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439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docx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

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

 A.向上的B.温暖的C.无形的D.下降的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A.水B.木C.土D.金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

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水与金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

 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B)

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

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A)

A.心肾关系B.心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化气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B)

A.外感性B.相兼性C.地区性D.季节性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C)

 A.寒邪B.暑邪C.湿邪D.瘀血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C)

 A.喜B.恐C.悲D.惊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C)

 A.邪正盛衰B.气血失常C.阴阳失调D.津液代谢失常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C)

A.实寒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D)

 A.外邪性质B.地域因素C.情志因素D.体质因素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E)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实转为虚D.因虚致实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D)

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答题说明:

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A.水气凌心B.肝气犯脾C.肝火犯肺D.水不涵木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A.大肠经B.胃经C.小肠经D.胆经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心B.肝C.肺D.脾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A.外伤B.气虚C.气滞D.血虚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D.转化性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A.发汗B.涌吐C.攻下D.活血化瘀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和()。

40.过劳包括()、()、()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

(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

(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2.D3.D4.B5.D6.D7.B8.B9.C10.A

11.A12.C13.D14.D15.B16.C17.A18.B19.D20.D

21.B22.E23.B24.C25.C26.C27.C28.D29.E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32.A.C.E33.A.B.D.E34.A.B.C.E35.A.B.C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41.邪气盛精气夺

42.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

其顺序为: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

即肝肾同源(1分)。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

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

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3分)

49.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

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

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

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

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

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

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

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

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

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

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

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

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

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