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0776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docx

《自动化制造系统》考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独立本科)(B080302)

自动化制造系统(2211)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07年4月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设置目的

“自动化制造系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满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等本科人才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内容安排有别于传统制造业的设计思想和制造方式,重点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各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控技术,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技术。

所以,本课程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自学,要求考生做到:

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发展,掌握主要单项技术,如: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质量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在自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切实理解和掌握课程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经过工程图学、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基本训练,经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

II.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制造业和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生产系统、机械加工系统、机械加工过程,了解自动化制造技术,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制造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制造业的任务

(二)制造技术的地位

(三)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制造系统的定义

(二)生产系统、加工系统、加工过程

(三)制造系统特征

第三节先进制造系统的若干问题

(一)制造系统构成要素

(二)制造系统中能量流和信息流

(三)先进制造系统发展的新哲理

FMSCIMSAMLPCEIM

三、考核知识点

1.制造业的任务及其与国民经济关系、制造技术的地位、自动化制造技术

2.制造系统构成要素、能量流和信息流、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目的

3.制造系统的定义、生产系统、机械加工系统、机械加工过程、典型制造系统

4.制造系统构成要素、制造系统中的能量流和信息流、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目的

5.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6.先进制造模式(FMSCIMSAMLPCEIM)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制造业的任务、制造技术的地位、自动化制造技术

2.制造系统构成要素、能量流和信息流、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目的

3.制造系统的定义、典型制造系统

(二)领会

1.生产系统、机械加工系统、机械加工过程

2.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三)应用

1.先进的制造模式(FMSCIMSAMLPCEIM)

2.现代制造业的目标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CAD/CAM的发展过程,掌握组成该系统的硬件、软件,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二维几何变换、三维几何建模方法、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零件建模。

了解数控技术、数控机床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组成,了解数控自动编程及其加工仿真、掌握数控插补原理,能简单运用G数控指令进行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CAD/CAM概述

(一)CAD/CAM技术发展概况

(二)CAD/CAM系统

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一)CAD的定义

(二)CAD的硬件和软件

(三)二维几何变换

(四)三维几何建模

(五)CAD的数据库

(六)CAD的效益

第三节计算机图形软件和数据库

(一)图形软件和数据库概述

(二)线框模型和实体模型

(三)CAD特性和CAD/CAM的一体化

(四)产品数据管理

第四节传统的数字控制

(一)数字控制概述

(二)数控的定义

(三)数控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五节数控机床

(一)数控机床及其特点

(二)数控机床组成和分类

(三)数控机床的插补功能

(四)数控机床的坐标轴的命名规则

(五)数控机床的刀具补偿

第六节计算机数控(CNC)

(一)CNC概述

(二)CNC的功能

第七节直接数字控制(DNC)

(一)DNC概述及其组成

(二)DNC的功能

(三)DNC的优点

第八节数控编程及数控加工

(一)手工编程

(二)自动编程及图像编程、语音编程

三、考核知识点

1.CAD/CAM技术、应用范围、系统类型、系统功能

2.CAD的定义、CAD的硬件和软件、二维几何变换、三维几何建模、自动绘图技术

3.设计图形软件的准则、图形软件包必须具备的功能、图形软件可进行的工作

4.线框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参数化造型

5.CAD的数据库、产品数据管理PDM

6.数控的定义和特点、数控技术

7.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分类、插补功能、坐标系、刀具补偿

8.CNC的功能、DNC的组成、DNC的功能、DNC的优点

9.手工编程、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后置处理、数控编程的内容与步骤、G指令编程

10.自动编程、APT语言、图像编程、语音编程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CAD/CAM技术、应用范围、系统类型、系统功能

2.CAD的定义、CAD的硬件和软件、三维几何建模、自动绘图技术

3.设计图形软件的准则、图形软件包必须具备的功能、图形软件可进行的工作

5.CAD的数据库、产品数据管理PDM

6.数控的定义和特点、数控技术

7.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分类、插补功能、坐标系、刀具补偿

8.CNC的功能、DNC的组成、DNC的功能、DNC的优点

(二)领会

1.线框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参数化造型

2.手工编程、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后置处理、数控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三)应用

