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4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说法与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那么,核辐射是什么,有如此恐怖吗,该如何防范?

要了解核辐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电离辐射。

专家表示,电离辐射就是那种会引起物质电离,破坏分子结构的辐射,和肤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也都属于电离辐射的范畴。

在电离辐射中,有两种不同的辐射会作用于人体,那就是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存在于我们整个自然界。

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里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我们体内也有相当的放射性元素,给我们带来从内到外的电离辐射。

要完全隔绝这些辐射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据介绍,电离辐射的强度单位是希沃特(Sv),1Sv等于1000mSv,如果每年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剂量在100mSv以下,对身体没有明显的伤害;

如果在400mSv~1000mSv就会产生呕吐与头晕症状,严重者会昏厥。

而人类除受到天然辐射外,还会受到各种人工辐射的影响,主要人工辐射源就包括刚才说的核爆炸,核能产生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源还有医疗照射等等。

体检大家都经历过吧?

体检中的CT等就是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他们对检查和治疗人们的某些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据专家介绍,每次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的检查辐射剂量较少,比如四肢和关节部位为小于0.01mSv,胸透为0.02mSv;

而某些特殊检查剂量较大,比如钡餐位3mSv。

对人体而言,如果长时间接受较高强度的电离辐射有导致癌症的可能性。

因为这些辐射有可能导致正常的体细胞基因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不能修复并且细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现细胞不受控制地复制的情况,就成了癌细胞。

那么,如何来做好这些辐射防护呢?

专家告诉记者,首先要缩短受照时间。

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因此,在某些工作场合下,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辐射场内进行工作,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就必须采取轮流、替换的办法,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限值以下。

其次要增大与源的距离。

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是随离开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少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采取远距离操作,使控制室或操作台与放射源有足够的距离等。

最后是设置防护屏障。

常用的屏蔽材料只要所用物质其厚度足以将辐射衰减到所要求的水平,则大多数物质都可用作辐射的屏蔽材料。

如水、砖、混凝土以及铅、铁等重金属和含铅制品。

都是电磁辐射惹的祸?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核辐射还是距离最近生活很遥远的东西,他们更关心的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那些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

记得有人说过,他家不远处有一个基站,每次他和爱人在家里待着,都会有头晕的感觉,而出门旅游时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于是他认定这是基站辐射惹的祸。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物理学上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这就好比山上的钟敲响,声波就会向四周扩散,传入我们的耳朵一样,电磁辐射只是将声波换成了电磁波而已。

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专家告诉记者,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天空中的雷电都可以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按照辐射粒子能否引起传播介质的电离,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我们生活常提到的“电磁辐射”实际是指“电磁辐射中的非电离辐射”,即频率在0~300GHz的电磁波,它不会引起物质电离,一般也不会破坏分子结构,我国出台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主要就是针对这一频段电磁辐射的规范。

专家认为,“头晕”现象一般不会由这类辐射引起。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所接触到的家用电器无论大小,不管是电脑、电视、微波手机,还是手电筒一类的“家用电器”,它们产生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并且专家表示,只要它们没有达到电磁辐射限值标准,还没有科学依据能够证明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

以900兆赫兹的移动通信基站为例,我国国家标准要求功率密度少于40微瓦/平方厘米,相对于国际标准450微瓦/平方厘米而言,更加严格。

据记者了解,移动基站在选址建站和建设完成时,都会有国家检测机构来对基站进行辐射检测,如果检测值超过国家限值,基站就必须整改重建。

据记者观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磁辐射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电磁辐射防护管理程序》等国家规定。

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环保部门对电磁辐射环境有相关管理办法,但基本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其所涉及的环评程序、步骤已不能适应公众对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不少专家呼吁国家相关部委尽快启动符合环保标准同时适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电磁辐射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错把“冯京”当“马凉”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在电脑旁听音乐,突然电脑旁的手机响了,你会在手机响之前听到电脑的音箱发出“滋滋”的声音。

