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4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高考考试说明化学科对比Word格式.docx

4.解决化学问题

(1)能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2)能用正确的运用化学语言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层次

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其应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

综合应用: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纳、类比、推理或计算,并形成结论。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必考内容包括:

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基础科学。

知道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

(2)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实验、假说、比较、分类、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定量实验研究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认识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作用。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资源、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的关系等)。

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③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④掌握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⑤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⑥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⑦理解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⑧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①能根据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②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④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⑥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⑦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重要应用。

⑧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⑨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

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

④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⑤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⑥知道化学键的含义。

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

⑦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③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④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⑤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①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③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④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⑤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sp)进行简单计算。

⑥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的实质。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理解并能应用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如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3)了解常见非金属(如H、C、N、O、S、Si、Cl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4)认识化学在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物质间转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5)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能识别手性碳原子。

(3)认识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能用结构简式等方式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不包括立体异构),能根据给定条件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和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判断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

(6)掌握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7)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8)知道简单合成高分子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了解合成高分子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9)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5.化学实验基础

(1)知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5)了解Cl-、SO42-、CO32-、Na+、K+、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6)了解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7)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8)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

(9)能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10)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

1.“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

(1)原子结构与性质

①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②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

③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①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②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

③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某些性质差异。

⑤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⑥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⑦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⑧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

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简单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⑩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①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②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实验化学”课程模块

(1)化学实验基础

①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②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③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④能应用过滤(抽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⑤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了解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在确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作用。

⑥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⑦了解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实验中的意义,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2)化学实验探究

①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③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和改进。

④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

⑤能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

⑥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满分为120分。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一,非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二。

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分值比例为必考部分约90%,选考部分约10%。

(三)必考部分内容比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0%

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

有机化学基础约17%

化学实验约20%

化学计算约13%

(四)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比例约为3︰5︰2

四、典型题示例

一、选择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78N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该题以“氨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氮肥氯化铵”为情境,从核素、微粒电子式和结构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方面考察学生在情境问题中的化学语言识别、转换和应用能力,引导中学化学重视化学语言教学,关注学生用学科语言准确表征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能力的培养。

【答案】C〖掌握理解;

较容易〗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该题以“常见元素化合物NaHCO3、SiO2、Al2O3和CaO的主要性质与特征应用”为载体,通过判断物质性质与用途是否具有对称关系,考查学生基于“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化学思维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结构、性质、用途相联系”的化学学科观念。

【答案】D〖掌握理解;

中等难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

途径b: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解析】本题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不同途径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变化的可能性等四个方面设置选项,重点考查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盖斯定律内涵”、“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元素守恒思想”等基本化学学科观念的掌握和应用。

试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在讲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同和形成基本化学学科观念,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4.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

4H2O

【解析】该题是以“实验室制备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为背景设计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图上的观察和识别、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原理的理解、规范操作的掌握等实验基本能力。

本题实验来源于教材中的内容,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育重视实验教学,发挥实验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

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

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

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解析】该题是以“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性(Ksp)的大小以及酸性、氧化性、结合H+能力的强弱”为载体而设计的关于实验原理的选择题。

选项中实验操作和现象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能否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形成相应的实验结论。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形成结论的能力。

试题实验内容源于课本,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关注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关注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化学学科素养。

【答案】AC〖掌握理解;

6.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H2O(l)=2H2(g)+O2(g)ΔH1=571.6kJ·

mol–1

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C(s)+H2O(g)=CO(g)+H2(g)ΔH2=131.3kJ·

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CH4(g)+H2O(g)=CO(g)+3H2(g)ΔH3=206.1kJ·

A.反应

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

为放热反应

C.反应

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

【解析】该题是以“氢气制取”为主题设计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选择题。

试题从光解水反应的能量转化、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焓变的概念、盖斯定律的运用等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认识,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水平,亦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解析】该题以“Fe、S、CaCO3、NH3的转化”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转化的条件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亦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引导中学化学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特别要关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要借助物质转化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ClO-+CO2+H2O=HClO+HCO3-

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

Mn2++Cl2↑+2H2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制Al(OH)3:

AlO2-+CO2+2H2O=Al(OH)3↓+HCO3-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解析】该题以具有应用背景的化学反应事实为载体,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元素及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守恒、化学反应的条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能力。

解题时学生可能会因忽视化学反应的条件而错选D选项。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Fe3+、Mg2+、SCN-、Cl-

B.

=1×

10-12的溶液中:

K+、Na+、CO32-、NO3-

C.c(Fe2+)=1mol·

L-1的溶液中:

K+、NH4+、MnO4-、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Na+、NH4+、SO42-、HCO3-

【解析】该题以“在指定溶液中一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为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离子在不同条件的溶液中存在形式的认知水平,以及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程度,引导中学化学重视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和电解质溶液理论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存在形态是有条件的”基本化学思想。

【答案】B〖掌握理解;

较容易中等难度〗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mol·

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

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解析】该题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酸碱滴定曲线、溶解度曲线和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等有关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弱电解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