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328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docx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

薪酬设计方案对比分析——以某科技企业为例

一、某科技原有薪酬模式简要分析:

某科技以前的薪酬标准并非依据岗位价值贡献进行确定,而是以职务级别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某科技(全单位)原薪酬组合模式为:

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与津贴

状态:

 固定 +浮动+固定

比例:

 30%  +55%+15%

支付:

 月     季  月

从某科技薪酬组合模式的表现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通过大成咨询公司对某科技的的深入调查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的分析,其存在以下特点:

1、行政管理岗位与科技人员岗位未纳入统一的薪酬模式,这表现为科技人员岗位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基本工资没有采用统一的薪酬要素进行确定;

2、基本工资的确定主要是以行政职务或技术职称等为标准进行,而不是以员工具体承担的岗位进行;这表现为岗位对企业的价值未得到体现,以至各岗位的薪酬差距拉不开。

3、薪酬的增加主要还是以工龄、职称等为主要手段,而不是以岗位贡献与员工能力提升,使得员工缺乏学习、创新的向上动力。

4、薪酬的获取主要以工作时间,而不是以工作业绩进行与对公司的工作态度与忠诚,使得薪酬组合模式中的浮动薪酬(奖金)部分逐渐趋于定期发放(就目前来讲95%的员工100%获取,其余员工也能得到浮动薪酬的90%),以至失去了对员工业绩与效率的激励作用。

5、新进员工从薪酬竞争性的角度讲,未从市场薪酬行情考虑,缺乏吸引力。

员工试用期满后,由于走上以工龄、职称定薪的老路(不是从岗位出发),以至难于留住公司需要的人才(就目前离职的员工来讲,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试用期满的定薪造成),这也反映出薪酬体系缺乏灵活性。

6、薪酬的一大特点还表现在只能上、不能下,对业绩优与差在薪酬激励的表现上反映不明显。

7、薪酬与业绩考核的脱节,以至使得业绩考核流于形式(这里主要从薪酬角度进行业绩考核说明,业绩考核及管理有许多作用与用途,在此不做描述)。

8、作为中层和高层只有一岗一薪,在薪酬实际运行中缺乏灵活性,难于使薪酬随着员工的业绩和能力进行动态变化(如:

业绩或能力提升薪酬缺乏弹性,即没有上升空间)。

9、薪酬在等级级差的设置上,还缺乏一定的规统一性,一些比例大,一些比例小,不利于薪酬的日常管理,如薪酬晋升的激励性、岗位调整影起的薪酬调整、新员工定薪等。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提出结构薪酬组合模式,将整个公司的岗位纳入统一模式,在统一模式中反映不同岗位的特色,以体现岗位的价值贡献,以及与业绩管理相衔接。

二、薪酬设计

根据对某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政策,薪酬策略以及现有薪酬模式的分析,大成咨询结合对各种薪酬模式的深刻认识,又考虑到公司很快就将推行员工竞争上岗的部人才竞争方式,可能存在一部分员工要待岗,以及以前没有真正推行过绩效管理。

提出下列两种薪酬基本模式,以供某科技企业薪酬决策:

薪酬设计方案

(一)——结构工资模式

1、结构:

基础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

比例:

20%  + 10%  +      60%          +      10%

状态:

固定  +固定  +  固定  + 变动   +      固定

支付:

 月  + 月   +  月    +  季    +      月

其中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三部分组合为基本工资。

2、说明:

基础工资——维持员工基本生活的工资。

其功能是保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通行做法是依据公司所在当地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各岗位一致。

岗位工资——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岗位任职条件、努力程度等薪酬因素决定的工资,是本结构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员工的工作责任和上进心。

岗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

岗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

公司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岗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在某一岗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

技能工资——按照员工的综合能力而决定的工资,其本身在薪酬中占有一定比例。

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员工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也是对员工智力投资的一种补偿。

业绩工资——业绩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

业绩工资可以是销售佣金、项目提成、年度奖励。

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计算公式:

员工实际业绩工资=员工业绩工资标准X部门考核系数X员工个人考核系数

综合起来说,确定基础工资,需要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确认;确定岗位工资,需要对岗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业绩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

