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1098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docx

高考长假高一强化训练测试

2010级高一下学期高考长假强化训练测试

化学试题2011-6-7

【考试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127S32C135.5K39Ca40Fe56Cu64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1年3月17日,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放射碘可能被附近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

我国香港和内地出现抢购碘盐的疯狂热潮,用于防护核辐射,医疗专家提醒:

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可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否则可能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技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131I原子核所含中子数是78B.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C.碘127I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131I属于同位素

D.碘127I原子和碘131I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原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用粗锌代替铁片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下列变化中既有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断裂的是()

A.NaCl溶于水B.HCl溶于水

C.干冰汽化D.KClO3受热分解

5.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④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物质中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一切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D.ⅠA族元素原子与ⅦA族的氟元素原子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7.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P、Q、R、S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为1﹕1﹕1﹕1

8.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

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直接作化肥用

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C.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10.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2mol)、Y气体

(10mol)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

X

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12.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知: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14.下列各组所有的元素组合,既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又可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是

A.H、C、O、KB.H、Na、O、S

C.H、N、OD.H、O、S

15.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的失电子能力:

Y>ZB.氢化物的稳定性:

X>W

C.离子的还原性:

X>WD.原子及离子半径:

Z>Y>X

16.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的盐酸的烧杯中,同时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反应。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10℃20mL3mol/L的X溶液

B.20℃30mL2mol/L的X溶液

C.20℃10mL4mol/L的X溶液

D.10℃10mL2mol/L的X溶液

17.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B.NaBrC.KClD.CsF

18.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

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它的失电子能力比铅强

C.它具有+2、+4价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1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得电子能力强

20.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2010级高一下学期高考长假强化训练测试

化学试题2011-6-7

第I卷答题表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1.(9分)在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中,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2.(8分)已知以下信息:

①1molN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946kJ的能量;1molH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kJ的能量;形成1molNH3中的化学键释放1173kJ的能量。

②将一定量的N2和H2投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N2(mol·L-1)

H2(mol·L-1)

NH3(mol·L-1)

起始时

3

3

0

2s末

2.6

1.8

0.8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1)用H2表示该反应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认该反应2s末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3.(8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Q

R

T

W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为:

Q______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易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12gQ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1.5mol·L-1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4.(6分)

(1)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某学生为了探究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30

120

280

350

370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即0min~1min、1min~2min、2min~3min、3min~4min、4min~5min)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用以减缓反应速率

A.蒸馏水B.更加细小的锌粒C.NaCl溶液

你认为他的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填相应字母);做法不可行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纯净的氯气反应2NaClO2+Cl2====2ClO2+2NaCl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

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F处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填接口字母)。

 

(5)以下是尾气吸收装置,能用于吸收多余ClO2气体,并能防止倒吸的装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若用100mL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制备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填序号)。

A.>0.1molB.0.1mol

C.<0.1molD.无法判断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6.将化合物A的蒸气2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

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中A的浓度为1.6mol/L,测得这段时间内,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1.2mol/(L•min)

(1)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_________

(2)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B_______E______。

(2)写出EB4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D2A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

(4)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M溶于水后_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化学变化,原因是(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简单谈一下今天做这份化学卷的体会,以及今天学习的收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B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B

B

D

D

C

D

21、【每空1分】NaArHClO4NaOHAl(OH)3

Al(OH)3+3H+=Al3++3H2O

Al(OH)3+3OH―=[Al(OH)4]―钠

22、【每小题2分】

(1)0.6mol·L-1·s-1

(2)不能

(3)N2+3H22NH3(4)释放

【对于合成氨的反应,破坏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

946kJ+436kJ×3=2254kJ,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为:

1173kJ×2=2346kJ,由于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吸收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23、【每小题2分】【解析】结合题目信息,结合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这一条件,可以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

(1)T为Al,13号元素。

(2)根据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

(3)S与浓H2SO4发生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和性质看,只能是SO2。

(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

(5)12g碳是1mol燃烧生成1molCO2,与1.5mol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各0.5mol,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HCO3-、CO32-

【1分】

(2)<【1分】

【每个方程式2分】

(5)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HCO3-、CO32-

【答对1个,不计分;答对2个1分,答对者2分】

24、【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2min~3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min~5min收集的氢气最少是因为随反应进行c(H+)下降;向H2SO4中加水或NaCl溶液都使c(H+)下降,降低反应速率,而加入更加细小的锌粒,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1)①2min~3min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

②4min~5min此时H+浓度小

(2)A、C

加入更加细小的锌粒,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以上每空1分】

25、【本题10分】

(1)分液漏斗【1分】

(2)MnO2+4HCl

MnCl2++Cl2↑+2H2O【2分】

(3)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每空1分】

(4)②d【每空1分】(5)D【1分】(6)C【2分】

26.

(1)3【4分】

(2)0.4mol·L-1·min-1【5分】

附加题

【解析】

(1)由题意知,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E为Si元素,则C、A、B、D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4。

由EB4的化学式知,B元素为-1价,则B位于周期表中ⅦA族,故B为F元素;由EA2的化学式知,A元素为-2价,则A位于周期表中ⅥA族,故A为O元素;由C、D都能分别与O原子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知,C、D元素为H或Na中的各一种,由题意条件不难判断出:

C为H元素,D为Na元素。

(3)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4)NaOH为离子化合物,它溶于水后,由于只有旧键断裂(离子键被破坏)而无新键的形成,因此不是化学变化。

(1)氟、硅【每空1分】

(2)SiF4【2分】(3)离子键、共价键【每空1分】

(4)离子;否;【每空1分】

只有旧键的断裂(离子键被破坏)而无新键的形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