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040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_八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仇定荣

2004.8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枣核》                        (2课时)

课文《最后一课》                    (2课时)

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课文《古诗四首》                    (1课时)

课文《晏子使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为了敬爱的祖国,用各种方式,倾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凯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国主义的篇章”,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先驱们的爱国情怀。

 听讲 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如《我的祖国》等。

2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

(2)你能向全班同学讲一个爱国主义故事吗?

要求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通顺流畅。

要点:

以物寄托思乡之情,牢记祖国语言,历尽艰险回到祖国怀抱,捍卫祖国尊严,决不投降,忧国忧民……

先小组讲,接着代表上台讲述,最后点评。

 目的是初步感知课文,激发爱国热情。

合要求就行,重在鼓励,目的是拓宽视野。

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

 参见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枣核

(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我先朗诵一首诗,如果有知道这首诗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朗读--《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

 

2 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读课文,作概括。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作圈点,排疑难。

 

3 研读课文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 布置作业

(1)找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之比较。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  枣核

(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听讲 

2 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1、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

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3 研读5--10段,品析下列问题。

1、”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感,生动具体感人。

课文中从哪几方面来写它的呢?

2、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

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是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写,来得出概念。

不仅没离题,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因为照理说越是家庭事业如意,越应该无忧无虑,心满意足,这样就更反衬了美籍华人朋友思乡之苦之切。

 

4 体会下面几段话中加黑的词语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

”带来了吗?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 

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

”生”,为了试种。

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

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

 

5 布置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归纳”语言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的常用方法。

  

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  最后一课

(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懂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立志做爱科学的人。

2. 理解高新科技反映了人类的最高科学水平,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3. 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4.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5. 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单元课时安排                    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在太空中理家》    1课时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感兴趣的课文  2课时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讲授课文            2课时

课堂制定感兴趣的课题               

小组分工合作搜索资料                

小组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2课时

班级成果交流报告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计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你可以自由选读本单元这一组反映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从中你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

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苏步青教授的序文和这组介绍种种高新科技的课文,然后从中选一至两篇感兴趣的独立阅读。

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单元最适合于开展大范围的“专题探究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果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学会学习,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就算成功了。

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感受科学,把握单元内容

第一块:

感受科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

 思考 

2. 组织交流(引导对科学的认识) 交流评价 

3. 你能说说你最欣赏的科学家吗,为什么?

 考虑讨论 

4. 评价(引导对科学精神的把握)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既然大家如此熟悉、喜爱科学,那么对本单元的课文想必很感兴趣了?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单元内容 

3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

 思考 

4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小组讨论 

6 随堂引导,及时.总结,把握单元目标,了解学生需要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你能构想一下未来2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吗?

50年呢?

 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展望一下未来的科学

第2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

学习目标: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和读书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

你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吗?

但为何又有人说:

四两拨千斤呢?

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 

2 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交流、评价 

3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讨论 

4 组织交流 讲述名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 自学书上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阅读方法 读书 

2 布置任务:

分别用简洁的语言给两种阅读方法下个定义 思考,小组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因为下定义要求较为严密,只要能下定义,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方法的关键了)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交流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

除了书上所教的方法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读书方法和读书故事?

 思考 

2 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记录 

3 组织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读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第3课时 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 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2. 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观点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 小组讨论 

4 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 复习 

2 引导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圈点勾画 阅读、圈点勾画 

3 组织交流(引导关注圈点勾画的注意点) 交流、评价 

4 再读文章,能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 讨论、提出问题 

5 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欣赏视频 

2 结合录像、课文以及“探究 练习”三,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小组讨论 

3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巡回、指导 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2. 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 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nb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

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

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前学过的古文知识。

2.课上多用讲解、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复述比赛。

2.小组知识竞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现在给大家读一首杜牧的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从诗中我们也知道早在唐朝我国就已有了荔枝,而且荔枝是水果中的上品。

荔枝的妙处,苏轼也称赞过,他在《惠州一绝》一诗中曾写道: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那么在白居易眼中,荔枝又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荔枝图序》。

(一)明确目标

1.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一些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荔枝的知识。

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当时在三峡一带也有出产。

因其不耐久藏,离产地稍远就无法尝到,甚至无法见到。

作者在产地见到后,为不认识的人和认识又不甚了解其变化的人画图题字,以便了解。

这篇说明文着重描述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形象的描绘出荔枝的花、叶、果实和果实的外形、核、壳、膜、瓢肉以及浆液的味道,可以说面面俱到又不啰嗦,叙述清晰如睹其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诗人。

生活在社会动荡、人民痛苦的中唐时期。

29岁考中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他得到了翰林学士的职位,三年后被任为左拾遗。

其后因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

他提出“文学合为时而著”的进步文学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传下来的诗篇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2.解题。

3.朗读课文并正音。

帷wéi葡萄pútáo枇杷píbá缯zēng

绡xiāo瓤ráng醴lǐ酪lào

4.重点字释义。

帷盖:

车篷的帷幕。

华:

花。

荣:

开花。

实:

果实。

果:

颗粒。

缯:

绸。

绡:

生丝的织物。

瓤:

果肉。

莹白:

洁白。

醴:

甜酒。

5.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

大体上像那些东西。

(2)命工吏图而书之:

让画工绘了图,题上字。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目的是为了没有见过荔枝和见过荔枝可是不是在采下后三天之内见到的人们而写。

6.逐句翻译。

(1)荔枝生巴、峡间:

荔枝生长在长江三峡与大巴山之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

树的形状团团的像车篷的帷幕。

(3)叶如桂,冬青:

叶子像桂树叶,冬天也绿。

(4)华如桔,春荣:

花朵像桔树花,春天开。

(5)实如丹,夏熟:

果实红色,夏天成熟。

(6)果如葡萄:

颗粒像葡萄。

(7)核如枇杷:

果核像枇杷。

(8)壳如红缯:

果皮像红绸。

(9)膜如紫绡:

内膜像紫缎。

(10)瓤肉莹白如冰雪:

内瓤洁白像冰雪。

(11)浆液甘酸如醴酪:

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1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1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如果离开树枝,一天就变了颜色。

(14)二日而香变:

二天就失去了香味。

(15)三日而味变:

三天就变了滋味。

(16)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四五天以后色香味都失去了。

(17)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

(18)命工吏图而书之:

命令画工绘了图,题了字。

(19)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7.分析课文。

短文分三个层次,“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

”为第一层,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

“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

”为第二层,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元和十五年……者云”为第三层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8.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开展复述比赛。

9.根据原文内容扩写,写成400字的一篇说明文。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说明文,了解了荔枝的特点并学习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

(六)设计板书

荔枝图序

白居易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中语文考评课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      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      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3.      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明确本课时内容。

(板书课题:

《晏子使楚》

2、             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                  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            领读课文。

(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

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            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

(投影显示)

(1)                  楚王闻之

(2)                  齐之习辞者也

(3)                  吾欲辱之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