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2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钢管支架贝雷梁拆除施工方案

桃江大桥现浇箱梁贝雷梁支架拆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和建设部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2)信丰桃江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大口径钢管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3)桃江大桥施工图;

(4)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J1325-2011);

(5)我单位在支架现浇梁施工中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艺方法等。

二、适用范围

信丰桃江大桥贝雷梁现浇制梁的支架拆除。

三、支架拆除方案

3.1贝雷梁支架结构体系

桃江大桥现浇施工支架采用双排钢管立柱+贝雷梁结构型式。

横向设总宽度为22米。

贝雷桁架梁之上摆布I12.6工字钢和5mm厚钢板组合的桥面板,形成钢便桥供吊装钢拱肋使用,当钢拱肋安装完毕后,便可拆除桥面板,调整标高,放置砂筒,然后再铺上胶合板形成箱梁底模,两侧为定型钢模。

从混凝土梁底开始从上到下,需拆除的支架体系各组成部位依次为:

11.8cm胶合板+8cm*5cm方木;

2贝雷梁;

3I32b型钢双拼横梁;

4砂筒;

5钢管立柱支架、水平及纵横向支架支撑。

力学传递程序:

现浇箱梁砼→模板→8cm*5cm方木→贝雷纵梁(1.5*3)→支架横梁(2I32b)→砂筒→钢管柱式支墩(φ529*8mm)→钢管桩或现浇砼基础顶。

3.2支架拆除顺序

按照“纵桥向对称均衡、横桥向基本同步”的原则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除。

单孔支架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为:

箱梁预应力张拉完成→沙筒放砂下落→拆除方木、侧模、脱内模及底模等→拆除贝雷梁横向连接片→拆除贝雷梁片→拆除主横梁2I32b工字钢→吊卸砂筒→拆除水平夹板及剪刀撑→分节拆除钢管立柱→循环拆除下一孔钢管贝雷梁支架。

3.3支架拆除方法

3.3.1拆除内模及侧模等

侧模:

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后开始内模拆除,在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松开侧模竖向撑杆,松开侧模横向联接螺栓,两侧外模拆除,运往下一孔梁进行侧模拼装。

3.3.2落砂筒

落沙筒:

梁体张拉完成后,方可卸落砂筒。

同时打开同一孔(跨)同一排上(即横桥向同一主横梁下的)每一个砂筒卸漏口(必要时采用弯钩钢筋掏砂),均匀降低贝雷桁架,使底模板、方木及贝雷梁底脱离。

砂筒打开顺序:

从跨中向桥墩(台)横桥向同时逐步打开(打开时间需一致)。

3.3.3拆除底模

底模:

依次拆除两侧异型钢模,然后人工抽出木胶底模板,和方木条。

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避免高空坠物。

3.3.4拆除贝雷梁

桃江大桥为连续贝雷梁,拆除方法如下:

(1)重组贝雷梁片

因单组贝雷梁宽度较窄,拖拉过程中容易发生倾覆,贝雷梁片拆除前进行重新重组,根据原施工合同,可将贝雷梁分成四组(横向),并将分组的横向连接杆(片)解开。

并用千斤顶起贝雷架。

在支架横梁上放一根16的圆钢,涂上点机油,然后放下贝雷梁。

(2)翼缘板下最外侧贝雷梁的吊装

吊装前做好安全警示、警界绳等标识。

采用1~2台吊车同时配合,起吊时,吊点宜设于1/4L梁处。

统一指挥吊车整体将梁片吊装移走。

(3)贝雷梁片横移拖拉

先将两侧的两组贝雷片梁拆除,其方法是采用手拉葫芦逐渐拉动贝雷梁横移,并用1~2台25t吊车配合,将贝雷梁吊起放下解体。

详细情况由拆架单位和施工人员沟通处理。

3.3.5拆除I32b工字钢主横梁

解除主横梁与桩柱连接,利用汽车吊直接吊离主横梁缓慢下放。

3.3.6拆除钢管支墩

解除砂筒与钢管桩之间的连接,利用汽车吊吊离砂筒。

钢管桩拆除注意事项:

应分水平桁以上部位及以下部位两部分的钢管拆除。

首先应解除水平桁以上位置的钢管支墩间的横向连接及其与墩身之间的连接(如顶楔、撑架等),然后分节松开法兰盘连接螺栓分节吊离钢管,再拆除钢管支墩纵向的剪刀撑、水平桁连接杆件。