1.二维几何变换、三维几何建模

2.数控加工编程(G指令、APT语言)

第三章成组技术(GT)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零件的相似性原理,理解成组技术、成组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分类成组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零件进行分类编码成组,了解成组技术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成组技术基本原理

(一)成组技术的实质

(二)零件的相似性

第二节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

(一)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

(二)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建立

(三)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零件的分类成组

(一)零件分类成组的基本方法

(二)生产流程分析法

(三)分类编码法

选择分类编码系统、零件的编码、零件的分组、特征位法、码域法、特征位码域法

第四节成组技术的应用

(一)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成组技术在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成组工艺过程、成组夹具、成组技术在CAPP及数控编程中的应用

(三)成组技术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

(四)成组技术与FMS、CIMS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成组技术的产生、成组技术的实质、零件的相似性原理

2.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建立、常用的分类编码系统

3.分类成组的基本方法、生产流程分析法、分类编码法

4.成组设计的基本原理、过程及方法

5.成组工艺设计概念及编制方法

6.成组工艺设备、装备的设计及选择

7.成组技术的应用

8.成组技术与FMS、CIMS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成组技术的产生、成组技术的实质、零件的相似性原理

2.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建立、常用的分类编码系统

3.分类成组的基本方法、生产流程分析法、分类编码法

4.成组技术与FMS,CIMS的关系

(二)领会

1.成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成组工艺设计概念及编制方法

3.成组工艺设备、装备的设计及选择

(三)应用

1.零件分类编码应用

2.成组工艺设计方法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的概念、任务,掌握其工作原理,了解CAPP中的零件分类编码法、掌握CAPP中零件信息描述,掌握修订式CAPP系统和生成式CAPP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CAPP的基本概念

(一)CAPP的基本组成

产品设计信息输入、工艺决策、产品设计信息输出

(二)CAPP系统的类型

修订式设计方法、创成式设计方法

(三)CAPP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CAPP中零件信息描述

(一)零件分类编码法

(二)零件表面元素描述法

(三)零件特征描述法

零件特征、回转体零件的描述、箱体件等非回转体零件的描述

第三节CAPP系统原理与开发应用

(一)修订式CAPP系统

修订式工艺决策原理、修订式CAPP系统的结构

修订式CAPP系统的开发、修订式CAPP系统的应用

(二)创成式CAPP系统

创成式方法原理、创成式CAPP系统的开发

工艺决策模型化、工艺决策逻辑的判定树与判定表表示

(三)CAPP工艺决策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S、工艺决策知识获取、工艺知识表示

工艺决策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推理、工艺决策专家系统的应用

第四节CAPP技术的发展

(一)CAPP集成化层次结构

面向数控编程自动化的特征基CAD/CAPP/CAM集成应用

面向产品数据共享的CAD/CAPP/PDM/MRPII(ERP)集成应用

面向CE和AM等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计划调度全过程集成应用

(二)特征基CAD/CAPP/CAM集成技术

自动特征识别、特征设计、交互式特征定义

(三)基于交互式的综合智能型CAPP系统

工艺知识库、智能化交互式CAPP关键技术、综合智能型CAPP系统结构

第五节实用CAPP系统分析

(一)FA-CAPP系统

(二)CAPPFramework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1.工艺规程设计的任务

2.CAPP的概念及工艺规程设计自动化

3.CAPP的基本组成、CAPP的类型、CAPP的发展现状

4.CAPP的零件分类编码法、零件表面元素描述法、零件特征描述法

5.修订式CAPP系统、生成式CAPP系统、CAPP工艺决策专家系统

6.CAPP集成化层次结构、特征基CAD/CAPP/CAM、综合智能型CAPP系统

7.FA-CAPP系统、CAPPFramework系统的特点

8.人工智能技术在CAPP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工艺规程设计的任务

2.CAPP的概念及工艺规程设计自动化

3.CAPP的基本组成、CAPP的类型、CAPP的发展现状

(二)领会

1.CAPP的零件分类编码法

2.修订式CAPP系统、生成式CAPP系统、CAPP工艺决策专家系统

3.CAPP集成化层次结构、特征基CAD/CAPP/CAM、综合智能型CAPP系统

4.FA-CAPP系统、CAPPFramework系统的特点

(三)应用

1.零件表面元素描述法

2.零件特征描述法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MIS)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掌握生产计划管理、库存管理和车间作业管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经营管理子系统、生产预测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

