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256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docx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

提要:

工业信息化部5月27日正式向各地下达了2010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后,一夜间,全国各地都吹响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号角。

于地方政府来讲,这似乎是一个表现的机会;于企业来讲,无论是被动或主动也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着。

但产能的淘汰损失要如何弥补,新产能的投入又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本刊曾联系进入大名单中的几家企业,但直到发稿时也未能安排上采访,原因是“这是一个太过敏感的话题,我们领导觉得这个实在不好说”。

过多的媒体都在讨论着淘汰落后产能的意义,本刊将分别从国家、产业与企业的视角来探讨淘汰落后产能的这本账。

淘汰落后产能背后的“账簿”

策划、文/陈华

自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部署政策抑制产能过剩以来,漫漫五年,“淘”而不“汰”,纺织服装业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的影响着产业健康。

尤其是近两年,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不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等因素影响,产能过剩矛盾尤为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危害在危机中裸露的更为清晰,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业已严重妨碍产业提升和产品创新。

分析原因,历史中的优惠政策,“普惠制”即全行业受惠的特点非常明显,直至2009年2月4日通过《纺织工业振兴三年规划》(2009年—2011年)。

虽然整个《规划》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却明确了政策将由“普惠”转向“扶优”的管理层的调控态度。

时光轮转,当2010年一季度的产业数据确定了出口和产业回暖趋势时(参考下图一),管理层的态度更是在“扶优”的基础上大下“汰劣”的决心。

2010年一季度纺织服装行业盈利提升明显,行业利润增长高达85.5%,毛利率和净利润更是创下2001年和1999年以来的新高。

图一、中国实际出口的环比增长与欧美内需增长(单位:

%)

资料来源:

CEIC、东方证券研究所

靓丽的数字,让管理层可以更加从容的淘汰落后产能。

先是国务院在2010年4月初下达针对于多行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不久后的5月27日,全国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分解了2010年任务,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下发至各地方政府。

工业信息化部的任务表中就已对纺织服装工业和相关的印染和化纤行业提出了特别要求:

皮革淘汰1200万标张产能,印染产业淘汰31.3亿米相关产能,而化纤则要淘汰55.8万吨相关产能。

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表中共涉和印染企业201家,化纤企业25家(如下图一)。

表一、纺织服装相关行业“十一五”以和今年计划淘汰产能

产能过剩行业

今年计划关停

“十一五”期间计划关停/淘汰

现有总产能

工信部

5月27日会议

国务院

5月5日会议

皮革

1200万标张

到2011年,淘汰3000万标准张以上

7000万标张

印染

31.3亿米

到2011年,重点淘汰75亿米高耗能、高耗水、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

500亿米

化纤

55.8万吨

230万吨

2300万吨

资料来源:

东方证券研究所

追本溯源,金融危机的突发打乱了管理层的产业升级规划的节奏。

但,虽然恶劣的市场环境自然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丛林法则也通过优胜劣汰保持了产业的“健康指数”。

通过对危机前后的行业数据的对比,虽然销售数据出现了严重的波动,但全行业的盈利素质却普遍得到了持续提高。

显然,市场经济比管理层的调控更为残酷,毕竟管理层的“扶优汰劣”只针对“落后产能”,并非“企业”。

只是,面对如此高规格、高格调的产能“淘汰赛”,以和国务院立下的“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的军令状”,不同角度显然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妨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角度分别来看“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性。

国家视角

1、刘易斯拐点

不分析历史原因、不具备宏观视角就无法准确的定义现在,预测未来。

改革开放中的高速增长模式无非就是中国开放市场,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制造商。

所谓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和内需,可以说是这一增长模式发展的必然表现或派生结果。

当然,要注意到中国实现这种模式的前提是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源以和汇率的普遍低估,这点不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金砖四国”中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中国这般全面和纯粹,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中低端产品中最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群体。

然而,这些前提目前正在消失:

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优势正在失去,人民币政策的调整也使得汇率加速升值。

我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的考验。

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目前我国正被“刘易斯拐点”(参见下图二)。

虽然“刘易斯拐点”表现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求失衡进进而推升工资,但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则是政府主导下收入分配从资本向劳动的倾斜。

之前,由于人口红利的充裕,并受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影响,外向型的代工制造模式以和低级的低成本竞争策略成为了企业包打天下的“万灵丹”。

但随经济危机而来的通胀时代,服装生产的成本全面上涨,资本禀赋的重要性下降。

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低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急剧下降,外向型的制造业模式以和低成本的竞争策略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市场所质疑,纺织服装产业的高增长时间已近“谢幕”时代。

因此,产业转型以和“去产能化”可以说是旧有增长模式遭遇瓶颈无法延续时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中国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

图二、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

资料来源:

长江证券研究部

不幸的是,当金融危机的阴影终于渐渐飘过,出口导向的企业刚要于松上一口气的时候,企业主突然发现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依然存在,而且金融危机也使欧美依靠借贷来支持消费的模式发生变化,金融“去杠杆化”后紧接着出现“去消费化”,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或许不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至少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参见下图三)。

市场转暖难以仅仅依赖出口,唯有寄希望于内需的扩大。

相对于日本的经验来说,1960S的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依靠“收入倍增计划”成功的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但,我国的内需释放又因为特殊的发展背景和路径,将城市化、产业转型、去产能化、价格重估等等趋势叠加至一起,情况变得空前的复杂。

图三、全球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资料来源:

Bloomberg

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是符合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参见下图四)。

在工业化起飞完成后走向成熟期的过程中:

首先,投资拉动增长模式仍将延续,但投资的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其次,生产能力规模化,资本集中趋势强化,经济出现大型化,尤其是中游偏上产业如成衣业;再次,新老主导产业的交替,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如我国的服装产业已经由品类细分过度到产品甚至是产品结构细分,并呈现出生产和品牌运营两极分化的趋势;再次,城市化与工业化升级相伴进入加速期,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服装消费需求已经开始释放;最后,收入分配不公达到一个高峰,分配改革将实质性进行,出现多样化消费,为大众消费时代作铺垫。

图四、我国城市化的的五大特征

资料来源:

中信建投研发部

原本,从城市化进程加速至引发收入分配改革将是一个缓慢的过渡式的进程,但在我国的实际的城市化过程中,因为之前过度透支人口红利,而被提前激发。

2010年里,富士康和本田事件等突发事件,引发了多个省市最低工资的大幅上调,并且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也证实在经历了前十年的资本要素重估后,未来十年我们将进入低端劳动力重估的时代,经济增长动力也将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和产业转移等必然使得区域工业基础更强完善,这也将缓慢提升人均收入、带动城市化进而创造新的需求。

图五、主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

CEIC、中银国际研究

2、消费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正值纺织服装消费高度增长阶段的初期,这是由人均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和人口和人才红利共同推进的结果。

而且,目前中国的服装消费不仅具有美国在上世纪60-80年代所经历的(服装)消费高增长时期的特征,也同样具有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不理性的消费特征,既热衷于品牌消费。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度过经济恢复期之后迅速进入“品牌迷恋”的时代,即使经历90年代金融危机时的消费低迷,仍然依靠不足1.5亿的人口支撑起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也开始步入日本后尘,热衷于品牌消费。

根据贝恩公司发布的《2009年中国奢侈品报告》,2009年在世界奢侈品市场销售下降10%的背景下,中国奢侈品市场却逆市增长10%,其中服饰和珠宝消费功不可没。

目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分析原因,于西方人的“独立性自我”不同,日本和中国之类的东方文化呈现出“依赖性自我”,习惯通过拥有和消费某种品牌来使自己从属于某个特定等级的社会群体。

所以国人喜欢购买带有明显可识标记,并别社会或某个阶层或等级广泛认可的高知名度品牌。

这是中国品牌服企在拓展内需时必须注意的要素。

因为,随着内需成为行业新的驱动力,将从本质上改变之前出口导向的行业特征。

但,启动内需的关键是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实质购买力。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在GDP增长中的占比只有30-40%,甚至远低于1960年代的日本。

日本曾在1960S推出过“收入倍增计划”,我国也需要一个“中国式的收入倍增计划”。

图六、中国服装行业出口额与零售额增长测算

资料来源:

CEIC

其实,之前我国已发生过两次消费高峰,分别是1984-1989年以和1992-1997年两大生育高峰造就的“旺盛消费”胜景。

目前,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开始逐步进入“旺盛消费期”。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中国人口中15-60岁的人口数量将在2015年达到峰值,此后将持续最少10年的峰值状态(人口维持在9亿左右),因此至少未来十年中人口对消费的贡献非常之大。

并且,第三次消费高峰中,随着人口结构变动、中产阶层的崛起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将从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追逐品质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

品牌将替代价格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购买要素,对此,如果落后产能企业仍然坚持之前的成本战术,必然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消费者淘汰。

图七、中国三次消费高峰

资料来源:

中经网、中信证券研究所

3、宏观调控策略

相比之前的宏观调控规则来看,此次落后产能的调控更加细化易执行,主要表现在:

1、主要针对高耗能、高污染、高产能闲置率的产业细分,如仅以纺织服装相关产业指标为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只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的化纤、印染和皮革业。

且由于管理层态度坚决,企业所在地区多采用多种强硬手段的组合拳进行说服教育,如绍兴市就对40家任务单中的印染企业的600台(套)设备进行了断电、断水、断汽和封存(“三断一封”)的强制处理。

