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785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docx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

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

 

袁鲜鸽陕西省武功县南仁中学712200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留给后人的1000余首诗中,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关妇女诗篇,约有80余首。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前无古人。

李白妇女诗反映妇女生活极其深广,塑造妇女形象也极其丰富。

李白妇女诗中写的最多、最成功的是怨妇诗。

其怨妇诗能够通过妇女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妇女问题揭示社会问题,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妇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哀痛,表现出极强的人民性,同时李白妇女诗塑造了一群富有灵性和光彩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绝佳的艺术性。

(一)

诗人李白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和一颗睿智的大脑。

他一生关注妇女生活、同情妇女命运,从弱冠之年到垂暮之年,有关妇女的诗歌创作贯穿其全部的创作生涯。

李白具有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是以民主思想和同情心来观察妇女生活的,其观察、体验生活又极其敏锐、深刻,这样必然会有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厚的感情。

李白的怨妇诗描绘了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女性,他善于发现并重视他们的一切美的品格,并且深深同情她们的命运,能为她们的痛苦而低徊叹息或大声疾呼。

一.对古代妇女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

一位伟大的作家必然是最富有同情心、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诗人李白是怀着同情心,诉说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最热切的关注和从中迸发出来的正义的呼声。

首先是突出表现对征人之妇的痛苦生活的同情。

唐帝国开元、天宝年间,玄宗不断发动拓边的侵略战争,大量的征兵抽打破坏了无数家庭的和平生活,造成广大妇女深沉的痛苦。

诗人笔下的众多征人妇中,既有织机上的秦川女,又有絮战袍的长安人,既有从军戍边的士兵之妇,又有死去丈夫的幽州寡妇,她们无不经历着泪尽空闺和生离死别的痛苦生活。

试读古诗乐府《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孤房泪如雨。

黄昏时分,乌倦归巢,枝头啼叫,甚是萧瑟凄凉。

闺中思妇隔窗自语,停机罢织,怅然若失,思念远人,愁肠百结,不禁泪如雨下。

李白的其他诗篇如《春思》、《捣衣篇》、《子夜吴歌》、《秋歌》等都表现思妇之愁,但思妇们对未来生活还是怀着希望的。

在他的《北风行》中则塑造了一个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寡妇形象。

请读《北风行》:

浊龙栖寒门,

光耀尤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尤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们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符金裨叉。

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风雪恨难载。

诗中幽州寡妇的丈夫成为不义战争的牺牲品,留给她的是无尽的哀怨和悲愤,她发出悲恸的疾呼: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风雪恨难载!

”思妇的山愁海恨撼动人心。

李白的这些以征人妇为主人公的诗篇向统治集团的好战发出了强烈的谴责,有力的批判了统治集团穷兵黩武的政策,这些诗篇就象一道道讨伐封建统治者的檄文。

同时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对那些处于相思离别煎熬的征人之妇,同样倾注了深厚的同情心。

其次,表现在对商人之妇离愁别恨的同情。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开元初年,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十分繁荣,于是出现了大批富商大贾。

“商人重利轻离别”,他们终年奔走四方,使妻子孤守空纬,在“频我对影恨离居”的痛苦生活里,他们怎能不满怀幽怨呢?

李白的《江夏行》、《巴女词》、《荆州歌》等脍炙人口的诗作,都表现了商人妇的离愁别恨,其中《长干行》描写了商人妇的“盼归远望之伤”,格外深刻动人。

请读《<长干行>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原与尘与灰。

长存抱柱心,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逢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人描写一个商人之妇在离别的凄苦中,深沉回忆自己与丈夫爱情发展过程及饱经离别之后的痛苦情感,发出了“坐愁红颜老”的感叹,表达了千万个思妇不可言状的哀愁和不幸遭遇。

诗人在写商人妇的离愁别恨时,曲折淋漓的抒发出妇女们难言的心曲。

这与他“混游渔商”的丰富经历和平民思想是分不开的。

二.为古代妇女不幸的命运而深切哀痛,既而大声疾呼。

在封建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只是男子的附庸。

纵然唐代妇女恋爱生活比以往任何王朝有更多的自由,可她们依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这就注定她们无法摆脱被愚弄、被抛弃的命运。

李白怀着同情心写弃妇的哀怨和愤怒,客观上无情的鞭挞了旧时代的婚姻制度,对统治阶级摧残、凌辱妇女的丑行给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首先,在李白笔下,那些被遗弃、被摧残的妇女大多是社会地位低下的贫女、小妾、奴婢,当然也包括部分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妇女,她们的悲剧是有以男权为中心的婚姻制度造成的。

李白的《寒女吟》、《去妇词》、《赠远》、《头吟》等是代中下层弃妇抒发怨情的。

试看《寒女吟》:

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邯郸女。

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

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

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这首诗控诉了当时黑暗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