这时候很多人就认为是电磁辐射在起作用,必须远离!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并非如此,这是错把“冯京”当“马凉”,这种“滋滋”声音其实是手机电波和电脑电波之间发生的电磁干扰。

在生活中这样的电磁干扰有很多。

比如2012年11月上旬广东深圳地铁2号线、5号线多次意外中断运行,就是因为乘客使用的便携式Wi-Fi无线路由器与地铁运行信号系统之间的电磁干扰所致。

而我们在乘坐飞机时,乘务员会要求乘客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关闭,防止的也是二者之间发生电磁干扰。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种干扰该如何解决呢?

除技术上的屏蔽、接地、合理布线等专业手段外,其实人们需要注意的是,家里的电器摆放不要过于靠近,每种电器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不要近距离同时开启多台电器,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电磁干扰。

生活中的那些辐射

有些人对“辐射”非常恐惧,就会买来专门用来屏蔽无线电波的“防辐射孕妇装”、“防辐射床单”,而“仙人掌防辐射”、“瓶装矿泉水放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也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奉为真理。

那么,生活中的那些辐射真的那么可怕吗?

前些日子,“微波炉辐射会致癌”的说法非常流行。

但据专家介绍,微波是电磁辐射中的非电离辐射,它不会改变分子的内在结构,微波本身不会对人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

所以,对于微波炉来说,只要是合格产品,使用中没有损坏,就不会泄漏出能够伤害人体的微波。

但你万万不可把手伸进开着的微波炉中,是会烫伤的啊!

还有些人在生活中会发出“经常看电脑,感觉到眼睛不舒服,肯定是辐射”的感概。

其实,电脑释放的电磁辐射最主要的部分来源于显示器。

以前老式电脑的CRT显示器会释放少量的紫外线,而目前应用最广的LCD就没有这个顾虑。

LCD的辐射源主要来自于液晶屏幕后面的灯管,长时间坐在液晶显示器前面其实和长时间坐在一盏灯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电脑显示器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热效应相当微弱,微弱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的程度,如此轻微的加热作用,很难对人体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伤。

当然长时间盯着显示器会引起视觉疲劳,但这是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目标所引起的疲劳,和电磁辐射本身无关。

另外,如今城市无线上网服务的覆盖率越来越高,随处都有Wi-Fi接入点,那么这些无线网络接入点产生的电磁辐射到底有多大呢?

2007年香港电讯管理局曾经测量了市内餐厅、便利店、图书馆、住宅、办公室等各类地点62个Wi-Fi无线路由器周围的辐射强度,发现测量值只有国际非电离性辐射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上限的0.03%到0.3%,而且这些辐射值都是在很靠近无线路由器的位置测量的,大多数情况下从路由器接收到的辐射还会比这些值低很多。

相对来说,中国香港地区人口稠密、面积狭小,无线上网又相当普及、Wi-Fi站点很密集,其他城市的辐射情况很少会超过香港,加上不同城市使用的无线上网设备也没太大差异,所以这个测量结果相对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

素文武聪金良

在前一篇揭秘《到底啥是电磁辐射?

》中,记者带大家了解了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摸清了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

这里我们就针对公众最关心的手机与基站辐射一探究竟。

为啥大家最关心手机与基站的辐射呢?

一点也不奇怪,且看一个数据:

11亿!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0月31日,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0.95亿,不日就将突破11亿。

你能想象数亿人同时打手机的情形吗?

震撼!

