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919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新.docx

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新

2单选题

1.危险化学品按其危害性被划分为(A)大类。

A27B9

2.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权利的规定有(A)项权利。

A8B16

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中必须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的(A)的事项。

A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B劳动安全

4.氯化是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应,包含氯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氯化工艺,主要包括取代氯化、(B)氯化、氧氯化等。

A聚合B加成

5.直接氯化法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有(A)和液相法两种。

A气相法B固相法

6.气相法反应温度(B),成本高于液相法。

A600~800℃B400~500℃

7.目前,工业生产主要采用(B)法,其工艺有间歇法及连续法两种。

A苯气相氯化B苯液相氯化

8.自苯库来的原苯进入原苯计量罐进行计量,再将原苯计量罐和回收苯罐中的苯经苯干燥泵泵入原苯冷却器降温至(A)以下,最后进入苯干燥器经食盐干燥脱水后进入干苯罐。

A20℃B60℃

9.干燥产生的饱和食盐水排入(B)废水罐。

A酸性B碱性

10.苯的氯化工序为主反应工序,主要任务是控制反应温度产出合格(A)。

A中间产品B产品

11.氯气首先溶于苯中,与铁催化剂反应生成三氯化铁,产生的活化氯离子与苯反应生成氯化苯、盐酸气,控制反应温度在(B)附近。

反应生成物氯化液从氯化器上部出料口经液封管进入氯化液冷却器降温,此后在管路上加水进行初步洗涤,并混合进入粗氯化液贮罐。

A30℃B80℃

12.含苯尾气的吸收该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填料吸收的原理来对含苯尾气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尾气中的含苯量。

自二段冷凝器出来的盐酸气,经相分离器分离,液体去粗氯化液贮罐,气体进尾气吸收塔,常温次品氯化苯经吸收液冷却器降温至(B)以下后从尾气吸收塔顶部进入,从上自下吸收尾气中的苯,未饱和的吸收液经吸收液循环泵循环使用,饱和的去粗氯化液贮罐,经吸收后的尾气去副产盐酸工序。

A25℃B-15℃

13.来自氯化工序的氯化尾气从副产盐酸吸收塔底部进入,与从塔顶加入的吸收水逆流进行绝热吸收,(A)流出的合格副产盐酸经盐酸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副产盐酸贮罐,塔顶尾气经盐酸水力喷射泵抽入水汽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与鼓风机吹入水汽分离器的空气混合后,进入碱吸收塔,经碱液中和后的尾气进入尾气吸附柱,通过活性碳吸附后由引风机抽入排气筒直接排放。

水汽分离器内的酸性水经闭路循环一段冷凝器、二段冷凝器冷却降温后用于盐酸吸收塔内的氯化氢的吸收。

A塔顶B塔底

14.氯化反应所用的原料大多(B)燃爆危险性。

A具有B没有

15.常用的氯化剂氯气本身为(B)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

A无毒B剧毒

16.氯气为(A)色,窒息性气体,有剧毒,发生漏氯或跑氯时,处理应佩戴氧气面具或防毒面具。

A红色B黄绿

17.氯气为黄绿色,窒息性气体,有剧毒,发生漏氯或跑氯时,处理应佩戴氧气面具或防毒面具。

无防毒面具或氧气面具时,(B)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氯气泄漏点,不能顺风离去。

