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13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docx

自然辩证法考试思考题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答: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具体学科的重大哲学问题。

(2)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的内容。

(3)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答:

部分

结构

主要内容

1

导言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说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有其历史必然性

2

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3

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由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大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构成的

4

物质与运动形式

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科学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

5

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论述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

劳动创造了人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架起桥梁,实现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

二、结合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四个)

1、根本特性:

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与存在。

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例如:

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解释世界存在的基础,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状况。

万物及现象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变化、运动和发展。

正是古代学者们按世界的本源面目加以反映,按照自然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直观性:

将世界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特殊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的本身;

3、猜测性:

用理想的或幻想的关系代替现实的关系,有时甚至用主观臆想去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

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根据严密的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于付诸于实践检验甚至逃避实践检验。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

答:

(1)留基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主要内容:

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1、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原子是本原,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

2、原子的特性:

1)原子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体现了物质不灭论的思想

2)原子间存在位置,顺序,形状,数量等差异,但性质相同。

3)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大

3、原子的涡旋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动因,并把他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继承与发扬了L―D原子论,与之不同点:

1、指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间不仅存在大小形状等数量特征差异,还有重量的不同。

正是重量差异导致了性质的不同。

3、提出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由于自身重量而发生下降运动以外还有了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原子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形成,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的缺点,承认了偶然性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五、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取得的具体成就?

(四个)

答:

1)毕达哥拉斯:

运用比较和分类方法,对数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完全数与友爱数;他创立了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的研究结合起来;

2)苏格拉底:

通过数学培养提高思维能力完善了演绎法。

具体方法:

助产法和佯谬法。

3)欧几里德:

编写《几何原本》,运用演绎推理,建立科学体系。

其体系壮观,内容丰富,机构严谨,逻辑性强。

最重要的是演绎法。

4)阿基米德:

方法论贡献突出,运用和完善了实验方法,同时还注重演绎方法,他发明了称面积和称体积的方法。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一、简述近代初期的自然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天文学和医学)

答:

(一)《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发起挑战。

1、哥白尼的“日心说”。

A:

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地球携月球及其轨道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一年。

同时,绕轴自转,周期为24小时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天29.5天

(4)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

B:

意义:

(1)恩格斯高度评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揭露了宗教的荒谬和虚伪,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起了进攻,推翻宗教神学对科学的桎梏。

(2)在天文学方面,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起来,使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保证了天文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也为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起到了推进作用。

2、布鲁诺和伽利略等人对日心说进行了传播和发展。

(二)《人体结构论》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

1、成就:

(1)比利时医生维萨里,代表作《人体结构论》,认为血液是由心脏产生,由瓣膜隔开

(2)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代表作《基督教复兴》,提出了心肺小循环

(3)哈维,代表作《心血运动论》,用试验方式证明了心肺小循环。

二、简述笛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法?

答:

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以与其相适应的归纳推理站主导地位,此时有人提出取消演绎推理,笛卡尔坚决反对,他认为基础理论不可能缺少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存在的缺陷是能够消除的,他提出了完善演绎推理方法的四个法则:

(1)清晰明白法则:

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清晰准确。

(2)分解法则:

即对复杂命题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的需要。

(3)秩序法则:

即用秩序引导我们的推理,对于难以确定时空顺序的对象,要根据推理的要求假定顺序,若出现不适,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完全性法则:

推理得出的结论要用已知的事实现象进行验证,确信毫无遗漏并不能出现反例才能作为真知加以推广。

三、简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答:

1、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绝对的真正的数学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

(2)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总是相同的不变的。

2、局限:

第一,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成脱离事物的、超自然的、超物质的东西;

第二,否定了时空形式的相对性,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分布、物质的运动形式的改变而做出调整;

第三,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都是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的。

四、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

答:

1、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性:

自然界绝对不变。

2、具体表现在:

(1)机械性。

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把人也比作机器

(2)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

没有将唯物主义观点贯穿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然是唯心史观。

3、产生原因:

(1)自然科学发展整体水平不高,除力学达到了完善的程度之外,其他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阶段。

