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20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机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机实验报告.docx

《电机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实验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机实验报告.docx

电机实验报告

步进电机控制报告

 

引言

本系统是基于MSP430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密工作台位移、速度(满足电机的加、减速特性)、方向、定位的控制。

用MSP430F449作为控制单元,通过矩阵键盘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开始与结束、转动方向、转动速度的控制。

并且将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以及位移动态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屏上。

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电机驱动电路、矩阵键盘、LCD显示等。

 

一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为开环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为步进电动机,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副。

工作台脉冲当量:

δ=0.01mm/脉冲;最大运动速度=1.2m/min;定位精度=±0.01mm;空载启动时间=25ms。

二总体方案

2.1任务分析

本系统要求脉冲当量为δ=0.01mm/脉冲,而工作台丝杠螺母副导程4mm,即电机转动一周需要400个脉冲,所以电机的步距选择0.9度;最大速度要求为1.2m/min(20mm/s),所以单片机输出的脉冲频率最大为2000Hz;空载启动时间为25ms,所以电机的启动频率为40Hz。

2.2总体方案

根据系统要求,经过分析,可对MSP430F449单片机编程,实现按键控制和nokia5110液晶屏显示。

由于MSP430F449的I/O的电压是3.3V,不符合L298驱动芯片的输入电压要求,固通过光耦隔离芯片TLP521-4,将I/0的3.3V电压提升至5V,然后接进L298来控制电机的定位,加减速,正反转来实现精确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精密工作台控制系统总体框图

三硬件电路设计

3.1单片机控制单元

单片机采用MSP430F449作为控制单元,MSP430是德州公司新开发的一类具有16位总线的带FLASH的单片机,由于其性价比和集成度高,它采用16位的总线,外设和内存统一编址,寻址范围可达64K,还可以外扩展存储器.具有统一的中断管理,具有丰富的片上外围模块,片内有精密硬件乘法器、两个16位定时器、一个14路的12位的模数转换器、一个看门狗、6路P口、两路USART通信端口、一个比较器、一个DCO内部振荡器和两个外部时钟,支持8M 的时钟.由于为FLASH型,则可以在线对单片机进行调试和下载,且JTAG口直接和FET(FLASH EMULATION TOOL)的相连,不须另外的仿真工具,方便实用,而且,可以在超低功耗模式下工作,对环境和人体的辐射小,测量结果为100mw左右的功耗(电流为14mA左右),可靠性能好,加强电干扰运行不受影响,适应工业级的运行环境,适合与做手柄之类的自动控制的设备.我们相信MSP430单片机将会在工程技术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它是通向DSP系列的桥梁,随着自动控制的高速化和低功耗化。

3.2nokia5110液晶显示单元

Nokia5110采用PHILIPSPCD8544驱动芯片驱动,Nokia5110可以显示

15个汉字,30个字符。

Nokia5110通信协议是一个没有MISO只有MOSI的

SPI协议,如果单片机有富裕的SPI接口,也可以利用硬件SPI,但通常只需要

软件程序模拟即可。

 Nokia5110工作电压3.3V,正常显示时工作电流200uA以下,具有掉电模式,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移动设备。

电路如图2所示:

图2液晶接口电路

SPI接口时序写数据/命令时序如图3所示:

图3串行总线协议

3.3电机的选择

3.3.1反应式步进电机(VR)

反应式步进电机(VR)也叫感应式、磁滞式或磁阻式步进电动机。

其定子和转子均由软磁材料制成,定子上均匀分布的大磁极上装有多相励磁绕组,定、转子周边均匀分布小齿和槽,通电后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

一般为三、四、五、六相;可实现大转矩输出(消耗功率较大,电流最高可达20A,驱动电压较高);步距角小(最小可做到10’);断电时无定位转矩;电机内阻尼较小,单步运行(指脉冲频率很低时)震荡时间较长;启动和运行频率较高。

3.3.2永磁式步进电机(PM)

通常电机转子由永磁材料制成,软磁材料制成的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定、转子周边没有小齿和槽,通电后利用永磁体与定子电流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一般为两相或四相;输出转矩小(消耗功率较小,电流一般小于2A,驱动电压12V);步距角大(例如7.5度、15度、22.5度等);断电时具有一定的保持转矩;启动和运行频率较低。

3.3.3混合式步进电机(HB)

也叫永磁反应式、永磁感应式步进电动机,混合了永磁式和反应式的优点。

其定子和四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没有区别(但同一相的两个磁极相对,且两个磁极上绕组产生的N、S极性必须相同),转子结构较为复杂(转子内部为圆柱形永磁铁,两端外套软磁材料,周边有小齿和槽)。

一般为两相或四相;须供给正负脉冲信号;输出转矩较永磁式大(消耗功率相对较小);

步距角较永磁式小(一般为1.8度);断电时无定位转矩;启动和运行频率较高;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步进电动机。

3.3.4电机确定

本系统主要是应用与精密工作台的控制,且速度不是很高,所以选用四相混合式步进电机57BYGH210,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

表157BYGH210电机参数

 

3.4驱动电路方案选择

步进电机不能直接接到工频交流或直流电源上工作,而必须使用专用的步

进电机驱动器来进行驱动,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

3.4.1单电压功率驱动

单电压功率驱动接口电路及单步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4单电压功率驱动接口电路图5单步响应曲线

