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312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docx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标准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9年版)

历史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要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持续地发展。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修订稿)》为依据,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

考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杜绝偏题、怪题。

科学性——考试内容要准确反映历史学科的要求。

试题编制要科学合理,表述严谨、规范。

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重视情感教育,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人文性——体现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注重人文素养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导向性——试题编制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注意检测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新的、开放性的、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考试内容不偏重于机械记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问题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初中教学。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目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据此,湖南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

了解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了解层次。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感受、体会、概述、归纳、理解、说明、阐明、认识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理解层次。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初步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运用层次。

(二)内容要求

1.中国古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北京人的特征与发现的意义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与原始农业

炎帝、黄帝的传说

夏、商、周的更替

分封制

青铜工艺的成就

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

商鞅变法

老子、孔子

百家争鸣

秦统一中国

秦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统一措施

评价秦始皇

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丝绸之路

司马迁和《史记》

东汉的建立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华佗、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王羲之及其书法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例:

我替爸爸拿拖鞋。

我给妈妈洗手绢。

(20)燕子会捉(空中)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七星瓢虫专(爱吃)(叶子上)的蚜虫。

隋朝的统一

三、词语。

雪白的肚皮白白的手帕白白的墙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例:

月儿弯弯的像小船。

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大运河的开通

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

贝(宝贝)虾(河虾)写(写字)

贞观之治

一(幅)画一(束)鲜花一(座)天安门一(艘)军舰

一(包)菜子一(畦)秧苗一(片)沙滩两(条)腿√

一把尺一双手一个人一群人一堆土开元盛世

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安史之乱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唐代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北宋建立

宋朝重文轻武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

岳飞抗金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与元朝的统一

宣政院的设立

宋词、元曲的流行

四大发明

明朝建立与皇权的强化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长城与北京城的建筑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李自成起义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

“闭关锁国”政策

《红楼梦》、京剧

2.中国近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影响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马关条约》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百日维新”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新文化运动

张謇兴办实业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五四运动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共“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南昌起义

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南京大屠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中国现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运动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香港、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成就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4.世界古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扩张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公历的来历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以法兰克王国为代表的欧洲新文明的产生

西欧庄园生活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欧洲的早期大学

《查士丁尼法典》

大化改新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贡献

5.世界近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三角贸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的主要成就

6.世界现代史部分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俄国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主要问题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局面的形成

欧洲的联合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万隆会议

“非洲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7.湖南地方文化常识部分

主题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远古传说

与考古发现

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及重要考古发现

湖南境内与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

四羊方尊等青铜器

龙山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吴简等出土文物

古代湖南的

开发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势力在湖南地域的拓展

秦国与楚国争夺黔中郡

西汉吴氏长沙国与刘氏长沙国

三国时期孙权、刘备势力在湖南地域的争战

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的建立及其发展商贸的举措

北宋招抚梅山蛮及在梅山地区设县

明初“江西填湖广”与清前期“湖广填四川”

古代湖南

的主要

文化成就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

古代湖南本土著名文学家及成就

流寓湖湘的古代文学家及在湘名作

书法家欧阳询、怀素、何绍基

周敦颐、胡安国和胡宏父子、王船山在湖湘文化史上的成就

蔡伦及其发明

张仲景坐堂行医

铜官陶、浏阳花炮的创制

北宋时期湖南的著名书院

陶澍及其经世致用思想

近代前期

的湖南

魏源及其思想主张

太平军在湖南的发展和进军

曾国藩创办湘军及主要洋务活动

左宗棠的主要洋务活动和率军收复新疆

湖南活跃的维新气象

熊希龄对湖南维新运动的主要贡献

谭嗣同在湖南的维新变法活动

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蔡锷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重大贡献

近代后期

的湖南

新民学会、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北伐战争在湖南的重大战役

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意义及湖南农民运动的影响

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

红军长征在湖南的重大活动

长沙“文夕大火”

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

芷江受降

湖南和平解放

衡宝战役

湘西剿匪

新中国的湘籍

建国元勋与

英雄人物

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湘籍领导人

罗盛教、欧阳海的英雄事迹

雷锋精神

近现代湖南

的文化成就

丁玲、周立波、沈从文及其文学代表作

齐白石、贺绿汀、田汉、欧阳予倩及其艺术成就

湖南的主要地方剧种

晚清至民国初年传统学术湘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及其成就

湖南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近代湖南著名教育家

陈国达、袁隆平、刘筠、黄伯云的科学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及其意义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

试卷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非选择题可以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题型呈现,所占比例不低于60%。

(二)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

约20%

中国近代史

约20%

中国现代史

约15%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约10%

世界古代史

约5%

世界近代史

约15%

世界现代史

约15%

(三)试题难度

考试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难易题比例见下表:

类别

容易题

稍难题

较难题

难度系数

0.76以上

0.60~0.75

0.60以下

所占比例

约占70%

约占15%

约占15%

(四)覆盖面

考试的知识覆盖面要求达到80%以上。

四、题型示例

下面所示例题,大部分选自近年各市州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部分试题有改动,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发生大变革。

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犁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D。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描述的是

A.赵州桥B.长城

C.都江堰D.大运河

【答案】D。

3.下图是2018年1月在CCTV-3《国家宝藏》栏目中展出的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唐·铜官窑)。

以下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唐朝时铜官窑已经创立

B.证明唐朝时普通劳动者都擅长诗歌创作

C.反映了唐朝时青釉褐彩最受人们的追捧

D.是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器皿

【答案】A

4.“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说法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答案】A。

5.梁启超说过: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其中“甲午战败割台湾”是指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6.某某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

其中,左边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B.国共合作C.和平共处D.统一战线

【答案】A

7.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B.实施残暴的统治

C.统治遭到公民的反抗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答案】A

8.下表是有关“改变世界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瓦特发明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西门子发明“电灯泡”

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的新世界

C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标志着交通工具的动力由蒸汽转为电力

D

计算机网络的建立

使得网上购物、发送微信红包成为可能

【答案】D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种“新的多元化社会”指的是

A.两极格局B.美、中、西欧三足鼎立

C.欧洲崛起D.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答案】D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

例如:

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书籍得以比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又如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题”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再如,以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宋代科学技术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书院教育的发达提高了社会教育水平,也是宋文化的一个亮点。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隋唐时期初步成型”的科举制对维护唐朝统治有何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宋代形成的“十段文体”的看法。

(2)材料认为宋代文明高峰的出现主要与哪一科技成就关系最密切?

(3)根据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岳麓书院,谈谈你对书院教育影响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宋代十段文体使得命题、定等“标准化”“客观化”,有利于择优、公平选拔人才,但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言之成理即可)

(2)活字印刷术。

(3)书院教育的兴盛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提升了当地的教育文化水平,岳麓书院培养和影响了湖南一代代知识群体,成为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

(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名称《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

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

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

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

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

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

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

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谈谈你对图片《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材料二中颁布诏令的皇帝是谁?

“诏令”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如何体现“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是由一批封建官僚在策划和实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2)光绪帝。

在经济上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4)对比两则材料中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措施中没有提及立宪法、开国会、设议员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而明治维新组建议会,颁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曾说: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

——选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