2、任务指标直接落实到企业。

一方面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与监管,另一方面也能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考虑,做到淘汰落后产能而非落后企业,避免“一刀切”。

3、二十余部门联动,采取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的执行准则,并由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但,在“铁腕”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不能仅考虑严格执行问题。

落后产能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深层原因,以GDP为主要内容的官员政绩考核模式,以和出口导向的国家战略下的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模式等是造成历次淘汰落后产能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联动的问责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理顺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使其进入企业的成本函数,才能从根本上迫使企业放弃“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低效益”的经营模式,实现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提升。

并且,在淘汰落后产能,转移并新建产能的同时,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尤其是针对研发投资的政策倾斜,以和对岗位流失和劳动力再就业问题的疏导。

唯有如此,才能改变企业的投资策略,才能使企业和地方政府敢于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重点产业以和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升级,实现向节约型、循环型、环保型经济模式的大转变,为“十二五”乃至未来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图八、“十二五”期间六大结构调整

资料来源:

刘晓东整理制作

产业视角

1、产业转移路线的国际比较

纺织业的工业化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随后向美、欧转移,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又转移至日本、西德等国,借助大众时尚以和消费主义的崛起,日本纺织服装业和制造业迅速转型,进而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产业。

之后在20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又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如韩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00年以后,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和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综合配套优势,纺织服装工业由日韩等国家转移到中国大陆。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除部分高档和品牌产品外,中低端服装制造业基本都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但,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到来。

历史证明,每一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都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跨越式的经济增长。

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才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土耳其、墨西哥以和东南亚各国一直也是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对象。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之后,尤其是越南、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和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在中低档服装的竞争中无疑更具竞争力。

如今,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完整。

我国具有从棉花、化纤生产到成衣制造的垂直产业链,以和服装配饰、纺机、染化料、助剂等完善的相关产业。

土耳其、墨西哥以和越南等国在产业链的上游如纺织品等细分中仍然需要从我国进口。

这点可以从我国边贸的活跃程度上窥见一斑。

我国的产业转移已经显示出低档流出,高档加速流入的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欧洲的德、意,还是亚洲的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近年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

淘汰落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短板之中,不论是对于塑造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事儿。

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产业完善程度的优势已经被廉价而和时的全球采购和物流系统所稀释。

目前,在全球范围看,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目前仅排在第6位(2008年是第4位),目前看来墨西哥、印度、越南、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制造成本都已经低于中国。

持续增长的人力成本已被确定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中长期趋势,而社会福利和环保约束等其他隐性成本的提高也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不断抬升,相应带来的纯制造环节出口竞争力的逐步减弱也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历史上较多依靠成本优势创造出口优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未来内需是推动行业增长的更大动力,行业必然由加工制造型向技术创新型和品牌渠道型转变。

之前可以“维生”的落后产能,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表二、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优势

 

美国

日本

土耳其

印度

巴基斯坦

墨西哥

中国

人工成本

5

6

4

2

1

 

2

资源

2

 

5

3

4

6

1

劳动生产率

2

1

 

4

5

 

3

产业集群的配套

 

 

 

3

3

3

1

技术装备水平

1

2

 

4

5

 

3

出口规模

5

 

2

4

 

3

1

注:

1-5比较优势逐级下降

资料来源:

刘晓东整理制作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一定要依赖品牌经营,而纺织业则要提高技术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进行成本竞争。

未来我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产能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A、向高科技、服务化方向发展。

B、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延伸。

C、以区域为中心的产业链再分配。

D、落后产能的淘汰与新产能的投资建设并存。

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从根本性质上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的发展,而应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而替代粗放加工业的“先进的制造业”应该至少有三个标准:

第一,安置大量社会就业。

第二,环境友好(EnvirnmentallyFriendly)。

服装行业当中的某些环节确实会产生污染,但污染是可以通过科技攻关得到控制。

关键是管理层调控要推动行业和企业建立环保意识,并投资环保技术和产能。

第三,制造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服装生产制造与设计和品牌运营相结合,这是今后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方向。

2、产业转移的区域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以纺织服装行业的情况来看,工信息部公告的落后产能淘汰企业并非集中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涉和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恰恰集中在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以和广东所处的珠三角等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地区。

对此,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

“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分布区域布局来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这是产业最密集的地方,有很多产业集群。

而产业集群里有不少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设备、技术水准等相对要低一些”。

由此可见,沿海地区主要是从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专注于研发、设计、品牌和渠道。

而中西部目前主要是推动当地工业化发展,必须把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力就业结合起来,因此也必然依赖投资拉动。

表三、中国各区域的工业化水平差异(2005)

区域

阶段

四大经济板块

七大经济区

31省区市

后工业化阶段(五)

上海、北京

工业化后期

(四)

后半阶段

长三角、珠三角

天津、广东

前半阶段

东部

环渤海

浙江、江苏、山东

工业化后期

(三)