(2)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分门别类研究具体问题领域,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只注重本领域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无视其他领域发展进程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甚至排斥否定其他领域的成果,随之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形成了。

(3)阶级原因:

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从哲学上寻找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求,得到青睐,在统治阶级主张之下,传播推广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贡献:

(1)对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是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拒斥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和侵害。

(2)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对近代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缺陷:

(1)形而上学自然观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难以做到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

(2)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做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

五、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新自然观的产生做出的重大贡献;

答:

1、发现过程:

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从不同视角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1)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代表作是《关于无机界力的说明》

(2)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致力于热能与机械能转化的研究,较准确的测量出了热功当量;

(3)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等角度证明了该定律,得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成就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界定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的转化向我们表明了:

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能,放射能,电能,磁能,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

其次,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因此,当一种形式的能量消失,必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所以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2、意义:

(1)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哪些行为可行或行不通,该理论都可做出明确判断。

如:

永动机等。

(2)它不仅揭示了事物现象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处于动态联系中,证明了世界不仅是事物的集合体,也证明了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3)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不再是哲学论断,已经变为了经验自然科学的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合19世纪的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答: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观点,论证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深刻揭示了天体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1828年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总结了4年来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成就,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密切联系,也说明了无机物也可以发展过渡到有机物,在形而上学自然关上再次打开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点定了基础。

3、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提出地质渐变论。

运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山爆发)、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岩层演变与多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地质岩层处于演变发展过程中,深刻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予沉重打击,为新自然观产生增添新证据。

4、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从不同视角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1)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代表作是《关于无机界力的说明》

(2)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致力于热能与机械能转化的研究,较准确的测量出了热功当量;

(3)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等角度证明了该定律,得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

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5、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证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与一次沉重打击,为新自然观产生增添新证据。

6、达尔文运用遗传和变异、同化和异化两对生物界基本矛盾,以及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矛盾,系统阐述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

列宁赞誉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揭示了物种间的内在联系及连续性,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新的证据。

面对如此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进行了概括,新的自然观的理论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当作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的。

第四章科学技术观概述

一、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三个)外在的

答:

(一)社会生产是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最早的科学技术起源于社会生产

b)社会生产不断的向科学提出要解决的课题,从而推动科技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的为科学探索提供物质手段,推进科学发展。

3.社会生产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

1.社会制度:

a)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当科技成果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并能为其带来重大利益时,相应的学科领域就会得到支持和资助,加速其发展,反之,相应学科将会受到其遏制,阻碍延缓其发展

b)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制约作用,进步的,合理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由此,加速科技发展,反之,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科技政策严重压抑了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碍科技的发展。

2.军事战争:

a)首先,与战争相关的少数学科得到了重大发展,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以此促进科技发展。

b)其次,军事战争向科技领域提出急需解决的课题,加速相关学科的发展。

c)第三,军事战争能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或成为新学科的生长点。

d)总之,战争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都在促进科技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其负面的影响。

(三)哲学的影响

1.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哲学思维指导研究者进行探讨,可以排除错误的干扰,增强研究的预见性,少走弯路,保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表现在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上面,同样的结果,正确的哲学思维可以得出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结论,获得发现或发明。

反之,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难以取得研究成果,丧失大好时机。

二、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对矛盾)

答:

(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科技探索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原有理论难以解释,要求人们根据新事物新现象修改补充原有理论,或者建立新理论取代原有理论,以此把科学技术推向前进。

(二)不同观点不同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a)原因:

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者探索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基础也不同,得到的结果出现差异,相互比较产生矛盾,引发争论,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

b)作用:

i.活跃学术气氛,推进科技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ii.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理论,加速科技研究进程。

iii.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完善。

(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a)原因:

各学科内在是一个整体,本身可能无明显界限。

b)途径与作用:

i.基础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使理论成果更加完善更加深入,运用过程中更能深刻揭示其客观本质及规律。

ii.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运用与转化,使技术科学的成果更加完善。

iii.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的出现,涉及科学领域更加广泛,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具有广泛适用性。

(四)继承与创新。

a)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方法、经验,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应吸取教训。

b)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

i.提出前人从未涉及的新定理,新定律,称为科技突破

ii.获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

iii.获得的成果使整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变革或创新了普遍适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

iv.获得的成就超越了科技领域,使人类思想观点产生重大变革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三、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生产力=劳动者科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管理

(一)劳动者。

通过教育途径使先进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二)劳动资料。

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械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三)劳动对象。

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的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管理。

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各自最大限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

总之,科学技术就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军事而言是威慑力,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第五章科研课题及选择

一、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如何贯彻好有关原则?