最后用吊机一根根吊装钢管支墩,遵循“解除一根,吊走一根”的原则。

3.3.7拆除拱肋吊装支架墩,可先拆除支架顶工字钢横梁然后将4根支架立柱分为单根(或双根视吊车起重能力)采用吊车吊下,另几根应临时固定好,以保证安全。

先拆桥面以上部分,利用钢便桥拆吊,部分待后上桥面拆除。

3.3.8拆支架过程中,不许乱截乱拆,要注意所拆材料的完好率,以保证材料以后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四、拆模注意事项

贝雷梁拆除前严禁贝雷梁上站人或者进行其他作业,现场管理人员(架子队长、安全员和指挥员)到场、作业人员到达安全区域后方可进行拖拉、吊卸拆除作业。

(1)当养生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松开内摸支撑,松开内模,拆除端模,进行初张拉。

(2)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进行终张拉,终张拉后砂筒放砂,靠模板自重脱模,如若个别模板自然脱落不下,采用导链将其拉下,严禁用锤敲打脱模。

(3)按立模的逆过程进行,对称缓慢分级卸载,拆模时严禁剧烈冲击,损伤模板和混凝土棱角。

(4)拆模选择晴好天气,尽量避免选择恶劣天气和气温急剧变化的时间。

(5)钢管柱贝雷梁拆除后,及时对拆除的部件整理,不能妨碍下部拆除。

(6)拆模前桥梁下方投影按图3.7范围内设置警戒区,禁止行人、行车通过。

(7)砂筒要求同时均匀下落,防止分配梁不均匀下落变形,贝雷梁滑移。

(8)模板拆除:

侧模拆除采用卷扬机拖拉过孔时,固定专人开卷扬机,拖拉过程中设专人指挥,卷扬机速度均匀,严禁过快、速度不均。

(9)贝雷支架采用导链拖拉出梁底,拖拉时首先横向分多次拖拉外移并拢,以增强稳定性防止倾覆。

严禁采用吊机直接硬拖或斜吊出来,严禁吊机斜拉斜吊作业。

(10)拖拉贝雷架、起吊作业设专人指挥;拆除贝雷架作业前要检查吊车、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和钢丝绳的性能和安全性。

钢丝绳在卷筒上至少要保留3圈,以保安全。

(11)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拆除作业中有需要加固的部位,应先加固再拆除,防止架体倒塌。

拆下的零部件、杆件,应按规格分批运到地面,严禁抛掷,并按规格、品种码放整齐。

作业人员应相互呼应,动作协调,中间不换人,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做详细交底,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作业。

拆除全过程中,必须专人担任指挥和监护。

五、主要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

5.1现场主要管理人员

序号

姓名

岗位

职责

备注

1

鲜南龙

项目经理

负责组织管理

2

江修敏

技术负责人

负责方案制定,技术管理

拆除全过程跟踪,严禁无人指挥施工。

3

彭其亮

技术员

负责技术资料、技术交底

4

潘建新

技术员

负责现场技术指导

5

余正东

安全员

负责安全防护、班前安全交底

5.2贝雷架拆除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备注

1

25t汽车吊

2

正常作业

2

25t汽车吊

1

备用、应急用

2

氧气乙炔切割设备

5

3

导链

5t、10t

各4

4

手动千斤顶(电动葫芦)

30t(10t)

各2

5

16mm钢丝绳

4m、6m

各4

6

手锤

8磅

4

7

套筒扳手

M24

4

8

活动扳手

中号

4

9

撬棍

6

10

麻绳

m

30

缆风绳

11

12.6槽钢

0.45m、0.3m

45、30

临时固结

12

钢管

Ф48

50

13

望远镜

高清

1

14

对讲机

5

15

口笛

2

5.3贝雷架拆除作业人员配置

序号

人员分工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指挥员

1

统一指挥

2

起重工

4

机械操作

3

架子工

10

拆除贝雷架

4

电焊工

4

拆除杆件

5

杂工

5

摆放构件

6

技术员

2

现场指导

合计

26

六、安全保证措施

分部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检查作业队的安全生产活动。

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保证体系,落实安全责任考核制,把安全生产情况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使安全生产处于良好状态。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技术保证,确保施工人身、设备的安全。

根据施工进度,按照不同的施工项目,由工程管理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部组织落实,项目部定期进行考核。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将“防高空坠落、防机械性事故、防触电防火、防交通事故”作为本工程的安全防范重点,制定专项预防措施。

6.1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6.1.1领导安全负责制度

(1)由总工程师组织编制本项目拆除施工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施工。

(2)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包保第一责任人,对施工安全全面负责,统一领导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现场控制。

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包保负责。

施工时,上岗检查,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施工包保领导必须“四到位”:

人到位、职务到位、责任到位、业务水平到位。

(3)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主要生产部门负责人,就本人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详实情况,定期向安全领导小组书面报告一次。

