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81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范毒品的危害知识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国内毒品形势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地缘毗邻主产地、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毒品在我国又死灰复燃,毒品案件大幅上升,吸毒人员逐年增加,年龄结构向偏低发展,特别是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在青少年中流行蔓延迅速,危害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的毒品问题特点主要有:

境外毒品对我国形成“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态势;

国内形成了与境外贩毒势力相互勾结的走私、贩运海洛因集团和盘根错节的贩毒网络;

国内制造冰毒、“摇头丸”等化学合成毒品犯罪活动日趋猖獗;

国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不断增多,毒品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抓获毒品犯罪人员5.5万多名,捣毁制毒窝点、加工厂117个,缴获毒品海洛因6900多千克,鸦片2.3吨,冰毒6.7余吨、摇头丸234万余粒。

截止2005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115万余名,其中江苏省有27000余名。

三、丹阳市毒品形势

受大环境毒品蔓延影响,丹阳也未能免除毒品的侵害,毒品案件屡见不鲜,吸毒人员总数也在逐年上升,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357名(其中丹阳本地人176名)。

毒品犹如幽灵般的肆虐,给丹阳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它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引发各种传染疾病交叉感染,滋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国家社会治安。

毒品造成无数幸福家庭的破碎,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生命,据统计,目前全镇江市因吸毒致死人数已达51名,且多数为青壮年,最小的年仅十六岁。

因毒品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为彻底禁绝毒品的危害,创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在全市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共同打击毒品犯罪,抵制毒品侵害,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市当前的毒情呈现了“大要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毒品海洛因流入量逐年减少、吸毒人员新滋生率持续走低、吸毒人员戒断率不断提高”的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制毒手段的更新,化工合成毒品在技术上变得相对容易,客观上加剧了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趋势,句容就发生了一起镇江首起制造“K粉”的案件,尤其是青少年,因认知能力不够,意志薄弱,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瘾,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毒品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毒品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天然类和合成类、软性的和硬性的、传统的和新型的。

三、毒品举例介绍

传统意义上的毒品主要指鸦片、吗啡、海洛因等。

(一)、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鸦片膏因为是从罂粟当中提取出来的,也叫罂粟膏,在我国清朝的时候,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粗制鸦片。

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

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二)、吗啡,是在鸦片当中含有的一种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通常鸦片膏里有10%左右的吗啡,不同的鸦片中吗啡的含量不一样。

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其主要药用价值是镇痛、镇静、和镇咳,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三)、海洛因,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多为白色、无色、浅灰褐色和褐色粉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粉”、“白面”。

海洛因比吗啡、鸦片更具毒性,只要偶尔吸食几次就会上瘾,而且极难戒除,我国吸食海洛因人员占吸毒人员总数的80%以上,长期服用海洛因者,会产生嗜睡、涕泪交加、疼痛、发痒、忽冷忽热、出汗、恶心和腹泻等症状,并极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血压过低,并伴随肺水肿,甚至导致呼吸困难而死。

相关实例:

★镇江市润州区大西路的青年王某,艺术类本科学历,能歌善舞,但因受毒贩的引诱,听信“毒品能增加艺术细胞”的谣言而吸食了第一口海洛因,从此染上毒瘾,一发不可收拾,经多次强制戒毒仍未成功,现身患多种疾病,毒品不但葬送了其美好前程,也摧垮了其原本强壮的身体。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

(一)、冰毒,化学名称叫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

由于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又称之为“冰毒”。

冰毒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吸食成瘾者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等。

★2005年8月,镇江市查处了一起聚众斗殴案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被查获的涉案人员大部分精神表现异常,经公安机关尿检结果显示,发现都曾有过冰毒吸食史。

点评注解:

“麻谷”是泰语的音译,实际是缅甸产的“冰毒片”,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常为红色、黑色、绿色的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二)、摇头丸,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

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

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

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本市一位因吸毒被查处的女青年交代说,在酒吧服下摇头丸后,药劲半个小时就上来了,先是感到浑身发热,坐着坐着就想晃动身体,你越想忍住就越想摇头,不摇就会浑身冒汗,上下牙打架,莫名的兴奋会从骨子里钻出来,有一次因摇头不止,最后呼吸困难、全身抽搐、倒地人事不省,被送往医院抢救才挽回生命。