第二节物料需求计划(MRP)

(一)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

(二)MRP中的概念、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三节制造资源计划(MRPII)

(一)MRPII概述

(二)主生产计划

(三)库存管理(IM)

(四)能力需求计划(CRP)

(五)车间作业管理(PAC)

(六)MRPII系统的典型软件

(七)MRPII的优缺点

第四节企业资源计划(ERP)

(一)质量信息管理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

(三)规则报告管理

(四)流程工业的应用

(五)与控制系统及CAD一体化

(六)与电子数据交换EDI集成

三、考核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MIS、MIS的一般逻辑结构

2.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MRP的基本原理、MRP的总体结构

3.制造资源计划概念、主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管理

4.MRPII系统的典型软件、MRPII优点和缺点

5.企业资源计划ERP概念、ERP的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管理信息系统MIS、MIS的一般逻辑结构

2.MRP的总体结构

3.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CRP)

4.MRPII系统的典型软件、MRPII优点和缺点

5.ERP的主要内容

(二)领会

1.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MRP的基本原理

2.制造资源计划概念

3.企业资源计划ERP概念

(三)应用

1.库存管理

2.车间作业管理

3.规则报告管理

第六章质量工程(QE)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质量工程QE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质量体系和质量功能配置QFD,掌握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体系认证,理解统计过程控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质量工程概述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

(二)质量及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质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三)产品质量的形成及全过程质量管理

质量螺旋、朱兰三步曲、PDCA循环

第二节质量体系

(一)质量体系概述

质量体系的定义、质量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二)质量体系的结构

组织结构、质量职能和职权、资源和人员、工作程序、质量体系的各项过程

(三)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质量纪录、质量计划

(四)质量体系基本要素

(五)质量体系认证概要

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实施步骤、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

第三节质量功能配置(QFD)

(一)QFD的起源及发展

(二)QFD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QFD的定义、QFD瀑布式分解模型、QFD的分解步骤和过程

(三)QFD中的顾客需求及获取

(四)质量屋

质量屋结构、质量屋中参数的配置和计算、QFD的应用

第四节统计过程控制及其他质量管理方法

(一)统计过程控制(SPC)

(二)稳健设计

(三)现代质量管理

DFX技术、并行设计

(四)各种质量保证技术

(五)CIMS的集成质量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1.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核心、质量管理的发展、全过程质量管理

2.质量体系定义、质量体系结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体系基本要素、质量体系认证

3.QFD的基本概念、QFD的定义、QFD瀑布式分解模型、QFD的分解步骤和过程

4.KANO模型、质量屋、质量屋结构、质量屋中参数配置及计算

5.统计过程控制(SPC)概念、SPC包含的内容、SPC主要用途

6.稳健设计、现代质量管理、DFX技术、并行设计、CIMS的集成质量系统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核心、质量管理的发展、全过程质量管理

2.质量体系定义、质量体系结构、质量体系基本要素、质量体系认证

3.统计过程控制(SPC)概念、SPC包含的内容、SPC主要用途

4.稳健设计、现代质量管理、CIMS的集成质量系统

(二)领会

1.QFD的定义、QFD瀑布式分解模型、QFD的分解步骤和过程

2.KANO模型、质量屋、质量屋结构

3.质量体系文件

4.统计过程控制(SPC)

5.稳健设计

(三)应用

1.质量屋中参数配置及计算

2.QFD的应用

3.各种质量保证技术

第七章柔性制造系统(FMS)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FMS基本组成,关键技术,了解FMS的设计方法及其步骤。

了解柔性制造系统设计仿真和运行仿真的目的,了解FMS的各种监控和管理方法,掌握FMS加工系统选择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柔性制造系统概述

