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0957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docx

第一节收敛止血药

第十七章 止血药

一、含义

  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

因其兼有的作用不同,本章将止血药又分为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及温经止血药四类。

  二、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

  一般而言,咳血、咯血、鼻衄,多为肺络损伤,亦与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有关;吐血多为胃络损伤,可与肝木犯胃有关;便血多发生于胃与大肠;尿血多责之于膀胱;崩漏则因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脾失统摄引起,再结合其出血的色质辨证,可分别其脏腑和寒热虚实,进行合理治疗。

  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

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

在药性及味的标上,多因其兼有功效的不同而互异,如凉血止血药药性属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

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均主要归肝、心二经。

具体药物的归经还可根据其止血部位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四、配伍应用

  止血药的应用应考虑以下两方面:

其一,根据辨证用药的要求,从消除出血的病因与病理出发,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如热证出血,宜选用凉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血热;瘀滞出血,或出血而兼瘀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瘀滞……其二,按照出血的部位,选用对不同部位出血具有专能的药物。

外伤出血,或病情单纯的轻度出血,可以单味止血药治疗。

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味药难以兼顾病因与病机、主证与兼证。

因此止血药亦多配伍使用,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者,多配伍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之品;若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宜配滋阴降火潜阳之品;若瘀滞出血,宜配入活血祛瘀药;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以温里药及助阳药;若属气虚出血,又常与补气药同用。

  此外,前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

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无溢出上窍之患”;若下部出血,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

  五、使用注意

  1.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

《本草纲目》称:

“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

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使其变为收敛止血药,适应范围扩大。

然亦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入药。

  2.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瘀,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而留瘀。

故用止血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时,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止血不留瘀。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单用止血药缓不济急,法当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以救其急。

本章学习指导

1.止血药的含义、分类及各类止血药的含义:

  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即止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一般分为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和温经止血4类。

其中,以直接止血为主要功效,且药性较平和而兼敛涩之性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清热凉血功效的药物,称为凉血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温里散寒功效的药物,称为温经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瘀止血药。

  2.止血药的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体内外的各种出血证,如咳血、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收敛止血药宜于出血而邪气不盛或无瘀滞之证;凉血止血药宜于血热妄行之证;化瘀止血药宜于瘀滞失血之证,亦可配伍用于血热妄行或其他失血证,可避免凉血止血或收敛止血而留瘀滞;温经止血药宜于虚寒性出血之证。

  3.止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止血:

是指药物促进血凝而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

单纯的止血作用具有向内收敛的特点,实际上都是收敛止血。

  凉血止血:

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清热凉血功效祛除热邪,以间接缓和血热妄行的双重治疗作用。

  化瘀止血:

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活血化瘀功效消散瘀滞,以间接缓和瘀滞而出血的双重治疗作用。

  温经止血:

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温经散寒功效祛除里寒,以间接缓解虚寒性出血的双重治疗作用。

  4.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止血药的寒热药性和药味因不同的分类而各有特点:

收敛止血药药性较为平和,味多酸涩;凉血止血药偏于寒凉,味多为苦;温经止血药性偏于温;化瘀止血药或寒或温,其味均多有辛味。

其归经以肝为主(出血可理解为肝不藏血),亦可入心经(心主血脉);有的又可依据某药最长于止血的部位而归其他脏腑,如善治肺胃出血的白及归肺胃经等。

  5.止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

  ①使用止血药,应主要根据引起出血的原因或证性选择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热盛者,配伍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者,配伍滋阴降火药;瘀血阻滞者,配伍活血化瘀药;证属虚寒者,配伍温里药或助阳药;属气虚不摄者,配伍补气药等。

  ②针对一些特殊症状进行必要配伍:

如咳血者,当与止咳药同用;血淋涩痛者,当与利尿通淋药同用。

  ③重视与调气药配伍:

上部出血,酌配降气之药,下部出血,酌配升举之药,有助于止血之效。

  6.止血药的使用注意:

  ①注意根据不同的出血证,选用相应的止血药。

如血热妄行选凉血止血药等。

  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止血药缓不济急,当峻补元气以救脱。

  ③正确对待炭药止血之说。

一般而言,药物炒炭常可产生(如荆芥、血余)或增强(如槐花)止血作用;寒凉的止血药炒炭,可降低其偏性,以扩大适应证范围;但亦有炒炭后止血力降低,而当生用,或更宜使用鲜品者。

  ④注意止血不留瘀滞。

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过用有留瘀之弊,不可过用。

必要时可加入活血或温通之品,确保血止而不内留瘀血。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

以止血为主要功效,并兼能收涩,且性较平和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

其性多平,或虽有微寒之性,但实无清热之功,可用于多种无明显邪气的失血证。

然本类药物味涩收敛,易留瘀恋邪,故应用当以出血而无明显邪气和血瘀者为宜,且多与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

属正气虚衰者,当配伍补虚药,以标本兼治。

对于收敛性较强的收敛止血药,有瘀血及实邪者用之当慎。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采收。

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解毒,杀虫。

【应用】

  1.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本品味涩性平,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不易敛邪,故出血无论属寒属热,均可使用。

血热妄行者,配凉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配伍补气摄血药、温经止血药;瘀滞出血,可与化瘀止血药配伍;证情较轻,出血不甚者,可单用取效。