在移动通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人们也纷纷发出疑问:

手机的电磁辐射到底有多大,通信基站的辐射又有多少,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手机、基站是怎么产生电磁辐射的。

据国家无线电监测只能关心检测中心(SRTC)副总工刘晓勇介绍,人们通常所说的“手机、基站辐射”,是指手机或基站在使用时会传送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人体在电磁场中所受影响的判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的便携式发射机产品(如手机、Pad),通过比吸收率(SAR)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瓦/千克;

另一种是对于正常使用时距离在人体20厘米以外的固定台式发射机产品(如通信基站),则通过电磁场对人体照射的计算来判定电磁场强度,单位通常是瓦/平方米。

由此可见,虽然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在专业仪器的科学测试下,他们无所遁形,是完全可测可量的。

手机辐射知多少

现在大多数人都有手机,有的甚至“双枪并用”,而且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机不离身。

对于手机的电磁辐射,必须好好较较真。

记者了解到,手机通过向空间发射电波来进行通信联系。

发话时手机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高频电信号,经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手机的天线附近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

手机的工作功率很小,其电磁辐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也很小。

但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是将天线与受话器紧贴着耳朵,距离很近,处于手机辐射的近场范围内,从而受到一定量的电磁辐射。

通过大量的手机SAR值测试分析发现,天线是手机内部的最主要辐射源。

“手机的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

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与手机同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工程师刘佳分析说。

考虑到手机使用具有特殊性即它是紧贴于头部使用的,正常使用时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与空间远场(数十米乃至数百米)的电磁辐射,如大型电视塔、微波塔、广播塔及雷达站等评估辐射的方法差异会很大,此时一般采用“比吸收率”SAR来反映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量的大小。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拥有国家级的SAR值测试实验室,刘佳的测试经验相当丰富。

她介绍说,测试SAR时我们会使用人体模型,模拟组织液,并将手机调到最大的发射功率放在人体模型的不同位置,使用电场探头测到人体模型中最大的辐射值。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来判断手机的辐射值是否合格。

手机用户也可以依据SAR值的大小来挑选手机,降低对自己的辐射影响。

那么手机辐射到底对健康有啥影响呢?

刘晓勇说:

“电磁波照射,不是核能辐射。

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60年,独立科学专家组及健康机构的结论是在国际电磁波安全标准之下,没有确实证明有对人体有害的影响。

”不过刘晓勇认为,对于那些长期使用手机的用户来说,也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吧辐射危害减到最小,建有广大手机用户使用有线耳机、蓝牙耳机来减少通话时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在手机信号很弱的情况下尽量不打电话。

基站辐射有多大

频率

我国

(电磁辐射保护规定)

国际非电离辐射

防护协会标准

800MHz(CDMA)

40μW/cm2

400μW/cm2

900MHz(GSM)

450μW/cm2

1800MHvz(GSM)

900μW/cm2

2000MHz(TDS)

1000μW/cm2

2100MHz(CDMA2000,WCDMA)

105μW/cm2

表1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相比可随身携带的小小手机,身躯庞大的通信基站看上去就可怕多了。

“那么大的天下,瞧着就吓人,辐射肯定小不了。

”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

因此,小区居民一边投诉手机信号质量差,一边投诉小区基站建设的情况屡见不鲜。

对此,电信运营商也蛮委屈,到底怎样才能让用户满意呢?

“我们只好把《左右为难》在心里唱一万遍”。

小林负责通信基站选址建设有5年了,这样的情况见得是在多,不过他很理解居民的想法,“大家不了接电磁辐射,越不了解就越害怕。

那么,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到底有多大,会不会给健康造成伤害呢?

记者走访了环保部门的专家。

在专家看来,真没必要这么恐慌,“只要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评标准建设的基站,大家就不必担心”。

我国的标准是什么呢?

