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docx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剖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高校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科建设,对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政府主导建设规模,高校缺乏自主权;管理机构内部关系有待理顺;职权模糊,主体责任不到位;决策权力模糊,缺乏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及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不完善。

地方高校要构建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就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协调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落实高校自主权;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激励机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有偿服务机制、学科建设协调协作机制及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学科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学科的内涵不仅包含专门的知识体系,还包含在相应的研究方法下围绕知识体系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开展这些活动的学术组织。

高等学校的学科作为的知识体系,是高校发展的基石,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平台。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涉及学科方向、学科团队、科研成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学科建设是培育和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业务建设的核心,是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占据首要地位。

狠抓学科建设工作,对于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科是高校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校强基固本的工作,学科建设整体情况从根本上展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学水平等。

学科建设不仅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

通过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增强学科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打造优势学科的服务平台,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设定等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学科”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和“学校—学科群—学科”三级管理体制。

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是指高校学科建设的组成部门和构成要素内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及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的相关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如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等。

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学科建设运行的前提条件,周密可靠的运行机制是学科建设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保障。

完善学科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辅相成的运行机制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

总之,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政府主导建设规模,导致高校缺乏自主权

地方高校一般在财政经费、办学规模等方面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很强依赖。

政府掌握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资源以及资源分配权,直接或间接地干预高校学科建设。

政府为了解决所管辖地区的现实问题,以项目资金的形式资助学科建设。

同时,高校为了增加学科点数量,不得不以政府意志为主导,盲目申报,导致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违背了最初的学科建设规划。

此外,学科建设往往采用“项目申报审批”的方式来分配教育资源。

“985”高校、“211”高校优先获得资源,高校之间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地方高校的积极性,导致学科发展趋向于满足政府的相关政策,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高校缺乏自主权,最终使得学科内涵建设成为空谈。

2.管理机构内部关系有待理顺,二级部门角色缺位

管理机构功能不健全使得地方高校学科管理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未设置分管学科建设的校领导,学科建设工作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兼职;部分高校未设置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及学科工作组等;学院层面没有专门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人员,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兼任,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学科建设工作,有些学院虽配有学科秘书,但因学科秘书多为任期一年的兼职人员,频繁更换使得校级学科建设管理部门与学院的对接工作不顺畅,导致学科建设发展出现障碍。

3.职权模糊,学科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

目前,学科建设的管理机构职责权力不明确,存在有权的机构不用负责任,有责任的机构没有权的问题,学校、学院、学科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清晰,一些工作不知道由谁来负责,只能从学校层面临时安排某个部门负责执行。

学校层面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部门忙于日常行政事务,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等缺乏统筹考虑。

学院层面的学科建设多由院长负责,在实施中则分成多个子项目进行管理,子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建设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分别管理,往往出现子项目负责人对工作汇报不具体,院长掌握信息不全面,工作上出现互相推诿、责任不到位等情况。

此外,在学科层面,学科负责人多为校领导兼职,精力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学科负责人很少参与实质性工作,对学科建设的规划、审核、监督、保障未尽到责任。

最终,学科建设工作多由相关学院院长代理执行。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科建设管理机构功能不健全、责任不到位,学科建设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

当前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

在决策机制方面,行政权力明显,决策权力模糊,对专家论证重视不够,学术权力影响不够,学术委员会多数发挥咨询作用,未能充分参与决策。

同时,在议事规则方面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

在绩效评价方面,多数高校引入了第三方的学科评估系统,但未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未形成学科建设自评报告,缺乏对学术成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科建设中个人及团队贡献的评价等。

在激励政策方面,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科团队成员兴趣的激励、物质的激励以及基金项目方面的激励,尤其缺少了认可、信任、尊重等方面的精神激励,导致学科成员心理上得不到满足。

在学科建设协调方面,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意识不强,学科建设管理部门与学院及学科之间的协调力不从心,与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受到制约。

在资源共享方面,没有建立协调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经费使用不够合理,学术交流少、公共平台建设少、用房紧张、设备分散且利用率低。

三、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

(一)地方高校管理体制创新路径

1.协调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落实高校自主权

政府和高校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通力合作,制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校战略规划相匹配的专项规划,结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避免盲目附和。

要最大限度地规范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审批,减少直接干预,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政府应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来引导高校,高校应该把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大学章程等作为重点,突出学校的自主权,增强社会资源的资助,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创办符合高校发展定位的高等教育。

2.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坚持全校“一盘棋”的原则,实施校级层面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

学校层面部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组织制定和审核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对学科建设进行宏观的指导、监督、调控和管理。

同时,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使学科建设工作有具体单位出面牵头组织,其具体工作如下:

草拟学科建设相关制度文件,组织实施规划方案,监督各业务部门落实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及监督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等。

学科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科研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等部门开展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学院负责带动本学院学科建设的规划和考核,逐步与学校其他相关学科形成学科群优势。

同时配备专职学科秘书,负责与学校学科门进行对接。

学科层面由学科人负责统筹安排,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并组织学科成员实施。

三级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地方高校组织多方力量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还有利于调动学校各级人员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地方高校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要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论证会,形成方案报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审批,完善集体决策的程序,做到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确保决策化。

为确保学校的议事规则,还应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行学校政策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教授参加政策咨询,确保学校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能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有效、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实行项目化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

学科建设主要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学科建设中团队成员应在主攻方向上协同开展研究攻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研究的问题拟定课题,向学校提交计划任务书。

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对学科各类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开展检查考核、绩效评估工作。

另外,要严格执行学科建设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学科自评检查等。

同时,要建立多元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以第三方评价为主,自主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要以学科评价合理引导建设方向和重点,鼓励竞争,动态发展。

第三方评价侧重评价学科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的影响和地位,自主评价侧重自定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行政评价侧重整体目标的实现情况。

要完善评价办法,提高评价结果精准度。

3.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激励机制

实施激励机制主要是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包括提高学科成员地位、改善待遇、扩大影响以及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政策,通过资金补偿、制度优化等方式,提升教师投身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对于学科人,他们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对他们而言,精神方面的追求远胜于物质方面的鼓励。

因此,要注重对学科人在授权、认可、信任等方面的精神鼓励。

要考虑为学科人制定和设计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规划工作提供方便。

[4]使学科人真正享有管理学科建设各项事务的必备权力,同时也应在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方面给予其支持。

对于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应考虑构建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人脱颖而出。

对于骨干教师,可以让他们进修、对其他学校进行访问,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4.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有偿服务机制

学校要树立仪器设备共享的大局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细则,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或在相关职能部门网站设立链接页面,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分类导航和在线预约、缴费使用服务。

仪器设备归属权和存放地仍在各个学院或科研平台,学校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科研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

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收费标准(分别制定学科内、校内、校外三种不同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通过网络平台公开。

另外,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面向社会有偿开放。

5.建立完善的学科建设协调协作机制

在学科规划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组织机构应具有权威性,遇到建设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机构要出面协调解决。

学科建设的决策部门以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开展协调工作,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各学院之间的有效沟通,理顺各方关系,根据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管理职责、建设目标、具体成效等,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抓好各职权范围内的学科建设工作。

6.建立健全学科动态调整机制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科建设的整体监控,对学科的动态发展、水平比较、合格评估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学科建设成效,适时调整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

另外,要制定学科建设的标准,加强对重点培育学科的动态监测,对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整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控制办学规模、撤销学科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5(32):

110-114.

[2]丁晓昌.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30-33.

[3]刘文达,秦春生.构建学科建设体制与机制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54-57.

[4]郭荣祥,徐慧.大学学科人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48-50.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