A可用B不可用

18.如已吸入少量氯气可以用(A)喷吸。

ACO2B二甲基硅油气雾剂

19.经皮肤吸收苯(B)中毒。

A也可B不会

20.吸入(A)的苯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甚至因发生呼吸麻醉而死亡。

A低浓度B高浓度

21.环境空气中允许苯最高浓度为(A)mg/m3。

A25B50

22.(B)用水扑灭苯燃烧。

A禁止B可以

23.氯苯在1000×10-6(B)有麻醉性,高浓度能使人麻醉至死,人体受氯化苯作用后可对肝、肾脏及造血系统有所影响,并对神经也有毒害。

A以上B以下

24.邻位二氯苯闪点68.5℃,对位二氯苯闪点66℃,均属易燃物,燃烧时(B)产生光气,故灭火时应加注意。

A不会B可能

25.当进塔苯含水合格后,(A)向氯化塔内加苯。

A还不能B可以

26.向氯化塔内加苯至出料视镜有物料流动后,停止加苯,静置一段时间后由塔底部阀门放空,(B)。

A继续加苯置换直至底部放清为止B然后通氮气置换

27.装填有新催化剂的氯化塔必须经(B)浸泡方可投入使用。

A干苯B酸苯

28.当已有氯化塔开车时,(B)酸苯代替干苯进行浸泡或置换。

A不可用B可用

29.在进行酸苯切换之前必须适当增大加苯量以避免氯化中温上升过快,做好准备工作后先关闭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再开启酸苯过桥阀门及新塔酸苯进塔阀门,至出料视镜有物料流动后,关闭新塔酸苯进塔阀门及过桥阀门,开启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浸泡1h后由塔底部阀门放空,再加入(A)置换一至两次,放清待用。

A酸苯B干苯

30.开车前必须使尾气吸收系统正常投运,首先打开尾气吸收塔进吸收液阀门,启动次品泵,打开次品泵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当尾气吸收塔塔釜吸收液液面达到(B)时,停次品泵,关闭进吸收液阀门,关闭次品干燥器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打开次品循环干燥阀门,启动次品泵使次品进行循环干燥;打开吸收液循环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吸收液循环泵进行吸收液循环,同时打开吸收液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对吸收液进行降温处理。

A1/2B1/10

31.开车前必须打开氯化液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打开氯化器充氮阀门,接通氮气总管,打开氮气总阀,保持充氮压力(A),充氮期间将氯化塔内物料放清1~2次,至放出物料完全澄清为止。

A10~20MPa~

32.充氮(B)后,调节充氮压力为左右,观察氯化器下料视镜确定有回流后,通知送氯。

A10minB60min

33.充氮10min后,调节充氮压力为(A)左右,观察氯化器下料视镜确定有回流后,通知送氯。

A10~20MPa

34.当反应温度降至(A)以下,关闭加苯调节阀前后阀门和加苯进塔阀门,按要求停相应吸收液循环泵,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和吸收液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同时关闭该塔水洗加水阀门。

A60℃B0℃

35.相分离器内(A)会导致氯化槽压高、尾压极低或没有。

A漫料B无料

36.气管内(A)或物料封住会导致氯化槽压高、尾压极低或没有。

A有水B无水

37.氯化液碳化物(B)、太脏可导致氯化液下料不畅,大帽带料。

A少B多

38.吸收液排放不畅的原因:

(B)。

A泵压高B管道堵、吸收液循环泵不上料、泵压低

39.氯化槽压尾压俱高的原因:

(B)。

A尾气管内无水或物料B尾气管内有水或物料、盐酸下料管堵副产吸收塔淹塔

40.尾气管内有水或物料会导致氯化槽压尾压俱(B)。

A高B低

41.盐酸下料管堵副产吸收塔淹塔的处理方法:

(B)。

A通蒸汽B更换水喷射泵、检修下料管、防止淹塔

42.副产塔釜积酸的原因:

(B)。

A泵压过高B出酸管道堵、出酸管结盐

43.出酸管道堵的处理方法:

(A)。

A停车或缩量生产、疏通出酸管道B换泵

44.出酸管结盐的处理方法:

(A)。

A拆管清洗B通蒸汽

45.副产塔压升高的原因:

(B)。

A泵压高B水力喷射泵故障、出酸管堵

46.水力喷射泵故障的处理方法:

(A)。

A停车、修理水力喷射泵B酸洗泵

47.副产鼓风机停的原因:

(B)。

A电力不足B鼓风机故障、电机故障

48.每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并按要求挂牌,在整点前后(B)内做好原始记录。

A50minB5min

49.氯化反应器径高比(A)。

A1:

(8~20)B1:

2

50.氯化反应器铁环的高度:

一般(B)左右。

A10mB6m

51.有时氯化反应中温超温黑料时,局部温度可达(A)以上。

A130℃B300℃

52.使用石墨设备必须试压,水压不低于(B),观察有无变化和直观泄漏。

A10MPa

53.(B)在工程塑料中耐腐蚀性能最好的,故有“塑料王”之称。

A氯乙烯B四氟乙烯

54.(B)是氯化苯生产上最理想的防腐蚀材料。

A聚氯乙烯B聚四氟乙烯

55.聚四氟乙烯合金泵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与其他氟塑料经合理配方,特殊工艺模压而成,适用于(A)的介质,长时间输送流体,使用寿命长。

