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108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docx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内部编号:

(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创新务实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淮南二中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性工作小结

去年秋季,我省从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作为省级实验样本校,我校在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探究,务实创新,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实验,推进了课改的进程。

但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现就我校几个月来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的小结和反思:

一、主要工作

1、搞好学习宣传,形成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全面改变学校的传统教育生态,给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

因此,我校积极应对尽早做好准备,从03年10月开始启动了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活动。

我们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如果能提前建立起相应的观念,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课程实验中去。

因此,结合教师的发展和转变教师观念的实际需要,学校为教师配发了五套课标导读类的丛书和课程理论类书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组织教师到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上海市北中学、市一中、三中、四中、五中,马鞍山二中,铜陵市等兄弟学校观摩学习研讨,召开了研讨会和座谈会。

我们还将教师的学习培训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邀请了华师大文新华教授做创新教育报告,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市政府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先后开展了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活动,征集教师研究论文,出版了《杏坛新雨》一书,编撰了多期《教研通讯》。

这些活动对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实验启动后,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课改专题动员大会,召开了高一年级教师会解读我校课改方案,布置课改启动工作。

还组织高一年级教师分学科组进行三天集中学习讨论新课标和新教材。

应该说我校教师在课改开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改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这是我们切实推进课改实验的良好的前提条件。

同时,我们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学生和家长的疑虑,为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健全组织机构

我们认为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举措,是学校加速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因而我们在校内形成了抓机遇、迎挑战、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战略共识。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课程实验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工作小组、课程指导委员会。

课程实施工作小组下设立学分认定中心、选课指导中心,通过这些机构加强对校本教材研发,成长记录袋管理,学生上课、选课、学分认定、教学模块的选定等等的管理,确保课改实验具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课改实验校本方案

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实施新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实施新课程的一系列文件,去年7、8月份学校集中力量考察了山东、宁夏、广东部分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淮南二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在制定本校课改实验方案时我们把这次课改的六项目标分别分解成具体任务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并责任到人。

切实保证了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

该方案在去年十月全市高中学校校长会上做了交流,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与会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4、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精神与要求,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教研、评价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进行研究。

制定了《淮南二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淮南二中新课程学校课程编排意见》、《淮南二中新课程实验阶段课程开设方案》、《淮南二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意见(试行)》、《淮南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主要观测点》、《淮南二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案》、《淮南二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淮南二中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淮南二中新课程综合实践实施方案》、《淮南二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量处理办法》、《淮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办法》以及高中各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同时,还建立了淮南二中高中学生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登记表、学生选修校本课程内容意向调查表。

目前,在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层面上,我校已基本构建起相关机制和制度,高一年级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基本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正常运行。

由于课改涉及面广,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校确定2007年为管理制度建设年。

5、增加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新课程实施中,学科教学目标的变化及综合实践类活动的开展,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体育器材、通用技术设备等教学和设施,在资源配置、使用率和功能发挥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做好准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为此,我们新建了两个化学通风实验室、三个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一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添置通用技术工具和设备,增购了部分仪器、药品等。

总投入五十多万元。

另外还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和开发校本教材奖励经费。

选好一批骨干教师也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考虑到课改实验的难度,专门组织了一个精干的队伍首批进入新课程。

这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业务素质较好、年龄结构合理。

他们大部分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

同时,我们坚持“持证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

去年暑假期间有80余人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通识培训,有十五位教师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四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者培训,校长、书记、主任均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相应的培训。

6、明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制订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的计划。

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全部开设。

②高一以必修课程为主,第三学段开始外语每周开一节选修,第四学段开始数学每周开一节选修。

高二必修与选修课程同时开设,以选修课程为主,校本课程渗透其中,便于学生走班,全部完成必修课程;高三选修课程为主,并组织高考复习。

③排好三年总课表,印发《淮南二中学生选课指导》,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一领域内都修得一定的学分。

④每周课时数不超过35学时,国家课程模块按每周4课时或每周2课时安排。

⑤研究性学习分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两部分。

理论教学安排在高一,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每周一节,共108学时,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记6学分。

课题研究在三年内必须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课题3个学分。

高一起始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邀请任课教师作为导师,学习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实施研究。

目前,第一个课题共做了120多个,选题内容十分广泛,已经全部结题。

通过第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⑥去年寒假高一学生开展了五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活动,今年四月上旬又集中组织高一学生前往淮南上窑森林公园和新四军纪念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⑦抓好新增的通用技术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选拔两名工科专业的教师做为通用技术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招聘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启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省级科研课题,使新增的两门课程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亮点。