各种津贴——主要指工龄津贴、学历津贴等,是对员工的工作经验、劳动贡献等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促使员工安心于本公司的工作。

其中工龄津贴考虑到员工所积累的价值贡献随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形,因此采取递减方式进行。

福利——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

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

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声望。

3、不同岗位等级的各部分薪酬所占的比例如下(考虑到在本薪酬模式中,基础工资、福利与技能工资主要以岗位工资、业绩工资三部分基本处于固定状态;在此,仅确定岗位工资与业绩工资的相对比例):

4、不同岗位系列的具体薪酬组合:

管理类:

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

技术类:

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项目提成+各种津贴+福利;项目提成每季度考核一次进行发放,以研发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结算;

销售类:

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销售佣金+各种津贴+福利;销售佣金每月以销售量、回款、客户信息等进行考核发放。

行政事务类:

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

5、本薪酬组合的特点:

本组合倾向于考虑公司的现状进行,使员工现有的技能(职称)在薪酬模式中有一定的体现,以使原有的薪酬体系有一个平缓的过度;同时,考虑到目前的管理现状,业绩薪酬部分的执行采用以季度为单位,以减少业绩考核初期对部管理的震动。

从对情况的了解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政策的体现,以及本着以岗位与业绩对员工产生激励,以驱动公司绩效出发,岗位与业绩薪酬部分将占到整个薪酬总量的60%左右,以利于淡化过去主要以职称为定薪标准的状况,从而将公司的薪酬模式往市场薪酬定位方向牵引,配合公司用工制度的调整。

总的来讲固定薪酬部分按不同层级与系列占了50%——75%左右,比重相对较大,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是特别强。

薪酬设计方案

(二)——绩效工资模式

1、结构:

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福利)

比例:

按不同层级与系列采用不同的比例(参考标准见下表)

状态:

固定  +变动  +变动+     固定

支付:

 月  + 月   +季或年+    月

2、说明:

岗位工资——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岗位任职条件、努力程度等薪酬因素决定的工资,是本结构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员工的工作责任和上进心。

岗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

岗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

公司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岗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在某一岗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3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30%。

对员工技能(原有职称)的考虑,具体为相同岗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

所以,同一等级的任职者,岗位工资未必相同。

如上所述,在同一岗位等级,根据岗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

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岗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岗位等级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从而将员工的技能(职称)融入到岗位工资中。

业绩工资——业绩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

业绩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同上。

奖金——奖金可以是贡献奖金、年度奖金,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

此部分薪酬确定与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与利润相关;纳入薪酬总量进行财务核算,依据公司市场及经营状况,确定其占薪酬总额的比例。

见奖金池比例设置。

综合起来说,岗位工资以岗位评估确定;业绩工资以工作表现确定;奖金以公司整体效益确定。

各种津贴——主要指工龄津贴、学历津贴、职称津贴、职务津贴(根据情况决定)等,是对员工的工作经验、劳动贡献、技能等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促使员工安心于本公司的工作。

考虑到员工所积累的价值贡献随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形,因此采取递减方式进行。

福利——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

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声望。

3、不同岗位与系列的各部分薪酬所占的比例如下(考虑到在本薪酬模式中,基础工资、福利与技能工资主要以岗位工资、业绩工资三部分基本处于固定状态;在此,仅确定岗位工资与业绩工资的相对比例):

注:

①、业务单元经理是指公司下属分、子公司,事业部等独立核算经营实体的负责人;部门经理是指公司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

研发人员是指中高级核心研究人员。

②、本模式也可以取消长期激励手段,同时强调奖金的激励作用,见下:

4、不同岗位系列的具体薪酬组合:

管理类:

岗位工资+业绩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福利;业绩工资以工作目标、计划为主,辅以工作态度等进行月度考核,每月发放一次。

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技术类:

岗位工资+项目提成+奖金+各种津贴+福利;项目提成每月考核一次进行发放,以研发项目完成后为单位进行综合考核结算;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销售类:

岗位工资+销售佣金+奖金+各种津贴+福利;每月以销售量、回款、客户信息等进行考核发放。

奖金(或长期激励)以年度综合考核为准。

行政事务类:

略。

补充说明:

以岗位系列结合管理层级考虑,本薪酬组合进行变化,就形成下列薪酬模式: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含高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行结构工资制、市场营销人员采用业绩工资制、生产人员采用市场定价方式。

5、本薪酬组合的特点:

本组合倾向于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将员工现有的技能(职称)融入到岗位薪酬部分,同时为消除矛盾,在津贴部分给以一定程度的考虑;从而基本上消除了过去技能(职称)对薪酬模式的影响,全面与市场薪酬接轨。

为了体现业绩薪酬部分对员工的及时激励,其执行以月为单位进行,对公司部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基于个人业绩与公司业绩的变动薪酬部分实质上是两部分——业绩薪酬与奖金(年终奖金或长期激励;体现了公司核心员工与非核心员工由于对公司价值贡献的不同,其价值分配也不同;对于关键核心员工由于其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更大影响,因此采取长期激励措施,以杜绝在公司部经营决策与实施中的短期行为;而非核心员工的薪酬采用及时兑现,以增强激励性。

从对情况的了解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政策的体现,以及本着以岗位与业绩对员工产生激励,以驱动公司绩效出发,岗位与业绩薪酬部分将占到整个薪酬总量的80%左右。

总之,与上一方案相比,变动的薪酬部分从层级及系列来讲明显的超过固定薪酬部分,更有利于前进公司与员工的绩效,可以使薪酬总额随着公司的效益同步变动,激励效果较为明显。

6、津贴分配表(将根据薪酬组合模式确定以后进行):

工龄津贴分配表(略)

职称津贴分配表(略)

学历津贴分配表(略)

薪酬体系的调整策略

企业薪酬体系在运行一段时期以后,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变化而产生的用人政策的变化,往往使得现行的薪酬体系难于适应企业业务运营的需要,这是企业就必须对其现有的薪酬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确定相应的调整措施,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薪酬体系本身的调整,二是相对应于员工薪酬的调整。

    一、薪酬调整的策略基础

    在进行薪酬体系调整时,我们除了要考核薪酬设计的三公(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人员与岗位公平性)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来综合思考薪酬的调整策略。

    1、人才市场的定位

    公司对核心人才的需求层次。

充分考虑企业的产业特点、技术研究、经营方式以及参与市场人才竞争等因素,明确企业在国同类行业中人才市场定位,以建立薪酬外部竞争力。

    2、吸引人才、激发潜能的薪酬水平

    依据人才的市场定位,企业为了留住、吸引及激发人才,企业须针对同类行业的市场薪酬数据确定市场薪酬曲线的分位线。

    3、经济承受能力

    企业有竞争力的薪酬调整策略必须以企业的经济承受力为基础;否则,将失去整个薪酬调整的坚实基础。

因此,企业在对每个岗位薪酬级别与福利等确定以后,对薪酬总量进行测算,以满足在提供有竞争力薪酬的同时,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公司的经营发展。

    二、薪酬体系调整

    1、薪酬水平的调整

    薪酬水平的调整,是指薪酬结构、等级要素、构成要素等不变,调整薪酬结构上每一等级或每一要素的数额。

    在薪酬水平的调整中,除了贯彻薪酬调整指导思想之外,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µ选择调整战略和新的政策。

企业总体薪酬水平的主要作用是处理与外部市场的关系,实现一种能够保持外部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为了贯彻新的薪酬政策而进行的薪酬调整,反映了企业决策层是否将薪酬作为与外部竞争和部激励的一个有效手段。

    公司也可实行领先薪酬水平对策,将薪酬水平提高到同行业或同地区市场上整个薪酬调整期都可以维持的优势水平。

在制定领先的薪酬水平政策时,可以暂时不考虑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不要单纯把薪酬作为一种人工成本投入,而要作为一种战略投资或者说风险投资进行设计。

具体为,如果企业调薪的期限是每隔一年;预计当前市场薪酬年增长率为10%;那么企业薪酬增长率就必须高于10%,在下一个调整期到来之前,薪酬水平仍然不落后于市场水平。