3.4.2双电压驱动功率驱动

电路如图所示。

在电机绕组回路中串有电阻Rs,使电机回路双电压功率驱动接口时间常数减小,高频时电机能产生较大的电磁转矩,还能缓解电机的低频共振现象,但它引起附加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简单单电压驱动线路中,Rs是不可缺少的。

双电压驱动的基本思路是在较低(低频段)用较低的电压UL驱动,而在高

速(高频段)时用较高的电压UH驱动。

这种功率接口需要两个控制信号,Uh

为高压有效控制信号,U为脉冲调宽驱动控制信号。

功率管TH和二极管DL构

成电源转换电路。

当Uh低电平,TH关断,DL正偏置,低电压UL对绕组供电。

反之Uh高电平,TH导通,DL反偏,高电压UH对绕组供电。

这种电路可使电

机在高频段也有较大出力,而静止锁定时功耗减小。

3.4.3高低压功率驱动

图6高低压功率驱动电路

高低压驱动的设计思想是,不论电机高低压功率驱动接口工作频率如何,均利用高电压UH供电来提高导通相绕组的电流前沿,而在前沿过后,用低电压UL来维持绕组的电流。

这一作用同样改善了驱动器的高频性能,而且不必再串联电阻Rs,消除了附加损耗。

高低压驱动功率接口也有两个输入控制信号Uh和Ul,它们应保持同步,且前沿在同一时刻跳变,如图所示。

图中,高压管VTH的导通时间tl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时,电机电流过载;太小时,动态性能改善不明显。

一般可取1~3ms。

(当这个数值与电机的电气时间常数相当时比较合适)。

3.4.4斩波恒流功率驱动

恒流驱动的设计思想是,设法使导通相绕组的电流不论在锁定、低频、高频工作时均保持固定数值。

使电机具有图6斩波恒流功率驱动接口恒转矩输出特性。

这是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功率接口。

图6是斩波恒流功率接口原理图。

图中R是一个用于电流采样的小阻值电阻,称为采样电阻。

当电流不大时,VT1和VT2同时受控于走步脉冲,当电流超过恒流给定的数值,VT2被封锁,电源U被切除。

由于电机绕组具有较大电感,此时靠二极管VD续流,维持绕组电流,电机靠消耗电感中的磁场能量产生出力。

此时电流将按指数曲线衰减,同样电流采样值将减小。

当电流小于恒流给定的数值,VT2导通,电源再次接通。

如此反复,电机绕组电流就稳定在由给定电平所决定的数值上,形成小小的锯齿波。

图7斩波恒流功率驱动电路

3.4.5集成功率驱动

L298芯片是一种H桥式驱动器,它设计成接受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可用来驱动电感性负载。

H桥可承受46V电压,相电流高达2.5A。

L298(或XQ298,SGS298)的逻辑电路使用5V电源,功放级使用5~46V电压,下桥发射极均单独引出,以便接入电流取样电阻。

H桥驱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对电机绕组进行正、反两个方向通电。

L298特别适用于对二相或四相步进电机驱动。

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8L298驱动电路图

3.4.6驱动电路方案确定

驱动单元采用L298是一种双全桥步进电机专用驱动芯片,内部包含四信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步进电机驱动内含两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双全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信号,可驱动46V,2A以下的步进电机。

四个输入端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四个输出端直接和步进电机相连,ENABLE控制电机的停转。

本系统用的是四相步进电机,所以采用L289电机专用驱动芯片来驱动。

3.5键盘电路

图9矩阵键盘电路

功能说明:

0~9:

输入数字,作为速度、位移的初始值;

#:

启动电机向前移动;

*:

启动电机向后移动;

A:

初始状态下,按下该键,进入位移输入模式;

B:

初始状态下,按下该键,进入速度输入模式;

C:

原始状态。

 

四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主要由一个主程序、延时子程序、nokia5110液晶驱动子程序、矩阵键盘扫描子程序等组成。

在主函数中通过子函数调用的方法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电机转向、移动距离、速度的设定及控制,从而控制精密工作台移动。

同时在nokia5110液晶屏上显示距离、速度、当前的工作状态。

程序流程图如9所示:

图9程序流程图

 

五测试结果

经测试,该系统可实现速度、位移的设定,并能按照设定的指标移动到相应的位置,移动速度范围为:

0.01~10mm/s。

六误差分析

由于

,其中0.01mm所含位移误差是丝杠螺母副的导程误差,属于系统误差,为缩小误差

的误差应尽量减小。

步进电机在运行时本身存在步距角误差,一般在3%-5%间,并且误差不累计,即误差角度在0.027度到0.045度,位移误差在0.0003mm到0.0005mm。

由于步进电机的步距角误差,位移也有一定的偏差,但满足系统0.01mm精度的要求;同时,由于丝杠螺母副等其他传动误差的存在,对位移的精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七操作规范

步骤:

1、打开供电电源,显示出开机界面;

2、按下‘A’进行电机移动距离的设置;按下‘B’进行电机移动速度的设置;

3、速度、位移设置好后,按下‘C’工作台开始向前以设定的速度移动,或者按下‘D’工作台开始向后以设定的速度移动,当工作台移动到设定的位移即停止,等待重新输入位移、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