最初在我国被称之为摇头丸的是指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的丸剂,目前常被滥用的摇头丸成分更为混杂,除MDMA、MDA等成分外,还常含有冰毒、氯胺酮、麻黄素、咖啡因、解热镇痛药等毒品和药物,从而增强摇头丸的致幻、兴奋以及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三)、K粉,本名氯胺酮,是一种静脉麻醉剂,用于小手术局部麻醉,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

吸食后短时间内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

氯胺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幻觉、幻视、幻听、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

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相关实例链接:

★据本市一位医生介绍,在一次接诊有吸食氯胺酮历史的病人时,当医护人员为她作智力测验时,发现她的智力已下降至86,与医学上对弱智所定义的70相距不远,而正常人的平均智力应该在100以上。

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迪吧、舞厅等娱乐场所将K粉和冰毒、摇头丸混合一起兜售给吸毒者使用,具有兴奋和致幻的双重作用。

由此导致毒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毒性较两种毒品单独使用要严重得多(即1+1>2),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甚至发生致命危险。

目前也有发现把K粉溶于水中骗取年轻女性服用后实施性侵犯,因此也被叫做“强奸药”。

第三部分毒品的危害

一、毒品的成瘾性

人体正常细胞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得到有序的控制。

但是毒品的摄取能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的过量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高度的、病理性的欣快感,通过数次毒品的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这类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异常强刺激来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

因此,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神经疾病。

在传统毒品中,海洛因比鸦片、吗啡更具毒性,只要偶尔吸食几次就会上瘾,而且极难戒除。

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停止吸食后不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不特别明显,但表现出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即吸食者为追求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产生定期连续吸食毒品的渴求和强迫吸食行为,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消除精神上的不适,因此这类毒品也很容易成瘾。

有人认为:

“摇头丸不是毒品,吃了以后不会上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多次服用摇头丸,必然会成瘾。

我国《刑法》明确把摇头丸列入毒品范围,它是一种极易蒙蔽人和迷惑人的毒品,其受害者主要是不明真相的青少年群体。

二、毒品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一)吸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滥用鸦片类毒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危害。

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使脑、心脏、肝脏、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力下降,吸毒人员在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时,极易感染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疾病。

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如冰毒和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家住我市练湖的胡某,因采取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方式吸毒,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当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因为吸毒已感染上艾滋病时,追悔莫及。

(二)吸毒摧残人的生命。

有资料表明,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短10-15年。

25%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10-20年后死亡。

据国外资料估算,每年海洛因吸食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6%-30%。

毒品对人体造成危害从而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包括各类并发症、感染艾滋病、过量吸食等,长期服用海洛因者,会产生嗜睡、涕泪交加、疼痛、发痒、忽冷忽热、出汗、恶心和腹泻等症状,并极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血压过低,并伴随肺水肿,甚至导致呼吸困难而死。

★家住镇江市京几路的刘某,年仅十四岁的他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少年时光,但自从染上毒瘾后,就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仅仅在吸毒两年后,十六岁的他就被毒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三)吸毒带来肉体上的超常痛苦。

吸毒人员肉体上最常见的痛苦是“戒断反应”,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毒瘾发作。

戒断反应因毒品而不同。

海洛因的戒断反应最强烈,开始时常常流涎、流泪、哈欠连天、出汗,重者表现为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震颤,瞳孔散大,呕吐不止,剧烈腹痛,最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虚脱休克或引发心脑疾病而死亡。

★2005年国庆节刚过,镇江市发生一起吸毒过量致死案件,死亡者是吸毒女青年姚某,本来十分活泼,社交广泛,曾担任过健美教练,自5年前染上毒瘾后,掉入毒品深渊不能自拔,海洛因的注射量也愈来愈大,身体健康状况极差,最后因吸毒而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镇江市有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平时“家里到学校,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感到很厌倦,想找一些刺激,于是就到迪厅去想放松放松,发泄发泄,在迪厅里有同伴拿出摇头丸给他吃,因好奇和从众心理影响就没有拒绝,但摇头丸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刺伤很厉害,这个学生吃完摇头丸以后,记忆力下降,失眠,引起很多症状,这种症状使他的学习成绩下降,然后身体也垮了,家里只好把他送到医院去。

