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28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自考17.docx

中国法制史自考17

中国法制史自考-17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相传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创了“家天下”的______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宗姚继承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相传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突破“禅让制”的传统,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2.商朝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是______

∙A.《政典》

∙B.《汤刑》

∙C.《伊训》

∙D.《官刑》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商朝制定了行政法律规范——《官刑》,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

3.周礼的基本内容是______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五礼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古代典籍对周礼的内容有不同的归类,但其最主要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及嘉礼五方面,总称“五礼”。

4.扑刑又称杖刑,但与鞭刑的目的不同,扑刑更侧重于______

∙A.惩罚

∙B.教化

∙C.管制

∙D.禁止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扑刑与鞭刑都是鞭打刑,主要惩罚官僚贵族,但两者工具不同,鞭刑用荆条,扑刑用株木;两者的目的也不同,鞭刑侧重于惩罚,扑刑侧重于教化。

5.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是______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创始人为战国初期的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6.魏国主持制定《法经》的是______

∙A.李悝

∙B.商鞅

∙C.韩非子

∙D.吴起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魏文侯在位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主持制定了《法经》。

7.秦朝规定,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称为______

∙A.律

∙B.制、诏

∙C.式

∙D.课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制、诏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

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命为制、改令为诏,确定了这种法律形式的名称。

由于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制、诏的法律效力一般高于其他法律形式,甚至凌驾于成文法典之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8.秦朝仅位于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尚书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

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是皇帝之下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御史大夫负责百官奏章和传达皇帝的诏令,并且监察文武官员,地位相当于副丞相。

太尉是中央掌管军事的长官。

9.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黄老思想在政治上运用的是______

∙A.“明德慎罚”

∙B.“一断于法”

∙C.“专任刑罚”

∙D.“无为而治”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无为而治”是黄老学派思想在政治上的运用。

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假托黄帝、老子为其创始人的学派,道、法兼容,排斥儒术,但至汉初黄老学派已具有道、儒、法相结合的特点,认为最高规则是“天道”,法律的权威源于自然的“道”,即“道生法”。

“道”的基本内容就是“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实行统治。

因此,在黄老学派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安民而非扰民,法律的作用是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无为而治”是顺民之情,与民休息。

10.两汉时,商业的营业税称为______

∙A.市租

∙B.过税

∙C.住税

∙D.租铢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两汉商业发达,商业税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

其中较重要的是“市租”,即商业的营业税。

11.首创以爵位抵罪并折当劳役刑的判度的朝代是______

∙A.曹魏

∙B.北魏

∙C.北齐

∙D.陈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晋时有杂低罪,北魏和南朝的陈发展为官当,北魏自创以爵位低罪并折当劳役刑的制度,南朝的陈则使“官当”制度更为系统。

12.隋文帝杨坚执政后的代表作是______

∙A.《唐律疏议》

∙B.《开皇律》

∙C.《开皇令》

∙D.《贞观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隋文帝杨坚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完善了自己的法制,《开皇律》是其代表作,对以后唐朝的立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13.唐朝严惩的“出人人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A.反坐诸官司人

∙B.反坐司法官

∙C.连坐司法官

∙D.连坐诸官司人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出入人罪”是一种司法官不依法律定罪量刑而把无罪断成有罪、轻罪断成重罪,或者把有罪判为无罪、重罪判为轻罪的行为。

唐律要严惩这种行为,其基本原则是反坐司法官。

14.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是______

∙A.《大中刑统》

∙B.《大周刑统》

∙C.《大中刑律统类》

∙D.《大周续编敕》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大周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它是一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它的颁行,使得其他的律疏、令、格、编敕等在实践中几乎不被适用。

15.宋朝的地方监察机构是______

∙A.台院

∙B.殿院

∙C.御史台

∙D.监司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宋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为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地方监察机构是监司。

16.辽汉化进程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A.《决狱法》

∙B.《重熙条制》

∙C.《皇统制》

∙D.《咸雍重修条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为了能够进一步统一对契丹和汉族的规定,道宗开始又对《重熙条制》进行大规模修改,提出“契丹汉人风俗不同,国法不可异施”,于1070年编成《咸雍重修条制》,共。

789条,统一适用于其统治区域内的汉族人和契丹人,标志着辽汉化进程的完成。

17.元朝最后一部法典是______

∙A.《大元通制》

∙B.《元典章》

∙C.《至正条格》

∙D.《至元新格》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至正条格》是元朝最后一部法典,1346年,颁行全国,未及实施,元朝已灭亡。

18.我们所指的《大明律》即______

∙A.洪武二十年律

∙B.洪武二十二年律

∙C.洪武三十年律

∙D.洪武四十年律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大明律》是明初最重要的立法,从草创到定型历时三十年之久。