当她丈夫还是平民时,他们的感情是纯真的,一旦男方当上五官郎,就别强求新欢,给他的结发妻子以无情的打击与凌辱。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可见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她本身并无过错,而是丈夫地位变化的结果。

在封建社会,男子多异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男权中心的旧时代的合理存在,这必然造成众多妇女被遗弃的悲惨遭遇。

其次,在李白看来,即便是那些雍容华贵、宠幸一时的贵妃宫嫔,也摆脱不了被封建社会统治者玩弄、遗弃、摧残的命运。

李白大胆的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无情的鞭挞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李白的《长门怨》、《长信宫》、《妾薄命》、《怨歌行》等篇,是待宫廷怨妇抒发怨情的。

试读《中山孺子妾》:

中山孺子妾,

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

亦是当时绝世人。

桃李出深井,

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

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霜秋,

团扇羞网尘。

戚姬髻发入舂市,

万古共悲辛。

此诗是代一位宫人抒写红颜老去被弃若秋霜的不平之情。

诗中“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诗人的愤激之词。

从篇末“戚姬髻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可以看出诗人对宫中弃妇怀抱多大的同情心。

(二)

李白、杜甫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坛的“双子座”,韩愈曾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赞誉这两位旷世奇才。

李杜彼此也很仰慕对方的才华,杜甫称颂李白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才能。

在李白的妇女诗中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呢?

一认识和表现女性,是李白妇女诗的显著特点。

南宋陈藻的《读李翰林诗》说,“杜陵尊洒罕相逢,举世谁堪入此公?

莫怪篇篇吟妇女,别无人物与形容”。

陈藻认为在混浊的当世,除杜甫外很难有人能得到李白的青睐,因此他把注意力、把热情的目光投向了纯洁可爱的妇女。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的确用较多的笔墨来表现妇女——他心目中美好和理想的象征,为此他倾注了感情和极多的心血。

李白是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女性心灵的。

我们读李白的妇女诗,也禁不住会惊叹诗人何以能够那样深透的了解女性的心灵,并能以细腻入微的诗笔揭示出妇女内心世界的全部奥秘:

她们的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幸福与痛苦。

愤怒同抗争……诗人能够把握住女性丰富复杂、变化万千的心理活动,并将它们巧妙的表现出来,就像诗人自己感同身受那样真切、深刻,因此也给予了我们几乎同样真切、深刻的感受。

二在女性形象中融入自己的悲欢离合之慨、沉沦不偶之感。

李白认为: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自壮年便漫游各地,家居的时间不多,长期离居,给他生活带来许多悲伤,独居的生活孤寂凄惶。

诗人在他的《自带内赠》、《<寄远>其二》中借女主人公抒写自己相思离别之感,读来真切感人。

请读《<寄远>其二》:

青楼何所在,事在碧云中。

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装坐落日,怅然金屏风。

念此送短书,愿同双飞鸿。

诗中女主人公思念远人,怅然若失,新妆独坐,日头已落,远人依然不归。

只好远道寄书,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和真挚的感情。

李白曾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受诏入朝,但只被玄宗当作御用之人,倡优畜之。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祷列如草莽”的倨傲不驯,使玄宗大为恼火,加上高力士等屡进谗言,玄宗终于将李白逐出宫廷。

李白有感于和弃妇一样被愚弄、被抛弃的命运,于是借妇女的失志来宣泄他的一腔怨怒。

请读《妾薄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此诗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弃妇形象——陈阿娇。

他岁无法改变被遗弃的命运,但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皇帝造成的。

于是大胆的抗议:

“以色事他人,能有几时好”。

在此,诗人借弃妇形象抒写自己沉沦不偶之感,抒发仕途艰难之叹。

由于诗人是用自己的情感、血肉去塑造怨妇形象,用自己的人格的光芒去冶炼和锻造他们的,因此他笔下的怨妇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三对民歌精神、民歌形式的学习和弘扬。

把妇女形象援入诗笔,并非李白的创意,从《诗经》、《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都有大量为女性而歌为女性而悲的诗篇。

李白继承发展了民歌中妇女诗的精神实质,围绕女子爱情生活这一主题,写下了大量诗篇,展现了不同阶层妇女的婚姻生活,塑造了众多的怨妇形象。

李白的怨妇诗多是乐府诗,且多用乐府旧题,有的诗是古乐府的变调,却具有了新的面目、新的生命力。

如《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帷?

”恼人的春色惹动了相思之情,征人望归,妻子肠断,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而妻子的感情更加深厚,不管独处深闺寂寞难耐,女主人公却丝毫不为外物所动。

“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帷?

