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039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doc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有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复习试题

(一)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一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5、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8、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0、数感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2、(“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5、(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

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1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2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26、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7、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28、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计算、推理、判断。

29、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0、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1、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32、问题教学法的要旨在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

33、经历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

34、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作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5、数学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36、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7、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38、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而且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 )评价为主。

 A、过程            B、结果                C、分数

  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

(  C  )

 A.一、       B.二 、      C.三、      D.四

 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

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②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③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  B  )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

 A概括性问题性相对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C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  )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

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C)。

A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2、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AB)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23、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

A概括性B问题性C相似性

24、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分析说明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例如:

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3.有人认为: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

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

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答: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四、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3、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4、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建议有哪些?

答:

①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②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③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④在实践活动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5、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建议有哪些?

答:

①在数与代数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②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③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④在综合应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7.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以综合课程为主)

8.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1、新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强调操作性。

(4)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参与者、教师是帮助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是促进者、教师是行动研究者、教师是课程开发者、教师是反思者。

3、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有什么不同?

  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在一个群体中,会出现不同的算法。

一题多解是一个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一个题目。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

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

(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答:

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答: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0、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1、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答:

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2、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

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3、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4、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

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6、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答:

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7、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答:

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答:

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答:

(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

(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

(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0分)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答:

(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

(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15分)

4、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

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5、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答:

①算法多样化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答:

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③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

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答:

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

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

再巧妙地转入正题。

但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答: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答: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

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

不能再搞“一刀切”。

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请分析如下案例: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

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

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答: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