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10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docx

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长春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贾平凹的小说《一颗小桃树》,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对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经历。

C.《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D.《紫藤萝瀑布》围绕紫藤萝,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人。

各有层次:

看花,写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和蔼       发髻(jì)        喜出忘外         咄咄逼人(duó)

B.化妆       粗犷(guǎng)    油然而生         混为一谈(hùn)

C.分歧       菡萏(dàn)      翻来覆去        花团锦簇(cù)

D.云霄       吝啬(sè)        截然不同        人迹罕至(hǎn)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不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在草原上蔓延的野花。

B.白云山千峰突兀,沟壑纵横,有奇险之美。

从远处遥望,白云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更富幽美的神秘气息。

C.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D.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5.下列古诗文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C.入则无法家拂(bì)士

D.学诗谩(mān)有惊人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斑马

肖复兴

①家里院子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

两扇黑漆的大门上,刻有一副对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虽然bān()驳脱落,却依然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

在老北京,这叫作广亮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一扇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

高台阶上有一个平台,由于平常大门不开,平台便显得宽敞。

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走动的人们,一眼就能够望见他的小摊。

②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酸枣面、洋画片、风车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

特别是泥玩具,大多是一些小猫、小狗、小羊、小老虎之类的动物,都是王大爷自己捏出来的,再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活灵活现,非常好看,卖得也不贵,因此,很受小孩子们欢迎。

有时候,放学后,走到大院门口,我常是先不回家,站在王大爷的小摊前,看一会儿,玩一会儿。

王大爷望着我笑,任我随便摸他的玩具,也不管我。

如果赶上王大爷正在捏他的小泥玩具,我便会站在那里看不够地打量,忘记了时间。

回家晚了,挨家里人一顿骂。

③我真佩服王大爷的手艺,他的手指很粗,怎么就能那么灵巧地捏出那么小的动物来呢?

这是小时候最令我感到神奇的事。

④王大爷那时候五十岁出头,住在我家大院的东厢房里。

他很随和,逢人就笑。

那时候,别看王大爷小摊上的东西很便宜,但小街上人们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王大爷赚的钱自然就不多,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⑤王大爷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大院里所有人都知道,儿子是领养的。

那时,儿子将近三十,还没有结婚,是一名火车司机,和王大爷老两口挤在一间东厢房里。

小摊挣钱多少,王大爷倒不在意,让他头疼的是房子住得太挤,儿子以后再找个媳妇,可怎么住呀?

一提起这事,王大爷就“嘬牙花子”①。

⑥那是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正值“大跃进”,全院的人家都不再在自家开伙,而是到大院对面的街道大食堂吃饭。

春节前,放寒假没有什么事情,我常到王大爷的小摊前玩。

那一天,他正在做玩具,看见我走过来,抬起头问:

“你说做一个什么好?

⑦我随口说了句:

“做一只小马吧。

⑧他点点头说好。

没一会儿的工夫,泥巴在他的大手里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就捏成了一只小马的样子。

然后,他抬起头又问我:

“你说上什么颜色好?

”我随口又说了句:

“黑的!

⑨“黑的?

”王大爷反问我一句,然后说:

“一色儿黑,不好看,咱们来个黑白相间的吧,好不好?

⑩那时候,我的脑子转弯儿不灵,没有细想,这个黑白相间的小马会是什么样子。

等王大爷把颜色涂了一半,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斑马。

黑白相间的弯弯条纹,让这只小斑马格外活泼漂亮。

“王大爷,您的手艺真棒!

”我情不自禁地赞扬起来。

⑪第二天,我在王大爷的小摊上,看见这只小斑马的漆干了,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铜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地响,小斑马就像活了一样。

⑫我太喜欢那只小斑马了。

每次路过小摊都会忍不住站住脚,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

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只小斑马,只可惜没有钱买。

几次想张嘴跟家人要钱,接着又想,小斑马的脖子上系着个小铜铃铛,比起一般的泥玩具,价钱稍微贵了点儿,便把冒到嗓子眼儿的话,又咽了下去。

⑬春节一天天近了,小斑马虽然暂时还站在王大爷的小摊上,但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哪个幸运的孩子买走,带回家过年。

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就很难过,好像小斑马本就是我的,但会被别人抢去,就像百爪挠心一样难受。

在这样的心理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⑭那一天,天快黑了,因为临近过年,小摊前站着不少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

我趁着天色暗,伸手一把就把小斑马“偷走”了。

我飞快地把小斑马揣进棉衣口袋里,小铃铛轻轻地响了一下,我的心在不停地跳,觉得那铃声,王大爷好像听见了。

⑮这件事很快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把小斑马给王大爷送回去。

跟在爸爸身后,我很怕,头都不敢抬起来。

王大爷爱怜地望着我,坚持要把小斑马送给我。

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孩子。

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斑马,还嘱咐爸爸:

“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王大爷要去甘肃。

这一年,为了疏散北京人口,也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政府动员人们去甘肃。

王大爷报了名,很快就被批准了。

大院所有的街坊都清楚,王大爷这么做,是为了给儿子腾房子。

⑰王大爷最后一天收摊的时候,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

他也望着我,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话也没说就收摊回家了。

那一天,太阳似乎也阴沉了,小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⑱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没能看到他。

放学回到家,看到桌上那只脖子上挂着铜铃铛的小斑马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⑲四十多年过去了,王大爷的儿子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王大爷留给他的那间东厢房里结了婚,生了孩子。

他的媳妇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

他的儿子个子也很高,很帅气。

可是,王大爷再也没有回来过。

难道他不想他的儿子,不想他的孙子吗?

⑳四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去甘肃,走过甘肃的好多地方,每一次去,都会想起王大爷,想起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当然,也会想起那只“泥斑马”。

(有删改)

[注释]①嘬牙花子:

就是咂嘴,用舌头和牙齿发出来的声音,一般形容遇到难题,不好办的事。

6.请根据拼音,在第①节画线句的括号中写上正确的字。

虽然bān()驳脱落,却依然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

7.概括第⑥节至第⑮节围绕“泥斑马”所发生的事。

(1)__________。

(2)“我”没有钱买王大爷捏的泥斑马。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8.第⑰节描写了“我”和王大爷分别前的情景,根据上下文猜测,王大爷当时想说的是:

“         。

”这一节中的画线句是     描写,其作用是         。

9.第①节中作者写到了大门上那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结合全文,其作用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10.以下对王大爷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王大爷能捏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可见他心灵手巧,有一副好手艺。

B.王大爷逢人就笑,东西卖得也很便宜,可见他是一个随和善良的人。

C.王大爷为了解决儿子结婚的住房,报名去了甘肃,可见他的忠厚无私。

D.王大爷去支援“三线建设”后一去不回,可见他骨子里的固执与孤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一项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

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来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

②“先生们,要苿莉花不?

新鲜的苿莉花。

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

”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

③“卖花的!

”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

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④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

“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

⑤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发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⑥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

新鲜的茉莉花。

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

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

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⑦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⑧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

“对不起!

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

⑨“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⑩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

⑪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

“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

⑫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

“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

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⑬我们一愣。

饭店老板欲言又止:

“嗨!

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

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⑭“是事故,还是疾病?

”女文友问。

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

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

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⑯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

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⑰老板继续说:

“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她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

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⑱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

说:

“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⑲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1.说说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老太太的形象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13.赏析选文第⑱段的画线句子。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

14.阅读选文,体会随着事情的发展,文友们对特名太太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仿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文友们对老太太的情感

老太太推售茉莉花

厌烦

女文友给每人买一串花

①______________

发现老太太手指光滑

②______________

老板讲起她和她儿子的故事

③______________

15.阅读第⑲段画线句,结合选文内容,发挥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不超过60字)

三、句子默写

16.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②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______________。

           (陈寿《隆中对》)

④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⑦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默写刘方平《月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①一夫不获引为余辜②。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③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④。

(选自曾国藩《诫子书》)

(注)①溺:

困境;②辜:

罪过;③见:

被;④歆:

喜爱。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恒过       

(2)以勤劳自励      (3)勤则有材而见用

1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B.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C.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D.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逸则无劳而见弃。

20.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

根据两文的主要观点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___________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六、语言表达

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科技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过,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

A.沃森说:

“我们可以期待,终有一天,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24.根据下列三则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材料一:

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 (光明、明亮的意思)字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

司马迁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

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

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

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2017年3月1日《光明日报》)

七、名著阅读

25.填空

⑴《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记者__________所著,曾命名为_________。

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6.请你为下面消息拟写标题。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10月27日报道2018东风日产成都国际马拉松于今日早上7点30分从金沙遗址鸣枪起跑,这是赛事组委会提出以打造大满贯级别赛事为目标后的首次成马。

来自全球各地的2.8万名马拉松跑友与市民将在成都掀起一场全城狂欢。

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

起点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环路青羊大道—金阳路—金凤路—清江西路—清江中路—蜀都大道—琴台路(欢乐跑终点)—锦里中路—锦里东路—滨江西路—滨江中路—滨江东路—兴安桥—江天路—丝管路—望江路—新九眼桥—河滨路—萃锦西路—琉璃桥—中环路锦绣大道—中环路高攀东路(桥上)—天和西二街—南三环路三段辅路—天府大道北段辅路—天府大道北段—半程马拉松终点天府国际金融中心。

九、作文

27.作文

题目:

《我眼中的____》

要求:

请将题目填充完整,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2、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