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607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docx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

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

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

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

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

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

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

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

(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

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二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教师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4、出示遮挡关系较复杂的造型,请幼儿看图数立方体并说出其中被遮挡的部分。

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题。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

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

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

瞧,它们是谁?

(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

(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

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3)师指着一个“面”说:

好的,小朋友们看这个就叫做“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面”?

(4)师:

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注:

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

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

)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

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

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

(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

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

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

为什么?

(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

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

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

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

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问: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摆在你面前,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呢?

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请举手?

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完整地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大家知道《红楼梦》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学谈谈你不喜欢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名著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初步了解一些红楼梦的知识。

二、知识补充:

1、石上偈(第一回)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2、自题一绝(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3、从《红楼梦》作者的取名中思考《红楼梦》的现实性: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

(假亡死谢。

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看课本《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表,还有哪些名字有一种暗示?

(例如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姐妹,“原应叹息”。

想想贾宝玉这一名字?

有点意思吧!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所以只有解了其中味,方明白那一把辛酸泪!

4、《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结合考一本)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因牵连,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

他对黑暗社会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2、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初进荣府开端

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

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继续发展

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

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安排起居结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介绍两个主要人物:

林黛玉和薛宝钗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第五回全书的总纲“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在警幻仙姑带领下,梦游太虚幻境,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

“雪”谐“薛”,“金簪”比“宝钗”。

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作者为何把他们并提呢?

两者有没有不同呢?

地位相当,几乎同时来到贾府,与宝玉的关系都非同一般:

一个是姑妈之女,一个是姨妈之女。

想一想,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名字有何关系?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

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2、红楼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宝黛爱情的悲剧,这与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红楼梦》之梦,《石头记》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警幻仙姑引导“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这就说明他创作《红楼梦》既有现实生活之影子作为基础,又有艺术的虚构。

在第一回中,作者自己说已将真事隐去,但是又说: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3、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游太虚幻境,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悲”。

二、林黛玉形象分析

1、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及与贾府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下面从文中找找林黛玉进贾府依次拜访的主要人物及所经过的路线。

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

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

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

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中、见正房。

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

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2、大家想想:

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插问:

贾家与别家有何不同?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3、那就更使她认识到:

在贾府的确需要……

“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4、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

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看在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

体质病弱和不足。

5、王熙凤的眼中是——描写进了一层,突出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6、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两弯似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小说通过不同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7、请大家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对座位的推让。

为什么要推让?

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文章中还讲到:

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

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

8、小结:

以上几个细节,处处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三、王熙凤形象分析

1、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贾母口中被称为是“凤辣子”的王熙凤的形象。

首先看凤姐是如何出场的?

说说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个自然段?

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她的外貌?

第五自然段。

从服饰写起,先概括通体的形象,然后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

她的这身装扮你能看出什么?

显示她的华贵、得势。

写容貌,有三角眼,吊梢眉,但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2、作者对王熙凤容貌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了。

这样一个人物对不同的人说话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她的出场、见黛玉、回王夫人三个方面在来看看王熙凤的性格。

在王熙凤的出场上你们注意到了什么?

如何写的?

她的笑。

她那夸张的声音。

那这叫做……未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同学们,读到“笑声”时候,黛玉想着什么?

此人会是谁?

黛玉心里想的问题,也正是读者心里的问题。

试想,在老祖母面前,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谁敢这样放诞无礼?

王熙凤如此出场,一开始就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和她在贾母面前敢于放肆的特殊地位——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好一个王熙凤,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

但王熙凤是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啊,我们现在就请同学来说说她在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时候哪些关键词是如何表现她的性格的。

熙凤夸黛玉这部分: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又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大家想想,王熙凤的这些话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

还夸了谁?

除林黛玉,还贾母,嫡亲孙女儿等。

这些话贾母听了是最高兴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话肯定更高兴,这是谁啊?

贾敏。

到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几岁了?

上过学没有?

吃什么药?

其实这些问题她有没有想要黛玉回答?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黛玉,她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啦。

回王夫人的时候呢?

王熙凤说早料着了。

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

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

也可以从王夫人的“一笑,点头不语”中感受到王熙凤说话的效果。

这是一个厉害角色,哪位“黛玉”来总结一下自己眼中的凤姐呢?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出场,从正面侧面了解了林黛玉的形象;其次分析了凤姐的出场,分析了凤姐给人的第一印象。

分析了黛玉,见过了凤姐,还有哪位主要人物没有出场?

(贾宝玉)

对于宝玉而言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但我们先来陪着黛玉见见“宝哥哥”。

二、宝玉形象分析

1、黛玉见到“宝哥哥”之前,了解了有关宝玉的哪些情况?

二舅提过P7即第10节

母亲常说怎么说的?

P7第11节

王夫人笑道:

2、那她对他有怎样的猜度?

P9第13节

不知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3、宝玉出场后,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第一次出场,黛玉见到的宝玉是“一位年轻的公子”,穿戴华贵,外貌俊美,与她的猜度完全不同,竟然有眼熟之感。

第二次出场后,黛玉又看到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极好的宝玉。

4、这是林妹妹眼中的宝哥哥呀,你瞧,别人看来的“混世魔王”,还有曾经想象中的“蠢物”,在她的眼中那是多么具有风情的美男子呀,真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那为什么有着别人对宝玉不同于黛玉的评价呢?

先来读读小说中的对宝玉评价的内容,然后再来研讨。

【学生自由读《西江月》二词,思考后交流讨论:

《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他“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

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

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

5、这些评价者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宝玉的?

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

6、所以说这些内容其实正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

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7、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特别是对贾宝玉这个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意图,提示小说的主题。

但我们还要关注:

为什么把贾宝玉的出场安排在最后?

为什么要他两次出场亮相?

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黛玉观察宝玉。

黛玉见到了穿戴华贵、外貌俊美的“一位年轻的公子”,和她猜测的完全不同,惊怪此人非常面熟。

这次亮相为黛玉的心理活动安排了时间。

第二次亮相其实是宝玉看黛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仅写出了他的“疯疯傻傻”,还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8、那两位舅父不出场又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人人都见面,势必个个问候叙说一番,不但会使内容重复、文字枯燥,而且两次甥舅直接晤谈,写起来也很困难。

作者采用了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按礼规让黛玉拜见舅父,引出对贾府结构的描写,又免去了与二人直接相见的场面。

其实这也暗示着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除了内亲的身份外,对她的两个舅父而言并不是马上非见不可的人物,贾府只是收留她。

三、重点段落析读

1、宝玉为何“摔玉”?

2、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

他们为什么要笑?

3、文中几次写到哭?

是哪些人在哭?

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学生分组分工协作整理、记录、发言等,教师分别参与三个小组讨论交流,并相机点拨发表个人意见。

第一题:

《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

这“无才补天”的顽石后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一个和尚携入下世,即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玉。

衔玉而诞本很“奇异”,加上贾府继承人的身份,宝玉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

这“通灵宝玉”就承载了贾政要求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

但是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

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

宝玉摔玉的直接起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

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一动作充分体现出宝玉的妇女观。

亘古以来,男子一直把妇女视作花鸟、玩物和工具。

宝玉骂“(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说明了他对妹妹的尊重,认为自己这个“泥做”的男人根本不能和“水做”的女儿相提并论。

宝玉摔玉,实际上摔的是男权主义、大男子主义,表现出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第2题:

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

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

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

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

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

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

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

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

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

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

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

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

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

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

(小结)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

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3题:

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

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

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丽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

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

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

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

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