7、狠抓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改的各项目标和要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改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是积极引导教师吃透课标,明确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避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代替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避免以教材教教材,力求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环节中。

二是抓好新教材的研究。

实验起始时几乎所有教师都感到教材变化变化大难以把握,对教材结构的调整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

对此,我们把备课组集中起来系统地学习研究整套教材,把握教材的体系,然后重点研究好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在交流讨论中逐步理解了模块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的方式、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比例以及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同时,各备课组还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新教材大大增强了内容的弹性,从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到练习题的选择,都给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这将更加有利于老师们充分利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合理地重组教材内容和配套训练。

三是抓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鼓励教师积极转变角色,积极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完全的接受学习转变到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自主、合作、探索等多种学习方法并用,大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是抓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探讨教法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学期上好一堂研究课。

第一学期每个学科组至少向全市同行推出一节课作为新课程研讨课,吸引了包括外地市教师在内的五百多人参加了听课、研讨活动。

第二学期每个学科组除推出一至二节全市研讨课以外,还必须在组内开展一次新课型研讨课。

我们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确保课改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落实,确保实验阶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建立一种能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有教师个性风格特点的教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同步提高。

要求教师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

要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如果片面强调动态生成,在教学实际中就会造成课堂的虚假繁荣而降低实际效果。

二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新的教材更加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向注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化,向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化,教师必须注意和落实这一转化,才能完成新课程实验规定的任务。

三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

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探究必须是有目的的探究,高质量的探究,接受也必须是恰到好处的有意义的接受,要努力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四是新课程和传统课程的关系。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和升华。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传统和常规的做法,也同样适用于新课程的教学。

要主动适应新课程对传统课程带来的挑战,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多吸收新理念,新方法,使传统课程焕发生机。

要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化,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8、注重校本教研,强化校本培训

抓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鼓励教师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经常反思,促进同伴互助,是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新课程实施后,建立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研制度,并将校本培训融合其中。

除了坚持和强化原有的学科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科研课题活动等制度外,还增加了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研活动。

细化了学科组,如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开展教研活动。

特别强调了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的“四定”的落实,要求课改年级的教师人人说课、做课、评课和写教学反思。

对教研组长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强化了教研制度,为教师的学习培训、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结合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有五个省级以上课题立项。

我们还把教研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手段,经常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行动性研究,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同时通过学段教学沙龙会议加强教师之间包括不同学科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共同分享经验,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采用报告会的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针对新课程实验举办了一场校长报告会、一场外地专家报告会、一场校内老师报告会。

与此同时,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继续开展了“青蓝工程”以老带新活动。

9、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我校新课程实验中的学分认定工作,建立了我校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终结性纸笔测试的评价形式。

对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主要考查两个项目即终结性评价(包括“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和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测验与考查”和“作业或其它任务”)。

终结性的考核成绩与过程性的表现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为学生的模块学习成绩总分,其中终结性的考核成绩与过程性评价的成绩构成比例为7:

3,以后可逐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用《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代替了期末成绩通知单,定制了“淮南二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并进行了使用培训,上学期末开展了一次“学生成长记录袋”评比表彰活动。

在评价中,突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如在过程性评价的作业考查中,我们在每本作业扉页上印制一份供教师使用的评价表,记录学生每次作业情况,学段结束后剪裁下来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供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用。

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还注意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发展多方面的潜能。

10、学分管理制度的建立

关于学分认定工作,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1)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

(1)修习课时记录认定。

按照课程设置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任课教师登记,学分认定中心核准建档;未经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小组批准或模块修习时间不符合《淮南二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施意见》要求,该课程模块学分不予认定(获得免修资格的除外)。

(2)修习过程表现认定。

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平时成绩等。

(3)模块考试成绩认定。

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组织考试。

考试除采用“纸笔测试”外,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听说能力、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测试等“非纸笔测试”方式。

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

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认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课题研究的理论教学6学分,二是完成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3学分,三年完成3个课题共9学分。

课题学分认定主要依据5个方面材料:

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每学分不少于18学时)、课题研究中采集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课题成果。

?

?

?

