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363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云南专版练习题型复习一选择填空重难题解析版

题型复习

(一) 选择、填空重难题

1.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正常人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2000Hz

B.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

C.人体密度约为0.7×103kg/m3

D.体育中考时,学生肺活量一般为2000~5000L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符合实际,正常人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20000Hz,故A错误;B.符合实际,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故B正确;C.不符合实际,人体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约为1.0×103kg/m3,故C错误;D.不符合实际,体育中考时,学生肺活量一般为2000~5000mL,故D错误.故选B.

2.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同学们使用的一本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g

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

C.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5°C

D.一盏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为2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通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

m/s=5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符合实际;日光灯的额定电流在0.2A左右,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比日光灯额定电流小得多,在0.1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应选C.

【考点定位】质量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3.对下列物理量的估计,较合理的是()

A.中考体育使用的单人跳绳,长度约为8dm

B.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重力约30N

C.家用小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D.升国旗时,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1min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跳绳的长度大约在2m以上,故A错;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重力约3N,故B错;家用小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0.2A,故C错;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1min,故D正确;故应选D.

【考点定位】数据的估测

4.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生

质量约为45kg

B.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室外气温约为50℃

C.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0cm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50kg左右,故A符合实际;学业水平考试期间的室外气温比体温略低一些,在34℃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碳素笔的长度略大于10cm,在13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应选A.

【考点定位】数据的估测

5.以下估计较合理的是(  )

A.平时在餐厅里吃过桥米线,汤

温度低于100℃

B.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

C.坐在座位上上课时,黑板上的字处于人眼的明视距离上

D.提起一桶家用饮水机的桶装水大约需要500N的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的沸点是100℃,在煮米线时,温度是100℃,但一停止加热温度会立刻下降低100℃,所以吃的食物的温度是低于100℃的,故A正确;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分钟,故B不合理;人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cm,所以人离黑板的距离远大于明视距离,故C不合理;桶装水的质量约为35kg,提起时所用的力约为350N,故D不合理;应选A.

【考点定位】常见数据的估测

6.观察家用冰箱中所蕴含的物理量,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60V

B.冷冻室里的冻肉的温度为10℃

C.照明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电冰箱的外壳高度约为5m

【答案】C

【解析】

A.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220V,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在0℃以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照明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该选项说法正确;D.电冰箱外壳的高度在2m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点睛:

在我国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220V;冰箱冷冻室内的物体结冰,因此温度在水的凝固点以下;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速度是3×108m/s,在空气和这个速度差不多;电冰箱和成年人的高度差不多,据此分析.

7.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一部华为手机的质量约为50g

C.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D.广播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20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A.餐桌的高度和课桌的高度接近,约为80cm,故A错误;B.一部华为手机的质量约为150g,故B错误;C.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故C正确;D.广播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8.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

B.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C.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昆明夏季白天的平均气温约为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36V;故A错误;B.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工作时的电流约100

A;故B错误;C.中学生站立时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

10N/kg=500N,压强:

p=

=1.25

104Pa;故C错误;D.昆明是我国的“春城”,夏季白天的平均气温约23

,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D.

9.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g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昆明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袋早餐奶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0cm,课桌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为75cm,故B符合题意;C.昆明夏天最高气温约为20℃,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0.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20g

B.物理试卷一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0m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一个节能灯工作1h大约消耗电能1kW·h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00g,该选项数值不符合事实;B.物理试卷一页纸的厚度约0.07mm,该选项数值不符合事实;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该选项数值符合事实;D.节能灯的功率约40W左右,工作1h消耗的电能W=Pt=0.04kW×1h=0.04kW⋅h,该选项数值不符合事实.故选C.

【点睛】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1.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10c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约为37℃

C.某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5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框的高度略大于170cm,在210cm.故A符合实际;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约为25℃,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重力约是500N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我国的国歌比较短,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1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12.下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或常识,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1m/s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答案】C

【解析】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符合实际;B.3个苹果的质量在1斤=500g左右,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故B符合实际;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故C不符合实际;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故D符合实际.故选C.

点睛: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3.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B.欧姆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

【答案】A

【解析】

A.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实际当中,物体是不可能不受力的,所以无法直接验证,只能经过实验,然后推理而得,故A符合题意;

B.欧姆定律,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压和电流,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C.光的反射定律,能用硬纸板通过实验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规律特征,即可以实验验证;

D.焦耳定律,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产生热量多少的关系,可验证焦耳定律;

故选A.

1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A.法拉第B.帕斯卡C.牛顿D.安培

【答案】D

【解析】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法拉第不是电流的单位,故A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故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单位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15.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B.法拉第C.伽利略D.焦耳

【答案】A

【解析】

【详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点睛】注意多了解掌握著名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成就,作为物理常识,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16.最先精确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A.欧姆B.焦耳C.奥斯特D.法拉第

【答案】B

【解析】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即发现了焦耳定律Q=I2Rt;并且为了纪念他做出的贡献,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热量(能量)的单位,故选B.

17.“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详解】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故选C.

18.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有些单位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物理量、单位、物理学家成果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力的单位是牛顿,万有引力的提出是牛顿的重要成果

B.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揭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欧姆的重要成果

C.电热的单位是焦耳,焦耳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发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D.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帕斯卡首先发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详解】力的单位是牛顿(N),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A正确;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揭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欧姆的重要成果,故B正确;电热的单位是焦耳,焦耳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发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故C正确;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阿基米德首先发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D.

19.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C.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由于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它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是忽略了纸片质量的影响,用到的是理想实验法;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利用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综上所述,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20.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学到了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

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A.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B.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计算火车从成都到自贡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换法”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详解】A、动能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B、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不符合题意;D、在计算火车从成都到自贡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将火车看成一个“质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

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详解】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小孩共同施加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采用的是比较法.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Ω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Ω的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②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答案】②③

【解析】

①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②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采用的是类比法;③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法;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③.

点睛:

首先对每个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物理方法,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23.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详解】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该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

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故选B.

2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如图中的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中的乙所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改变而改变;

(2)首先确定89℃时对应的时间和开始沸腾时的时间.刚达到沸点的时间便是开始沸腾的时间.

(3)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详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是99°C,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所以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主要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考查了对沸点概念的理解及水沸腾时的特点.

25.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A液体的比热容是2.5×103J/(kg·℃),请根据图象信息计算,质量为2kg的A液体在加热10min内共吸热______J的热量.

【答案】

(1).B

(2).3×105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

在相等时间内,液体A温度变化量大,则A液体温度升高较快;而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则前10min内,液体A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由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小,所以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由图象知:

两种液体由20℃升高到80℃,即△t=80℃−20℃=60℃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为:

Q=cm△t=2.5×103J/(kg⋅℃)×2kg×60℃=3×105J.

【点睛】由图象可找出液体温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在相等时间内温度变化大的液体升温快;在相等的加热时间内,A和B吸热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液体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观察图象得出A液体在加热10min内液体升高的度数,即可根据Q=cm△t求出质量为2kg的A液体在加热10min内所吸收的热量.

2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

s=vt=2m/s×5s=10m,

故D符合题意.

【点睛】分析读图题是常考的知识,要求同学们学会对图示的分析,能读懂图示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8:

1B.4:

3

C.4:

1D.2: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结合图像利用密度的公式分别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即可进行选择.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1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8g,4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g,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28.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4℃时,液体的体积最小,在质量一定时,密度最大,A错误;

B.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增大,液体密度减小,B错误;

C.从图像看出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C正确;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减小了后增大,不是一直变大,D错误.

29.如图所示,下列图象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