但以无邪气者最为适宜。

  2.用于痈疽疮毒、痢疾等。

本品又兼苦泄之性,能解毒消肿,治疮痈可单用本品熬膏调蜜外涂,或同时内服。

对痢疾或腹泻,仙鹤草既能解毒,又可收敛涩肠,因兼能止血,对痢疾便血及久痢不愈者尤宜。

邪不甚者,可单用;初起邪甚者宜随证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等。

以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或制为栓剂置入;或取本品制成200%浓缩液,用带尾大棉球蘸满药液放置阴道穹窿之内,24小时后取出,使用5~7次,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在民间又名“脱力草”,常以本品与大枣各30g,同煎服,治因劳力过度所致神疲乏力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止血亦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本品含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酯、仙鹤草醇、鞣质、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及维生素C、K等。

仙鹤草粗制浸膏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时并有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

仙鹤草内酯能降低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及张力,并使肠运动停止于松弛状态,也能抑制在体小鼠肠的蠕动;热水或乙醇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炎、调整心律、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仙鹤草酚有抗疟、抗癌及杀灭阴道滴虫、绦虫、血吸虫等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块茎。

主产于贵州、四川等地。

8~11月采挖。

置沸水中煮至透心(否则不易晒干),除去外皮,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

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本品质极粘而味涩,不论内服或局部外用,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药性平和,不易留瘀,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又因善入肺、胃二经,故肺胃出血最为多用。

临床可单用为末,米饮调服;亦可因证配伍使用。

如现代临床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常配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乌贼骨,即验方乌及散,不但能止血、止痛,且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治肺阴虚而咳血者,可与阿胶、枇杷叶等养阴润肺、止血止咳之药配伍。

对于外伤出血,可以白及研细末(鲜品则捣烂)外掺(或外敷)。

  2.用于痈肿及手足皲裂等。

本品苦而微寒,略有解毒消痈作用,内服与外用皆宜;外用又有较好的生肌之效。

对于痈肿,无论已溃未溃,均可应用。

疮痈初起未溃,常配清热解毒消痈之品;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又可研粉外掺。

治手足皲裂,肛裂,可单用研末,以麻油调涂,其生肌之效又能促使裂口愈合。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研末服,每次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

【参考资料】

  本品含二氢菲并吡喃等菲衍生物,并含蒽醌衍生物、有机酸、白及胶、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

白及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具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此与所含粘液质有关;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白及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活性;白及粉对实验性犬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明显治疗作用;体外实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预防肠粘连、抗肿瘤、抗失血性休克及血管栓塞等作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Wendl.的叶柄的加工品。

主产于华南、华东及西南等地。

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切成小片,煅炭用。

【性味归经】涩、苦,平。

归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

【应用】

  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尤多用于崩漏。

本品性涩,有较强的收敛止血作用,治疗以上出血证,以无瘀滞或血热者为宜。

临床可单用为末服,尤常与其他收敛止血药或补虚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本品含大量纤维素及鞣质,棕榈子粉的醇提物能收缩小鼠子宫,并有一定凝血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人发的加工品。

收集人发,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焖煅成炭用。

【性味归经】涩、苦,平,归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

【应用】

  用于尿血、崩漏以及衄血、咯血、吐血、便血等。

本品苦涩而能收敛止血,其止血之力与棕榈炭相似,但兼能散瘀,因此无止血留瘀之弊。

故广泛用于多种失血证。

常因证配伍后再与其他止血药同用;亦可单用,为末服。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研末服,1.5~3g。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血余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及多种微量元素。

血余炭含炭素、胱胺酸及脂类。

本品能明显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本节药物的特殊使用注意

本节药物的特殊使用注意有:

白及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

本节重点问题解答和难点释疑

1.在性能方面:

  收敛止血药的药性多为平性,其中白及虽为微寒,但并无明显的凉血作用,否则便应归入凉血止血药中;谓其微寒,是因其外用对痈肿略有清泄之力。

其味以涩为主,以表示其收敛之作用特点;各药所兼苦味,主要与滋味有关;其中仙鹤草与白及之苦,可理解为表示此二药略可清泄之作用特点。

其归经除肝之外,因白及善治肺胃出血而又归此二经。

  2.在功效方面:

  本节各药的收敛止血功效,均可广泛用于多种内外出血的病证。

但应注意:

仙鹤草收敛性不强,但长于止血,寒热虚实之出血证,俱可配伍使用,故教材列举有主治热证和虚寒证的使用原则。

白及善入肺胃,内服尤宜于肺出血及胃出血证,现代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最常用;消化性溃疡虽无出血,本品可促进病灶愈合,亦颇适宜;本品外用于肌肤出血,其效亦颇佳。

血余炭虽收敛止血,但兼可散瘀,并无止血留瘀之弊,故应用较广。

棕榈炭性较敛涩,宜于失血而无瘀滞者,过用有留瘀之弊。

此外,还应认识白及消肿与生肌作用有不同的主治证,消肿宜于疮痈初起未溃,局部肿痛者,多与解毒消痈之品同用;外用和内服均可。

生肌则为外用,宜于疮肿已溃,久不收口,并可用于手足皲裂。

仙鹤草用于痢疾,有热毒者可解毒,无邪者可收敛,故虚实皆可。

仙鹤草杀虫,主要指杀灭阴道滴虫,宜外用,治滴虫性阴道炎之阴痒、带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