在我国建设通信基站,必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

基站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

值得关注的是,在移动通信频段(900MHz~2100MHz)我国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比国际非电离组织推荐的标准严格11.25~26.25倍。

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均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基站辐射标准,严格控制其辐射值,以保证基站不会因电磁辐射而造成辐射污染。

据无线通信领域资深专家介绍: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考虑到建设项目周边可能会出现多个辐射源叠加的情况,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时执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五分之一,即功率密度小于每平方厘米8微瓦。

”与食品、环保等领域我国诸多标准落后欧美标准的情况相反,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标准堪称全球最严格的标准(见表1)。

可能有读者不太了理解,什么伏/米、微瓦/平方厘米的,谁看得明白啊。

换一种说法,凡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通信基站,以其为中心,水平距离20米外,垂直距离2~3米之外均为安全距离,功率密度都要求小于8微瓦/平方厘米。

在我国,中国移动的客户数量最多,基站数量也最大。

记者找到了该公司技术部的宋博士。

他介绍说:

“电磁波在空中衰减得很快,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通信基站越高,对人体的影响就越少,例如距离增加10倍,电磁辐射将是其1/100.”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开展的一次测试显示,一个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量远不如一台电磁炉甚至笔记本电脑。

“一个通信基站就算了,可是这么多人用手机,这么多基站,累积效果怎么算?

”这还真不好算,不过在中国环境电磁学开拓者高攸纲先生主编的《移动通信电磁辐射》一书中已经算明白了,而且结论很明确:

“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个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的电磁辐射量越低。

”测试结果显示,手机信号强度显示“一格”时,手机发送功率在1瓦以上;

信号强度在“五格”时,发送功率只有0.1瓦左右。

武聪金良素文

在讲究生活质量、养生之道风行的当下,很多人会闻辐射而色变。

《每天对着电脑4~6小时的人必看》、《你知道身边有哪些辐射源么?

》一类的帖子在网上被大量转发热捧,让每个人私服都能够对电磁辐射有“相当专业”的了解。

与此同时,有关如何防辐射等林林总总的说法开始出现,被很多人奉为行事“宝典”,并在口耳相传中渐渐成为“常识”。

那么这些所谓“常识”准确么,科学么?

这次,要跟“常识”较较真。

我们动用了电磁辐射专家、环境安全专家、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等力量,针对那些广为传播的说法,来一次1vs1的剖解。

让我们看看谣言和真相,哪个跑得更快?

说法1:

手机一格电时辐射大千倍

在手机电量只剩下一格的时候或是充电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电话,因为此时的辐射是平时的1000倍。

真相:

谣言!

这个说法传播非常广,而且很多人也信以为真。

果壳网已经批驳过这个谣言,科技达人天蓝提琴做了专业的回答。

通常人们说哦手机辐射强度是指手机的发射功率,也就是手机发射出来承载着语音和数据信号的电磁波的功率。

这个强度与手机的剩余电量没有任何关系,但和手机信号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手机的发射功率是由基站控制的。

每部手机都会不断地向最近的基站发送信号,如果来自某部手机的信号太弱,造成通话无法正常进行那个,基站就会发出指令让这部手机增大发射功率;

如果来自某部手机的信号太强,为了减少手机间的相互干扰,基站就会命令手机降低发射功率。

因此,一般来说手机信号越弱,辐射越强。

手机的辐射强度和它的剩余电量没有任何关系,只和信号强度有关。

这个留言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混淆了手机“一格电”和“一格信号”这两种情况。

说法2:

手机辐射能够爆米花

四部手机对角摆放,中间放玉米粒。

拨打其中的任何一部手机,玉米会在瞬间变成爆米花。

骗局!

这个场景的视频最终被证明是一个骗局。

该视频由蓝牙耳机制造商Cardo制作,其目的是促销耳机。

使玉米粒成为爆米花,是桌子下隐藏的加热装置,而不是所谓的“手机辐射”。

根据记者对专家的采访,玉米粒需要加热到232摄氏度左右,里面的湿气才能蒸发,从而爆裂,成为爆米花。

如果手机在通话过程中能释放如此多的微波能量,那么我们的手和耳朵早被灼伤了。

说法3:

笔记本电脑Wi-Fi“杀精”

2011年阿根廷的一个研究机构称,笔记本电脑Wi-Fi会降低男性精子活力,论文认为可能存在热效应以为的其他效应降低了男性精子活力。

夸大!