    µ重视经验曲线规律。

对不同岗位和员工进行有区别的调整政策。

经验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增加,某个人对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熟悉程度、经验积累乃至感情会越来越深,从而有利于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合理地完成本职工作。

但是这种经验不是永远增加的,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的积累也将越来越慢,直至停止。

经验曲线在不同性质的工作之间的作用程度和积累效应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经验曲线的积累效应大,反之则小。

例如,从事技术工作的员工,随着年限的延长和经验的积累,其研究和开发能力会逐步提高。

因此,越是简单、易做的工作,其经验积累得越快,并且这种经验也将很快达到顶峰,不再继续增加。

但如果工作本身难度很高,需要较强的创新精神,那么这种经验的积累速度将是十分缓慢并且是长期的,这种经验只要稍微增加就可以促进员工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薪酬增加应该尊重经验曲线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验曲线效应较强的工作,随时间的推移,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的薪酬需要上涨,而且在曲线上升期间,薪酬不仅应该增加,而且应该按照递增的比例增加;到经验曲线下降或者不起作用之时,可以适当地降低薪酬增长幅度或者采取其它激励方式。

对于经验曲线效应不强的简单工作,例如,熟练工和后勤人员等,其技能与工作经验之间的相关性不强,薪酬调整可以不过多考虑经验与增资之间的关系。

    2、薪酬结构的调整

    薪酬结构的调整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领域。

纵向结构是指薪酬的等级结构;横向结构是指各薪酬要素的组合。

    µ纵向等级结构常用的调整方法包括:

    ——增加薪酬等级:

增加薪酬等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岗位之间的差别细化,从而更加明确按岗位付薪的原则。

等级薪酬制是与以岗位为基础的管理制度相联的,是一种比较传统和正规的管理模式。

薪酬等级增加的方法很多,关键是选择在哪个层次上或哪类岗位上增加等级,例如,是增加高层次,还是中、低层次的岗位,是增加管理人员的等级层次,还是一般员工层次,增加以后,各层次、各类岗位之间还需要重新匹配,调整薪酬结构关系等,这些都要慎重考虑。

    ——减少薪酬等级:

减少薪酬等级就是将等级结构“矮化”,是薪酬管理的一种流行趋势。

目前倾向于将薪酬等级线延长;将薪酬类别减少,由原有的十几个减少至三、五个;在每种类别,包含着更多的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各类别之间薪酬标准交叉。

薪酬等级减少的直接结果是薪酬等级“矮化”,即合并和压缩等级结构,其的优点在于:

第一,使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二,适用于一些非专业化的、无明显专业区域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抑制员工仅为获取高一等级的薪酬而努力工作的倾向。

    ——调整不同等级的人员规模和薪酬比例。

公司可以在薪酬等级结构不变动的前提下,定期对每个等级的人员数量进行调整,即调整不同薪酬等级中的人员规模和比例,实质是通过岗位和职位等级人员的变动进行薪资调整的。

例如,通过对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缩减或增加,可以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降低薪酬成本;二是增强企业部的公平性;三是加大晋升和报酬激励。

具体做法有:

    其一,降低高薪人员的比例。

主要是为了采取紧缩政策,降低企业的薪酬成本。

因为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往往是低级和中级员工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主要是控制薪酬成本,核心是减少高级员工,降低其薪酬和福利待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二,提高高薪人员比例。

企业为了适应经营方向和技术调整,增加高级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而采取的政策。

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采取经营者年薪制的企业,之所以不惜花重金雇佣高级经理人员是因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一是高级管理人员具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二是高级管理班子具有稳定性。

这两个因素是制定高级人员薪酬计划和实行年薪制的主要依据。

这一条对于解决A公司的薪酬问题尤其有意义。

    其三,调整低层员工的薪酬比例。

一般是通过变化员工的薪酬要素降低员工的薪酬水平,例如,压低浮动薪酬,升高奖励标准,使得员工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获得基本薪酬,很难获得奖金和浮动薪酬;或者在薪酬水平不变或增加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减少带薪休假,提高工时利用率等。

