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0945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

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金AgB.氖NeC.氯cl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O2B.2O2C.2O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可能是(  )

A.9B.10

C.12D.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________________

13.右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锑元素的中子数为51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腐败:

分子发生了变化

B.光合作用:

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C.木炭燃烧:

分子在不断运动

D.液氧转化为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________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44分)

16.(6分)素有“中国海峡硒都”之称的诏安是养生圣地。

请结合硒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

17.(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2)

表示________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2个氮原子________。

(4)钠离子________。

(5)一种液态金属元素________。

(6)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________。

18.(10分)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氢气、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

(2)在符号Fe3+、H2O、O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氯化钠(NaCl)中的氯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20.(6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

(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A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原子________________;C离子________________。

21.(11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和国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

(2)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

表示的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

(4)仔细观察上表,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

①同周期(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_____________数相同,________________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②同族(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核外________________数相同,____________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5)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________。

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

×1023个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23

×1023个原子的质量

12g

16g

y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2.(5分)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刻度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在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的知识后,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

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

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

(1)蓝墨水属于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探究二: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先后变成________色。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24.(8分)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气(NH3)臭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E、F试管内分别倒入2mL操作①烧杯中的酚酞溶液(

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

另在D、G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G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温度________,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

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第三单元检测卷答案

1.A     

7.C 点拨:

O2表示1个氧气分子;2O2表示2个氧气分子;2O表示2个氧原子;O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8.A

9.C 点拨:

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不显电性;失去一个中子后依然不显电性。

10.C 点拨:

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在不断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

11.A 8(或7等) 点拨: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此可知x<10。

12.B 中子数

13.B 锑原子核内有51个质子(合理即可)

14.A 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15.A 分子

16.

(1)非金属 

(2)得到 Se2- (3)四 (4)34 (5)(每空1分)

17.

(1)Al 

(2)S (3)2N (4)Na+ (5)Hg (6)Ne(每空1分)

18.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每空2分)

19.

(1)氢气 

(2)Fe3+ Cl- (3)①A ②Ⅱ、Ⅲ(每空1分)

20.

(1)Al Cl O Na

(2)

 

(每空1分)

21.

(1)门捷列夫 俄

(2)

 得到

(3)Al3+

(4)①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 电子层

(5)23g 相对原子质量(每空1分)

22.

(1)瓶中的水变红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

(2)低于 分子间有间隙 使液面变化更明显(每空1分)

23.

(1)混合物(1分) 

(2)①②(1分)

(3)C、B、A(2分) 红(1分)

(4)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2分)

(5)浓氨水(1分)

24.

(1)在不断运动(1分)

(2)加热浓氨水(1分) E中溶液慢慢变红(1分) F中溶液很快变红(1分)

(3)升高(1分) 加快(1分) 同时打开止水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