报告由报告人亲自拟写,重点报告本人发现了哪些问题,找出了哪些原因,采取了哪些措施,同时提报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并说明其主要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

6.1.2支架拆除许可制度

支架达到拆除条件后,由分部安质部联合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进行验收,各项安全指标可控时再按照指挥部下发支架拆除许可制度,填写《支架拆除许可证》,上报指挥部工程部和安质部对现场准备情况进行验收,签字确认后再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6.1.3岗位安全“卡控”制度

(1)电工岗位安全卡控制度

A电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B电工上岗作业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绝缘器具。

C严禁班前、班中饮酒。

D登杆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杆和登杆工具,做到完好可靠,登杆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E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验电、接地封线,电源上必须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

F电线路的架设及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的要求,严禁违章作业。

(2)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安全卡控制度

A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B必须严格遵守交通管理规则,严禁超速行驶和强行超车。

C严禁酒后驾驶车辆。

D通过会车道口必须严格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制度,严禁抢越。

E驾驶室内必须按规定人数乘座,自卸车、油灌车、半挂车其他部位严禁座人,机动翻斗车严禁带人。

F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不开带病车。

6.1.4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

除日常安全检查外,为有计划系统地识别、查找不安全因素,揭示安全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消除管理缺陷,预防控制事故,工区按照生产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检查内容:

查管理、查制度、查隐患、查事故处理和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分类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明确复查责任。

局指检查项目:

局指安质、工程部门要检查支架的拆除是否按照报批通过的施工方案执行;检查拆除过程中主要责任人是否到位;检查吊车司机有无操作证;检查施工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是否进行安全提示。

分部检查项目:

分部检查贝雷拆除过程中是否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统一、协调指挥;检查警戒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检查安全员是否到岗;检查贝雷梁横移拖拉是否同步;检查吊车钢丝绳有无滑丝、断丝现象;检查钢丝绳挂钩是否锁紧;检查吊车是否按“十不吊”规则操作;检查高空施工作业人员是否系挂安全带。

各级检查组对检查效果承担责任。

6.1.5事故报告及分析制度

发生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隐瞒。

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联合调查,按处理权限逐级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作出处理。

并改进管理,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事故及问题的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须严格执行“事规”和“伤规”规定。

事故及问题分析情况应记录详实,立案备查,分析报告资料应于事发后3日内上报。

上级单位认为事故或问题较为严重,需提级分析时,从其要求。

6.2安全组织措施

6.2.1健全各级安全组织

建立以工区长负责的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领导小组,作业队设专职安监(全)员、工班设安全员,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建立各级“标、保、考”安全责任制,坚持安全“三查”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安监员、安全员的作用,跟班督导检查,及时消除险情隐患,工地设保健站。

6.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1)认真执行《国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安全预想预防活动,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各专业、分部与分项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和岗位安全责任制。

(2)坚持定期和经常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状况分析、研究,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安全上岗证》方准上岗,未经培训,干部不许指挥生产,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地方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方准持证上岗。

(4)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

执行集团公司各类人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奖罚细则、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整改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全体施工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搞好文明施工,施工中严肃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科学管理、先进技术、可靠防护设施上,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不紊。

6.3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⑴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严禁酒后登高作业。

⑵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

常用的工具应系在身上。

所需材料或其他工具必须用牢固结实的绳索传递,禁止用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⑶凡2m以上悬空、陡坡和无平台处作业要佩带安全带,挂妥安全带钩。

有平台的要安装好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止跌落。

⑷所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要戴好安全帽和扣好帽带。

登高作业人员要穿胶鞋或软底鞋、不准穿拖鞋、硬底鞋以防滑倒和摔下。

⑸六级以上大风,禁止进行高空作业。

6.4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临时用电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安全运行规程,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1)电动设备集中使用的场所,应由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线路架设的安全措施

在桥面设计高程范围内和其他施工现场施工时,施工设施最高处与架空线路垂直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任何情况下不小于6米。

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

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应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要穿管保护,电源端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绝缘橡胶套电缆。

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使用自备电源或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门设备作保护接地。

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手持电动工具和单机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照明灯具的金属壳必须做零保护。

各种型号的电动设备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接地或接零。

传动部位按设计要求安装防护装置。

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应断电挂牌,设专人看守,防止其他人私接电动开关发生伤亡事故。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一闸多用”。

(4)配电箱的安全措施

现场的配电箱应坚固、完整、严密,应有门、有锁、有防雨装置,同一配电箱超过3个开关时,应设总开关、熔丝及热元件,必须按技术规定严格选用,禁止用铁丝、铜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