洪武年间对《大明律》的修订不少于五次,我们所指的《大明律》即洪武三十年律。

19.大审始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此后成为定制,______举行一次。

∙A.每一年

∙B.每二年

∙C.每三年

∙D.每五年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大审是皇帝定期派出代表与朝廷高级官员会审在押罪囚的制度。

大审始于明宪宗,此后成为定制,每五年举行一次。

20.清朝负责审理少数民族地区重大诉讼案件的机关是______

∙A.资政院

∙B.宣政院

∙C.理藩院

∙D.审刑院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以法律手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并制定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法规,实行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管辖。

21.清朝继承明朝会审制度并将其中的______进一步发展为秋审和朝审。

∙A.朝审

∙B.热审

∙C.大审

∙D.三四会审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清朝废除了明朝的大审制度,保留了热审制度,将朝审进一步发展为秋审和朝审两大会审制度。

22.太平天国法律的主干即在其全部法律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______

∙A.民法

∙B.刑法

∙C.经济法

∙D.诉讼法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太平天国统治时期的法制建设,相对较为完备的门类包括刑事法制和婚姻家庭法制,其中,刑事立法在整个太平天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3.1911年清廷颁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采纳了______的模式。

∙A.日本式

∙B.美国式

∙C.英国式

∙D.德国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采纳了英国式的虚君共和模式。

开篇首先宣示“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在随后的内容中对皇权作了许多限制。

24.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______负责订立商法的具体事宜。

∙A.礼学馆

∙B.民政部

∙C.商部

∙D.修订法律馆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1903年,作为“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清廷设立了商部。

商部成立之后,立即着手商事立法,陆续制定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银行通则条例》等系列商事法规,作为规范商业活动、保护商人利益的依据。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的产生通过______

∙A.民选

∙B.各省推选

∙C.参议院选举

∙D.内阁选举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参议院、国务员和法院的产生和组织办法。

其中,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26.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审级制度采用的是______

∙A.四级四审

∙B.三级三审

∙C.三级二审

∙D.四级三审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地方上,审级制度上采用了较为完备的“四级三审制”。

27.规定设立立法院代替国会的宪法性文件是______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D.《中华民国宪法》(1923)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中华民国约法》规定设立立法院代替国会,且其设立的立法院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的国会相比权限变化较大。

28.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的具有行政审判职能的机构是______

∙A.兼理司法法院

∙B.高等军法会审

∙C.平政院

∙D.参议院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平政院为北洋政府时期设置的从事行政审判和行政监察的机关,1914年设置,为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的具有行政审判职能的机构。

29.总体上讲,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是______

∙A.三民主义

∙B.五权宪法

∙C.立法为民

∙D.党国一体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立法上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时是有所取舍的。

30.纵观土地改革时期,各根据地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基本都规定借贷年利息不得超过______

∙A.10%

∙B.20%

∙C.30%

∙D.50%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高利贷剥削在历史上是中国农村的主要剥削方式之一,中共明确规定要废除高利贷。

大革命时期,各根据地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基本上都规定借贷年利息不得超过20%。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分数:

10.00)

31.战国时期,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各国制定的成文法有______

∙A.《法经》

∙B.《宪令》

∙C.《国律》

∙D.《刑符》

∙E.《秦律》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行变法改革,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一批成文法典,如魏国的《法经》、《大府之宪》,楚国的《宪令》,赵国的《国律》,齐国的《七法》,韩国的《刑符》,秦国的《秦律》等。

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土地立法方面取得的突破有______

∙A.曹魏的屯田制

∙B.西晋的占田制

∙C.北魏的均田制

∙D.东魏的侵田制

∙E.曹魏的均田制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复杂,各政权的土地立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取得的突破有:

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

33.《大明律》中对婚姻制度的调整有______

∙A.确定平民娶妾的条件

∙B.婚姻解除方面的调整

∙C.进一步扩大“夫权”

∙D.鼓励寡妇守寡

∙E.扩大禁止通婚的范围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大明律》从户婚中独立分出《婚姻门》在具体法律制度方面的调整主要有:

(1)确定平民娶妾的条件;

(2)婚姻解除方面的调整(包括扩大禁止通婚的范围);(3)进一步扩大“夫权”;(4)鼓励寡妇守寡。

34.孙中山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政体存在的缺陷为______

∙A.不存在民主

∙B.选拔官吏的制度不完备

∙C.考试权附属于行政权

∙D.因人而设

∙E.议会权力过重

(分数:

2.00)

 A.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孙中山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政体有两大缺陷。

(1)选拔官吏的制度不完备,考试权附属于行政权。

(2)议会权力过重,监察权附属于立法权,不能独立行使,弊病横生。

35.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主要围绕三大中心任务,即______

∙A.抗日

∙B.民主

∙C.对外

∙D.自由

∙E.团结

(分数:

2.00)

 A. √

 B. √

 C.

 D.