A-85~200℃B15~50℃

56.空气系统的焊接或联接部位或仪表、工艺管线的联接处,用肥皂水试漏,关键部位无气泡。

一般部位允许每分钟不超过(A)个气泡。

A5B20

57.安全阀应每年至少要进行定压检验(B)次,其内容包括清洗、研磨、零件更换、定压、气密试验、耐压试验,并做好详细记录,出具安全阀定压报告,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必须有日期的铅封,由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和安全部门人员参加试验。

A5B1

58.爆破片应每个大检修周期更换(A)次。

A1B5

59.压力表每年必须检验(B)次,并填上有日期的铅封。

A5B1

60.由于技措技改、基建投产带来的变化,各装置应对(B)类管道数量每年修正一次,要做到数字准确,资料档案齐全。

AGC3BGC1、GC2、GC3

61.施工单位应在大检修之后(A)内,将全部管道检验、修理或更新的竣工资料(包括腐蚀检查、测厚、焊缝无损探伤、水压试验、气密试验、除锈刷漆、保温、管件和安全附件的检验资料等)交给使用单位。

A1个月B6个月内

62.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B)安排检验、修理或更新。

A延迟B优先

63.在运行中(B)带压堵漏的管道应优先安排检验、修理或更新。

A未进行过B进行过

64.(A)过滤为贮油箱(筒)到油壶。

A二级B一级

65.(B)过滤为油壶到润滑部位。

A一级B三级

66.循环、集中等润滑方式的必须(B)方可加入油箱,其他严格按设备润滑系统说明书进行。

A从领油大桶后B从领油大桶经滤油设备后

67.滤网应符合如下规定:

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车用油及黏度相近的油品一级滤网、二级滤网、三级滤网依次为(A)目。

A60、80、100B40、60、80

68.汽缸油、齿轮油、全系统损耗油及黏度相近的油品一级滤网、二级滤网、三级滤网依次为(B)目。

A60、80、100B40、60、80

69.具有独立润滑系统的机(泵)组检修后,润滑系统(B)油循环,按检修规程要求合格后方可试车投用。

A无需进行B应进行

70.循环油箱(B)滤油设备并加强脱水检查,脱水频次由各企业根据设备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A可以不配备B应配备

71.油浴润滑方式油位应保持在视镜窗口的(A)或标尺的规定刻度。

A1/2~2/3B1/5~1/2

72.当班操作工负责本岗位备用机泵的盘车,所有备用机泵的盘车要求在每日(B)前进行完毕。

A8:

00B12:

00

73.执行器有正、反作用两种方式,当输入信号增大时,执行器的流通截面积增大,即流过执行器的流量增大,称为(A)作用。

A正B反

74.反作用的气动调节阀通常称为气(A)阀。

A闭B开

75.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B)电流。

A小B大

76.成年男子的平均摆脱电流为比成年女子的平均摆脱电流(B)。

A小B大

77.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女性的危险性较男性大,女性对电流较男性敏感。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电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B)。

A1/8B三分之一

78.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要求每伏工作电压(B)以上。

A1000kΩB1kΩ

79.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

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以切断热源后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为宜,一般要求设备内介质温度要小于(B)。

A100℃B60℃

80.凡在禁火区或抽插易燃易爆介质窗口或管道盲板时,应使用(B),在规定范围内严禁用火,作业中应有专人巡回检查及监护。

A节能灯B防爆工具和防爆灯具B

81.用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必须保证惰性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倍以上。

A10B3

82.置换作业排出的气体应引入安全场所。

如需检修动火,置换用情性气体中氧含量一般小于(A)始(体积分数)。

A1%~2%B10%~20%

83.吹扫结束应取样分析,合格后及时与运行系统(B)。

A相连B隔绝A

84.一般说来,较大的设备和容器在清除物料后,都应用(A)喷扫或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蒸汽煮沸,采用蒸汽宜用低压饱和蒸汽。