(四)吸毒导致各种系统疾病。

毒品对人的神经、呼吸系统等有明显的损害,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神经中枢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改变和嗜睡,在大脑皮层方面会造成人的注意力、思维和记忆力的衰退,严重的会造成精神失常,出现谵妄和幻觉,在呼吸系统方面,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改变呼吸的自动控制,用量过大时可致呼吸慢至每分钟2-4次,甚至出现呼吸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

★2004年8月,家住本市火车站的徐某,因长期吸食注射毒品海洛因导致身体机能衰竭,最后猝死在家中,上演了一出家庭悲剧。

三、吸毒祸害家庭,“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一)、耗费大量钱财:

吸毒的高额支出,使一些原本富裕的家庭维持不了多久就债台高筑,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本市河滨新村的男青年朱荣(系大学生)本来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但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

短短几年吸食海洛因费用数十万元,不仅失去了收入很高的供电公司工作,而且家里也一贫如洗,导致妻离子散。

(二)、导致家庭破裂:

吸毒成瘾后,吸毒者会变得十分自私且不诚实,性格变得烦躁易怒,他们淡漠了对配偶的关心体贴、淡漠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教育,容易导致幸福美满家庭的破裂。

★我市有一姓耿的青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为维持吸毒需要的巨额开销,先是编造种种谎言从亲友处骗钱,后来发展到变卖家当,父母对其极度失望,终于病倒在医院,但吸毒丧失了人性的耿某竟然乘父亲交住院手术费时将钱抢走去换毒品。

(三)、贻害后代:

生活在吸毒者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家庭关爱,常伴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往往具有攻击性和反抗性。

这样的孩子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公安机关在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经常发现有夫妻、兄弟、父子等家庭成员共同吸毒的案例,如本市一对胡氏父子就因吸毒而于2003年被公安机关查获,并且父亲已染上艾滋病。

四、吸毒危害社会

◆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危及国家经济

◆吸毒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吸毒诱发多种犯罪,影响社会安定

◆吸毒严重危害年轻一代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青少年如何防范毒品的危害

一、认识的误区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害心理防线薄弱,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容易上当受骗,陷入毒品的万恶深渊:

一是轻信一次不会上瘾。

好奇心理促使部分青少年误信谣言尝试吸毒,轻信新型毒品“不上瘾,无危害”,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生戒毒”。

二是“免费午餐”惹的祸。

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

此后,毒贩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三是轻信吸毒可以减肥。

毒贩经常向青少年吹嘘毒品的好处,称可以治病,还利用女青年爱美的心理编造“吸毒可以减肥”之类的谎言,实际情况是吸毒损害大脑,摧残意志,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人的免疫能力,引发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疾病,是病态的棉黄肌瘦。

四是误认吸毒为时髦。

毒贩们鼓吹“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而部分青少年关注潮流,追崇时尚,往往会被这些错误的观念所左右,走上吸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这条路,不光吸尽家产钱财,也毁灭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五是误认新型毒品不会上瘾。

一些青少年容易被他人诱导,错误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伤害不大,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

“冰毒”、“摇头丸”的危害前面已作介绍,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吸食了新型毒品。

哪怕只有一口也会成瘾,只是吸毒成瘾的时间长短存在个体差异罢了。

二、青少年防范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认清毒品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危害,以及吸毒者最终将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认清戒毒的痛苦与艰难,远离毒品。

三、切忌沉溺于舞厅、游戏机房、录像厅等易于诱发和滋生吸毒现象的场所,以防被人诱骗而沾染毒品。

四、要谨慎交友,如果发现周围的亲戚朋友中有吸毒的人,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抵制诱惑,并应规劝其戒毒,如果劝说无效,则应坚决不与其往来。

五、要勇于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人生难免遇逆境,切不可选择毒品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从而最终走上毁灭之路。

青少年防毒六不要

◆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

◆不要吸食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不要效仿“明星”、“大款”的吸毒行为

◆不要“义气”用事

◆不要盲目追求“时尚”

◆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在此次讲授的最后,我祝愿广大青少年都能清醒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珍惜自我,健康抉择,人人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