来解答。

当“我”向面包店老板求助时,老板先是婉言拒绝,“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

后来又提出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或许他只是好奇,并不是有意侮辱中国人,但是“我”却断然拒绝了老板的要求,因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易的。

“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这一举动打动了老板,他深深地理解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从而给了“我”更多的帮助。

这也说明了只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才会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

文末的泡泡是引导学生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救助行为,感谢别人的帮助,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3)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情感的?

本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也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

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如“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和短语。

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这样写显得深沉而含蓄,符合课文的整体氛围。

对这一写作技巧老师可以向学生略做讲解,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另外,课文中对其他生词的理解也可以采用这一方式,即寻找一个角度串起一系列词语,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4.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例如,“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红旗依然鲜艳”是“我”的主观感受。

联系上文讲“我”遇到的危险和下文讲“我”遇到的困顿境地,说明五星红旗依然保持着她的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一片赤子之心。

再如,“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这一句话旁边有一个泡泡:

“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

”可以让学生联系起来思考。

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这时可能会想到很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根本不会答应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学生可以结合全课“我”对国旗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来体会:

“我”在漂流出发前带上国旗,表明自己是中国人,也希望国旗能陪伴自己渡过困难;

在漂流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的是把国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

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5.朗读指导。

本课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进而读出这些变化。

例如,第三自然段表现了“我”的困难处境,要读得低沉一些;

第十自然段写“我”拒绝了老板的要求,要读得稍快,读出坚决的语气。

由于课文较长,教师只需抓住几个情感强烈的点来指导,不必面面俱到。

6.课文的资料袋介绍了国旗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参考资料

国旗的式样和含义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国旗的色彩,红色象征革命。

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一星较大,四星较小,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国旗的故事 1990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北京中学生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活动。

梁帆带着中国儿童的重托,飞往荷兰。

她被安排在舒适的宾馆里,同来自世界各国的小兄妹相会,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情!

活动开始了,宾馆门前升起了50多个国家的旗帜。

梁帆在各国国旗中寻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但是她始终没有找到。

为什么在这样大型的国际会议上,却没有中国国旗呢?

梁帆立即找到会议组织者,严正要求:

“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是代表中国来的!

”临到吃午饭,会议组织者也没有把中国国旗升起来,梁帆把会议组织者拉到餐桌前,指着餐桌上的粉红色桌布说:

“如果你们找不到中国国旗,好办,我就把桌布染红,做一面中国国旗!

”梁帆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会议组织者,这件事很快传开,受到组委会的重视,他们马上安排人找到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把它升起在宾馆前。

梁帆的行为也因此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敬佩,纷纷称赞她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国旗护卫队队歌 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情意,

伴着庄严的乐曲,我们升起了国旗,

国旗,国旗,高于一切。

我们向你敬礼,

时刻守卫在你的身旁,

你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情意,

站在光荣的哨位,我们护卫着国旗,

我们时刻铭记,

27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掏钱、即将、晚饭、清晰可辨、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

“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

“栩”字不要读成“羽”。

写字方面: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

“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

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

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

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

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

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

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

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

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

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

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

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

大瀑布真是()。

这里(),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

”要读出恳切的语气;

“您是中国人吧?

”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

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

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

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四、教材参考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20世纪60年代,中国从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以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援建了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

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

该项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

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

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传统非洲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离开躯体,但仍然在活着的人中间走动。

所以非洲人就想出制作面具和木雕的方式,为祖先的灵魂找个去处,避免对活着的后人造成危害。

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

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所以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一、教材简说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

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

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

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