(一)柔性制造系统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第二节FMS的硬件与软件

(一)FMS的加工系统

(二)FMS的储运系统

(三)FMS的运动控制

第三节FMS的设计与建造

(一)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

(二)系统的技术设计及详细设计

(三)FMS的安装、调试与验收

第四节FMS的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

1.FMS产生背景、FMS的定义、FMS的组成、FMS的特点

2.FMS加工系统的作用、FMS加工系统选择原则、FMS对机床的要求及配置

3.FMS储运系统的任务、FMS中零件自动运输系统、FMS的运动控制

4.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系统的技术设计及详细设计内容

5.FMS的安装调试验收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FMS产生背景、FMS的定义、FMS的组成

2.FMS加工系统的作用、FMS对机床的要求及配置

3.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系统的技术设计及详细设计内容

4.FMS储运系统的任务、FMS的安装调试验收、FMS的运动控制

(二)领会

1.FMS的组成、FMS的特点

2.FMS中零件自动运输系统、

3.FMS加工系统选择原则

4.FMS的硬件与软件

5.FMS的运动控制

(三)应用

1.FMS的加工系统

2.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

3.FMS的安装、调试与验收

第八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了解CIMS的体系结构和集成平台,掌握CIMS的关键技术,了解企业CIMS实施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CIMS概述

(一)CIMS产生

(二)CIMS发展策略

第二节CIMS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CIMS的定义

(二)CIMS的组成

(三)CIMS-OSA体系结构

第三节CIMS中的集成技术

(一)CIMS的网络

(二)CIMS的数据库

(三)CIMS的集成平台

(四)CIMS中人的集成

第四节企业CIMS实施方法

(一)可行性论证

(二)初步设计

(三)详细设计

(四)工程实施

(五)系统运行与维护

三、考核知识点

1.CIMS的产生、CIMS的发展策略

2.CIMS的定义、CIMS的组成、CIMS-OSA体系结构、

3.CIMS的网络、CIMS的数据库、CIMS的集成平台、CIMS中的人的集成

4.可行性认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维护

5.企业CIMS实施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CIMS的产生

2.CIMS的定义、CIMS的组成、CIMS-OSA体系结构、

3.CIMS的网络、CIMS的数据库

4.可行性认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维护

(二)领会

1.CIMS的发展策略

2.CIMS的集成平台

3.CIMS中人的集成

(三)应用

1.CIMS中的集成技术

2.企业CIMS实施方法

第九章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了解智能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掌握敏捷制造和精良生产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一)什么是先进制造技术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三)先进制造技术产生背景

第二节几种典型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一)智能制造

(二)敏捷制造

(三)并行工程

(四)虚拟制造系统

第三节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一)制造战略的变迁

(二)先进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

(三)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2.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精良生产、并行工程、虚拟制造

3.制造战略的变迁、先进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2.先进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

3.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二)领会

1.智能制造

2.敏捷制造

3.精良生产

4.并行工程

(三)应用

1.典型先进制造技术

2.虚拟制造技术

Ⅲ.有关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本大纲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具体分为三个能力层次:

识记:

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大纲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等。

领会:

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大纲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和简述。

应用:

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本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分析论述和计算解决具体应用问题。

(二)关于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自学教材为:

《先进制造系统》,王润孝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初次接触本课程的读者,在开始自学时,往往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一时不能适应。

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获取知识往往是十分必要的。

如能注意以下几点,将会对自学有一定的帮助。

1.在开始自学某一章时,必须先阅读一下自学考试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考核要求中对各考核知识点能力层次要求等内容,以便在自学教材时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平均分配时间。

2.阅读教材时,要求逐段细读,吃透每一个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对基本概念必须做到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必须弄清弄懂,对基本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一般,如果课程内容前后有密切联系的话,在尚未达到上述要求前,不宜学习新的内容。

反之,如果与新内容相对独立,则可暂时搁置,继续新内容的学习。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联系实际,也要进行习题演算,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做作业是帮助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做作业以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并收集与作业有关的数据资料等,切勿草率了事,急于求成。

5.各章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共五学分,自学时间包括阅读教材、参考书和做作业等约需300小时。

各章学时建议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学时

章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四五

绪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成组技术GT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

管理信息系统MIS

5

55

55

50

30

六七八九

质量工程QE

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30

50

20

5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助学指导教师应熟悉自学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助学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免与大纲脱节。

2.注意自学考试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