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374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docx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

学法、懂法、守法

授课时间

第二周

序号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知识技能

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多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

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课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授课时间

第四周

序号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法律保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受教育的意识。

 

 

 

 

 

 

 

 

 

 

 

 

 

 

 

 

 

 

 

 

 

 

 

 

 

 

 

 

一、引言:

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1.受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兴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义务教育制度保护少年儿童少教育的权利

(2)全社会都要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的权利

二、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女孩和男孩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家长必须保护儿童的受教育权

3.什么是义务教育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1.学校保护

2.国家保护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说些什么?

课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授课时间

第六周

序号

不良行为习惯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犯罪,学校的教育和斑竹是十分必要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学生随意旷课和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有的学生认为旷课是自己的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规行为;有些孩子和家长认为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小事,没有认识到这时一种不良行为。

这些都是坏习惯,任其发展下去。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预防犯罪的意识。

 

 

 

 

 

 

 

 

 

 

 

 

 

 

 

 

 

 

 

 

 

 

 

 

 

 

 

 

一、引言、

1.坏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

2.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二、不能让孩子旷课

1.对于学生逃学、教师要及时通知家长

2.家长对于学生逃学、要及时进行教育、加以制止。

三、警察把小宁找回家

1.未成年人不允许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2.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监护人要及时查找

3.不能嫌父母和老师管的严

4.家长和教师有义务教育好未成年人

5.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是违法行为。

四、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

时间

第二周

课题

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

目标

1.是学生懂得:

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教学

重点

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省,自治区,香港特别行

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个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公

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

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任何公民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

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依法纳税是义务

1.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是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小公民,也可能成为纳税人。

作业

布置

手抄报——“依法纳税是义务”

时间

第四周

课题

父母抚养是义务

教学

目标

1.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责任;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虐待行为的,法律可剥夺其监护资格。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教学

重点

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

2.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一、父母的义务

1.《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有父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的职责。

二、打骂虐待不合法

1.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是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2.虐待主要是表现为各种对身体和精神折磨,并且是一贯性的行为。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作业

布置

手抄报——“父母抚养是义务”

时间

第六周

课题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教学

目标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

重点

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

(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

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

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二)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

即使在进行游泳活动,都必须要由懂水性的家长带领,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游泳。

但学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发现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紧时间进行救护,不会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抛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会游泳的,在确保安全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上岸后,就及时倒水,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有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疗急救单位。

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

(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

(2)有水缸的学校要在学校加盖。

(三)道路交通安全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首先我们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不可以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

第二周

课题

用电等安全小常识

教学

目标

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教学

重点

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

(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

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

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

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

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首先:

自己不能玩火。

其次:

发现火灾要想办法自救。

再次:

要知道报火警电话:

119。

还要注意有电的要及时切断电源,同时要听从救火组织统一安排。

三、防溺水

  结合现实生活中因游泳、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我们这些地方的天气和地域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等危险地方游泳,即使是在游泳池也必须有大人陪同和严守规则。

同时,发现有溺水事件发生要及时报告大人,不能自行下河、水库等救人,因为你们还不具有救人的能力。

四、结合实际进行防止高楼坠下、误服药物中毒等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教育,今后我们还会学更多安全知识,这样对你们有很多的好处。

六、作业:

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事,写下来,并说说如何注意。

然后我们在下节课进行交流和讨论,好吗?

时间

第四周

课题

学会自救—消防安全

教学

目标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规则,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教学

重点

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一)主持读前些天威海发生的火灾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

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的有关知识。

(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

2.易燃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

有什么影响?

    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己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

并且要说清楚什么?

7.小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

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玩火?

    2.议一议:

(1)表演中的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五)小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六)课外延伸

请你做个督导员,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消防安全,给一年级的小同学做出榜样。

时间

第六周

课题

防震减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教学

重点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1) 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并了解我们国家从今年起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

  

(2)质疑:

假如我们遇到了地震,你会怎样做?

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自己?

 师生交流。

  (3)讲解:

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2.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

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

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

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

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

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

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2.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

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四)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五、小结

   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

时间

第二周

课题

遵守秩序

教学

目标

1.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教学

重点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纪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纪律要求就叫“公共秩序”。

   

师:

有了公共秩序,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呢?

   

二、激情明理  

1.小组讨论:

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

    

2.小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

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朱德元帅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放音频一:

“朱德元帅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说一说:

战士们为什么要让朱军长先理发?

你认为战士们的这种想法对不对?

朱德军长会不会同意?

  

3.全班交流  

4.小结:

战士们的想法没有错。

朱军长每天都有许多需要处理的重要的事情,如果插在前面理发,没有人会反对。

而且,战士们都抢着请他先理。

但是朱德并没有这样做,他懂得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就应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这也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五、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

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时间

第四周

课题

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

目标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

重点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