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8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学年上期期中五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

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3分)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

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

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

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

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

“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

“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

“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

“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

”襄子曰:

“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

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

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

遗憾[来源:

高&

考%资(源#网]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

同“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5分)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8.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9.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

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米多高的白杨树。

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

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

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住了脚。

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

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

它在水塔贫瘠的土地上,先找到一个盛有泥土的营养钵,耐心等待。

当水送到它的唇边的时候,它接受了水的滋润。

当太阳向它伸出温暖手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春天的襁褓里破壳而出,开始试探着生长了。

④小白杨越长越大,头重脚轻可不行。

它的根是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狭小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

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

和水塔这样的土地谈条件、讲价钱,更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服务。

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了。

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缝插针”的生存技巧。

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

水塔可不希望自己有漏洞,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塔的利益和愿望。

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

只是,这样的根,必须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

根在开拓疆域,但必须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

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

总之,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

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

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

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

而这棵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

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

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

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

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

主动放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

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

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

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所谓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顺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

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

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

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

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

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200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20版)

(1).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水塔上的小白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

(3分)

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3)文章第4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叙写了“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生存技巧?

(4)根据全文,请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蔷薇谷》。

《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

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

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

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

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

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

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

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

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

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

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

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

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

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

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

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

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

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

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

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

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

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

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

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

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

书海浩淼,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

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

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

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

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己的阅读服务于学习。

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

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

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

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

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

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

“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

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

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1)、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2)、“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

(9分)

(3)、2007年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

“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

”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

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

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家证券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目前,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正变得遥遥无期。

B.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

C.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世博会在全球范围推动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世界各国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各国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 

, 

,从追求增长转向推崇可持续发展。

①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②把各国人民汇聚在和平、进步、友爱、合作的世博大家庭里③世博会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种族的界限④引领人们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⑤冲破了动荡、冲突和战争的阴影⑥世博会开启了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

A.③④⑤⑥①②B.③⑤②⑥④①

C.⑥①④③②⑤D.⑥④⑤③②①

16.即将毕业的高三同学,准备给母校赠送“毕业纪念树”,想在树旁边立一块大石头并在上面刻上一两句表达或纪念或感激或成才等意思的妙语。

要求这句话与你所选的树有一定关联,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意蕴丰富。

这个任务就交给多才多艺的你吧,把你的妙语写在下面:

(不要透露学校名称等信息)(5分)

你想赠送的树(写出树名)

17.下面是某单位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在语法、标点、词语、语序和得体等方面有毛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北纬33.1,东经96.7度)。

②倒塌的房屋,逝去的生命,这一切让我们没齿难忘。

③截止15日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477人受伤,失踪243人,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受灾群众需紧急转移安置。

④“地震无情人有情”,为此,我们发出为灾区奉献爱心,帮助受灾人民重建美丽家园,⑤陪伴他们一起迎接希望,抚平伤痛,走出困境。

⑥我们倡议: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以不低于三百元的标准,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

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

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