    3、薪酬要素构成的调整

    横向薪酬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考虑是否增加新的薪酬要素。

在薪酬构成的不同部分中,不同的薪酬要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基本薪酬和福利薪酬主要承担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外部竞争力的功能;而浮动薪酬则主要通过薪酬部的一致性达到降低成本与刺激业绩的目的。

    薪酬要素结构的调整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薪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重新配置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之间的比例;二是通过薪酬水平变动的机会,增加某一部分薪酬的比例。

相比之下,后一种方式比较灵活,引起的波动也小。

员工薪酬要素结构的调整需要与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和模式改革结合在一起,使薪酬要素结构调整符合新模式的需要。

    三、员工薪酬调整

    1、效益调整(普调)。

当企业效益好,盈利增加时,对全员进行的普遍加薪,但以浮动式,非永久性为佳,即当企业效益下滑时,全员性的报酬下调也应成为当然。

但需注意的是报酬调整往往具有“不可逆性”。

    2、业绩性调整。

奖励性调整是为了奖励员工做出的优良工作绩效,鼓励员工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也就是论功行赏,下表是具有指导性。

    某一特定岗位的薪酬调整指导表

    现有薪酬在该岗位薪酬等级中的位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80%以下80%-90%90%-100%100%-115%115-130%

业绩周期(月)幅度%周期(月)幅度%周期(月)幅度%周期(月)幅度%周期(月)幅度%

优异良好6-1212-1510-128-109-1215-188-116-99-1515-186-93-712-1818-243-7524*5*

    或参照以下方式以年度进行,更利于操作:

工资增长额(占岗位工资的百分率)员工考核强制分等百分率

业绩表现员工工资水平在该系列的位置

低于系列平均工资等于或高于系列平均工资

优异10——139——115%

良好7——96——820%

合格0070%

差-6——-8-7——-95%

    3、职位晋升(技术等级晋升):

    4、岗位调换:

    5、试用期满调薪:

    6、工龄调整。

工龄调整要体现对公司贡献积累的原则,鼓励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7、特殊调整。

这里指企业根据外环境及特殊目的而对某类员工进行的报酬调整。

如实行年薪制的企业,每年年末应对下一年度经营者的年薪重新审定和调整,企业应根据市场因素适时调整企业优秀人才的报酬以留住人才等。

能力模型及其建立程序和实例

自1973年,戴维.麦克兰德发表论文,论证行为品质和特征比潜能测试能够更有效地决定人们工作绩效的高低以来,对能力的研究与运用逐渐发展起来。

能力所广义上来讲包括一个人的特质和动机、价值观、行为表现以及技能。

从狭义上来讲,能力仅指基于个人特质动机和价值观表现出的行为表现——即我们常以冰山模型说明的外在部分中一部分,这里为什么要说是可见部分中的一部分呢?

这里我们要区分能力和技能的概念,技能通常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所需技术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销售人员的销售技能是寻找客户、处理争议和达成协议,而他所需要的能力就至少包括服务意识、影响力等。

有些公司一谈到能力只是指的技能,这也是建立能力模型的障碍。

“如果没有利用知识和技术的愿望和动机,即使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济于事。

”这就是说区分绩效出众的标准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力和能力模型呢?

    能力是指对个人和公司绩效至关重要的、可辅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组合。

核心能力反应了公司的价值观、文化和经营准则,是所有员工应该具备和展示的。

    能力模型是企业关键成功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它描述了要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所必需的行为,技能和知识配置。

明确定义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模型,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能力模型因其广泛而有效的作用近几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很高重视,也得到很多企业的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为等也采用了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有:

    Ø向员工传达企业价值观和标准;

    Ø分析和改进企业文化;

    Ø招聘和选拔优秀的员工;

    Ø考核及培养员工队伍;

    Ø管理生涯和继任计划;

    Ø建立培训战略的基础;

    Ø协助薪酬管理程序等。

    企业在进行能力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建立起切合企业自身发展所需的能力模型。

    一、能力模型的建立程序

    建立程序虽不能担保企业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能力模型,但能指导企业在建立能力模型的过程中有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