A蒸汽、高压热水B清水

85.一般说来,较大的设备和容器在清除物料后,都应用蒸汽、高压热水喷扫或用碱液通入蒸汽煮沸,采用蒸汽宜用(A)饱和蒸汽。

A低压B高压

86.固定动火区距易燃易爆厂房、罐区、设备、阴井排水沟、水封井等不应小于(B)。

A100mB30m

87.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A)动火作业。

A均属B不属

88.(A)动火指易燃、易爆区域(即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

A一级B二级

89.动火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B)。

A60minB30min

90.适宜氧含量应为(A)。

A18%~22%B8%~18%

91.(A)级风以上(含)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的,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A五、五B六、六

92.进入设备前(A)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

A30minB60min

93.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B)各分析1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A5hB2h

94.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A)。

A36VB48V

95.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B),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A48VB12VA

96.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A)以上(含),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

A2m、2mB5m、5m

97.5m~15m为(B)高处作业。

AI级BⅡ级

98.15m~30m为(B)高处作业。

AⅡ级BⅢ级

99.坠落高度超过(B)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A10mB24m

100.在邻近地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超出允许浓度的烟囱及设备的场合,严禁进行高处作业。

如在允许浓度范围内,也(A)。

A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B可不采取防护措施

101.安全液封一般安装在压力低于(B)的管线与生产设备之间。

A10MPa

102.一般说来,水封高度不应小于(A)。

A250mmB50mm

103.微负压系统操作时可选用(A)厚的橡胶板做爆破片。

A2~3mmB8~10mm

104.爆破片爆破压力的选定,一般为设备、容器及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A)倍。

压力波动幅度较大的系统,其比值还可增大。

~B2~5

105.爆破片一般(A)更换1次。

A6~12个月B3~6个月

106.防爆帽(爆破帽)(B)超高压容器。

A不适用于B适用于

107.在氯化反应器开车过程中,在打开氯化液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打开氯化器充氮阀门,接通氮气工作台,打开氮气总阀,保持充氮压力(B)。

A5~10MPa~MPaA

108.充氮期间将氯化塔内物料放空(AA),至放出物料完全澄清为止,保持加苯量,同时打开水洗加水阀门,根据加苯量按比例加水。

A1~2次B5~10次

109.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将其后部向着火源(在室外应置于(A)方向)。

A上风B下风

110.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应站在距火焰边缘(B)处。

A1~2mB5~6m

111.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应站在距火焰边缘5~6m处,右手紧握干粉枪握把(若为氮气动力,则只能握住木制把手,否则可能被低温气体冻伤),左手扳动转换开关到“3”号位置(喷射顺序为(A)),打开保险机,将喷枪对准火源,扣扳机,干粉即可喷出。

A3、2、1B1、2、3

112.过滤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和低浓度毒污染环境中使用,一般(A)罐、槽等密闭狭小容器中作业人员的防护。

A不能用于B用于

113.(B)主要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μm的呼吸性粉尘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

A过滤式防毒呼吸器B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114.过滤式防尘呼吸器主要用于防止粒径小于(B)的呼吸性粉尘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

A50μmB5μm

115.(A)用以防止有毒气体、蒸气、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类,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A过滤式防毒呼吸器B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116.皮肤或眼睛接触腐蚀性介质,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A)。

A15minB60min

117.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A),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A150mB20m

118.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B),严格限制出入。

A100mB300m

119.由于酸性废水量大大过量,所以绝大部分酸性废水采用了(A)的方法来进行废水治理,经该工艺路线治理的酸性废水转化为合格的副产盐酸产品,但同时也产生一股新的废水,称为三氯化铁废水(也叫洗脱废水)。

A增浓除铁B降稀除铁

120.由于尾气中的氢气达不到爆炸极限,故可以(B)氯化苯水汽分离器的鼓风量,相应提高其中苯的浓度,利于碳纤维吸收效果。

A增加B减少

3多选题

121.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权利的规定有8项权利:

保障权,培训教育权,建议权,批评、检举、控告权,紧急避险权,(ABC)(赔偿请求权)。

A知情权B拒绝权C赔偿权D保险权

12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中必须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的(BD)的事项。

A社保B劳动安全C住房公积金D防止职业危害

12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AB)的权利。

A教育B培训C演练

12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ABC)。

A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B提高安全生产技能C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25.燃烧可分为(ABC)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A自燃B闪燃C着火D引燃

126.氯化是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应,包含氯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氯化工艺,主要包括(ABC)等。