后半阶段

全国

辽宁、福建

前半阶段

东北

东北

山西、吉林、内蒙古、湖北、河北、黑龙江、宁夏、重庆

工业化后期

(二)

后半阶段

中部、西部

中部六省、大西北、大西南

陕西、青海、湖南、河南、新疆、安徽、江西、四川、甘肃、云南、广西、海南

前半阶段

贵州

前工业化阶段

(一)

西藏

资料来源:

刘晓东整理制作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传统经济中心东部和沿海地区已经呈现出“刘易斯拐点”处的种种矛盾,如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约束,如大城市的扩张瓶颈和工业布局的严重失衡等等。

这些都需要政策和经济本身在未来几年里来逐渐纠正。

也正是因此,东部产业的西进转移,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厂和市场的迁移。

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对产业的承接不等于承接“落后产能”,而是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发达地区发达企业的产能承接过来,东部和沿海地区也可借此淘汰落后产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品牌运营等产业链高端业务上。

同时,城市化的扩散不仅仅是产业和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问题,还涉和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和需求的开拓,从而实现从外需向内需的回归。

表四、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分析

消费

投资

资源

交通

劳动力

行业配置策略

改革试验区产业规划和主导产业

新疆

103

89

268

12

101

资源的丰裕状况使得原先的上市公司整合或者重组的机会增加,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使得后续基建投资增速更具空间

石油化工,能源,农副业,纺织业

陕西

112

92

217

95

98

消费需求较强,资源以和军工布局带来机会

石化,能源,轻纺

山西

111

93

218

125

91

仍旧以资源类行业为主,而交通的便利、劳动成本的低廉使得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机会

煤炭,石化,轻纺工业

湖南

104

119

8

103

103

消费和投资空间的巨大使其成为中部未来增长的一个重要极点

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机电制造、加工、环保、现代物流

江西

89

106

6

106

103

水路交通的便利性彰显交通枢纽地位

文化产业,汽车,物流

四川

90

150

199

51

93

基建投资和资源开发仍旧是后续主题

汽车制造,家电,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纺织,电子制造,建材,物流

河南

106

75

40

178

99

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将承担中部崛起的运输中枢,劳动力资源的丰裕性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农业,食品,纺织,汽车,石化

重庆

118

111

32

138

103

消费和投资空间的巨大以和交通的便利决定了今后作为中西部崛起的中心城市地位

5+3战略性布局:

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

甘肃

66

116

53

38

95

关注未来的投资空间带来的机会

有色冶金产业、装备制造业、老工业基地升级、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

安徽

85

99

44

139

114

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将承担中部崛起的运输中枢

汽车制造,家电,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纺织,电子制造,建材,物流

湖北

116

114

14

115

104

消费和投资空间的巨大使其成为中部未来增长的一个重要极点

现代机械制造产业、优势能源和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轻纺产业、环保产业

资料来源:

长江证券研究部

3、产业模式转变

在20世纪80年起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三次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制造中心,产能最高达到全球产能的1/3强。

但接单加工是我国家纺织服装企业最初采用的主要经营模式,也称为OEM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开始在全球分工中参与服装面料和款式设计开发等缓解,经营模式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变,于此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部分领先企业开始试水制造商品牌模式,其中雅戈尔、杉杉等都是90年催生的制造商人品牌。

图九、OEM企业转型升级的两大路径

资料来源:

刘晓东整理制作

制造、加工环节在价值链中产生低附加值最低,而其前端的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知识性产业与其后端的品牌、渠道等服务型产业的附加值最高,这是行业共识。

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恰恰被锁定在“苦笑”曲线中的前端位置,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存在着技术、营销两大“资源缺口”。

OEM企业寻求阶梯式发展有两个路径:

一是在与品牌商合作,不断学习先进设计理念、能力以和研发管理模式,同时努力开发自身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进而从OEM转型、升级为ODM;二是在具备一定设计研发能力与较强的生产能力后,进而打造、发展自有品牌。

2000年之后,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和内销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国内的消费者愈来愈重视设计师品牌、零售商品牌以和特许品牌等背后的品牌价值,未来,中国服装服装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必然会向品牌经营靠拢。

而位于产业链最下游的粗加工制造业,以和能耗大的化纤和印染企业,必然会在全球分工以和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慢慢的集约化和环境友好化。

目前基数庞大的剩余产能以和落后产能,由于市场竞争力的先天不足,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渐渐被淘汰。

因此,纺织服装企业必须认识到行业发展规律,未雨绸缪,尽快自发的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营模式,争取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图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经营模式转型过程

资料来源:

中信证券研究所

4、行业产能投资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回升态势。

2010年前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9%,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88%,行业投资增速比2009年全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从子行业看,2010年前5月纺织子行业、服装鞋帽子行业和化纤子行业的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