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932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docx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2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贞观政要》记载:

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

”侍中魏征对曰:

“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亡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完善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A.奢侈浪费B.单一保守C.多元开放D.繁荣创新

5.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

A.政权更迭

B.藩镇割据

C.武将夺权

D.政权分立

6.“寂寞天宝(年号,742——756)后,园庐但(只有)蒿藜(蒿草蒺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这首诗反映的是

A.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

C.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D.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

7.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A.皇族的后代

B.外戚

C.朝政大臣

D.掌握重兵的武将

8.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9.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10.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

12.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

13.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列哪一个朝代以博大的胸怀,造就了盛世繁荣景象

A.秦朝B.西晋C.隋朝D.唐朝

1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1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

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元世祖

16.“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17.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1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19.唐太宗说: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为此,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辖

20.“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

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①遣唐使来华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见,唐太宗重视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2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221年C.581年D.589年

23.宋朝李纲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B.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C.灭掉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D.加强中央集权提髙行政效率

2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25.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诗句。

可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选C。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依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三省六部制,故本题选D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可知与科举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料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就为“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

选项C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A排除;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B排除;行省制确立于元朝,属于地方行政制度,D排除。

故选C。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天宝……蒿藜……世乱各东西……一二老寡妻”可知,755年,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它造成极大的灾难,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是在907年以后,故A不符合题意;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是在北宋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是宋金战争,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8.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B.杜甫被称为诗圣;C.白居易,D.王维没有称号。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诗句里的“小邑犹藏万家室”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小邑犹藏万家室”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局面。

故选D。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D项符合题意;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A项不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项不合题意;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因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曾有这样一句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符合题意;秦朝实行暴政,A排除;西晋、隋朝在中外交往中没有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C排除。

故选择D。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

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5.B

解析: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755年---763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女皇武则天的史实的认识,曾有人评价武则天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景为相,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唐太宗的政绩,D项是隋炀帝的政绩,所以选B。

1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唐太宗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因此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外传播”;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因此玄奘西行体现了唐朝文化“向内引进”。

因此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因此①③④项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故②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CD项,故选B。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关注民生,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发展生产。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增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李刚高度评价“混南北为一区”的功绩主要就是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统一,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与夏朝建立有关,排除;B项与秦朝建立有关,排除;C项是隋朝建立时间,排除。

故选D。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说的是隋文帝在南北朝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C符合题意。

题意是说隋文帝实现统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隋朝的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隋炀帝被叛军所杀,隋朝灭亡,故C是根本原因,D是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权臣当道、土地兼并严重是唐朝灭亡的原因,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