 E. √

解析:

[解析]抗日根据地政权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团结、抗日、民主为宗旨,制定了带有根本法性质的施政纲领和保护人权条例,在中国近现代宪政史上进行了新的积极的探索。

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

3,分数:

9.00)

36.云梦秦简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至秦朝的墓葬,从其中的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朝竹简。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整理拼复,共得秦简1155支(另有无法缀合的残片80片)。

这批竹简统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云梦秦简”。

解析:

37.《西藏通制》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清朝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制定《钦定西藏章程》29条,又称《西藏通制》,其中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国家主权,规定中央政府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处理西藏政务,但中央政府驻藏大臣拥有最终裁决权。

这是清朝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西藏的基本法。

解析:

38.褫夺公权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褫夺公权一般是指剥夺犯罪者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充当红军或担任公职的权利等。

至于刑期分为两种:

一是终身,主要适用于死刑;二是有期徒刑,适用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刑期从徒刑或监禁执行完毕之日算起。

解析:

四、{{B}}简答题{{/B}}(总题数:

3,分数:

21.00)

39.简述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敬天保民”,就是要统治者尊敬上天,同时要时刻小心翼翼地以高标准的德严格要求自己,要“怀保小民”。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即无论立法、司法都必须崇德,慎重从事,制定法规,任用法官,审理案件,施用刑罚,不可轻率。

(2)礼治思想。

礼是德的具体化,是“德”落实于实际社会的表现。

礼治的思想在西周达到完善,从此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解析:

40.简述唐律中的两罪从重处罚原则和类推原则。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两罪从重处罚原则:

《名例律》对一人犯有两罪或两罪以上的处罚也作了规定,基本原则是从重处罚,采用重罪吸收轻罪的办法,即“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

一般情况下,具体的处理办法是:

如果一人犯有两罪或两罪以上并同时被发现的,而且两罪有轻重,以重者论处;如果两罪或两罪以上的用刑是相同的,则仅以一罪论处;如果在判决后又发现罪犯在判决前还犯有其他犯罪,而且其他罪轻于或等于已判之罪的,就维持原判;如果其他犯罪重于所判之罪的,则按加上超出部分论处;如果是赃罪并发的,那就采用“累科倍论”的办法,即量刑时,以所得赃物总数之和的一半论处。

(2)类推原则:

《名例律》中的类推原则是指把律文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比照较为相近的律条,进行定罪量刑的原则。

适用这一原则时,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

对那些律无明文规定,而又可以减免刑罚(即作轻罪或无罪之判决)的行为,就可在相近的条文中,举出比该行为重但又从轻论处的条文,以明确轻罪的处理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对那些律无明文规定,而又要加重处罚(即作有罪或重罪之判决)的行为,就需在相近的条文中,举出比该行为轻但又受重罚的条文,以明确重罪的处理方法。

解析:

41.简述人民民主政权的刑法及定罪量刑的原则。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刑法原则:

(1)从唯成份论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罪刑法定与类推相结合。

(3)刑罚人道主义原则。

定罪量刑原则:

(1)自首减免。

(2)共同犯罪区分首从,首犯从重,从犯从轻。

(3)老幼减免。

(4)共产党员犯罪加重量刑。

解析:

五、{{B}}论述题{{/B}}(总题数:

2,分数:

30.00)

42.试述清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内容。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清初法制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详绎明律,参以国制”。

清政府对明朝法制的继承和发展,既保持了法律制度的连续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王朝更替带来的社会动荡,有利于笼络汉族的地主官僚,又结合了清朝社会的政治特点,在发展明朝法律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体现出清朝特色的法律体系。

(2)崇儒术、重礼教。

清初统治者极力尊崇孔子、重礼教,不仅令孔子六十五代孙袭衍圣公,继续沿用五经博士等官制,而且钦定、“御纂”有关《诗》、《书》、《礼》、《易》、《春秋》等方面的著作多达几十部,以儒家正统自居,希望因此赢得士子们的心,目的在于稳定满族人统治政权。

清代推崇儒学、礼教甚于以往,虽然在维护社会秩序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仍是清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之一。

(3)维护旗人特权。

旗人在社会政治、经济及司法审判方面均享有许多特权。

①法律特别保护旗地旗产。

②旗人犯罪,地方官不得审判,一般诉讼案件由专门的理事厅管辖,命盗案由理事厅会同州县官审理。

在京旗人则赴步军统领衙门诉讼,刑部不得过问。

③旗人犯罪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

解析:

43.试述南京临时革命法令的主要内容。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保护私人财产。

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28日颁发了《保护人民财产令》,提出一切人民财产,均应归人民所有;对于前清官吏,如无明显的反对民国的证据,其私产仍然受民国保护,俟机交还本人。

(2)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党人认识到,实业是民国将来生存之命脉,所以要切实经营。

临时政府成立了实业部,宣布对人民的营业权进行保护,并电告各省加快建立实业公司,作为管理工商矿冶等的职能部门,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