(4个)

答:

(一)定义:

经过比较选择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问题。

(二)作用与意义:

a)选题是可严重带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它规定着科研工作的总任务,总方向与进展速度。

选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b)选题能调整和加速科研人员的知识积累,从而适应科学日益发展的趋势,

c)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推动方法的进步。

d)有创见的课题的提出,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选题遵循的四大原则:

1、需要性原则。

目的

(1)含义:

需要性原则体现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学科理论需要两个方面,应选择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和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研究领域中的问题。

a)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

b)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包括开拓学科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论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

(2)如何贯彻?

1)选题要看是否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大小。

2)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于科研团体的有关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布,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2、创造性原理。

价值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价值,是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并可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

a)既包括科学领域中提出新见解,新命题,新理论获得新发现

b)也包括技术领域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创建新方法,新途径获得新发明。

(2)如何贯彻?

1)到前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保证研究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一旦获得成功,就能保证在所涉及的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实现超越,

2)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有较高的成功率。

获得的成果可为多个学科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范围宽广。

3)到学科交叉领域或被人忽视的无人区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设计学科广泛,获得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

3、科学性原则。

根源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根据,选题要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理论为指导,提高辨识能力,如果与基础理论,公认理论相背,又无可靠证据的,一般不应作为选择对象,除非已发现了与该理论相矛盾的事实,或确有把握获得有关事实,如果既无事实根据又无理论根据,那就会失去科学性。

(2)如何贯彻?

1)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大量可靠事实为依据,以提高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和正确性,便于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

2)技术应用类研究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目的性和预见性,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保证沿着正确途径从事探索研究工作,加速研究进程。

4、可行性原则。

条件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选题的条件,选题应从已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或经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条件出发加以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a)一是理论技术自身是否可行

b)二是承担课题的科研人员在道德品质,学识水平,知识结构,个人经验等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可行。

(2)如何贯彻?

1)选题必须考察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能力,个人特长,兴趣及其对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等。

2)考察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社会,人力,经费,时间,合作者的优势及相关学科进展及其所获得的成果等。

3)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弥补不足,保证科研持续,顺利进行。

第六章科技研究中的经验方法

一、简述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原则?

(什么是科学观察)

答:

(一)定义: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自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应遵循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

要求观察者从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的反映观察到的事实,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更要力戒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

要求多长呢歌词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对象,以保证获得材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典型性原则:

选择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辩证性原则:

对于观察结果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其条件性,相对性,可变性,超出范围进行外推必须谨慎,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还要付诸实践,加以检验。

二、简述科学实验的重大作用?

答:

(一)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在突出主要因素作用的特殊条件下,探索研究对象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作用:

1)通过物质手段的运用,加速事务本质和规律暴露的过程。

2)科学实验能使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以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

3)能揭示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的特殊运动规律。

4)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5)多种仪器设备的运用,为人们提高了更多的获得新发现,新发明的机会。

6)能迅速验证或否定某些假说或理论,加速研究进程。

三、简述把握机遇要求研究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

(一)定义:

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奇异的现象,循此线索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现或发明的过程。

(二)研究者具备以下素质:

1,留心意外之事,对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必须问为什么,直至做出合理的解释,绝不轻易放弃。

2,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只有当奇异现象与头脑中已经具备的丰富知识发生共振或共鸣时才能产生思维火花,有希望获得新发现或新发明,否则机遇只能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3,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机遇的开端只为能否获得成果提供良好的机会,只有坚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