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1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1文档格式.docx

思考“你从太平军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⑥小结:

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

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让学生认识到:

圆明园的烧毁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2、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四、教具资料:

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

自制的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

2.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3.战争引发的抗争

①根本原因

②起讫时间

③发动者

④主要事件

⑤结果:

Ø

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

③影响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

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

④影响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

②英雄事迹

③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老师旁白、学生游戏):

老师旁白:

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真是祸不单行啊!

前波未平,后波又起。

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

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

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

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

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

”(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

“Hellow,howareyou(areyoufine)?

Twelveyearsisreallyalongtime,isn’tit?

Wearestandinghere,China,it’sagoldenplace.Webelieveinthatwewillmakemuchmoney.”)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

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

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

“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

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

“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

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

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

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

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

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

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

”熊、鹰对虎、蛙说:

“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

“行!

”(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

“再见!

”(学生改用“good_bye!

”)

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课)

放映幻灯片

(1):

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同时老师指出:

“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四国对话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前后为组讨论:

“这次战争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太平天国运动危及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③清政府腐败无能。

侵略者想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他们的在华利益。

等等。

然后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比较,找出相同点,从而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学生答后,用示意图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最后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念。

放映幻灯片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清

法扩大侵略权益矛政

美要求修改条约盾拒绝修约府

(增开口岸、公使驻京等)

英法借口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挑起战争

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指19世纪中期由英法发动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的侵华战争。

其根本原因与鸦片战争相同,都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鼓励学生讲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导入战争过程。

放映幻灯片(3):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上,用活动箭头描述战争的轨迹:

用由下到上“飞入”的动态效果,把《军舰上老虎发炮》的图片设置在珠江口,然后显示“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之后,用“擦除”的动态效果从广州沿所经路线的方向设置箭头,表示英法联军从广州进攻到天津。

之后,显示“1858年,俄美英法迫清签订《天津条约》”。

再后,把箭头从天津连到北京,显示“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迫清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放映幻灯片(4):

然后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战争概况。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动者:

英国、法国

(一)概况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重大事件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

中国战败,毁掉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

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讲圆明园时,先由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

然后师生补充。

放映幻灯片(5):

圆明园的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

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

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紧接着,

放映幻灯片(6,7):

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圆明园的残迹。

放映幻灯片(8):

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

然后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

”。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

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

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答完后,老师给予简评。

然后由学生按提示归纳火烧圆明园的知识要点:

放映幻灯片(9):

火烧圆明园

时间:

1860年。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

纵火者:

英法联军。

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侵略者的暴行:

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放映幻灯片(10):

引导学生思考:

“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候,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

”学生答后,老师指出:

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

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放映幻灯片(11):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

1.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

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

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

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2.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

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

”(前者强,后者弱)

3.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

放映幻灯片(12):

时间:

十九世纪中后期

沙俄侵占主要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领土范围面积:

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

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

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4、最后,老师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

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放映幻灯片(1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答后,老师综合归纳,导入下一问。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

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

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由学生看书归纳分析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放映幻灯片(14)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概况:

根本原因、起讫时间、发动者、重大事件、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②纵火者③侵略者的暴行④影响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景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

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青浦战役:

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英雄事迹慈溪战役:

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

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历史意义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讨论:

从太平军身上学到了什么?

(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七、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

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放映幻灯片(15):

本课的基本线索简表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1—1864年领袖:

洪秀全政权:

太平天国都城:

天京)

1851—1856年

1856———1860年

1860—1864年

总形势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

军事全盛,

独立自主

反对侵略;

清朝统治

岌岌可危,

软弱无能,

无可奈何;

西方列强

虎视眈眈,

决定武力

迫清投降,

蛮横要求

中国政府,

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

场,扩大

侵略权益。

1856年,英轰广州,战争开始。

1857年,英法攻陷广州。

1858年,迫清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攻占天津、北京,

火烧圆明园;

迫清签订

《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主权.中

加深.

背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太平天国。

太平军英勇

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指挥:

李秀成

英雄事迹:

青浦战役:

1860年,

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

1862年,

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

金坛战役:

1864年,

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意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

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

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

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火烧

时间和纵火者:

1860年、英法联军。

影响:

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依据:

《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范围:

中国东北、西北

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放映幻灯片(16)

八、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一)课堂练习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是:

A、60多万平方千米B、40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D、150多万平方千米

6、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俄国割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

8、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战役有:

A、青浦战役B、慈溪战役C、金坛战役D、上海战役

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课后作业:

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九、教学后记:

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课堂练习答题准确率高来看,本堂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都体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主题,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虽然,本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但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听、看、议)去获得知识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调整了教材的知识结构,揭示了教材中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真正领会了本课的主题——“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激起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通过教学,做到了激趣、学法指导、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趣而组织的游戏活动,不流于形式,相反,不仅达到了激趣的目的,而且还激起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编对话台词的时候,插入英语对话,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也流露出学生们学习的乐趣。

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到了学法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教材的方法、收集材料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探究问题的方法、评价历史的方法,等。

但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那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