分析这个说法首先要看实验的具体过程,果壳达人Albert_JIAO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实验将体外的精液连续接受辐射4个小时,与体内精子接受Wi-Fi辐射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实验中移动率下降、DNA片段化增多的那部分精子是否会对整个精子群体有明显影响也有待确定;

此外实验样本只有20多个,重复实验也未进行;

对照组的设置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简单推论到人体,说笔记本电脑Wi-Fi会降低男性精子活力,为时过早。

事实上,对于Wi-Fi使用者来说,无线上网辐射的主要来源并不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很专业很辐射”的路由器,而是在上网的时候自己手上的笔记本电脑。

因为无线上网的时候,用户笔记本电脑里的天线和路由器上的天线之间互相接收和发送信息,笔记本电脑里面的天线发出的辐射并不比路由器哦肤色小多少,而电磁波辐射的功率大小是和距离的二次方程反比的,一般情况下无线路由器可能在几米的距离之外,而笔记本电脑就在眼前,不过几十厘米,这样一来,往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才是真正的辐射源。

说法4:

楼顶有基站楼内辐射大

很多办公楼宇在楼顶上安装了通信基站。

那么楼里面的电磁辐射特别大,楼顶尤其大。

不靠谱!

基站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天线。

而天线是有方向性的,传播信号基本是水平方向发射,而不是垂直方向。

所以位于基站之下的建筑物恰好位于盲区,基站正下方辐射最少。

再加上建筑材料的阻隔,电磁辐射的衰减非常大。

根据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电磁环境实验室的实地检测,在楼顶距离3G天线不足10米的位置,检测到的辐射值是2.1微瓦/平方厘米,比某些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值还小。

随后在建筑物顶层进行的监测显示,电磁辐射为0.22微瓦/平方厘米,是非常安全的。

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关于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是小于40微瓦每平方厘米。

建有基站的楼宇是安全的,上海市政府就率先开放市府大楼,在楼顶上安装基站。

说法5:

用耳机降低手机辐射

打电话时戴上耳机,让耳朵不直接接触手机,能有效地减轻手机辐射。

正确!

手机的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专家对记者表示,手机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手机的辐射值只要在标准规定的限值之内,应该影响不大。

使用蓝牙耳机、有线耳机能够减轻通话时的辐射;

手机也要尽量放得离身体远一些;

通话时间不要太长,信号很弱的时候尽量不要打电话;

当手机上的电话刚刚拨出而未接通时,其辐射强度会明显增大,这是不要把手机放在耳边,应该等待几秒钟后再通话。

关于电磁辐射的一些问题解释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电磁能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它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而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各类用电设备,如广播电视发射机、微波、雷达、移动电话机、无线对讲机、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炉、磁共振设备、电视机、计算机等。

  二、什么是“电磁污染”?

  当电磁辐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逐渐出现负面生物效应,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于是就成了大家所说的电磁辐射污染,即过量的电磁辐射就变成了“电磁污染”。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是两个不同概念。

  三、电磁辐射的强度与国家标准

  由电磁辐射概念可知,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其强度大小的量纲单位主要有功率密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功率密度:

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电磁能量,单位是瓦/米2(W/m2),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功率密度常用微瓦/平方厘米(μW/cm2)表示。

  磁感应强度:

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特斯拉或高斯(T或Gs)。

  电磁辐射能量引起的生物效应与电磁辐射强度、照射时间、辐射波的频率、生物体曝露物理长度有关。

  我国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通常采用电场强度V/m和功率密度μW/cm2作单位。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社会大众公共安全,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该规定的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比国际标准要严格许多,并将标准限值确定为40μW/cm2。

  国际上,通常将工频段(即频率50Hz)辐射限值标准取为0.4微特斯拉(μT)。

  我国的公众辐射限值标准仅为40μW/cm2,比国际非电离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