(2)社区服务学分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的社区服务,可获得2学分。

学分认定依据学生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过程的翔实记录。

参加社区服务少于10个工作日的,不给学分。

(3)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由学习小组或政教处组织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军训是社会实践的必修内容,不少于一周,2学分。

社会实践每学年2学分,三年合计6学分。

学分认定依据社会实践单位(场所)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的翔实记录。

3)选修Ⅱ学分认定

选修Ⅱ为校本课程,从学生修习过程记录和课程考核结果两方面来认定学分。

在修习结束后进行考核。

11、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制定了《淮南二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针对我校实际遴选了五大类型四十多个选题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进行意向调查,然后组织教师编写。

每个模块统一18课时,统一体例。

目前已陆续收到初稿,六月定稿集中印刷,高二年级使用。

二、阶段性工作成果与困惑

实施新课程几个月以来,我校发生着令人鼓舞的变化。

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进步,学校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课改凸显了学校办学价值取向,提升了学校的人文品味,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教师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逐步领会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老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阅览室、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搜集资料。

虽然备课量大了,工作压力大了,但却感觉比以前的上课方式更有创造性。

课堂上,教师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合理调控,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增多。

教师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度,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

初步体现了“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学习方式”的三个转变。

去年有一位教师获得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位教师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另有两位教师获市“红烛杯”最佳青年教师称号。

前不久中央电教馆、人教社录制了我校一位教师的一节课做为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示范课。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信心增强了。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善于提问、勇于辩论、乐于合作等已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习惯;课前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已成为学生学习许多课程的自觉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学习中的广泛采用,鼓励性评价的大量使用,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学习机会(如讨论、思考、发言、动手等)的均等化,给课堂学习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因此大大增强。

我们发现,学生不再像在传统教育中那样,感到“抬不起头”。

虽然只有不到两个学期的体验,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学生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提升。

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崇尚学术、崇尚研究蔚然成风。

以前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然而新课程实验实施以后,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靠教师自己去解决,大家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教师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不同课型的研讨、大型的示范课、沙龙式的教研活动,在课余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将自己的所得、所感、所思、随时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伴开展互助。

还有一些老师通过科研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学实践研究》、《淮南市省示范高中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高中生物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均为近一年立项的省级科研课题,目前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国家级科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今年已被确定为国家立项课题。

通过开展这样的研究,既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又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4、新课程的评价方法与手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

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变简单评价为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评价的主体,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互动化,使评价结果达到最大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改进。

在模块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作业或其它任务评价、成长记录评价、学期综合质素评价过程中均有明确的体现,使人感到新课程实验在评价改革方面已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评价已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

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实现了顺利“入境”,但碰到了很多困难,也有不少困惑,例如:

①老师们感到虽然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但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

模块教学课时紧张(一年51周,寒暑假11周,剩下40周还要扣除五一、十一长假,还有运动会、艺术节和其它活动时间)。

新课标安排有些太理想化,课时少,教材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偏大,这与加强基础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衷有些矛盾。

对老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对于理科课程的挑战比文科还要大。

②新教材难度有所下降,但配套习题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而且省编教辅资料与教材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甚至怀疑新课程。

影响新课程实验的健康发展。

③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每一门课都是开放型的。

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甚至于搞社会调查,从现在的时间上看,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而且,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矛盾。

事实上不少探究内容的可行性较差。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至为维护自己的主张进行辩论,甚至下课还意犹未心尽。

看着同学们的高涨情绪,精神这么投入,教师在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的出发点下,是不忍心打断他们,同时对于教材中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内容,老师在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时,也会遇到时间不够用,若每节课让学生如此拓展,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很多老师感到很困惑。

④新教材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各科老师最大的困惑就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小组成员并未真正的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课堂容易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如何才能较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教师的课堂主要任务)。

⑤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强、淡化概念,教学的严密性受到严峻考验。

⑥老师们想搞课改,但又怕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对他们影响太大,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的局面。

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

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

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目标大打折扣,现在有部分老师对课改实施不够,其实就是担心新课改会逐渐变成说与做两张皮。

⑦在的暑期培训都是通识培训,这些培训大部分是理论性的,和教师的实际工作脱节,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不是很大,我们急需案例培训,这样能指导教师教学实践,而不是为了草率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培训。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它带给学校的冲击,无论是管理上的,还是在教学上的,或者是观念上的,都是一种必然。

这种情形下,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出现不适应的过程,也是预料之中的。

我们将会更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纲要(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意识到课程改革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大胆实验,努力地去研究,去完善,去建设新课程。

最终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创新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