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589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docx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可爱的祖国

1.1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时祖国疆域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课件出示: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

它像什么?

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

“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

从哪里出发?

(了解家乡唐山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

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

(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

(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

(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

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师总结。

教学反思:

(2)课时我国人口有多少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你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

世界50亿人口日在哪一年?

60亿人口日在哪一年?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我国人口有多少

1、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全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2、组织学生讨论:

人口多的利与弊。

三、拼地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拼一拼中国政区图。

1、课件出示:

把中国政区图贴在硬纸板上,按照省级行政单位剪开,对照完整的中国政区图,用剪下的硬纸板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

(3)展示汇报。

(4)学生互评。

四、观察描述。

1、结合刚才的拼图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选择某个省份进行外形描绘,说出于其相似的物名。

2、大家相互交流,或选一些同学在班上介绍。

如:

云南省上方式对称的弧形,下方是一个小尖,像蝴蝶。

3、其他同学进行评论。

4、认识更多新朋友,猜猜他们来自哪里?

五、在生活中感受行政区划。

1、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周边体现行政区划的事情的资料,交流自己的发现。

2、正确写出自己家乡的地址,并说一说地址上体现出的行政区划。

3、如果没有这样的行政区划,我们的生活、工作会有哪些不便?

五、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谈谈你的想法或建议?

教师:

本课我们主要了解“祖国的疆域有多大”和“我国的人口有多少”,通过这节课,我们对祖国母亲多了一份了解,同学们通过学习,有什么感触和观点,大家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1.2江山如此多娇

1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赞叹祖国山河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爱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智育目标]:

初步掌握旅游的基本常识;了解主要的名山和古迹;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知道保护名山和古迹的重要性,并学会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多方面欣赏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旅游活动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决策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旅游的基本常识;了解主要的名山和古迹;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知道保护名山和古迹的重要性,并学会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多方面欣赏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旅游活动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决策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名胜古迹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查找有关资料、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1)课时美丽的自然风光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

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会流连忘返。

暑假夏令营,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参加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你们准备去什么地方呢?

二、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

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

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三、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

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四、总结——编写《美丽的祖国》画册。

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祖国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照片、明信片和文字介绍资料汇集在一起,编写《美丽的祖国》画册。

教学反思:

(2)课时瑰丽的名胜古迹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

同学们,我国不仅有奇异多彩的自然风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还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明成果。

二、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

1、我们每到一处旅游,可积攒旅游景点的门票,这些门票既是我们参观旅游的纪念,也是增长知识的学习资料。

你注意收藏了吗?

2、将收集的名胜古迹门票展示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从中了解到了那些知识?

三、小组活动——“我家乡的名胜古迹”。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一起来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吧!

四、留住美丽的骄傲

1、大自然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的骄傲。

但生活中破坏文物的事件却屡有发生。

我们应该怎么办?

2、让我们一起制定爱护景区和保护文物的文明公约吧!

五、总结。

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祖国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照片、明信片和文字介绍资料汇集在一起,编写《美丽的祖国》画册。

教学反思:

1.3古老的中华文明

2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在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久远,认识古老文明的灿烂,并为之自豪,为有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而骄傲,对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智育目标]:

指导我国境内早期的古代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知道“炎黄子孙”的传说;了解大运河;知道四大发明以及他们的作用;知道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内容和意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历史、探究社会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初步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树立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古老文明,为我们今天的建设而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我国境内早期的古代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知道“炎黄子孙”的传说;了解大运河;知道四大发明以及他们的作用;知道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内容和意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历史、探究社会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初步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树立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古老文明,为我们今天的建设而服务的意识。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

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

二、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1、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过去吧。

2、将你喜欢的历史图片货照片,贴在适当的位置,并说明朝代。

三、“拜访”远古先人

1、在祖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云南元谋,被称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人”,距今已经80万年了。

在北京周口店还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你知道它距今有多少万年吗?

2、将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生活的情况设计成时间坐标。

3、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北京人烧过的灰烬,说明他们会使用火。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他们怎样取得火种呢?

4、出示考古人员发现的石器图片,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先人非常智慧,他们通过保存火种、使用打磨的石器工具维持生存。

四、炎黄子孙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一词的来历。

2、组织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五、总结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

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反思: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

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二、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发明,大家知道都有哪些?

1、也许你会问,我们现在的造纸和印刷技术很先进,人们都用计算机来打字了,为什么还要了解传统的造纸术、印刷术呢?

其实,今天的进步,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之上的。

你知道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吗?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你知道其他两项发明的过程吗?

3、你知道火药的作用有哪些?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三、京杭大运河

1、师: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观看图片,看看图中的大江大河是什么流向?

大运河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它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2、查阅资料,将你知道的世界上几条大运河的开凿时间、长度、重要影响等与中国的京杭大运河进行比较。

四、多彩的节日

1、师:

我们每年都要过很多传统节日,你喜欢哪些节日?

让我们一起来收集中华民族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故事,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吧!

2、小组活动:

交流彼此了解的传统节日的故事,并尝试写春联。

五、总结、活动。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传统节日富裕了许多新的内容,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喜庆的方式,比如逢年过节,人们互赠鲜花表示祝福。

你知道各种花卉表示的祝福涵义吗?