”是她爱情的坚贞告白,这显然是从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变化而来的,思想感情的境界却高尚多了,感情的表达也含蓄多了。

清代的乾隆皇帝御选的《唐宋诗醇》评论说:

“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

四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诗人往往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通过神情、动态、心理描写来刻划鲜明的怨妇形象。

在《长干行》一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商人妇形象。

这首诗绘出女主人公和爱人的童年时代、结婚、婚后生活、别离相思的各个生活断面。

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些两小无猜的嬉戏,一片天真。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将新嫁娘的羞涩情态刻划的惟妙惟肖。

“十五始展眉,愿与尘与灰。

长存抱柱心,岂上望夫台。

”写出了这位女子和丈夫誓同生死的真挚爱情,以及对于美满生活的坚定信念。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深入细致的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流露出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和丈夫远行后的寂寞凄凉的感受。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以简洁的语句对思妇丰富复杂的心理进行刻划,流露出对时光空逝的悼惜,对团聚的渴望和对容颜不能持久的忧惧。

篇末“早晚下三巴,欲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细致描绘出了思妇期待丈夫的焦急心情和热切愿望。

全诗以女主人公一下儿具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了她全部的生活,整个的内心世界。

类似的还有李白的《<长相思>其二》、《乌夜啼》也都截取了一个寻常的生活画面,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或动态神情的刻划,来表现她们心目中无限的爱思和怨情。

五善于展开奇妙的幻想,运用奇特的夸张,表现人物深挚、强烈的情感。

李白的《捣衣篇》反映了征人妻对远人无尽的相思、盼望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得书的惊喜与失望中,幻想化作一段轻柔的云朵,追随远方的亲人。

在这奇异的幻想中自然流露出思妇的酸辛和痴情。

李白诗歌中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强烈的感情。

在《北风行》中诗人以著名的夸张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极写燕山一带雪大天寒,而就在这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幽州思妇却满面愁容,倚门而望,思念已故的丈夫,诉说丈夫悲惨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此刻她的心头悲痛交加,不由悲恸的大声疾呼“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哉!

”。

诗人用“黄河捧土尚可塞”的夸张,把思妇在风雪交加中的悲愤难抑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强烈,这一夸张与“北风雨雪恨难哉”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思妇愁山恨海得不到消释,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

再如《长干行》也很好的运用了夸张手法。

些新婚的羞怯便说“千呼不一回”,些爱情的坚贞便说“愿同尘与灰”;些离别的长久便说“直至长风沙”。

这些语句有力的表现了思妇深沉的感情,给人深刻的印象。

六李白怨妇诗抒情多精细委婉、曲折尽致、耐人寻味。

李白的怨妇诗表现思妇的怨情,精细委婉,曲折尽致,楚楚动人。

如《长干行》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把一个年轻新妇的喜悦和悲愁精细入微的刻划出来。

全诗感情展开富有层次,由两小无猜到结为夫妇,从新婚燕尔到送夫远行,情随境迁,有天真浪漫而娇羞难言,由情真意切而黯然销魂,作者写的极为细腻传神。

李白的怨妇诗含蓄蕴藉者很多,如《玉阶怨》、《乌夜啼》、《怨情》等,这些诗大都言有尽而意无穷,能给人充分回味思考的余地。

李白的五绝《玉阶怨》些一位贵妇人思念丈夫不至而产生的幽怨情绪。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描绘门外凝望之景。

诗人以含蓄的笔触,借“侵罗袜”表现了女主人公焦灼的神态。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二句抒思夫之情,诗中以“望秋月”抒发女主人公心头无尽的悲愁和哀怨。

全诗融情于意,婉转含蓄。

李瑛《诗法易简录》评此诗说:

“无一字说到怨,而含蓄无尽,诗品最高。

七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

李白年轻时以卓文君的故事为题材写的《白头吟》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就很成功。

诗歌以“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起兴,以鸳鸯“宁可万死随倚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做比,表现文君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但事与愿违,“相如作赋得黄金,一朝将聘茂陵女”,使文君落入了弃妇之列。

接着诗歌以“东流不做西归水,落花辞条着故林”起兴,以“两草犹疑心,人心不如草”做比,表现文君对好心生异心的丈夫的怨愤。

她在经历了感情的痛苦折磨后,以“古来得意不相负,至今惟见青陵台”歌唱贵贱不移,生死不渝的爱情,对相如的薄幸给以斥责。

再看另一首五言乐府《相思》,诗中描绘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情怀。

以燕草如丝,兴征夫怀旧;以秦桑低枝,兴思妇断肠。

岁春风撩人情怀,但思妇却不为外物所动,她的心灵多么纯洁美丽、感情多么忠贞!

衡量一个诗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取决于他的人民性。

李白的怨妇诗真实放映了唐代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于广大妇女受摧残的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并寄以极大的愤慨,对统治阶级糜烂的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李白的怨妇诗,也表现出了诗人施无不可卓越的艺术才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去鉴赏、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