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5)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增加接地深度、增加高效降阻剂等降阻手段。

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悬挂“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及绝缘强度,每季测定一次;固定用电场所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电动设备、潮湿环境和水下电气设备每天检查一次。

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6.5机械设备及车辆安全措施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驾驶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⑴对影响施工的既有道路进行封闭或临时改移,做好交通疏导,并设置明显的安全交通警示、指向标志,封闭措施得力,配备专职人员指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当地居民交通的影响。

⑵施工机动车辆及机械在道路上行驶,要遵守地方政府及交警部门的管理规定,遵守公安部门《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保证运输畅通。

⑶所有机动车辆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文明驾驶,礼让三先。

⑷所用机具设备、材料存放不得侵入正在使用的道路路面,且不能影响交通。

个别路段需占用路面,要事先与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占用,占用路面地点前后按规定设置警告牌及夜间警示灯;必要时修建汇车便道。

⑸大型机械运输、行驶,要事先对既有公路的路面宽度通过荷载进行调查,需加宽道路时,先要征得地方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车辆通过或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样。

⑹施工利用的既有道路和改移的既有道路在工程完工后恢复原有的等级和通行要求。

6.6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夜间施工要做好统筹安排,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并加强施工现场指挥力量,现场派专人指挥。

尽量缩短夜间施工作业时间,保证夜间施工作业人员有足够的睡眠,避免夜间作业人员出现疲劳状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质量、安全事故。

加强夜间施工照明设施,保证施工现场有足够的照明。

运输车辆及其它行驶的机械设备,必须小心驾驶,谨慎行车,确保安全。

路口加强防护,并设明显警示标志,挂红色警示灯。

七、应急预案

7.1编制目的

针对贝雷架拆除高空作业情况:

1、防止贝雷架拆除作业过程中发生人员、材料机具等高空坠落事故;

2、在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能够快速反应,启动应急程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2编制依据、适用范围

l、本预案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本预案适用于支架法现浇梁支架拆除施工。

7.3事故处理组织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鲜南龙

副组长:

朱照宣

成员:

潘建新,余正东,张奉根

7.4职责和权限

(1)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事故发生后的总体指挥,贯彻、宣传、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章制度,有权调动施工处任何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救援工作。

(2)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指挥,有权调动施工处任何人员、设备投入救援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3)领导小组任何成员获悉事故发生后,须立即进入事故处理状态,做好伤员救护及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4)工区安全环保部是预案的主责部门。

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监督落实,组织日常检查、应急培训和演练,事故发生后的工作安排,防止事态扩大。

开展事故的调查、原因分析和处理,有权对延误救援的人员进行处罚,有权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询问,向相关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并针对事故原因对该预案进行修改。

主责部门值班人员负责命令的发布,信息的传达,有权调动施工处所有的通讯设备、机车、车辆、员工及汽车参与救援工作。

(5)机械、物质部门负责配备必要合格的应急设备、物资.负责保管井建立清单,严禁挪作他用。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用申报物资设备购置计划,直接采购急需物资及设备。

(6)工区综合部及施工处后勤部门负责伤员的紧急处置、护送危重伤员到所求助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及善后事宜。

(7)在救援现场指挥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以安全、质量、物资、工程部主任为主的临时指挥部,负责救援现场的指挥工作。

(8)参加救援抢险工作人员应具备施工安全管理知识、安全防护基本技能和紧急救护,服从救援指挥安排,使救援工作正确、紧张、有序的进行。

7.5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通道口、上下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围栏、安全网),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

(2)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3)在设备顶面上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

(4)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5)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

如:

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6)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如: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从高处跳下。

(7)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

(8)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9)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

常用的工具应系在身上。

所需材料或其他工具必须用牢固结实的绳索传递,禁止用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任何物料、工器具,不得上下抛掷。

(10)无隔离设备时,严禁双层同时垂直作业。

7.6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内容

(1)事故上报程序

事故发生后,由现场负责人向领导小组或临时指挥部汇报具体情况,同时将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概况及损失等相关情况上报本单位负责人,通报各相关部门。

(2)事故上报方式

发生高空坠落伤害事故后,利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设施及时上报,任何人不得延误和中断事故上报。

(3)事故发生上报内容:

a事故发生的详细时间:

日、时、分;

b事故发生地点;

c事故相关责任人姓名;

d事故原因及概况;

e事故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7.7事故救援原则

本着缩短救援时间及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快速有序地展开伤员救助工作。

7.8救援设备、物资

根据高空坠落事故特点,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建立设备器材清单,并放置在指定场所,确保应急时可以快速调用。

表2应急物资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