试着学学插花的艺术。

教学反思:

1.4我爱你中国

2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通过对几个有代表性的省市的了解,使学生在为这些省市悠久的历史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它们现代化发展而自豪;还要以真实的事例感受港、澳、台与大陆的关系,从而爱家乡,爱自己所在的城市,使热爱祖国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产生。

同时认识到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我们神圣的职责,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民拥军的活动。

[智育目标]:

直到北京的建都史;初步了解香港、澳门、台湾;初步了解解放军,直到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武装力量。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认识、分析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认识个别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直到北京的建都史;初步了解香港、澳门、台湾;初步了解解放军,直到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武装力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认识、分析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认识个别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学准备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录像、宝岛台湾的风光片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京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常常给我们很多古远的想像。

天安门给我们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故宫常常会让我们想到那深宫内院皇族生活,长城的雄伟与壮观常常让我们想起金戈铁马的战场,十里长街常常让我们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北京,说说你们知道的北京吧!

二、祖国的心脏

1、学生通过自己的照片讲述在北京游玩时看到的北京。

2、我们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也很喜欢北京,他们收集了不少关于北京的资料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要求:

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小组长做好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呆会在全班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风景名胜的图片、饮食方面的快板、老北京的吆喝、现代科技发达的图片……)教师适时补充。

(多媒体出示图片、资料)

4、你现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北京呢?

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我们的首都北京吧!

三、香港和澳门

1、出示中国政区图,请一个学生上来指认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你能从这张地图中指出香港和澳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师:

在我国东南珠江口两岸有着香港和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

他们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吗?

生回答,板书:

1997/7/11999/12/20

3、就在这两个特别的日子,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里有一段录像,我们一起看一看。

4、师小结:

过去由于清政府和明朝政府的腐败,使香港和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英明引领下,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香港和澳门这两颗明珠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四、宝岛台湾

1、教师出示图片:

这就是我国的台湾岛。

在台湾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故事。

2、台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使台湾岛成为祖国的宝岛。

将你收集到的有关台湾岛的一些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吧!

五、解放军保卫祖国

1、根据查阅的资料,讲讲建军节的来历。

2、读《我的名字叫兵》和《送给解放军叔叔的话》,说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六、总结

把收集来的解放军保卫祖国的事迹办一期墙报。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民族团结一家亲

2.1多民族的大家庭

2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智育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资料的搜集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二、世代友好的家庭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呢?

2、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的冰山雪峰,还有金壁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你们知道布达拉宫最初是为谁修建的吗?

3、学生听穿九曲珠走迷宫的故事。

三、幸福生活在一起

1、出示各民族同学在一起的照片,从服饰上判断他们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带有少数民族人物头像的人民币,说出画面上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3、为什么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头像?

四、多民族的家庭

1、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较少,但居住的地区却很广大,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学生活动:

在祖国政区图上指出5个自治区的位置和首府所在地。

五、总结

结合书上的图片认识少数民族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2.2丰盛的民族饮食

2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懂得各民族人民之间应当相互尊重。

懂得应该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智育目标]: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知道有的少数民族在饮食方面的忌讳。

知道应该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学做几样民族食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知道有的少数民族在饮食方面的忌讳。

知道应该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学做几样民族食品。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影音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特点。

二、形式多样的民族饭

1、你知道羊肉串是哪个民族的食品?

为什么它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2、我们一起介绍好吃的民族饭吧!

三、尝尝我们做的手抓饭

让同学带来自己在家中做好的手抓饭,请大家一起品尝,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四、尊重民族风俗

1、指导学生读图,讲一讲郊游时发生的故事。

并说一说,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3、小组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

五、总结交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

讲讲各民族的故事。

教后反思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知道有的少数民族在饮食方面的忌讳,知道应该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

2.3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智育目标]:

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素质发展目标]:

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教学准备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设计搜集民族中具有特点的物品展示、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

同学们一定见过艳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装,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

艳丽多彩的服装

教师:

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下面大家看课件,看看认识这些民族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学生:

回答略。

教师:

民族服饰绚丽吧,继续搜集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第二部分:

猜猜我是哪个民族

教师: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非常漂亮,妇女大多数穿裙子。

(看课件)猜猜下面是哪个民族的服装?

学生:

回答略。

第三部分:

民族物品展示会

教师: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当地的特产,特别是饰物,让我们一起欣赏各地的民族物品吧!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特有的物品,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

回答略。

三、总结评价

本课主要介绍了缤纷多彩的民族服装和民族物品,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敏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和物品,也美化了人民的生活。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这一课很受同学们欢迎。

教学反思:

2.4形式多样的住房

2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住房的形式多样。

[智育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住房的形式多样。

[素质发展目标]:

理解少数民族住房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住房的形式多样。

[教学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住房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我国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民族形式多样的住房。

二、进行新课

教师:

蒙古族的特色住房叫做“蒙古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

用毡块、木料构成。

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

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

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

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壮族的特色住房叫做“干栏式木楼”,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大家听说过瑶族的“叉叉房”吗?

看图片,瑶族的“叉叉房”为竹木结构的草顶房。

一般为三开间带前廊。

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团聚的场所。

正房上方设有阁楼。

阁楼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饭。

阁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

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

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

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

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

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通风孔。

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起遮阳避雨作用。

廊下安装楼梯供人上下。

黎族的竹架棚房子状如倒扣的船只,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顶侧面开天窗。

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看过多种多样的民族住房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

回答略。

三、总结评价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各民族形式多样的住房、,我国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通过介绍少数民族多种多样的住房,使同学们对我们民族大家庭更加了解。

本课主要了解形式多样的住房,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手段,使用生动具体的图片加说明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2课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