A取代氯化B加成氯化C氧氯化D聚合氯化

127.在氯化苯的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有(BC)两种生产方法。

A间接氯化法B氧氯化法C直接氯化法

128.国内普遍采用塔式沸腾连续氯化法工艺。

苯与氯气在钢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连续氯化生成氯化液及氯化氢,从塔顶出来后经冷凝、冷却下来的苯、氯苯回氯化塔循环使用,氯化氢气体进入回收装置用水吸收得副产盐酸。

所得氯化液经(ACD),再经初馏脱苯、精馏蒸出氯苯。

塔釜中残留物为二氯苯及多氯化物。

A食盐干燥B硫酸干燥C中和D水洗A

129.经常吸入一定浓度的苯蒸气可引起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的障碍,对(AB)等也有一定的危害。

A肝B肾脏C视力

130.苯燃烧着火面积不大时,可用(AC)隔绝空气灭火。

A黄沙B蒸汽C石棉布

131.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AB)都有腐蚀作用。

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A金属B非金属

132.苯氯化工艺主要原辅料列入重大危险源物质名单的有氯气、苯、氯化苯、氯化氢。

主要分布在氯化反应器、装置贮存区单元以及输送单元内。

装置贮存单元内存贮了大量的(ABC)是氯化工艺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分布区域,燃爆危险性大。

A原料苯B反应产物氯苯C中间产物D废弃物

133.氯化液颜色发黑,比重偏高的原因有:

(ABCD)。

A苯中噻酚化物含量高B加料量偏少C反应温度过高D回收苯中氯苯含量偏高

134.加料量偏少,反应温度过高的处理方法有(ABD)。

A提高加苯量B减少吃氯量C提高反应温度D降低反应温度

135.氯气压力不稳的原因有:

催化剂量及其使用原因;(ABCD)。

A苯中含水过高B酸苯含水高C氯化器、酸苯分离器内废酸未排放D吃氯量过大

136.以下催化剂量及其使用原因会导致氯气压力不稳:

(ABCD)。

A催化剂使用时间长B催化剂损耗C催化剂量少D催化剂中毒失效

137.催化剂中毒失效的处理方法:

(AB)。

A倒塔B更换催化剂C再生

138.酸苯含水高的处理方法:

(AB)。

A检查设备B及时排放酸苯分离器和氯化塔内废酸C这些方法都不可行

139.尾气含苯超标原因:

(ABCD)。

A、冷却不好,尾气温度高B、循环液泵不上料C、吸收液量不够或已饱和D、氯化加料量过大E上述都不是

140.循环液泵不上料的处理方法:

(AC)。

A检查或切换泵B提高温度C降低盐水温度

141.氯化槽压高,尾压极低或没有的原因:

(ABCD)。

A、二段冷凝器中苯冻结B、相分离器内漫料C、尾气吸收塔漫料或堵塞D、尾气管内有水或物料封住

142.氯化液下料不畅,大帽带料的原因:

(ABC)。

A、催化剂装载量过多B、氯化液碳化物多,太脏C、氯化液液封管堵,下料管堵D以上都可能

143.氯化液液封管堵,下料管堵的处理方法(BC)。

A立即换液封B停车清洗液封C检查下料管

144.尾气管内有水或物料的处理方法:

(ABCD)。

A防止停车时水进入尾气管B控制吸收液液面C防止更换吸收液时物料满料D以上方法都可行

145.盐酸下料管堵副产吸收塔淹塔的处理方法:

(ABC)。

A更换水喷射泵B检修下料管C防止淹塔D以上方法都可不行

146.副产塔釜积酸的原因:

(AB)。

A出酸管道堵B出酸管结盐C出酸管泄漏

147.出酸管道堵的处理方法:

(ABC)。

A停车B疏通出酸管道C缩量生产

148.副产塔压升高的原因:

(ABC)。

A水力喷射泵故障B出酸管泄漏C出酸管堵

149.石墨设备常用的有(BCD)。

A马鞍形B矩形块孔式C圆柱性块孔式D圆术形列管式

150.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不得提高原设计规定的工艺条件,严禁(ABC)运行。

A超温B超压C超装D低量

151.(ABC)超过设计许可值,采取措施仍不能恢复正常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A操作压力B介质温度C壁温D壁厚

152.(ABC)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A安全附件失效B接管焊缝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