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40243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docx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案

一、教学说明

(一)教学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学分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条主线,教材在谋篇布局中也充分彰显其核心地位。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居于教材内容的中间章节,既与之前“人生观”“理想信念”和“中国精神”相对接,又对其后“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进行统领,遵循“知”“信”“行,,的逻辑思路展开。

本专题聚焦于“知,,和”信旨在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靠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接受、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本专题对学生成长成才亦有重要引领作用,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2.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已在中学阶段积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并已具备思政课相关理论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既要避免与中学内容重复,又要实现衔接和贯通,加深学理性探究。

(2)学习能力

授课对象具有“00后”群体的个性化特点,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思维敏捷活跃,乐于探索和尝试,主体参与意识强。

因此,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能动性,回应其关注和困惑点,在兼顾课程吸引力和学生获得感的同时,注重增强课程的学理性探究和价值性引领,提升育人效果。

(3)创新之处

一是遵循“一条主线、两线结合、三点契合”的思路,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二是坚持以史铸魂,结合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融入“四史”,用党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

三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特色教育资源的育人功效。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

1.教学模式

整体教学过程遵循“一条主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线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三点契合(理论知识点、学生关注点、社会热点相契合)”的设计思路。

具体通过BOPPPS教学模式设计授课内容,该模式由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BOPPPS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实现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教学。

2.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比较式等教学法,辅以视频教学、网络互动等手段,并通过线上课程资源库,收集学生提供的案例、社会热点等教学素材,应用于教学。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由。

(2)能力目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辨识和抵御错误价值观的能力;掌握以“逻辑的可信性”(应然性)和“经验的可信性”(实然性)两个方面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价值观目标: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实质,坚定价值观自信。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由。

(2)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德”,与当代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四)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布置自学任务;课中讲授主要内容,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1.课前:

布置自学任务

一是观看央视网视频《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动画视频的

生动和鲜活,助力学生破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认知,甚至是

,,虚空,,,,高不可攀,,的误解,真正了解并记忆其内容。

二是观看视频《图鉴中国——我们的一百年》,通过新老照片的展现,了解中国基建、服装、粮食、医疗、日用品等十二大主题的百年沧桑巨变。

三是课前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

2.课中:

讲授主要内容

以“八个统一”作为方法论遵循,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靠什么”的逻辑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自信的理由。

3.课后:

巩固拓展

一是布置拓展阅读及思考题。

将拓展阅读内容与思考题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结合课上学习,课下自我主动探究,深化理解,实现课下不断线,课上课下“一线连”。

二是进行课后实践调研。

组织学生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看法”进行实践调研,借助调研数据,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认知状况。

(五)学时安排

本专题涵盖三个部分内容,共计4学时,180分钟。

课前导入和知识回顾,以及授课内容讲授后的课堂讨论及小结等用时40分钟,主体内容讲授用时140分钟。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45分钟)

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30分钟)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3.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由(65分钟)

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三个维度。

(六)课程资源与板书设计

1.课程资源

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央视网《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等视频资源,歌曲《中国道路》等音频资源,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慕课(东北农业大学自建平台)等教学平台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授课内容。

2.板书设计

目的是辅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

主板书呈现授课的主体内容和思路脉络,副板书呈现重要案例人物和数据等。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安排

本专题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自信的理由三部分进行讲授,具体通过BOPPPS教学模式展开讲解。

(一)导言(Bridge-in)(5分钟)

播放央视网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猜灯谜形式导入课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授课内容。

(二)目标(Objective)(5分钟)

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授课内容、明确重难点,以及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相应目标等,提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学习的针对性。

(三)前测(Pre-assessment)(10分钟)

回顾中学阶段所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内容深度和进度,实现与中学思政课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140分钟)

这是教师讲授的重要环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为什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靠什么?

”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方面理解其基本内容。

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遵循“价值一价值观一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顺序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美国、英国等多国核心价值观分析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异同,结合《人民日报》评美国“持枪自由”等案例,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等内容的区别,深化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时间轴线解读其发展历程,结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为什么)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三个方面,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新发展理念,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其次,解读“软实力”概念,通过《人民日报》评网红李子柒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自信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及其对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影响。

最后,通过众志成城战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数据,形象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力量,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力求鲜活形象有力量。

3.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由(靠什么)

这是本专题的重点,要从大历史观视角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由,从5000年中华文明史、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18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放在大历史观的坐标系中,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启发学生领悟坚定价值观自信靠什么。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

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对思考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哪些思想、精神、品质等”进行词频分析,展示学生反馈结果,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根的、有源的。

二是继承弘扬革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汲取营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具体英雄人物和事迹等讲述党史,“以点带面”,阐释党的精神谱系,引导学生认识和总结历史,汲取丰富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

其次,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现实基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并信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

最后,以影视剧《觉醒年代》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名场面引入对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的分析。

一是通过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分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

结合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再到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结合的三个关键点,选取莫尔、马克思和陈望道等人物案例,说明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为全人类谋求解放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价值层面的反映,必然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二是通过中国式撤侨(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疫情应对的国际比较(中国和印度、美国比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

三是通过课堂互动:

谈谈家乡的新变化,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小见大,反映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性的生动展现。

继而,从剑桥大学博士Ja-nusDongye的文章《为何中国政府肯下血本在西方国家绝不做的“亏本买卖“上下功夫》切入,选取民族政策、选举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中西对比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

(五)后测(Post-assessment)(10分钟)

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好,为什么在其引领下还存在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现象?

”回应学生关注点。

基于学生思考与反馈,通过观看和分析《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走向刑场的视频,启发学生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还需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需要青年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六)总结(Summary)(10分钟)

结合板书设计梳理授课内容和思路脉络,并总结升华,深化学生的理论与信念认知,引导其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布置思考题与实践调研作业:

如何认识西方的“普世”价值?

调查“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看法“,提升学生辨识和抵御错误价值观的能力,从理论认知落脚到回应现实。

课后学生延伸阅读:

1.习近平: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三、教学反思与特色之处

1.“一条主线”“两线结合”“三点契合”的思路、“大历史观”的视角、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东北地域特色文化的融入,提升教学实效。

2.依据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的讲授反响最为强烈,关注度最高。

运用比较式教学方法,通过新中国发展的纵向对比和中西方的横向对比,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效果较好。

3.本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论认知和信念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高度、历史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参考资料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郭建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4.李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四大区别》,《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3期。

5.黄有璋:

《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与公平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及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此教学展示荣获“思想道德与法治”组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